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人教版《核舟記》教案

校園 閲讀(8.79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人教版《核舟記》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人教版《核舟記》教案

《核舟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彙、、學習本文“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和空間順序。

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詞語、句式,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我國古代雕刻技藝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讀懂課文,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教法安排:

整體感知,逐句逐段講解

課時安排:

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我國的微型雕刻藝術有着悠久的歷史,堪稱一絕,據説如今已創下七項吉尼斯世界紀錄。三千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讓我們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鏡才能識讀的文字。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紅樓夢》,甚至能在頭髮絲上雕刻字畫。“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仙李白的這首唐詩,被潘啟慧大師雕刻在了普通人的頭髮絲上。

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古文《核舟記》,記錄的就是我國古代微型雕刻藝術,讀來令人驚歎不已。

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拿筆圈點字音以及斷句

三、學生朗讀課文,藉助註釋、資料,弄懂文句,閲讀中有不懂之處可隨時舉手發問。(出現的問題,可當即解決,也可留待串講時解決,如何為好,酌情定奪)

四、逐段理解重點字詞。

第1段

講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藝高明,“奇巧”,技藝高明超凡。“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以”,用;“木”,木頭,木材;“為”,制,這裏指雕刻。“木石”,“木”,樹。“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罔”wǎng,沒有;“因”,根據;“具”,具有。“嘗貽餘核舟一”,本句謂語“貽”(yí,贈)後的賓語是“餘核舟一”,是個雙賓語。“蓋大蘇泛赤壁雲”,“蓋”,承上文作解説,可譯為“是”;“泛”,泛舟,“泛”作飄浮講;“雲”,語氣詞,無義。

第2段

講解:“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yòu,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奇”,jī,零數,餘數。“中軒敞者為艙”,“軒”,高起;“敞”,開闊;“為”,是。“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啟”,打開;“而”,連接狀語與謂語;“望”,通“方”,比,這裏的意思是正對着。“閉之,則右刻”,“則”,連詞,就(看見)。

第3段

講解:“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é,高聳;“為”,是。“佛印居右”,“居”,位於。“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執”,拿着;“端”,頭;“撫”,按,搭在上面。“魯直左手執卷末”,“末”,尾部。“其兩膝相比者”,“比”,緊靠;“者”,表定語後置,定語還原即為“相比之兩膝”。“各隱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隱”後省略“於”。“佛印絕類彌勒”,“絕”,極度;“類”,相似。“左臂掛念珠倚之”,“倚”,yǐ,靠着;“之”,代左膝。“珠可歷歷數也”,“歷歷”,分明可數。

第四段

舟子:撐船的人。椎髻:梳着椎形髮髻。衡:通“橫”。攀:通“扳”。若:好像。狀:形狀,樣子。寂:形容詞,平靜。

第五段

稍夷:稍平。題名:題寫名字。曰:是。鈎畫:筆畫。了了:清楚明白。其:代詞,代所刻的字。丹:硃紅。

第六段

通:總共。計:計算。為:刻有。並:和,連詞。而:連詞,錶轉折關係。曾:尚,還。盈:滿。蓋:連詞,承接上文,可譯為“原來是“。簡:通”揀“挑選。修狹:長而窄。為:動詞,刻。技:技藝。靈怪:神奇,靈異。

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讓學生背下來。

2、閲讀3—6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文內容

1、全班齊讀課文,逐段理解

第一段

提問一: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開頭,概述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點出“核舟”所雕刻的內容。第一句就介紹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頭上能雕出各色各樣的景物,而且形神畢肖,第二句點明“核舟”所雕刻的內容是“大蘇泛赤壁”,為下文張本。

提問二;在概略介紹中,從幾個方面説明匠師技藝的精湛超凡?

從兩個方面説明匠師技藝精湛超凡:一是匠師擅長微型雕刻,能夠在“徑寸之木”上,雕刻出宮室、器皿、人物等等許多各種各樣的形狀;一是匠師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麼像什麼,無不“各具情態”。

第二段

提問一: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容是説明這個小小核舟的船艙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東西。船艙的艙頂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艙兩旁各有四扇小窗户,這八扇小窗户能打開能關上,打開了便可看見雕花欄杆左右相對,關上後那就能看見右邊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個字,左邊窗户刻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個字,這16個字是用石青上的色。長僅八分多一點,高僅兩粒黃米的核舟,它的船艙部分就雕刻了1頂船篷(能看出是用什麼東西做的)、8扇窗户(能開能關)、左右欄杆(上有花紋)、16個字(字字清晰可見)。

提問二:這段主要採用什麼説明方法?

講解:這段主要採用列數字説明方法。核舟體積有多大,長多少,高多少,船艙部分雕刻了多少種東西,各有其數,明白清楚,兩相對比,其意曉然。

第3段

提問一:作者介紹三人的位置關係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表明這一順序的詞語有哪些?

講解:空間順序,詞語有“中,右,左”

提問二:作者介紹了蘇黃二人哪些方面的內容,説明了什麼?

講解:介紹了二人的手、足姿態,神情與動作還有衣褶及兩膝,表明王叔遠雕刻刀法的奇巧,也表明作者觀察細膩,描寫逼真。

提問三:作者用哪些動詞來準確的刻畫人物?

講解:動詞有”執、撫、指、語、矯、視、卧、詘、支、倚“等。

第4段學生討論

提問:從這段文章看,這條船是在行進呢,還是已經停下了呢?從何見之?。

講解:已經停下了,“舟尾橫卧一楫“

第5段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容是説明核舟船頂部位的雕制。

第6段教師提示理解

本段連用九個“為“字,意在表明核舟所刻事物之多,進而突出藝人技藝之高。文中用歎句做結,既點明瞭中心,又照應了開頭。

二、課文小結

1、提問: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好在什麼地方?有哪些優點?

講解:這篇文章有四大優點:簡練精緻,形象逼真,層次分明,重點明確。

2、一詞多義

為:①制,做。“為宮室、器皿”,“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②是。“中軒敞者為艙”,“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木:①木頭,木材。“能以徑寸之木”。

②樹。“以至鳥獸、木石”。

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異。“明有奇巧人”。

②jī,零數,餘數。“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①動詞,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爐上有壺”。

②yòu,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八分有奇”,“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開頭一邊。“東坡右手執卷端”。

②直,正。“其人視端容寂”。

3、特殊句式

省略句式“各隱卷底衣褶中”“隱”後省略“於”“則題名其上”“名”後省略“於”。

定語後置“其兩膝相比者”,定語“相比”在中心詞“兩膝”之後,“者”,標誌定語後置。

此外,文中有一個帶雙賓語的句子:“嘗貽餘核舟一。”雙賓語是“餘、核舟一”。

三、佈置作業

1、熟讀全文,背誦第三段。能背誦全文者背誦全文。

2、作課文後面的練習。

3、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核舟記》教案 篇2

一、檢查作業 ,導入 新課時

二、學習第三段

1.質疑並點講有關詞句:

峨冠而多髯者如有所悟其兩膝相比者絕類矯首昂視

2口譯並評價翻譯情況。

3.思考討論:這一段是介紹船頭部分;主要説明了什麼?

明確:描述船頭三人的神情態度。

4.分別由學生朗讀描述蘇武、魯直(黃庭堅)和佛印神態的句子,説説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們此時此地的什麼樣的心態?

明確:從“蘇、黃共閲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若有所培”和佛印的“矯首昂視”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要表現他們豁達、放曠的胸襟,説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裏。

5.作者在説明船頭三人時,着墨較多的是誰?為什麼?

明確:這當然是“東坡”。三人中,蘇武居中,作者起筆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因為刻得用心刻得仔細,作者也就説得真切細膩。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説明者當然不能違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這樣説明,才能與其主題吻合。否則,鬆散割裂,不知所云。

6.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無微不至呢?

明確:表現這一點的.地方較多,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依格”的介紹,對怫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説明“珠可歷歷數也”。

三、學習第四段

1.考察古漢語中數詞使用與現代漢語的差異。先聯繫前面部分看一些實例:

(1)長約八分有奇。(2)左右各四,共八扇。(3)船頭坐三人。(4)共閲一手卷。

(5)橫卧一揖。(6)倚一衡木。(7)為字共三十有四。

由此可見,古漢語中一般情況下,數詞可以直接修飾名詞,這與現代漢語中較嚴格的“數詞十量詞十名詞”的格局不同。

2.這一段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明確:擬人:船尾橫卧一揖比喻:居右者誰會仰面

頂真:左手撫爐,滬上有壺。

3.這一段文字説明舟尾情況是怎麼佈局的呢?

明確:主要運用了總分結構。先説“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後分説,從“居右者”説 到“居左者”。

4.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麼氛圍?

明確: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彷彿是在那裏呼喚清風,顯得悠閒自在;一個“視端容寂”,彷彿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了一個共同的氛圍,這就是愉悦。

輕鬆、活潑自樂。再加上船揖的“橫卧”,更加暗示出有輯同於無揖,有舟子等於沒有舟子的一種放任自流的境界。

四、學習第五、六段

1.學生自讀課文。

2.疏通重點詞句。注意以下字詞。

①則題名其上:則,就;題,書寫,這裏解為刻上;名,宇。

②文曰“天啟壬成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啟王戌秋日,即明嘉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蘇武《前赤壁賦》作於“壬戌之秋”,即來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見,王叔遠在核舟頂端刻上這個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蘇武作《前赤壁賦》後540年的“秋日”有感而為之以作紀念的;甫,指男子的字。

③鈎畫了了:鈎畫,字的一鈎一畫。

④通計一舟,為人五:通,全部,整個;為,有;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選擇;為,製作。

⑥嘻,技亦靈怪矣哉:嘻,xi,讚歎聲;靈,善,好;怪,奇異,罕見。

3.思考:這兩段各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第五段的主要內容是説明核舟船頂部位的雕制。第六段的主要內容是小給總計核舟上都刻了些什麼,最後作者直抒對王叔遠雕刻技藝之“奇巧”的讚歎以結束全文。

五、學生齊讀課文,綜合思考以下問題

(l)本文名為“記”,是不是記敍文,為什麼?

(2)文章主體部分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3)文章的全部內容安排實際上緊扣了怎樣一個核心?

六、佈置作業

課文主要使用的説明方法是什麼?試舉例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