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語文百花園一》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校園 閲讀(3.97K)

教材分析

《語文百花園一》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語文百花園一”包括“温故知新”“語文大課堂”和“習作”三個欄目。

一、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欄目有四項內容:一項是“理解與積累”,編排的是有關成語的理解與積累;一項是“拓展與交流”,是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本單元課文的收穫與想法;一項是“閲讀平台”,編排了短文《潑水節》;還有一項是“積少成多”,編排的是少數民族的諺語。

1理解與積累

首先安排的是“理解成語”。要求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掌握較好的學習成語的方法。共安排了10個成語(其中有5個是本單元課文中的,有5個是課文之外的),以“泡泡框”的形式介紹了三種學習方法:

(1)聯繫上下文理解;

(2)查字典;

(3)查成語詞典(或其他詞典)。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是在低、中年級時就要求學生運用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領會詞語的意思,還可以使學生悟出這個詞語是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下運用的。“查字典理解詞語”是比較難掌握的一種技能,首先要看成語中每個語素的意思,對不懂的語素要先查字典,然後把意思歸納起來,就可以理解整個成語了。如:“杳無音信”,只需要查“杳”就可以了,“杳”:無影無聲(遠得看不見蹤影);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遠得看不見蹤影,連一點消息都沒有。第三種方法是直接查成語詞典(或其他詞典),這是一種快捷的辦法,但是由於條件所限,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同時,直接查詞典容易造成照搬詞語解釋,而對成語缺少透徹的理解的問題。因此最好的學習詞語的方法,是把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它們形成互補。

2拓展與交流

這項訓練以學生互動交流的形式展現。交流的內容主要是對本單元在閲讀方面的收穫,進行一下自我評價。可以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閲讀文章的方法等方面來交流。在交流前,有一個簡短的導語,提示了這次“拓展與交流”的話題。泡泡框中的內容以三個同學的學習收穫做引子,告訴學生,可以把自己從不同角度對課文的理解説出來,與大家交流;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如續編《神鳥》的故事。他們的發言是學習評價的一部分要點,更希望他們的交流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在交流時,儘量圍繞本次“拓展與交流”的主要話題談自己的收穫,當然,學生如果有其他方面的獨到的見解,老師也應予以肯定。

3閲讀平台

《潑水節》這篇短文描寫的是傣族新年潑水節,全文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一年一度的傣家新年——潑水節又到了。(潑水節:我國傣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公曆4月中旬。節日期間,人們穿着盛裝,互相潑水祝福,並進行拜佛、賽龍舟、文藝會演、物資交流等活動。)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潑水節的盛況。

第2自然段:一大早村寨裏就做好了潑水節的準備,到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

早就備好的清水裏放了鮮豔的花瓣,滴上撲鼻的香水;還有那撒了鮮花的街道……這一切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第3自然段:寫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來了。

人們穿着節日的盛裝,帶着盛水的器皿,敲着象腳鼓,划着龍舟,放起花炮,跳起歡快的舞蹈。這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向人們展現了傣家潑水節濃濃的民族風情。

第4自然段寫人們互相潑水、盡情歡樂的情景。

第5自然段寫潑水節的意義。

第6自然段:“我們”也加入到狂歡的人羣裏感受着歡樂。

4積少成多

這項內容編排的是三則少數民族諺語。諺語是在人民羣眾口頭上廣泛流傳的一種現成語句,以通俗而簡練的語言反映豐富而深刻的道理。大部分諺語總結了人民羣眾生產和生活經驗,富有啟發和教育意義。這三則少數民族諺語更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

“水草肥美的地方鳥兒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這句諺語借用人所共知的事物“水草肥美的地方鳥兒多”講了一個為人的道理:如同水草肥美的地方能吸引更多的鳥兒那樣,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結交更多的人,並與他們成為朋友。告訴人們要做善良的人。

“母親的寶貝是子女,好漢的寶貝是志氣。”這句諺語告訴人們母親最珍愛的是自己的子女,好漢最寶貴的東西是志氣,是好漢就不能沒有志氣。

“駿馬面前沒有跳不過的壕溝,利矛面前沒有戳不穿的頑石。”這句諺語借用駿馬跳過壕溝,利矛戳穿頑石來説明在好漢(強者)面前,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二、語文大課堂

本次語文大課堂活動安排的是“蒐集民間故事或民間歌謠”。意在使學生在本單元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瞭解與熱愛。通過蒐集活動,還可以鍛鍊他們動口、動手、動筆的能力,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

三、習作

這次的習作是想象作文。學習了本單元課文,學生對民間故事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了解,同時也進一步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起他們編寫故事的慾望。本次習作的內容是“寫神鳥和那些前來捉它的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用聯繫上下文的方式、查字典或詞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葉”等成語,並蒐集課文中的成語抄在採集本上。

2交流閲讀本單元課文後的感想,敢於與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

3閲讀短文《潑水節》,感受傣族潑水節的民族風情,進一步加深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瞭解與熱愛。

4 在實踐活動中,蒐集民間故事或民間歌謠,,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表達及蒐集、合作、評價等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感受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5清楚、完整地編寫一個故事,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編故事的過程中接受自我教育。

【教學重點】

用聯繫上下文的方式、查字典或詞典的方法理解成語,並能蒐集積累成語。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合理、清楚、完整地編寫故事,並通過故事表達一定的意思。

【教學建議】

一、温故知新

1 理解與積累

教材安排的10個成語中“粗枝大葉、惱羞成怒、如坐鍼氈”可以讓學生試着聯繫上下文理解,然後再查查詞典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否恰當;其他成語最好採取查字典的方法,然後聯繫上下文理解。下面幾個成語解釋供參考:

無濟於事:濟,有益。無濟,對事情沒有益處。比喻不能解決問題。

為非作歹:非、歹,指壞事。任意做壞事。

照本宣科:本,書本、文章、稿子;科,條文。照着本子一條條宣讀。比喻不能靈活運用,死板地照現成文章或稿子宣讀。

如虎添翼:翼,翅膀。好像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強大的得到援助後更加強大,也比喻兇惡的得到援助後更加兇惡。

疾惡如仇:疾,恨;惡,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恨壞人壞事就像痛恨仇敵一樣。

接下來,教材又安排了從本單元的課文中積累成語的活動,教師也可以提倡運用上面的方法讓學生把還沒有學懂的.成語學一學,再抄寫在“我的採集本”上。

2拓展與交流

可以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閲讀文章的方法等方面來交流。在交流前,有一個簡短的導語,提示了這次“拓展與交流”的話題。泡泡框中的內容以三個同學的學習收穫做引子,告訴學生,可以把自己從不同角度對課文的理解説出來,與大家交流;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如續編《神鳥》的故事。他們的發言是學習評價的一部分要點,更希望他們的交流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在交流時,儘量圍繞本次“拓展與交流”的主要話題談自己的收穫,當然,學生如果有其他方面的獨到的見解,老師也應予以肯定。

3閲讀平台

教學時,重點是引導學生自讀感悟。在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文中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讀一讀,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4積少成多

(1)自由讀這幾句諺語,抽讀。

(2)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幾條諺語的理解。

(3)集體交流。

、語文大課堂

“一、蒐集”一項提供了三個蒐集的途徑:

1走訪家鄉老人。這一途徑難度比較大,一要具備條件(有可訪問的人),二要講的人能講得好,三要學生記得下來。如果條件不具備,可採取下一個辦法。

2蒐集有關讀物,去圖書館、文化館,或上網蒐集。

3如果實在沒有條件的學生也可以有事做,那就是蒐集校園歌謠、童謠。在蒐集過程中,幾個同學組成小組,可以一起行動,也可以按蒐集的不同內容分好工,分頭進行蒐集。

“二、整理”一項,提出兩方面的要求:一是看是否健康,不健康的堅決捨棄;二是分類,按主題分類,也就是從故事或歌謠的內容看,他們分別表達的是哪方面的意思,如,歌頌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善良,還是表現英雄的精神品質……

“三、交流”,交流的內容:

1介紹本組蒐集的民間故事、歌謠,可以通過加工,採取同學們喜歡的形式(如,朗誦、分角色表演、歌唱等方式)交流,這樣更活潑。

2交流本組蒐集的辦法、體會(這項內容主要是在語文大課堂活動中實際能力的檢驗與交流)。

3辦小報進行書面交流。小報的內容可以是口頭交流過的,更可以把沒有機會在全班交流的內容編寫進去,這個更利於學生施展他們的綜合能力。

三、習作

教師要根據“習作討論平台”中的三項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討論。

1首先要確定故事中有哪些“人物”,除神鳥外的“人物”可以是課文中提到的皇帝、大臣、富翁,也可以是課文中沒提到的,允許學生想象得更廣泛,更大膽些。神鳥與這些人物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可以像課文那樣大故事裏套着小故事,也可以是神鳥直接與這些人物之間的故事。

2要想好故事的來龍去脈,想清楚故事的情節,才能把故事寫完整。

3通過學習本單元課文,學生已經懂得民間傳説故事總要反映人們的某種願望、要求和理想,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求學生想好自己編的故事要表達什麼意思,怎樣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

4寫完以後,讓學生讀給大家聽,互相提出修改意見,然後自己再認真修改。

四、教學時間

“語文百花園一”教學可安排3—4課時。

教學資料

1 成語積累

神采飛揚昂首挺胸震耳欲聾百味俱全坐卧不寧足智多謀

揚眉吐氣氣急敗壞仗義執言幸災樂禍如泣如訴視死如歸

人聲鼎沸淚如雨下蜂擁而上自告奮勇數不勝數喪魂落魄

2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 少數民族諺語

不能把狼當羊看,不能把敵人當自己看。———維吾爾族

不要憐憫豺狼的嚎叫,那是反撲的信號。———彝族

臉黑是曬的,心hei是壞的。———蒙古族

你把賊不認為賊,你就將變成為賊。———維吾爾族

毒蛇不在粗細,壞人中在高低。———蒙古族

胸中燃燒熾烈的火焰,也別使鼻孔冒出濃煙。———蒙古族

狐狸向着獵人微笑,目的想從身邊溜走。———藏族

鳳凰烏鴉不同音,香花毒草不同根。———壯族

你老虎口大,我野牛頸粗。———藏族

怕則不作,作則不怕。———鄂温克族

勇敢的人只有一次死,膽小的人卻有十次死。———蒙古族

老虎兇猛只有三跳之力,野豬厲害只有一衝之力。———佤族

多施肥料苗兒壯,苗壯自能多打糧。———蒙古族

栽花要栽月月紅,種樹要種不老鬆。———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