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理解教師在語文課中的地位

校園 閲讀(4.23K)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參與者,這表明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過程,將逐漸讓位於師生的互教互學,彼此之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也就是説,新課程的教學過程將是師生交往、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如何理解教師在語文課中的地位

從學習的意義上來説,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這應該是本質的關係。教師是學生的夥伴,這樣二者的關係才平等。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時時刻刻地配合學生,真正為學生的學習着想,從學生的學習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不至於為了自己的教學設計而非讓學生配合自己,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老師只有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學習的夥伴,才有可能真正地為學生服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同悲共喜,教師才能有投入,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的地位上,學生才會從教師那裏獲取平等的意識,主動的意識,參與的意識。

(一)變講授教學為活動教學

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教師來説最主要的途徑是活動式教學。活動式教學既是一種教學觀,又是一種教學形式。作為一種教學觀,它視教學過程,尤其是課堂教學為一種特殊的活動過程,活動是建構自主、合作與探究性新型學習方式的平台,因此,活動式教學是實施新型學習方式的主要途徑。活動是建立平等、民主、互動式新型師生關係的契機,活動是促進主動、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中介。形成教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構建學生的主題性學習活動,實現教學活動化。作為一種教學形式,要求教師善於挖掘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中的活動因素,創設出適宜的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條件和活動策略:通過“活動場”的培育,着力於“效應場”的`生成,實現活動教學化。具體到一堂課,就是要以活動的理念,融通課情與學情建構教學,通過若干廣泛、深入、多元的互動、有序有效的學生主體活動,化解重難點,帶動全面發展,實現教學的高效多益。

(二)變單一學習為合作學習

合作既要有師生間的合作,也要有生生間的合作。師生間的合作要求教師放下架子,走下講台,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見解,能夠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生生間的合作要有充分討論的時間,讓各小組成員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彼此交流各自的見解,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在相互交流中借鑑別人的表達方式,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使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合作學習可在針對學習的重點難點質疑、理解之時,可在學生學習有異議之時,可在展示各自的學習成果之時,也可在就課外閲讀、社會實踐之後的談收穫談體會時進行。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及理解能力的差異,學生所關注的側重點及理解程度的不一樣,羣體展開合作交流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水平高低各異呈現出個性化特徵,而這些都可能與教者的理解及教學設計不一至。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三)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探究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學習中,藉助課文的語言情景,創設主動、互動、生動的學習局面,在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動態組合中給各類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各自發展的聽説讀寫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聽説讀寫的各種活動中學習語言,積澱語感,陶冶情操,培養個性。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更是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形成語文能力的最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上社會,親自去調查、瞭解、研究,去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