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校園 閲讀(1.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2至3頁。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國小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會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它?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

二、探索新知:

1、 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説一説!

(1) 學生之間互相觀察,互相説。

(2) 集體反饋交流。

(學生可能説: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説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説完整。)

2、 尋找教室裏的數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麼多的數,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現哪些數?

(1) 學生獨立觀察,尋找個數。

(2)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3) 集體交流。

(學生可能會説: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於能説出比10大的數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 尋找校園裏的數

師:現在,我們要數一數“可愛的校園”中的數。

(1) 學生獨立觀察,尋找個數。

(2)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3) 集體交流。

4、 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在忙什麼啊?你發現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在數數,發現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數學)

三、 課堂總結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睜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們,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你打算怎麼做?課後到校園到處看看,邊看,邊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記下來,明天上課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佈置作業

從1到10寫5遍。

【板書設計】

可愛的校園

1 2 3 4 5 6 7 8 9 10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1.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新舊知識的類比,利用知識間的遷移解決問題。

兒童心理學指出:類比、遷移能充分調動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新問題。因為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及方法與分數應用題大致相同,所以教學中要有效地利用兩者之間的聯繫。上課伊始,通過對例題改編而成的分數應用題的分析、列式、解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弄清誰是單位“1”,誰和誰相比。

2.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充分培養學生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時,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組織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明確根據數據的特點可以靈活地進行轉化,再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複習。

(1)課件出示複習題。

春蕾國小的一項調查表明,有牙病的學生人數佔全校人數的。春蕾國小共有750名學生,有牙病的學生有多少人?

(2)引導學生思考。

①解答此題的關鍵是什麼?(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弄清誰是單位“1”,誰和誰相比)

②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用乘法計算,列式為750×)

(3)嘗試解答。(指名板演,其他學生自己做)

2.導入。

師:剛才我們複習了用分數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用百分數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引導學生複習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及解法,為實現知識間的遷移作鋪墊。

⊙學習新課

舊知遷移,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85頁例2。

(2)學生嘗試解題,交流計算過程。

預設

生1:求有牙病的學生有多少人,就是求750的20%是多少。題中的數量關係符合“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所以列式為750×20%,計算時可以把百分數直接化成小數進行計算。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6109頁,例題、做一做及練習二十五第14題。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的編排,注重與學生已學的條形統計圖的聯繫。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特點及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有利於讓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教材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教學元素,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數據收集的渠道,也體現了統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學情分析: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學生在國小階段就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舊知識性的對比,自然形成新知識的生成點。學生在學習中,應該能體會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特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據的特徵。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和與條形統計圖的比較,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2、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佔總數的百分比。

3、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投影。

學生準備:收集自己一天內的作息時間安排情況的相關數據和家中一個月支出情況的相關數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多媒體投影出示主題圖)談話:同學們喜歡什麼運動項目?能用學過的知識簡單統計出喜歡各項運動的情況嗎?

2、選一名學生做主持人,統計全班喜歡的各項運動的人數。(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影直接出

示條形統計圖,如右

圖。)板書課題統

計,小黑板出示學 習目標。

二、對比分析,生成新知

1、學生觀察並討論

(1)觀察條形統計圖,你 從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從條形統計圖中,還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來?

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條形統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係。

2、教師用多媒體投影出示扇形 統計圖,如右圖。 講述:這個統計圖叫做扇形 統計圖,在這個扇形統計圖中, 用整個圓表示全班學生人數,其 它各部分扇形表示各部分數量佔 總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3、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 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數學信 息?(學生根據直觀觀察,發表見解)學生根據信息同桌互提問題,互答。

4、回顧知識生成,並通過與條形統計圖比較,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佔總數的百分比,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讀出很多數學數學信息。)

5、多媒體投影出示做一做, 如下圖。

(1)學生自主看圖,説一説, 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有價值的數 學信息?

(2)根據題意自主計算,選五 名學生分別板演五種營養成分各 多少克?

三、解決問題,展示提升

1、多媒體投影出示練習 二十五第13題,如下圖。 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完成這三 道題。

2、完成後小組選題彙報。(小 組彙報時可讓學生從板書彙報 和多媒體投影展示彙報中任選 一種方式進行展示和講述。)

四、總結概括,拓展應用

1、回扣目標談話:通過這一 段時間的學習,結合本節課的 學習目標説一説你覺得你有哪 些收穫?(讓學生充分發表見 解)

2、根據課前收集到的信息,在 組內交流,教師可選擇幾個同 學的數據製成扇形統計圖進行 展示。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 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學生對 父母、對家庭的愛。

3、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統 計圖,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佔總數的百分比

教學後記:

在統計教學中,學生已經學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徵和表現形式有一些基本認識。但學生沒學扇形,卻要學習扇形統計圖,這就要老師居高臨下,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扇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基於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圓的知識。但是,學生對於扇形的知識尚屬於空白,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現狀,從扇形的感性認識入手組織教學。

首先,我帶領學生複習我們已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知識,讓他們回憶統計圖的作用和優點。

接着,我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學習扇形統計圖,讓學生緊扣學習目標學習本課內容。並把對扇形統計圖的認識分割成幾部分來完成。

1、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中總數與各部分數量之間的關係。

2、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中尋找直觀的數學信息。

3、訓練學生根據直觀信息互問互答,加深對扇形統計圖特點的感性認識。

4、通過與條形統計圖比較,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使學生深刻理解扇形統計圖。

5、新知生成後,完全放手由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五13題),從而檢測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我切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繫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更加堅信,嫻熟的知識儲備和教材體系的熟練程度對於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對於教材版本不斷更換和教材不斷修訂的教育現狀,我們教師只有厚積薄發,才能有備無患。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數學課程標準》在解決問題的課程目標中對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為了將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必須先解決兩個問題:其一,如何清晰地界定解決問題的策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國小生應該形成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二,如何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並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一、關於解決問題的策略

對解決問題的策略,人們已經有很多研究。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一書中談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普遍化、特殊化、類比、猜想和檢驗、畫一張圖、建立方程、倒着乾等。浙江省特級教師朱德江認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嘗試和檢驗、畫圖、操作、找規律、製表、從簡單的情況人手、整理數據、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列方程、邏輯推理、改變觀點等11種。加拿大的某套數學教材中將解決問題的策略分為10種,並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形象地呈現如下:

我國課程改革下的實驗教材,不再以傳統的算術應用題內容為線索,而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以所學運算體現的數量關係為線索,以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為線索。人教版教材編排了圖示、列舉、列表、找規律、從簡單情況入手等解決問題的策略。北師大版教材編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畫圖、列表、猜想與嘗試、從特例開始尋找規律等。蘇教版教材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從四年級起集中編有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安排學生學習摘錄與列表、畫圖、一一列舉、倒推;替換、假設、轉化等策略。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大致明晰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內容。

二、學習解決問題策略的三個階段

教師不但要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還要思考怎樣幫助學生形成這些策略。

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不可能脱離解決問題的過程,必須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説,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是基於解決問題、為了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首先是作為學生感受、體會、反思解決問題策略的手段,其次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策略解決新的問題。對學生來説,解決問題的活動價值,不僅僅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獲得某一類 問題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發展,即基於解題的經歷,形成相應的經驗、技巧、方法,進而通過反思和提煉,形成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認識、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般要經歷潛意識階段、明朗化階段、深刻化階段。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

1.走出潛意識階段

對學生來説,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不是建空中樓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關於策略的認識,在以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已經初步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但並不一定關注到了解決問題時隱藏在背後支撐解決問題的策略,即學生對策略的認識處於潛意識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關注具體的問題是否得以解決,對解決問題的策略處於朦朦朧朧、似有所悟的狀況,缺乏應有的思考。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認識要經歷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教學時,教師可先呈現問題,讓學生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嘗試解決問題,獲得一定的經驗;再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通過回顧性陳述交流,將解決問題的策略化隱為顯。在回顧性陳述時,學生可能會基於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提出不同的策略,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繫解決問題的過程提煉。

2.步入明朗化階段

學生對某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了初步的感受後,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策略明朗化。如:呈現新問題後,組織學生思考可以用什麼策略解決問題,使學生具有明確的應用策略的意識;解決問題後,再組織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隨着解決問題策略的初步應用以及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與反思,解決問題的策略就逐步浮出水面並凸現出來。這裏要指出的是,在教學新的解決問題策略時,不能排斥學生應用以往學習的解決問題策略。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不是小猴子掰玉米,喜新棄舊,而是在不斷整合、應用不同策略的過程中,豐富自己解決問題的經驗,並在新的問題中主

動、綜合、靈活應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

3.走向深刻化階段

在學生比較充分地感知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明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後,教師要安排一定的練習,對相關策略進行集中強化,以加深學生對策略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對策略的認識更深刻,逐步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繼續反思自己所使用的策略,促進學生形成穩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師的眼中,學生採用的策略可能有優劣之分,但學生的思考過程並沒有好壞之別,都能反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所作的努力。因此,即使到了鞏固、深化策略的階段,教師仍不應急於對學生的策略作出評價,而應給學生闡明和討論策略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傾聽中比較不同的策略,優化自我的策略。為了深化學生對策略的認識,教師可在學生採用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自己所採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什麼特點,適用哪些情況?還可採用什麼策略解決問題?不同策略之間有無一定的本質聯繫?學生不斷地經歷這樣的思考,就能對策略的本質有更深入的認識,就能得心應手地應用策略解決問題。

策略,有助子在解決問題時走出無從下手的沼澤地;解決問題,有助於加深對策略的認識、理解與掌握。教師要充分認識策略的意義,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索學生形成策略的規律,將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複習內容:

複習位置關係和統計。

複習目標

1、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2、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並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複習過程:

一、總複習119頁第8題。

1、先小組討論而後指名口答。

2、 練習二十七第1題。

(1)自己做。

(2)訂正。

二、複習統計:

1、扇形統計圖的意義。

2、練習:

120頁第一題。125頁16、17題。

三、複習三種統計圖的區別。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通過操作理解計算9加幾的方法,並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課前準備】

1.教師:,桃子,光盤

2.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1)師:聽説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聰明,老師想來考考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在做挑戰任務之前,我們先來做一下熱身運動。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來十加幾的算式難不倒小朋友,那我們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智慧比拼。

你能馬上算出每幅圖中三個數的和嗎?看誰能答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複習十加幾,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學習9加幾,在計算9加幾時,更能想出湊十法。】

二、新課講解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猴媽媽發現小猴最近表現很好,它買了小猴最喜歡的水果獎勵給小猴子,你們知道是什麼水果嗎?(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見桃子可高興了。(出示)

(1)師:仔細觀察圖,桌子上的桃子是怎麼擺的?

指名回答。

師:你能提一個什麼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師:你真棒,你提的問題與猴媽媽一樣,猴媽媽説,如果小猴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這麼多桃,饞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頭。你們能不能幫它。該怎麼算呢?

(師:要求一共有幾個,就是把9和4合起來,該怎麼列式?)

生:9+4=13

師:很好,你也把得數算出來了,那我們現在來驗證他算的對不對?

和你的小夥伴討論一下打算用什麼辦法驗證?教師巡視。

討論:你們打算如何驗證9+4=13這個得數是否正確?

生1:我是數數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這樣想的:10+4=14,所以9+4=13。這位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假設全部放滿,就是10+4=14,現在缺一個,所以用14減去1得13。)

生3:我是從盒子外面拿一個到盒子裏,就成10個,加上外面的`三個,正好是13個。

師:拿一個?怎麼拿?請你到前面來演示着説一説。

生:先拿一個放進盒子裏,補足十,再想“10+3=13”。

師:這個方法很新穎!這位同學剛剛從外邊4箇中拿走了幾個?(1個)他把這一個放哪裏了(給9了)為什麼要這樣做?(湊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師:你們的方法還真多!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生: 數數。(可能是你對數的方法比較熟)

生:拿進去一個,湊成十的方法。算起來很簡便。(你真會思考)

師:説了這麼多解決的方法,誰能用數學

算式來表示?

生:9+4=13

師板書:9+4=13

(多提幾個人説説湊十法的過程,然後全班一起説)

(1)談話:小猴在你們的幫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媽媽又買了些花獎勵給小猴和你們呢(出示“試一試”)。

師: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嗎?該怎麼列式?(9指哪邊的花?7呢?)

生:9+7

師:你會計算嗎?先圈出10朵,再計算。在書上圈一圈,並把自己思考過程寫在圖右邊的式子裏。

師:要把7分成幾和幾?7為什麼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題都有什麼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個數,得數也都是十幾。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9加幾,計算時都是把第

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然後拿9和1湊成10,10加幾等於十幾。

師:你想試試其他的9加幾算式嗎?

三、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再放一塊就是10塊了,你能看圖説説小猴的算法嗎?

小猴為什麼搬1塊到左邊?它用的是什麼方法?

你能根據這些,把右邊的式子填出來嗎?

學生做,教師巡視。

指名回答,全班齊説。

2、“想想做做”第2題

(1)師:像這樣擺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在書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學生做,集體訂正

(3)圈出10根後,右邊剩下幾,得數就等於十幾。

3、“想想做做”第3題

9+1+1= 9+1+4= 9+1+8=

9+2= 9+5= 9+9=

獨立完成後,比較每組上下兩題,想想發現了什麼。通過計算,比較,讓學生認識“湊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連加來計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下面我們來做“螞蟻搬家的遊戲”,出示。

指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你能按順序説出9加幾的算式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算式間的聯繫,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鄰的算式算出得數。並且發現9加一個數,得數都是十幾,並且個位上的數比加上的數少1。

四、挑戰自我

出示題目:

9+()<15 9+()<17

想一想:1、( )裏能填哪些數?

2、( )裏最大能填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