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通用14篇)

校園 閲讀(2.69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通用14篇)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1

教材及學情分析: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學生在這冊教材的第四單元剛學習完小數,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即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和算法(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點對齊)是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關鍵,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材以表格、圖文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使鮮活的體育活動和看似機械演練的小數運算融為一體,使計算推理、概括這些抽象的數學活動變得令學生樂於接納、樂於探究。這部分知識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後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的環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小數的加、減法。

過程與方法:

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應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小數加、減法計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溝通整數與小數的關係,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過理解小數的意義,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在計算中,要把小數點對齊。

教法和學法:

“以學習者為中心·參與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觀看過跳水比賽嗎?跳水項目,一直是中國體育運動的強項,請看大屏。(課件出示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和李婷跳水的視屏)中國隊又贏了,這樣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我提議: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慶祝一下祖國的勝利吧。

在體育賽場上,不僅有激烈、好看的比賽,還藴藏着很多數學知識呢。同學們,你們想學習這些數學知識嗎?

2、(課件出示跳水決賽統計圖)依次出示中國隊第一、二輪的得分,引導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

3、引出課題:同學們看一看,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數加、減法的算式,小數加、減法的算式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二、出示自學提綱,明確自學任務。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教師明確自學任務:現在就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自學我最棒。認真自學課本96頁例1、97頁例2,然後完成自學提綱上的問題,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自學開始。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學,適時提醒:已經完成自學內容的同學就可以在組內進行兩兩交流。

三、小組討論,解疑答惑。

1、師:同學們剛才的自學都非常的認真,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自學的成果和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入小組討論環節。(課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請小組長快速的上來領取你們小組的討論提綱。讓我們比比哪個小組的討論最積極、最認真,小組討論開始。

2、巡視:提醒各小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師點撥。

1、師:剛才,老師看到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每個小組都表現得非常積極。接下來,就讓各小組把你們的討論成果與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一起進入下一環節:討論成果大展示。(課件出示:討論成果大展示)

2、請第一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3、請第二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4、教師點撥:在剛才的計算過程中我們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與我們已經學過的整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是一樣的,都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列豎式的時候當相同數位對齊了,小數點有什麼特點呀?(小數點對齊)所以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我們只要把小數點對齊,那麼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板書:小數點對齊)

5、師:那麼小數加、減法該怎樣計算呢?請下一組同學來為我們作一個小結

6、請第三小組作交流展示。(邊交流教師一邊用課件出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7、齊讀一遍。(課件一條一條出示,學生讀。)

五、鞏固運用,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學會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了嗎?敢不敢接受挑戰呀?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爭奪冠軍,今天誰能成為我們班學習上的冠軍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到今天的“學習成果大比拼”的比賽中去一決高下吧。(課件出示:學習成果大比拼)

2、請同學們拿出技能訓練題,為比賽做好準備

3、第一關:聰明小法官。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指名回答,同桌交換批改。(課件出示第一關:聰明小法官)

4、第二關:細心計算我最棒。(課件出示第二關)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批改出每組做得最快的小選手,然後請他來當小老師,幫助批改本組其他同學的作業。

5、第三關:改寫小數我在行。(課件出示第三關)學生獨立完成後,老師一邊講學生一邊自己批改。

6、第四關:學以致用我能行。(課件出示第四關)小組合作完成後,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説完後教師出示課件訂正答案。

7、教師小結:在解決剛才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會發現:我們的數學知識,它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的統計一下自己的成績。奪得本次比賽全部星星的同學請起立。站着的同學們就是我們班今天的冠軍了,讓老師為他們頒發獎盃。祝賀你們!(課件出示“獎盃”)我們一起為冠軍送上熱烈的掌聲吧。其他沒有奪得冠軍的同學們可千萬別灰心,今天你們也表現得很棒,繼續努力,相信我們班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冠軍。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那誰能來説説你有什麼收穫呀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二部分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認識四邊形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本課的內容是對四邊形進行分類,通過分類讓學生了解梯形的特徵,並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四邊形按兩組對邊是否平行可分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其它四邊形。教材給出的三組圖形是根據兩組對邊是否平行來進行分類的,教材主要是對a組和b組進行研究。教學分類方法後,教材還適時安排了一些練習,旨在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滲透集合的數學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2、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63名,有三分之一都是農民工子弟,這個班整體素質比較好,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對於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特徵、性質,對於四年級國小生來講,都比較抽象,也較難掌握。因此,在課堂上我為學生創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層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邊形進行分類,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四邊形邊的特徵,會給四邊形分類;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種類特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本節課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並能按照四邊形邊的特點給四邊形分類,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我認為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學會按邊的特徵給四邊形分類。難點是區別掌握各類四邊形的特徵。

本節課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發現每個四邊形邊的特徵,進而根據邊的特徵為四邊形分類。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幾個學生大概能説出他們的分類依據,只是還不夠完整。雖然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難點,但是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還有待提高。

二、教學用具

教師課前準備:

各種各樣的四邊形圖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剪刀、課件等。

學生課前準備:

自制各種各樣的四邊形圖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剪刀、膠棒、直尺。

三、教法

本節課設計理念為:

1、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新課程改革中,要讓學生成為學生的真正主人,教師要起到引導、指導的作用。

基於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採取“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四、説學法

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實際操作,動手實驗,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在交流中體驗圖形的特徵,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複習導課——探索新知——鞏固應用——課堂總結”四個環節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展。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複習導課。

通過三角形的分類,引入各種四邊形,大屏幕顯示主題情境圖。

師:你能把這些四邊形分一分類嗎?這節課咱們根據四邊形各自的特點給它們分分類。(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四邊形分類)通過複習三角形的分類和學習“四邊形”的定義,為本節課鋪墊了基礎。讓學生在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而來研究四邊形的分類。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觀察課前準備好的四邊形。“觀察-比較”是現代科學探索中常用方法。讓學生觀察四邊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再進行比較。

(2)説一説。學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並説出每一組四邊形的特點,再給每一組四邊形起一個名字。

(3)議一議。為什麼要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到平行四邊形裏面呢?

(4)用集合圖來表示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係。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並分類擺放,再説一説你他們小組分類的依據是什麼,這樣,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確或錯誤的分類方法。師生共同概括分類的方法,同時利用集合圖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但是學生在概括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時,語言還不夠準確、簡練。所以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鞏固應用。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火眼金晴(分類”、“小小魔術師(剪一剪)”、“誰是拼圖高手(拼一拼)”三個練習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人人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進行“小小魔術師(剪一剪)”中,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塊讓學生説的太少,一味的讓學生去剪,有部分學生並不知道為何要這樣剪?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提高自己組織教學的能力,能夠很好的駕馭課堂。

(四)課堂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2)我們是通過什麼方法來把四邊形分類的?

通過學生自主總結梳理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特別對學習方法的總結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是發展性教學目標在課時的體現。

六、説板書設計

四邊形分類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用集合圖展示幾個圖形的關係。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信息窗??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方法,你還記得怎樣做嗎,讓我們來看這些題,爭做“快樂速算小蜜蜂”。

1、出示題目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5+16= 76—23=

98—74= 60—18= 51—26=

95—27= 84—57= 49—16=

2、回顧方法

以第一組為例,請兩名同學分別説一説口算的方法。

3、全班彙報

以做題速度和準確率為準,評選出“快樂速算小蜜蜂”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練習,幫助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主要是讓學生再次鞏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方法。

二、解決問題。

談話:今天,我們再來做一隻勤勞的小蜜蜂,用昨天學過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熱心幫助小蜜蜂

(2)講解做法:要想解決問題你是怎麼想的?怎麼估計的?又是怎麼計算的?

(3)獨立完成,全班彙報

2、問題高手小蜜蜂

(2)講解做法: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3)小組合作完成:小組成員輪流出題,大家同做。

(4)全班彙報:根據每個小組提出問題數量的多少,評選出“問題高手小蜜蜂”

3、實踐體驗小蜜蜂

(2)解決問題一:學生獨立解決,交流想法。

(3)實踐體驗:找幾組同學實際做,教師記錄每組的數據,其他學生根據數據獨立解決問題,交流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由課本到生活的有層次、有梯度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三、總結感悟。

談話:這部分知識學完了,你覺得它對你有什麼幫助呢?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理清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充分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用多種方法表示等量關係的活動中瞭解等量關係,知道同一等量關係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初步體會等量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找等量關係。

教學難點:

尋找和表達等量關係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白板出示教科書中連環圖。提出問題:你能説出三幅圖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嗎?蹺蹺板怎樣就平衡了?你能嘗試表示這組相等的關係嗎?

強調這個等式,就是一個等量關係式。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活動一:姊妹倆和姚明身高的關係,找出等量關係。

看書回答問題:

1、我比妹妹高20釐米,有哪兩個量?如何表示?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有哪兩個量?如何表示?

3、根據對話畫出線段圖。

活動二:看書(他們還找出了這樣的等量關係,你能看懂嗎?)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釐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與笑笑身高的關係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釐米

1、明確3個等量關係。

2、哪些是同一等量關係的不同表現形式?

小組展示成果,適時導學

1、組內交流收穫和疑問.

2、小組彙報。

三、達標反饋

1、長方形的長、寬、周長、面積分別用a、b、c 、s表示,你能寫出那些等量關係?

2、完成教材第65頁1、2、3題練習

1、第1題:什麼時候相等?你能説出等量關係嗎?

100克+一個櫻桃重量=一個蘋果的重量

2、第2題:請你表示下列數量間的等量關係。

指名説出等量關係。

一個蘋果重量+一個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個雞蛋重量×2=100克

一本t;數學故事>的單價×3=15.6元

3、第3題:學生讀題,瞭解題意。

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等量關係式,學生可能只寫一個,告訴學生同是三個數量可以寫出不同的數量關係式。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佈置作業

1、當堂作業:省略。

2、課後作業:練一練第4、5題。

板書設計:

等量關係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釐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釐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與笑笑身高的關係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釐米

課後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蹺蹺板和天平能夠左右平衡的原理來講解等量關係,讓學生能夠根據圖中意思列出一條用文字表示的等量關係式子,在整堂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看天平列等量關係式的題目能夠容易寫出,可是對於純文字的題目,要求從裏面找出等量關係,學生很多確是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麼去寫,説明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對文字題目的`意思進行分析,在這一塊確實需要再進行強化訓練,要讓學生多讀題,學會找題目的中的關鍵量,然後再用題目中給出的數字條件用合適的運算符號跟關鍵量準確的串聯起來,列出我們需要的等量關係,列出其中一條等量關係後,要善於提問學生,讓學生學着自己去列出不一樣的等量關係式,這樣能夠很好地鍛鍊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麼你們站在老師的什麼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係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方向説一説他們的位置關係。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説一説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係。)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課學習內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1000千米,説一説,上海在北京的什麼方向上?

①組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麼方向上。

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麼北京在上海的什麼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後交流説一説。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並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後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彙報。

生彙報。

可能會説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説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準確規範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1、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正確解答帶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猜謎語:圓周分兩半,左右各一邊,計算常使用,見它要先算。

2、説運算順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這些算式中,小括號起什麼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號內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後算除法,怎麼辦?

5、板書課題:中括號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你知道嗎?自讀,談收穫。

2、説一説360÷【(12+6)×5】運算順序。

3、獨立計算,一生板演。

4、集體交流。(重在運算順序)

5、對比、發現、深化認識。(課件出示)

比較360÷(12+6)×5和360÷【(12+6)×5】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有什麼不同?

6、總結運算順序(學生總結,老師整理)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説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2、練一練(獨立計算,交流運算順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總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麼?

2、中括號有什麼作用?

3、説一説在含有括號的算式裏,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4、作業:課本79頁5、6題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二單元《畫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習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使學生認識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畫角。

本班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有學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學習風氣比較正,大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只有兩名學生因年齡小有些吃力,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

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願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後給學生寬鬆的環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説基本步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並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才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現: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為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採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為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藉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説一説,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説一説,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後,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採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採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後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8

教學目標:

1、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能比較數的大小。

2、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師:讓大家通過網絡收集一些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有的數據後面有“萬”,有的“億”,為什麼要這樣表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2、出示中國地圖。

3、提問:我國的陸地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師: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請説一説。

出示四個數據

(1)黑龍江省土地面積約450000平方千米。

(2)江蘇省土地面積約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面積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約1220000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結合實際背景,體會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1、師:大家在讀寫這些數的時候,有些什麼感受?

2、再比較分析一下課前我們收集的資料上的數據的特點,如果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麼進行改寫。

三、探究改寫方法。

1、師:你知道這些數據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嗎?

它們是以“一”為單位,一般以“一”為單位是不寫計數單位的,怎麼把這些單位是“一”的數進行改寫呢?

2、分小組討論,探究改寫方法。

3、觀察這些數據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師:為什麼同樣的數據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較大小。

1、讓學生思考一下,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是怎麼比較的,並在小組內交流。

2、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並集體交流。

五、試一試。

1、讀出下面各數,並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讓學生説説排列的方法。

2、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説説改寫的方法,然後獨立完成。

3、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説説改寫的方法,然後獨立完成。

六、練一練。

1、開發大西部。

練習本題時,可以先請學生説一説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數據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2、海洋資源。

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着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3、把下圖中的點按數的大小從小到大連接起來。

對於不同的數據比較,學生可以先統一寫法,再比較;也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對於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板書設計: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p104

教學目標:

1、通過擺圖形,嘗試找出圖形中的規律,並用字母表示

2、通過擺圖形,找規律的活動,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擺圖形,找規律的活動,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展新知

通過用小棒擺三角形,尋找所擺三角形個數與所需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

二、探索方法

1、鼓勵學生從圖形、數等多種角度尋找關係,並加以對應,引導學生髮現每多擺一個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並將這一關係用算式表達出來,最後用字母表示出來:2n+1。

(1)2×26+1=53(根)

(2)2n+1=63,2n=62,n=31,能擺31個三角形

2、通過列表、觀察圖形找出正方形的個數與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髮現每多擺一個正方形,就增加3根小棒

列出算式來表示需要小棒的`根數,從中發現規律。在每個算式中,都有加1,一個正方形3×1再加1;2個正方形3×2再加1;3個正方形3×3再加1,從而推出n個正方形需要小棒的根數是:3n+1。

(1)3×12+1=37(根)

(2)3n+1=46,3n=45,n=15。能擺15個正方形。

三、解決問題

利用上面用小棒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找出擺八邊形的規律

(1)擺一個八邊形,需要7×1+1=8根小棒,擺2個需要7×2+1=15根小棒,擺3個需要22根小棒

(2)擺n個八邊形需要7n+1根小棒。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10

【學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間的聯繫與區別。

2、通過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關係列方程,經歷方程模型的建構的過程。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學習重點】

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學習難點】

能根據圖義,找到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對嗎?比如説,誰願意告訴我你今年多大了?(學生説)只知道自己的年齡還不行,誰知道媽媽今年多大了?(學生説)自己的年齡,媽媽的年齡對你來説是已知數,那老師的年齡對你來説是……..(未知數)以此來引出未知數。

二、利用等量關係,正確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圖1:天平左邊10克,天平右邊:2克和一個櫻桃

師:看天平的顯示,誰能列出一個等式?(櫻桃的質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數x來表示櫻桃的質量,那麼,可以列出一個什麼樣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圖2:四盒種子的質量一共是xx克。

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4盒種子的質量=x克)

師:能根據這個相等關係寫出一個等式嗎?

師:請你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的等式,先説字母表示什麼意思?

師:如果用y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這個等式呢?(板書:4y=xx)

師:下面老師加大難度,敢接受挑戰嗎?(同學們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倒過開水嗎?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倒開水的`過程,找一找這裏有相等關係嗎?)

3、課件出示圖3:一壺水剛好倒滿兩個開水瓶和一個杯子。

師:你們找到其中的相等關係了嗎?(兩個熱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xx毫升)

師:如果用z表示每個熱水瓶的盛水量,那麼這個關係式可以怎樣表示?(板書:2z+200=xx)

4.理解方程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通過稱櫻桃,稱種子和水壺倒水的三次實踐活動,得出了下面這三個等式:(x+5=10 4y=380 2z+200=xx)

(1)同桌交流。説一説:上面的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

(2)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書課題:方程)

師:自己讀一讀,你認為關鍵詞是什麼?

(3)鞏固知識。

師:説一説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

5、會寫方程師: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寫下來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試着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説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t;16+14 6(y+2)=42

2、練一練課本67頁第一題説一説各圖中的等量關係,再列出方程。

四、總結評價

師:關於方程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相信同學們還會以飽滿的精神、積極地態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奧妙。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11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並進行軸對稱圖形的判斷。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閲讀等能力。

3、領略自然世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對稱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喚起回憶

師:鱷魚——小西,今天帶來了一個遊戲,需要我們認真閲讀文字,根據文字準確做出動作。準備好了嗎?誰願意上來做一做?和你想象中的動作一樣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文字,學生領會文字的意思,並準確地用富有同去的動作表達出來。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左手的動作和右手的動作是一樣,但方向相反。課前遊戲,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也喚起左右相對的知識回憶。

師:同學們喜歡讀繪本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數學繪本《什麼是對稱》。看着封面説説你的發現。

預設生:圖案、作者、書名……

師:封面上的元素很多,在閲讀一本書之前,從封面就可以瞭解到這麼多信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二、走進繪本,初步感悟

(一)觀察發現對稱

師:小鱷魚——小西愛好做手工和攝影,瞧!這兩隻蝴蝶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師:你是通過觀察發現的對吧?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一下呢?教師示範對摺,對摺後發現蝴蝶的左右兩邊翅膀完全重合。

板書:對摺完全重合

閲讀繪本:請伸出你的左手、右手體驗一下完全重合。教師示範,學生跟着做。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感性材料中提供出數學本質的東西,瞭解什麼是軸對稱圖形。

(2)折一折

四人或六人一小組,折一折組內的圖形小組長先展示完整的圖,再向全班判斷,最後驗證給全班同學看。

【設計意圖】在操作實踐中讓每位學生親歷感受到有些圖形的兩邊對摺之後完全重合,這一類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滲透猜想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體驗通過對摺來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三、再次走進繪本,反饋提煉

(一)指一指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蝴蝶的對稱軸在哪裏。用手比劃一下對稱軸。動態演示蝴蝶翅膀對摺的`過程,蝴蝶翅膀對摺過來,你發現了什麼?

文字“山”、“巨”的對稱軸,先比劃,再折一折,最後在的實物中畫出來。

師:你們現在能找準對稱軸嗎?請同學上來指一指。

【設計意圖】從繪本中提煉數學知識的過程,動態演示蝴蝶舞動翅膀的過程,讓學生將“舞動翅膀”與“對摺”對應理解,“對摺”與“大小形狀相同”對應理解,進而理解“對稱”,把圖形分成兩部分的那條線叫“對稱軸”。

(二)內化知識

師:在蝴蝶、樹葉、漢字上都發現了對稱的現象,我們一起來小鱷魚的房間,你發現對稱了嗎?同桌相互説一説。師: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對稱,我們一邊欣賞圖片(課件出示),一邊比劃一下對稱軸。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生活中的大量具有對稱現象的圖片,給學生視覺上的衝擊,讓學生感受對稱美。

(三)應用知識

1、沿着一張紙的中線對摺,然後剪出你想要的圖形,任何形狀都可以。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再次感悟對稱

2、剛才,小鱷魚給我們介紹了檢驗是否對稱的實驗——對摺實驗,它還有一個實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動手試一試。用鉛筆在第二次摺痕處戳一個洞,想象一下,有幾個洞?它們的位置是怎樣的?用筆畫出來。教師操作,驗證是否畫對。再次戳洞,位置在紙的另一邊。

【設計意圖】兩次戳洞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讓學生先想象在操作驗證,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拓展數學繪本閲讀

師:小鱷魚帶給你的知識,你學會了嗎?關於“對稱”的知識,我們還沒學完呢!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跟你的家長一起繼續進行閲讀。

五、板書設計

什麼是對稱

軸對稱圖形

對摺、完全重合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12

學習內容:

P61頁例5

學習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總結出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學習重難點:

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一、【知識鏈接】

1、小數的性質是什麼?

2、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

3、比較下列每組數的`大小。

0.54○0.540 2.8○2.800 3.26○32.6 6.19○61.9

小結: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沒有變,是因為沒有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也發生了變化。

二、【自主學習】

自學課本第61頁例5,回答問題:

① 0.009米=( )毫米

② 0.09米=( )毫米

③ 0.9米=( )毫米

④ 9米=( )毫米

三、【合作探究】

1、從上往下觀察,從0.009米變成0.09米,小數點向 移動了 位,即長度由 毫米變成了 毫米,長度 到原數的 倍。因此,小數點向 移動一位,小數就 到原數的 倍。同理,比較 ①和③ ,小數點向 移動了 位,即長度由 毫米變成了 毫米,長度 到原數的 倍。比較 ①和④ ,小數點向 移動了 位,即長度由 毫米變成了 毫米,長度 到原數的 倍。

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的位置依次向 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 到原數的 、 、 。

2、練習:4.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是( ),向右移動兩位是( )

0.30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 )是3.05,向左移動( )是0.0305,向( )移動( )是305,向( )移動( )是30.5。

3、小結:小數點移動要牢記:右移 ,左移 。移動一(二、三……)位是擴大(或縮小)10(100、1000……)倍,位數不夠用 補位。

四、【拓展延伸】

原數擴大還是縮小由什麼決定? 移動的位數決定什麼?

五、【課堂檢測】

1、填空

(1)把6.2擴大( )倍是62。

(2)把59縮小到它的( )是0.59。

(3)0.28去掉小數點得( ),原數擴大了( )倍。

(4)73.21變為0.7321,原數就( )。

2、判斷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擴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就要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 )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後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麼?(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為什麼要先算104+96呢?(後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麼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祕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瞭然?

②這裏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 裏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練習五

三、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 篇1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有關信息,能借助所畫直觀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2、在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用畫示意圖的方法對於整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價值,體會到畫圖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培養幾何直觀,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驗策略的價值,會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難點:

藉助畫圖的策略解決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理念】

通過嘗試畫圖、指導畫法、藉助示意圖理解題意、體會畫圖的優點、藉助畫圖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等活動,幫助學生切實感受畫圖策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探索並理解解決問題的思路,突出解決問題的“中間問題”、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創新使用教材,既體現“以本為本”的教學思想,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活用例題、在強調合作、交流的同時,始終把獨立思考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既重視知識技能訓練,又注重發展數學思考、

一、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

能在你的作業紙上畫出一個長方形嗎?

師:長方形的面積怎麼計算?求長方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和長,怎麼求寬?如何求長方形的長呢?

師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面積÷長=寬

面積÷寬=長

師:今天老師想請大家解決我們學校中遇到的數學問題,願意嗎?

2、教學例題

(一)例1教學

出示例題:合肥市華山路國小有一塊長方形的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認真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師質疑:同學們已經注意到花圃的長增加3米,面積增加了18平方米、仔細想一想:長方形的長增加了,面積就一定會增加嗎?師指名回答、

預設1:學生長增加,寬不變,面積就一定會增加、

預設2:學生長增加,寬不知道,面積就不一定會增加,也許還會減少、

師:同學們説的非常有道理,在這道題中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花圃的長增加,面積就增加了?

預設1:把增加的面積畫出來、

預設2:畫圖

3、畫一畫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接下來我們一起在練習紙上畫一畫示意圖,用剛才畫的長方形代表花圃,在花圃上面畫出增加的面積、提醒一下:既然是示意圖,可以不需要用尺子,用鉛筆直接畫、

4、同學們都畫好了嗎?老師也想畫一畫、

預設:第一步,黑板上的長方形表示花圃、

第二步,只畫一條邊增加很長、追問:可以嗎?為什麼?

第三步,畫出一條邊增加3米、追問:畫好了嗎?

第四步,畫出兩條邊都增加3米、追問:現在畫好了吧?怎麼又不可以?

第五步,誰能上來把那條邊畫出來、你來指一指哪裏是增加的面積?教師用陰影部分表示增加的面積、原來的面積在哪裏?

第六步:誰來根據示意圖説一説面積為什麼增加了?寬是哪一條邊?師指着圖,這條邊既是原來長方形的寬,也是這個增加部分的什麼?(用紅筆再次畫一畫這條寬)

5、在示意圖中標出條件和問題,然後同桌根據示意圖互相説説題目的.意思、(指名上台板書,説一説)

6、想一想應該先算什麼?

7、獨立完成,指名上台指着示意圖板演,教師板書、

8、從圖中我們發現花圃的長增加了,寬不變,面積增加了;如果花圃的長減少了,寬不變,面積會發生什麼變化?(減少)你能在長方形中畫出減少的部分嗎?想一想,誰上台在長方形中畫一畫?

預設1:上台畫出正確的同學,讓他説一説哪條線段減少了,減少的面積在哪裏?這位同學的畫法非常準確、

預設2:上台畫出錯誤的同學,讓別人説一説哪條線段減少了?符合題意嗎?誰能上台畫出長減少,減少的面積在哪裏?

師提醒學生畫圖一定要一定要想好哪條邊改變?哪條邊不變?比較:兩次畫圖有什麼不一樣?

過渡:長方形的寬不變,長髮生變化,面積也發生了改變、那如果寬減少,減少的面積在哪裏呢?一起看第二道數學問題、

(二)教學“試一試”

華山路國小原來有一個寬20米的長方形水池、後來因擴建公路,水池的寬減少了5米,這樣水池的面積就減少了150平方米、現在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齊讀,教師追問:這個長方形發生了什麼變化?你能在圖中畫出減少的部分嗎?

2、在圖中畫出減少的部分,指名上台用手勢比劃後師追問:這次什麼改變了?什麼又沒變呢?

3、獨立列式計算後,誰來説一説自己的解題思路?上台指着圖説、

(三)比一比

1、我們一起回顧剛才的解題過程,這是文字敍述題意,這是用示意圖表示題意,比一比,你有什麼想説的?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2、師:看來,畫圖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和策略、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

三、變式練習

過渡: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兩道題目中都有一個量沒有變,你發現了嗎?如果長與寬都發生了變化,這樣的題目你們還會嗎?出示變式1:

(1)變式1

一個長方形,如果長增加6米,或者寬增加4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48平方米,原來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老師讀題後並追問:長方形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是怎麼理解的?

2、師:照這樣,增加的面積在哪裏?先在大腦中想一想,想好了試着在圖上畫一畫、

3、師指名上台比劃示意圖,課件隨機出現、

4、長方形的長和寬都不知道,看着示意圖,你會解決問題嗎?

(二)變式2

師:同學們現在已經能夠在紙上畫出圖形幫助思考了、其實高手畫圖不但能在紙上畫圖,還可以在腦海中畫圖、接下來我們一起試試在腦子中畫圖、

(出示:有一個長方形,長50米,寬40米、)

1、長增加5米,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先在頭腦中畫圖,再列式計算,最後課件驗證,板書算式、

板書:40×5=200(平方米)

2、寬增加5米,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先在頭腦中畫圖,再列式計算,最後課件驗證,板書算式、

板書:50×5=250(平方米)

3、長和寬同時增加5米,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1)頭腦中的圖畫好了吧?誰能很快列出算式?

生:200+250=450(平方米)

(2)我們在圖上畫一畫來驗證腦子裏想的圖,好嗎?有什麼不一樣?發現剛才我們的計算有什麼問題?到底增加了多少呢?

4、長和寬同時減少5米,面積減少了多少平方米?

先在腦子中畫圖,課間驗證、

師:你想用什麼方法求出減少部分的面積?

生1:分三部分來求、

生2:分兩部分來求、

生3: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長方形的面積來求、

5、長增加5米,寬減少5米,面積改變嗎?肯定嗎?

四、課堂小結

師:我們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各種變化,我們是怎麼解決的?畫圖有什麼好處呢?在畫圖應該注意什麼了?

師:其實不單單是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面積如果發生變化,同樣可以採用畫圖的策略予以解決、課後同學們可以好好研究這道題“長增加5米,寬減少5米,面積改變嗎?”,將研究過程和成果寫成“數學日記”,與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