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流浪地球》觀後感【推薦】

校園 閲讀(3.01W)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流浪地球》觀後感【推薦】

《流浪地球》觀後感1

選擇期望,拼出未來

讓人類永遠堅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檔中,票房穩居第一,帶着對劉慈欣科幻小説的信任與欣賞,我對流浪地球的期望值異常高。

結果,它給我帶來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我的期望,它充分展現了人類智慧的力量,感情的偉大。在龐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類用他們渺小的力量創造期望,守護地球。

機器人那麼強大,那麼理智,為什麼統治不了世界?他們能夠在最快的時間給你最佳的解決方案,就像柯潔和阿爾法狗的對決一樣,接近圍上帝的阿爾法狗太出色啦。人類最頂尖的圍棋選手應對人工智能,也一樣不堪一擊。

可是人類擁有機器永遠無法代替的東西——愛。“愛”包括了太多,人類能夠為了愛,拋下一切,而機器不會,他們沒有感情,他們終究不是人類。

《流浪地球》中,在災難前,或者説是事關人類存亡的大災難前,機器人莫斯(,MOSS)選擇了生存;人類,選擇了期望。

王磊上校身上揹負着的期望,是他死去親人的期望,他的任務就是讓火種安全到達杭州,不惜一切代價,包括隊友的生命,自我的生命,所以他做了隊友周倩、劉啟、韓朵朵眼中的惡人,也正是這不一般的惡和堅持,成就了最終翻倍的期望。

劉啟的期望一向都很簡單,他想讓妹妹韓朵朵有更好的生活,想讓他的姥爺安心離開這個世界,想帶他的家人回家。他期望達成的最終一個台階就是讓地球不被毀滅,他身體裏那份飽滿的愛,能夠為了期望,全部犧牲。

韓朵朵從一個不理解“期望是什麼”的不良少女,到最終的用期望呼籲起人類期望的英雄少女,她經歷了爺爺的犧牲,哥哥的堅強,同伴的努力。她看着,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用自我的親身經歷,把對期望的理解,經過電波信號傳輸到每個人腦海中。

劉培強中校選擇將伏特加扔向火花,拒絕所謂的理性,拒絕像機器一樣思考,帶着30萬噸燃料奔向木星。他明白自我這樣做意味着什麼。他的耳邊,是17年未見面的兒子的呼喚;他的前方,是有去無回的木星。

“你就數,一、二、三,抬頭,就能看到爸爸了,這次,你必須能看到我。”劉培強中校帶着他對妻子的愧疚,對劉啟的思戀,對老馬與他的友誼,點燃木星,點燃35億人類的期望,換來了地球脱離木星引力的成功。

整部影片中,你看不到超級英雄,孤身一人去闖蟲洞,也不是復仇者聯盟裏,寥寥幾人就能夠拯救世界。人類的全部救贖,期望,分給了每個人,僅有全部人類一齊才能夠拯救世界,拯救這個被聯合國拋棄的35億人類。與其説是人類共同體散發出的團結一致的強大魅力感動了觀影人,不如説是觀影人因為這部電影,喚起了內心的那一刻英雄心。

無論最終,命運將我們或者地球變得怎樣,我們都選擇相信期望!

《流浪地球》觀後感2

《流浪地球》描述的是不幸的事情,但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自己這個年齡的時候只有《地道戰》《地雷戰》《上甘嶺戰役》還有《鐵道游擊隊》等等愛國教育片。現在他們都是這類科幻大片。科幻題材的電影我看過《後天》,那時候是一種震撼的感覺,但《流浪地球》比《後天》還震撼,畫面的震撼,情感的震撼,希望的震撼都有之。有人可能説中國為什麼前幾年拍不出這樣的電影呢,不可否認有借鑑參考的因素,但從零到一是創新,從一加一大於二也是創新,《流浪地球》就屬於後者,而且這一次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主人換成了中國人。

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流浪,這樣漫長的過程中人類只能棲居底下城,看不到太陽,也看不到月亮,更是看不見曾經的藍色天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都是那樣的渺小,人類也如此。迄今為止從我們的祖先到現在的人類,活着真不容易。對於個人也是異常艱難,小的時候到現在可能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無數次的危險擦肩而過,大家試試想一下,如果曾經的某個因素偏差可能我們都看不到現在的太陽。對於我們微不足道的個人,活好當下,珍惜現在,用力的過好每一天。

堅定的希望是流浪地球上的人類的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我相信我們不能沒有希望,如果放棄希望就是一種犯罪。電影中吳京扮演的父親沒有放棄希望,在最後關頭駕駛空間站衝向木星氫氣層引爆空間站所攜帶的30萬噸燃料;劇中的劉啟以及他們的救援團隊沒有放棄希望,在大家都紛紛撤離的過程中逆向而行去到轉向動力中心去重啟動力;劇中其他各國救援執行人員在感召下沒有放棄希望,最終他們返回基地協助救援。正是在這樣的希望之下,他們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類,使得地球逃離了木星的吸引力重新回到正常的行駛軌道上來。

電影的場面再加上3D的效果會給觀影的我們視覺的衝擊。有北京、上海冰凌的地面,還有被寒冷冰寒封住的央視大褲衩和東方明珠;有地震帶來的地殼運動導致建築物的再次轟然倒塌的壓頂;有木星大氣波衝擊帶來的從天而降的火球衝擊地面,這些場面的刻畫絲毫不輸國外大片。情感的敍述也是細膩周到,有父子感情的衝撞,有兄弟之情的磨合,有朋友之情的肝膽相照,所有情感的描述在大環境,大背景的烘托下都恰到好處,直潤人心。以致電影結束影院的燈亮起,座位上的人們還久久不願離去,仍舊沉浸在電影帶來的那種氛圍之中。

網上有人説《流浪地球》上映之後將開啟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我非專業人士不敢妄評,我只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是一部好電影,並願意推薦給周圍的朋友,也願意寫一篇觀後感來記錄它,正如現在正在乾的事。

《流浪地球》觀後感3

大年七年級上映,配合微博、微信、豆瓣...多平台宣傳的一部國產科幻片,憑藉科幻題材+逼真的特效+演技派人員配置+真實還原小説場景收穫一波好評。作為一個並沒有看過《流浪地球》原著的觀影者,從各個渠道獲悉到這部影片的“拔尖”之後,忍不住想去趕一波熱潮,一睹究竟。

對於劇情,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環境極度惡劣,人類面臨生存浩劫,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了上萬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在推離過程中,受木星引力,地球即將撞上木星,在聯合國決定放棄地球,將希望寄託於載有地球人胚胎、動植物基因的飛行器去別的星球重建地球文明。地球上,以劉啟為首的一羣人試圖通過引爆木星將地球與木星的距離拉遠,但計劃失敗。宇航員劉培強為了兒子劉啟和所有地球人,駕駛飛行器撞擊木星,地球受木星爆炸衝擊波影響被推遠,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我是晚上看的,12點散場,人少,很安靜,好像很快就能進入劇情。短暫的廣告之後,出現了影片開場温馨的一幕(吳孟達的配音有點讓人齣戲),引出故事線,隨後大批近景特效襲來,不得不説,繼鬼吹燈系列電影之後,確實沒見過這麼講究的特效了。

演員演技也算抗打,並沒有出現讓我可以吐槽的演技糟點,相較隔壁廳的賀歲喜劇蒲松齡,無過就是有功了。劉慈欣的原著指導,並不太難懂的科學名詞高頻出現,對於我這樣的科學盲也不會覺得很吃力(雖然出來就忘得差不多了)。記得去年在劇院看的《三體》,也是相當震撼,情景式舞台劇,3D立體環繞音,主角配合全場互動,可以説非常富有穿透力。

至於電影劇情,個人感覺真的有點尬,經不起推敲。

1.主角恨父親。劉啟的父親作為一名宇航員,太空執行任務17年,因此劉啟表現出與劉培強之間的生疏、憎惡、衝突。但是全片都可以得知,劉培強可以隨時聯繫姥爺,而劉啟和姥爺、妹妹相依長大,難道電話不能溝通解決嗎?

2.韓朵朵求救。聯合國給韓朵朵一次全球廣播求助的權限,結果壓根就是沒講重點,盡是在講自己的成長、感受,最後,以真摯的情感打動了一大波人,趕來協助他們。

3.神一般的李一一。我尊重每一位科學家,但是如此神通廣大,豔壓全球頂尖科研人員,還有點幽默的科學家真是跌破了我的眼界。還記得網劇《老九門》裏有一段,二月紅髮現鹽能將恐怖的絲網化成水,然後,掏出了一包鹽的神橋段嗎...

最後,對於本片,撇開電影劇情來説是不錯的,確實可以説是中國科幻題材的巔峯之作,但是對我們這一行觀影者而言,算不上驚豔,希望國產電影會越來越棒。

《流浪地球》觀後感4

20xx年春節,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異軍突起,口碑炸裂。坦白説,這種類型的電影不是我的愛,奈何家裏大小兩位男士都喜歡,我就陪着去看了。

《流浪地球》中,太陽急速衰老,整個太陽系將在300年後毀滅,面對這空前的災難,人們決定把地球整體遷移到最近的恆星系半人馬星系中,這個計劃被命名為“流浪地球”,預計需要花費2500年,跨越100代人。

何其嚴酷!

何其艱辛!!

何其宏大!!!

電影的情節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説是比較薄弱的,科學方面的設定也頗多漏洞。然而作為國產科幻大片,對我來説,最難得就是它所體現出來的中國精神,給《流浪地球》打上了深深地中華烙印。中西方文化區別早在神話傳説中就初現端倪。古代希伯來人認為上帝創造了一切,《聖經》記載:“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説:‘要有光’,就有了光……”而中國神話認為太古時期,地球像雞蛋一樣漂浮在太空中,盤古花了一萬八千年間不斷地揮舞着他的巨斧,最終把雞蛋被劈成兩半,分為天地。有趣的是,老祖宗似乎一開始就知道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太空中漂浮的巨星,這樣的認知雖然只是出於想像,但也算得上洞見先機了。除了創世之外,關於洪水的傳説也有顯著不同。中國傳説大洪水導致世界成了海洋,殘存的民眾困守在高山上。鯀、大禹等人臨危受命,通過不斷地嘗試,最終解決了洪水問題。而在《聖經》中,洪水成了上帝懲罰人類的手段,只有諾亞在上帝的指示下造出了諾亞方舟,從而躲過一劫。

“我們還有孩子,孩子也還會有孩子”的台詞讓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面對太行王屋二山的阻礙,愚公沒有選擇搬家,而是決心移山併發出“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豪言壯語,他的決心和意志迫使天帝不得不妥協。而《流浪地球》的精神同愚公移山一脈相承,面對太陽系即將毀滅的危機,人們沒有被動等待救世主的降臨,也不是少量精英的悲壯逃離,而是全體人類共同努力,帶着地球去尋找新的家園。對比《星際穿越》等科幻片,《流浪地球》更看重家園,即使走,也要帶着地球一起走。因為地球上有數以十億計的人民,沒了人,又談何重建文明呢?

西周尹吉甫曰:“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天塌地陷怎麼辦?補天撐地!太陽多了怎麼辦?射下來!洪水來了怎麼辦?修水利!……這種人定勝天地精神融入了我們的血脈中,代代相承,所以中國人無論面臨天災亦或人禍亦或外侮,都有無數先輩置生死於度外,換取和平安寧的美好生活。

戰天鬥地的中國人,書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戰天鬥地的中國人,傲骨錚錚從不折腰;戰天鬥地的中國人,必將重回榮耀巔峯!

《流浪地球》觀後感5

今天下午,我和李潤庭一起來到了電影院,來觀看《流浪地球》這部電影。

《流浪地球》的主演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吳京,導演則是郭帆,這部電影也是根據劉慈欣小説《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這部電影早已經在四年前就開始拍攝,到今年的大年七年級,才與大家正式見面。

在2075年的某一天裏,人們發現太陽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人類生存的唯一辦法就是逃離太陽系,但是,最近的適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鄰星。大家知道的,如果地球沒有任何動力,是根本不可能來到4.2億光年外的,所以人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裝上1萬個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就是行星發動機。人類建造了1萬個行星發動機,分佈在世界各地,這樣就能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地球搬移太陽系還需要五個步驟。但是,人類為了這個計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讓地球剎車,並推動地球前進,讓板塊變動,引發了滔天海嘯和地震,地球人口減半,只剩下35億人……城市陷入冰封。倖存的35億人,被迫簽入了地下城市,因為地面上的温度已經達到了零下84攝氏度。在這時,在地球還沒有徹底飛出太陽系的時候,飛到木星附近時,卻被木星強大的引力而吸住,地球逐漸接近木星,而且兩個星球即將要相撞。

這時,劉啟上場了,他想到了自己在四歲的時候,爸爸劉佩強對自己説過的一句話,因為木星的體內大多都是氫氣,點燃他們,只需要一根火柴的力量,而這個“火柴”,就是他們手中的“火石”。他們來到一個發動機的總站,劉啟在李一一、還有他爸爸在一次洪水中撿來的一個小妹妹韓朵朵、王磊等人的幫助下,成功的將這根火柴發射到了地球跟木星的中間,要是發射到五千公里的時候,這根火柴卻停止了,在空間站的劉佩強,目睹了一切。決定用空間站的30萬噸燃料,犧牲自己,來幫助自己的兒子。最後,地球也成功的遠離木星,而劉啟,一抬頭,倒數三個數,依然能看見在天上的父親。

雖然在劉啟四歲的時候,自己的爸爸劉佩強就因為流浪地球的工程,遠離自己,去了太空,從小和爺爺一起長大,如今他已長大成人,童年很少有父親的陪伴,兒時,父親對自己説他就是天上的一顆星星,可是他長大了,就知道了父親兒時對自己説的話都是假的,那也是父親危的不讓孩子擔心,變出來的善意謊言,説到底,這都是對孩子的愛,只是大多父親都不太善於用言語去表達愛,用他們的行動,去呵護,去關愛他們的孩子。

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意猶未盡。不太相信這是中國拍的,以前看的科幻片,全都是外國人拍的,以前我國就沒有拍出多少不好的科幻片,但是,它作為一部迎難而上,在工業水平實現大步飛躍的國產科幻片,還相當不容易呢。

《流浪地球》觀後感6

春節的時候為了特地去看了這部片子,出來以後就一個感受:這部片子就是即使世界已經有了好萊塢,但中國也要發展自己的電影、電影工業的原因。

關於選材,Get中國問導演為什麼選擇《流浪地球》?郭帆導演説大劉的書我每部都看過。當時有三部大劉的小説《流浪地球》、《微紀元》和《超新星紀元》可以選擇拍成科幻,當時我的第一直覺就是如果三部選一部就一定是《流浪地球》,後來仔細的想了下也只能是《流浪地球》。因為這個故事是可以被裝入近未來的,而且我覺得《流浪地球》有一個很酷的形式感,雖然我當時也説不清為什麼它很酷,我只是覺得把地球推離太陽系真的很酷,但覺得它酷的原因我不知道。那個原因是我後來去了美國才意識到。原來這個東西在美國人看來不光是酷,而且是很奇特的,原來它是真正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內核,就是我們對土地、對家園的深厚情感,才會導致我們連逃離的時候都要帶着家。所謂的家並不是説物理上我們呈現的地球,是一堆石頭,房子的六面牆壁這樣的物理空間。這個房子當你買的時候代表了你的家庭,老婆,孩子甚至還有你丈母孃看你的眼神。這是我們中國人對家的理解,它絕對不是一個物理空間。當我們把地球推離的那一刻,我們推離的絕不是一個物理的一塊石頭,它推離的是我們的家,我們所有的情感載體。這個東西不是西方的,是特別中國的。原來它酷的來源是我們文化給我們的,在外國人的眼中是特別奇特的。我突然意識到什麼是中國科幻,中國科幻的內核應該就是這個東西,至少在這個影片中是它。

《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工業的成年禮。為中國科幻電影照亮了道路。這是一部致敬、借鑑各路好萊塢大片,但是內核非常反好萊塢的片子。真實觀影之後確實也有同樣感想,這部片子屢次打破了我往常看好萊塢災難片科幻片得到的認知。這就是我開頭所説的,為什麼有了好萊塢,我們依然要有自己的電影,自己的電影工業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價值觀,我們不應該總是被動的接受別人的文化和價值觀輸出,輿論陣地,我們應該去爭取。就好像這部片,傳統好萊塢科幻片災難片,強調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強調的是英雄史觀,強調的是沒有主角團隊就沒有人類和地球的明天。

但我們其實從來不這麼説,很早就有偉人教導我們,人類的歷史不是由一個個英雄推動的,而是由人民推動的,英雄史觀是不正確的為什麼少了某個主角,人類就會滅亡?不會,少了主角,還會有另一撥主角成為主角,繼續着推動歷史或者拯救人類的進程。而主角之所以作為主角,很可能僅僅是他是一個親歷者、見證者。

《流浪地球》觀後感7

現在我們生活一個美麗豐富的地球,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也有許多的國家面臨着一些危險和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看似這安詳的地球平穩無事,誰又曾迎接的就是人類的滅亡。

流浪地球講述的就是人們不斷地破壞環境,不斷的破壞地球,導致太陽系承受不了,地球要移到木星。全世界人民團結一起將地球推向木星。這時沒有戰爭,大家也感受到自己面臨的危難,曾經繁華的上海,誰也都不曾想被海平面的上升而淹沒,只露出了東方明珠的頂部。海平面的上升,氣温下降得零下40°,所有的高樓大廈,都成了冰川,人們生活在地下城。而全國幾十億人,只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地下城。在地下城的人們。人們沒有太陽,沒有樹木,一切都是模擬的。模擬的樹木,模擬的太陽,模擬的燈光。在狹小的地下生活幾十年不過他們雖然生活的範圍不大,但是他們是幸運的,至少可以活下來,活下來,而活下來的人也是最幸運的。但是,但是也有一些並不幸福的人在地球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凍死,被淹死還有的被動在冰川裏。影片中有一個片段就是一隻被凍成雕像的鯨魚,就像男主角所説的,彷彿他估計他也是在回家的路上而被凍住。

面對全世界遭到了危險。幾個聯合國組織一起推動地球的任務,許多人有為了這個地球,為了讓地球更多人活下來,當汽車滑入冰谷時自己為了保護車上的火石,在最後一刻把車頭和車身分解,自己掉入了山谷,它是用生命而保留了下這顆火石了。像他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多,最後讓我記深刻的是聯合國的話:“是要把地球放棄,讓地球上的人們好好的跟自己的家人聚一聚,在這七天裏,然後要帶着空間站尋找神心神祕的地方。”但是影片中的劉培強並沒有贊同直接把酒瓶灑向機器人並説你知道為什麼加加林那個時代不能帶酒。然後把太空站給脱離了獨自駕着主導站。去點燃了木星,留下一句話,沒有地球的文明還算是地球嗎?我們是地球派來的代表,既然是為了留住地球,我們就應該要救地球,它不僅僅是地球,而是我們的家,我們的一切,沒有了他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部影片顯現出未來的樣子,很有可能未來就是這樣子,北冰洋上的冰川融化,地表温度下降,有很多繁華的城市都被淹沒,也有許多無數條亡靈找不到自己的家園,所以趁着現在而保護環境,把那些曾經以為不管自己什麼事,那些小事,從現在開始做起來做,從不隨地扔垃圾,如果每如果地球上每個人都那麼做,那環境不就會更好了嗎?所以我要倡議大家保護自然,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現在動物的每一個滅絕就代表人人類的危險。最後就是人類滅絕。

《流浪地球》觀後感8

《流浪地球》中,吳京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再次展現了我們作為一個人應有的責任和擔當。責任和擔當不是喊喊口號就有的,需要踏踏實實做出來。今天的很多學校教育沒有進步,依然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那個喊口號的時代。

談到“娶媳婦生娃,放羊”的故事,很多人會笑,而今天的學校不就是在進行這樣的教育麼?父母賺錢,供孩子上學,孩子上學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多賺錢,買車,買房,娶媳婦生娃,繼續賺錢,供孩子上學,上學為了找個好工作,多賺錢,買車,買房,娶媳婦生娃……

人生的意義呢?高曉鬆笑談,人生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的詩和遠方呢?

錢的確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比錢重要的還有夢想。今天,很多能賺錢的企業和個人其實沒有創造什麼價值,而他們的錢,都是騙來了,騙那些無知的人們交的智商税。我看不起那些騙錢者,同樣更看不起那些無知者。

請注意,我不是説我看不起有錢人和窮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社會和他人創造價值,解決問題,就應該獲得回報。通過正當渠道賺錢不僅值得敬佩,更值得尊重。貧窮並不代表可憐,因無知而貧窮才可憐,可笑。

靠炒房子,佔地發財致富的,請低調,您的財富源於投機,請妥善處理手裏錢,搞不好會被這些錢玩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因為買彩票和賭博受窮的人,不值得同情。

面對現實,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環境惡化,抱怨人們素質低……那今天的環境誰破壞的?是不是我們這代人?那些被稱為沒素質的人們是不是來自家庭,是不是從學校走出來的?是誰教壞了他們?

面對某些學校和某些教師的不合理收費,作為家長我們有沒有拿起手機投訴?面對社會上的不公平,我們有沒有勇敢的説“不”?嗯,我們總會説“我能力不行,那些都是有能力的人做的事”。是的,我們的確能力不行,而那些有能力的正是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他們怎麼會自己站出來?正是人人的冷漠,人人的無所謂,人人的不敢擔當造就了當今的社會中的種種問題。

毀掉我們人生的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而且,只因為兩個字,一個字是“怕”,另一個字是“懶”!

讓我們一起勇敢一點,敢於想象,敢於相信,敢於行動,敢於擔當,不要迷信權威,不要迷信所謂的大多數人。善良,勇敢,不僅我們的親人朋友需要,全世界都需要!

地球可以流浪,而人心不可以!

《流浪地球》觀後感9

聽説風靡全國的一部電影《流浪地球》在全國各大影院火熱上映,我也是期待已久!大年八年級,纏着爸爸幫我定了一張票,我一個人急吼吼的趕到電影院。剛一出電梯,我驚呆了!哇!看電影的真是人山人海啊!就連每走一步都要仔細看着腳下是否踩到前面的人,不然就尷尬了。離電影開始還有半小時,唉!早知道就晚點來了,我心裏嘀咕着,連站的地方都沒有,想着要不再出去晃悠一會兒吧,可是這好不容易擠進來的,又怎麼出得去呢?想想還在算了吧,於是獨自一個人踮着腳尖靠着取票機我開始了我的手機小遊戲吧。

觀看電影

好不容易等到進場時間了,我本就對這電影充滿期待和好奇,入座下來,我滿心期待,瞪大眼睛,聚精會神地看着,看着看着,也沒有覺得多精彩,因為是下午的原因,加上我平時就有午休的習慣,我連續打了幾個哈欠,有點尷尬地瞄了一眼周圍,重新坐好,打起精神,到了後半部分整個電影高了高潮的地方,電影院的人都被震撼了,所有人都融入進劇情中一樣了,一會兒有人發出感歎聲和驚訝聲,到了電影最煽情的橋段,我明顯感覺到周圍的哽咽聲清晰入耳,就連我這個媽媽口中的“鐵石心腸”也紅了眼。

影片結束後,所有人還沉浸在剛剛劇情裏不肯離去,直到片尾曲徹底結束,屏幕變成黑白色在跳閃,大家才紛紛起身自覺地排着隊退場。其實我並不覺得大家是被震撼了,大半原因來自於這部電影的結束方式比較特別,而且這部電影的格局讓人潛意識裏產生一種尊重,來自中國人的敬重。

觀影感受

電影看完,我邊走邊想其實每個人都對這個社會或多或少的犧牲過,不論青年、中年、老年,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犧牲,奉獻與犧牲是前進的主要旋律。此片還告知世人,任何事情面前只要團結一致,永不放棄,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回報和成功的希望,我們學習和生活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地球開始流浪時,全球人口死掉了將近一半,僅剩下三十五億人口,這部電影的殘酷性在中國電影中是很罕見的,電影裏煽情,催人淚點的地方很多,讓人看完印象深刻,頗有感慨!這還是一部很有中國特色文化的一部電影,寫出了中國人在面對末日災難來臨時候的勇敢精神,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所不能相比的,它讓觀影之人深深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愛國及奉獻精神。人類想要逃離,這是很殘酷的現狀,但唯有愛才是人類生存下去的根本!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今天我和媽媽看了一個叫《流量地球》的電影,太陽快要爆炸了,人類用了一萬個推行器把地球推到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地球因為遠離太陽氣温達到零下八十多度,人類建造地下城工人們居住。當地球經過木星的時候,因為木星引力太大,把地球往木星方向吸引使地球脱離軌道。人們知道木星是由氫氣組成的,木星又吸收了地球的氧氣,只要有一點火苗,木星就會爆炸,最後通過大家的努力,地球安全了,人類成功了。這個電影告訴我要愛護地球,還要好好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改變世界。

如果地球迎來了毀滅,人還能堅持最初的那份真善美嗎?

一次毫無計劃的出逃,兩個年少無知的孩子,三代人無法訴説的苦楚。卻扣人心絃,處處打動人心。

聯合國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延續,竟計劃先淹死地球一半的人;運輸小隊竟把火石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親密無間的隊友在危險來臨的那一剎那,竟不管隊友的死活,一樁樁,一件件,都引人深思,難道人們不是平等的嗎?難道有時候,生命真的不再那麼寶貴?每每思索到這裏,我心頭一涼,陷入無限的痛苦之中。

混蛋!老東西!一聲聲的謾罵,無不體現着孩子對父母愛的不理解,但所謂的混蛋卻為了他犧牲了自己,所謂的老東西聽説他有難,不顧自己的安危,上來救他。每每想到這裏,又心頭一暖,讓我有勇氣去堅信,人間的真善美還是存在的!

在《流浪地球》電影出來前,其實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我也不是科幻迷,但當我瞭解了其中的故事後,卻有了強烈觀看它的慾望。

在《流浪地球》上映時,我可以説是見證了大型的雙標現場,網上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回事,把《流浪地球》的不合理科技細節一個個的噴,然而對於那些外國科幻片的不合理細節卻視而不見,有人問起,也含糊過去,還有很多人,一看見吳京就給電影打低分,説什麼又是中國人的自吹自擂,我估計這些都是外國的間諜吧,中國也不需要這種垃圾。

其實《流浪地球》可以説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片,它的思想內核都是緊緊貼閤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這是我去電影院看過的最貴的一場電影,因為我買的是最貴的票,表達一下自己的支持,在看的時候,心裏總是會有一些感動,像是那段新年音樂,人們對於家的牽掛,親情的羈絆,這是一種不同於外國科幻所傳達的無形理念。

看了《流浪地球》,我很滿意,當然,也希望中國科幻電影能有更好的成績。

《流浪地球》觀後感11

週末,爸爸帶我去神文國際影城看了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聽了名字我便開始想象內容,地球都找不到“家”了,那人類肯定也沒有家了,想到這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進去觀賞影片。我早早地坐進了電影院,在我耐心等待下,電影終於開始播放了,就讓我帶你走進《流浪地球》吧!

主人公劉啟的爸爸是一名航天員,在劉啟四歲那年就開始了“流浪地球”的計劃,原因是太陽內核持續老化,將會越來越大,與地球相撞,這將會使地球分裂、消失,人類生命就會消失。所以,聯合政府準備在地球外層修建四十萬多個星行發動機來驅動地球,選擇三十六名優秀航天員在太空中“迎接”地球,劉啟的爸爸也在內。

地球即將脱離軌道,全球人只有往該市區的地下城躲避,才能夠生存。地下城有限,劉啟的媽媽身有重病,放棄了去地下城,而是讓身強體壯的人進入地下城,這樣就多一個生命,所以,在劉啟四歲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爸爸參加了航天事業,劉啟是和姥爺在一起生活,練就了堅強的品質,善於動腦的習慣,在危難之時,劉啟沒有放棄求生,沒有失去希望!

七年過去了,劉啟大了,由於爸爸從四歲時就離開了他,所以他恨爸爸,便帶着妹妹離家出走了,再出走的路上劉啟經歷了很多困難。在去上海市的路上,由於地球的流浪,上海市被吞沒,只能從一個隨時都可能坍塌的雪山縫隙裏穿過,可他毫不懼怕;他經歷了親友的離去,在爬隧道的過程中,他的姥爺犧牲了。一場場挫折向他奔來,可他還是頑強不屈,在最後聯合政府決定放棄地球時,他看着近在咫尺的木星,想起了小時候:“爸爸你去太空後什麼時候回來?”“在你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木星時你就能看見爸爸了。”“木星是什麼?”“木星是一個體內90%都是氫氣的球體。”……氫氣!突然劉啟茅塞頓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利用氣體燃燒的阻力,最終拯救了地球!可是劉啟的父親在拯救地球時英勇的犧牲了。

《流浪地球》就是這樣,讓我的心情跌宕起伏,當看到劉啟和朵朵之間吵嘴的幽默風趣,讓我不由自主開懷大笑;當看到地球將要毀滅時,讓我心驚膽戰;當看到劉啟不屑一顧地犧牲自己拯救地球時,讓我由衷敬佩;當地球脱離了危險,讓我長長地舒了口氣,主人公劉啟堅持不懈,勇敢頑強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流浪地球》告訴我們要不斷髮展科技,探測開發更多的星球供人類生存。假如地球發生了災難,人類也有足夠的準備。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黃靜鈺)

《流浪地球》觀後感12

週末去看了一部”特火”的電影《流浪地球》。

從電影院出來非常感慨,之前看《流浪地球》的預告,以為是個“太空戰狼”,想不到超出預期。影片中的特效很美,場景的大片設計感很強。但最最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終於有自己科幻電影的大製作了!

電影是以“帶着地球逃跑”這樣一個設定展開,想象力腦洞大開。因為太陽即將急速膨脹,吞噬地球,人類要帶着地球逃離太陽系。渺小的人類在地球上建立無數個巨大發動機,要推動地球流浪到4.3億光年距離外的星系,建立新的家園。

作為一個文科生,對”流浪計劃”中的大數字,例如4.3億光年,2500年的時間,100代人的努力,150億噸的推力,地球上35億的人口等等充滿了絕望感。同時“流浪計劃”剛開始就要殺死一半的地球人,那地球人要如何選擇取捨?之後的社會會沉浸在什麼狀態?這些問題又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可惜導演注重獵奇和救援,把這一咕嚕給掐了,呵呵。

伴隨着絕望,影片依然呈現了充滿希望的一面:故事的主線是劉培強和兒子劉啟的感情矛盾,但他們在絕境中彼此關愛;指揮官王磊看似冷酷無情,但在整個救援當中,緊緊守護着團隊的每一個人;在地木即將相撞的時刻,仍有地球人聽見了朵朵的召喚,調轉逃離的車頭為生存做最後的一搏。沒有地球,家就無從附着,大難臨頭人類彼此的團結,就是彼此的守候。如此行動皆因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當影片中地球流浪太空期間破敗的地面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各種地標建築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對家園的依賴和渴望令我深深感懷。

影片較弱的地方是敍事。個人覺得劉培強在後半部分的戲裏略顯單薄,與兒子劉啟的矛盾缺乏鋪墊,導致結尾的感情戲有點不夠給力。還有就是最後”宇宙星球分析員”出場突兀,導致最後一些橋段讓人有些分不清是誰。

記得曾經看過一部寫末日科幻的電影《諾亞方舟》,在人類逃難,方舟艙門關閉的最後時刻,父親有票卻沒有時間進入方舟,他竭盡全力把兒子拋進船艙,自己卻掉進滔滔大海,因為細節鋪墊豐滿,場面感人肺腑,動人心魄。而《流浪地球》裏恰恰缺少這樣細膩的感情烘托,即使父親劉培強駕飛船引爆木星,也沒有留下這種驚心動魄的感受,覺得有些遺憾。

儘管如此,《流浪地球》畢竟是國產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它告訴我們:“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的東西”,無論最終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選擇在絕望中抱團,在希望中勇敢。

《流浪地球》觀後感13

20xx年2月8日,我和父母一起觀看了由劉慈欣同名小説拍攝成的電影《流浪地球》。

電影中,因為太陽的急速老化,嚴重威脅人類的安全,世界各國組成了聯合政府,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

影片一開始,是計劃啟動前的地球,(這裏所謂計劃啟動前”是指行星發動機啟動前)地面上還像天堂般美好,但計劃啟動後(行星發動機分為兩種,一種是位於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發動機”,另一種是推進發動機”),嚴寒籠罩地球,人類都生活在發動機下距地面5500米的地下城中,在經過木星時,由於引力激增,導致發動機出現故障,地球失去了機動能力,逐漸向木星靠近,政府組織了救援隊,全球展開飽和式救援,不惜一切代價,重啟行星發動機”電影中出現了紅色貨箱的大型運載車,車上是代號火石”的行星發動機啟動裝置,但還是有地下城被熔巖毀滅,我記得最深的就是杭州一號”地下城,它最先被巖漿燒熔,行星發動機也毀了。

後來,有人利用電腦程序控制轉向發動機所有的噴射力都轉移到一個噴口上(發動機噴口共有7個),想用發動機火焰點燃木星,引發速度超過1000馬赫(1000倍音速)的巨大沖擊波推開地球,但撞針推不動,一個名叫韓朵朵的少女進行了全球廣播,她説的話使原本心灰意冷的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火焰距離木星大氣還有5000公里,這時,原本在距離地球十萬公里處伴飛的領航者”號空間站在分離了休眠模塊後,由劉培強中校(吳京飾演)駕駛着,朝木星撞了上去,爆炸點燃木星,推開了地球,人類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時,地面上僅存的建築和冰川給了我強大的壓迫感,行星發動機使我感受到了人類的偉大。當地球靠近木星,即將撞上去時,我不禁冷汗直流:難道繁衍了幾百萬年的人類文明就這樣毀滅了嗎?”後來,各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撞針時,我心中和電影裏的人們一樣,燃燒着強烈的希望之火。劉培強犧牲自己,保全同伴後操縱空間站朝着木星撞了上去,我看着這一場面,心中有一種莊嚴的感覺,畢竟他是為了人類的生存,我不禁想向他致敬。

地球被推開,計劃重新回到正軌,我長舒一口氣,有種置死地而後生的舒暢。

這部影片證明,人類只要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困難,沒有什麼事是完成不了的。在這裏,我勸人們放下自私的心理,一起維護世界的和平。既為人類,也為自己。杭州江南實驗學校613班邵煒康指導老師陳小民

《流浪地球》觀後感14

過年期間,大年七年級的時候媽媽帶着我和妹妹看了《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的人生》之後,聽好多同學説《流浪地球》不錯,所以我們在過年回來又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未來某一天,太陽的壽命到了極限,再不久就要產生大爆炸,所以人類前所未有的團結,拿出所有的科研技術,在地球上建立了一萬個推進器,給地球提供能量,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這個計劃的時間是2500年,剛看到這個時間的時候,我想:這個計劃得幾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遠。還有太陽真的會爆炸嗎?不管在技術上是否能實現,故事的發展總是有曲折,在地球流浪的路上,遠離了太陽,地表温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類搬遷到了地下層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時候,風雪飄搖,曾經繁華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沒法想象:在外面不超過一分鐘可能就會凍死了,必須得攜帶氧氣和做好保暖措施。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受到木星強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軌道受到了影響,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時地球表面出現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塊出現斷層和推移,巖漿淹沒了杭州地下層。

在最關鍵的時候,大家想到了點燃木星計劃,因為木星上90%都是氫氣,利用最強烈的衝擊波,把地球推開,從而避免地木相撞。

犧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吳京主演的孩子的父親,估計很多人當場都要掉眼淚了。

關於人類物種繼續延續這個問題,科學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太陽確實會在五十億年後爆炸,木星可能會吸收宇宙更多的質量,成為新的恆星,散發光和熱,吸引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圍繞起其轉動。

當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測,木星是否會在太陽隕落之前變成新的恆星發光發熱,中間的時間又是多少?

還有地球它的壽命,科學家推測也就是個五十億年,當然前提是在我們保護自然,不破壞大氣環境的各種條件下,那麼太陽也是五十億年的壽命,地球是否會隨着太陽一起發生爆炸或者隕落,使得整個的流浪計劃出現問題呢?到時候不僅僅是地球的“流浪”,應該是全人類換一個星球了呢?

作為我們人類,對於五十億年只是我們其中的一個瞬間,整個人類的發展和文明肯定是越來越好,向着可持續發現前進,所有的一切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發展。自然的變化有自己的規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

作為我們人類,還是迴歸當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還是能否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結果。

我也要努力學習,爭取多學習有關科學的知識,為保護環境,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檔中,票房穩居第一,帶着對劉慈欣科幻小説的信任與欣賞,我對流浪地球的期望值特別高。

結果,它給我帶來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我的期望,它充分展現了人類智慧的力量,感情的偉大。在龐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類用他們渺小的力量創造希望,守護地球。

機器人那麼強大,那麼理智,為什麼統治不了世界?他們可以在最快的時間給你最佳的解決方案,就像柯潔和阿爾法狗的對決一樣,接近圍棋上帝的阿爾法狗太出色啦。人類最頂尖的圍棋選手面對人工智能,也一樣不堪一擊。

但是人類擁有機器永遠無法代替的東西——愛。“愛”包括了太多,人類可以為了愛,拋下一切,而機器不會,他們沒有感情,他們終究不是人類。

《流浪地球》中,在災難前,或者説是事關人類存亡的大災難前,機器人莫斯(,MOSS)選擇了生存;人類,選擇了希望。

王磊上校身上揹負着的希望,是他死去親人的希望,他的任務就是讓火種安全到達杭州,不惜一切代價,包括隊友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做了隊友周倩、劉啟、韓朵朵眼中的惡人,也正是這不一般的惡和堅持,成就了最後翻倍的希望。

劉啟的希望一直都很簡單,他想讓妹妹韓朵朵有更好的生活,想讓他的姥爺安心離開這個世界,想帶他的家人回家。他希望達成的最後一個台階就是讓地球不被毀滅,他身體裏那份飽滿的愛,可以為了希望,全部犧牲。

韓朵朵從一個不理解“希望是什麼”的不良少女,到最後的用希望呼籲起人類希望的英雄少女,她經歷了爺爺的犧牲,哥哥的堅強,同伴的努力。她看着,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把對希望的理解,通過電波信號傳輸到每個人腦海中。

劉培強中校選擇將伏特加扔向火花,拒絕所謂的理性,拒絕像機器一樣思考,帶着30萬噸燃料奔向木星。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意味着什麼。他的耳邊,是17年未見面的兒子的呼喚;他的前方,是有去無回的木星。

“你就數,一、二、三,抬頭,就能看到爸爸了,這次,你一定能看到我。”劉培強中校帶着他對妻子的愧疚,對劉啟的思戀,對老馬與他的友誼,點燃木星,點燃35億人類的希望,換來了地球脱離木星引力的成功。

整部影片中,你看不到超級英雄,孤身一人去闖蟲洞,也不是復仇者聯盟裏,寥寥幾人就可以拯救世界。人類的全部救贖,希望,分給了每個人,只有全部人類一起才可以拯救世界,拯救這個被聯合國拋棄的35億人類。與其説是人類共同體散發出的團結一致的強大魅力感動了觀影人,不如説是觀影人因為這部電影,喚起了內心的那一刻英雄心。

無論最後,命運將我們或者地球變得怎樣,我們都選擇相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