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校園 閲讀(2.6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懷念母親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過程

詩歌引入課題

1、導入:

課件1出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呤》(唐)孟郊

課件2出示: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唐)白居易

課件3出示:

鄉愁(節選)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師:同學們,這些有關《母親》的詩句,不知感動過多少人,同樣地,一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者、作家、語言學家,他寫下的《母親》的文章,也深深地感動着我們。讓我們走近這位國學大師,走進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母親》!

2、走近季羨林:我們提起季羨林,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現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説: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開始——

二、失母之痛——讀中感悟。

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你不懂的詞。

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這一段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一段,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麼?

同學們自己讀了,也聽別人讀了,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近了季羨林,現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課文中為一“恨”字,這是怎樣的恨?悔恨!他恨什麼?

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你看到了這個“恨”字?

學生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重點理解: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補充資料深入理解。

資料補充: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資料二:我回到家裏,看到的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羨林《寸草心——我的母親》

學生讀資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師:作者為什麼如此思念他的母親呢?(學生談:他離開母親時年齡僅僅六歲正是依戀母親懷抱的時候;以後兩次短暫的會面都是奔喪;三是他的母親死得早,只活了四十多歲。)

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懂這一段更為痛苦的文字:

課件出示《賦得永久的悔》片段:“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兩個“不知道為什麼”,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學們想知道的,請你讀讀下面的幾則日記,相信你一定能從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三、讀日記,解思母之情。

(一)異國思鄉——品“糊”字

日記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我的心是否也跟着這夜晚靜了下來?

作者的心活動起來,他的心會怎樣活動呢?他的心都會回到哪裏,都會看到什麼呢?

體會一個“糊”字。

為什麼作者説這是淒涼的但又是甜蜜的?

淒涼是因為什麼?(遠離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為什麼又會是甜蜜的?(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裏,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彷彿就在身邊,心中多了一絲安慰、一點甜蜜,少了一些淒涼、孤獨。

一個“糊”字你讀出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理解,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讀書。

(二)觸景傷懷——寫“哭”字。

讀這一段,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他會做些什麼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看到房東太太的表現,你會怎樣理解這三個字“真想哭”?

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麼?原來天底下的母親都是一個樣,都是思念兒子,疼愛兒子的!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

學生讀文,深化思母之情。

串讀幾篇日記,體會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過渡:此時,再讀三自然段相信同學們一定對兩個“不知道為什麼”有所瞭解,但老師讀到此卻突然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而作者在後文偏偏卻又要《尋夢》,夢境已經如此之頻,作者何故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麼?

四、夢中尋母——抒發情感。

1、指名讀《尋夢》,的兩個段落,交流讀後的感受。

2、比較“面龐”與“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龐。

3、再讀《尋夢》,談你的感受。

小結: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

師:原來,兩個母親,一種情感,兩個母親,一種敬意!這就是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在作者的心中是同樣的高大。讓我們再來齊讀《尋夢》的結尾,感受遊子的愛國之心。(學生齊讀)

五、總結昇華

師:是母親養育了作者,作者也與母親的命運息息相連。請同學們對讀首尾兩個自然段。(指導朗讀時要注意“同樣”要讀重音)

1.(播放課件)我們來賞讀季老的其它作品中的一首小詩:

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

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

從這首詩中,你看出了什麼?

小結:無論外國的景色多麼美麗,季老思念的依然是舊邦祖國;無論自己走多遠,季老日夜所想的依然是故鄉!難怪他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崇高的地位,只有深愛祖國母親的人才會產生巨大的動力,才會贏來這巨大的榮譽。對於祖國來説,季老就是一塊“寶”,對於季老來説,祖國永遠是--(學生齊聲回答:母親!)

2、來看本文寫作特色:

1、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更突出了作者對兩個母親深切的思念之情。

2、引用説明:作者恰當地引用了自己的日記和散文中的兩段話,增強了文章的可信度,真切地説明自己在留學期間懷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濃濃深情。

3、請你也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寫你熱愛的母親或祖國吧!

(指名兩到三名學生誦讀自己的作品)師生點評。

(下課!)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生我的母親、一位祖國母親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生活是幸福無憂的,在父母濃濃的愛和細緻的呵護中,對季老這份複雜的感情缺乏現實的體驗。加之課文語言富有跳躍性,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設計理念

《懷念母親》是一篇散文,季老在寫時盡力取“真”,使文章讀來顯得平淡。可是文章平淡的背後,隱藏了更深的“情”。文章最特別之處就是“母親”這個詞中包含着兩者──祖國和生母。這兩個母親有什麼關係?這種情感如何融在一起?

本堂課以此為突破點,着重引領學生品味這兩種交織在一起的情感。運用“雙線”並進的方式,以季老貫穿全文的“夢”為主線,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透過文字的軀體,透視文字的靈魂,加上適當的資料補充,體會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記憶的閃爍,豐富孩子的認知、感悟、品析能力,使學生與文本在更廣闊的語文環境中對話。

四、教學策略

基於上述原因,通過對中心句的反覆體會,讓學生明晰兩位母親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指導對“終天之恨”的研讀,瞭解“懷念”源於“離開”。“懷念”是不斷在回憶中糾纏。

對生母的“悔恨”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去體會季老在“食不下咽,寢不安席”中的煎熬。同時引入古詩詞《遊子吟》,加深學生感悟。

對祖國的眷戀,通過默讀勾畫出魂牽祖國的句子,在讀中體會,抄寫中感悟。

最後借第三段兩個“不知道為什麼”來生髮學生對作者、對文章的質疑。解疑的同時存疑,引入《永久的悔》《尋夢》作為課後閲讀資料,深入感悟作者之情。

五、教學目標

1.識記8個生字,正確認讀並理解“真摯、朦朧、淒涼、頻頻入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兩個母親深切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3.品詞析句,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情懷。

六、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對兩個母親深切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七、教學難點

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以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情感。

八、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並閲讀季羨林生平資料和相關文獻,初步認識季羨林。

九、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走近季羨林

1.走近季羨林。

同學們,通過預習我們認識了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國學大師──季羨林(出示照片及簡介)對於季老,大家應該不陌生。我們曾經五年級上冊學過關於他的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除了這些耀眼的光環,相信你們對他還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交流一下,讓我們更進一步地靠近他。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要在看似簡單、很隨意的聊天中,讓季羨林穿越歷史的雲煙,來到同學們面前,讓學生覺得他不再遙遠。再者,此文理解難度較大,對作者的認識有助於學習過程中讀懂文章的含義,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為學生學習做好初步鋪墊。

2.讀題初感情懷。

(1)看來,季老有着不平凡的經歷。今天,讓我們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摯的情懷──懷念母親。

(2)讓我們齊讀課題,用你的朗讀,清楚地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什麼。(生讀課題)通過讀課題,我們清楚地聽到季老的心聲──懷念母親!(生再讀課題)

【設計意圖】於漪老師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導入上以“未見文韻先有情”,簡潔、明瞭地從讀題直接入文,讓學生通過二度讀題,結合課前的預習及資料的蒐集,情愫自然生髮,從而言由心聲了!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悟文本

1.檢查預習,梳理思路。

(1)誰能結合預習所得説説,課文圍繞課題寫了什麼?

(2)説起母親,我們總會想到陪伴在身邊的媽媽!這篇散文卻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讀讀第一自然段你就會有發現?説説你的發現吧!

預設:文中有兩個母親,一個生身母親,一個祖國母親。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去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敬意和愛慕吧。

【設計意圖】“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本質特點,因此要抓住課文的靈魂部分,提綱挈領。看似巧妙的發現,卻能引領學生課堂伊始扣住文章的脈搏,進而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

2.自讀課文,加深理解。

(1)生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由詞入篇,感知文本。

①識記生詞,入文理解。

A.出示生詞,自由認讀。

棄養 朦朧 淒涼 真摯 寢不安席 食不下咽 靈魂不全 終天之恨 頻來入夢

B.指名讀詞,相應理解。

②詞語填空,把握內容。

出示填空:我六歲離開生母,讀大學二年級時,母親( )。我痛哭了幾天,( ),( ),成了一個( )的人。抱( )的我在德國留學十一年,兩個母親( )。

A.同學們,詞語是有情感的,把詞語放到句子當中去,就能讀出它相應的情感來。

B.指生彙報,出示答案。

師:看得出來,你們不僅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對課文內容瞭解得很清楚!我們一起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吧!(齊讀)

師:讀着讀着,我們已經悄悄地來到了季老的身旁了。

【設計意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樣用詞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詞語,滲透讀書方法,有效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有創意、趣味、實效。

(3)抓住文眼,有悟有思。

①是什麼時候兩個母親頻來入夢呢?讀第3自然段。

②作者到底在追問自己什麼?(兩位母親為什麼頻來入夢?)

③過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呀!同學們,就讓我們以這“夢”為線索,跟隨作者探尋這兩位母親頻來入夢的因由吧。

【設計意圖】問題由學生生髮,在學生自讀的所惑處設問,以一個大問題統領諸多小問題,猶如一顆小石子投入平靜的水中,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浪花。課文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思母”,一條是“思國”。如何做到雙線並進?以學生感興趣的“夢”入手,然後慢慢接近、提煉文章主旨。這條路子是循着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走的,屬於“歸納”性質的教學,為整節課的教學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三)走入“夢”中,品味文本

1.由疑導學,品“失母之恨”。

(1)領入回憶,初識“終天之恨”。

①快速瀏覽課文,文中哪個自然段敍述了這段回憶?(第2自然段。)

②這段回憶留給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③是呀!季老極其傷心,極其痛苦,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嗎?(終天之恨。)

(2)層層疊進,品讀“終天之恨”。

①抓詞句──一品“終天之恨”。

哪些語句能讓我們感受到作者這終天之恨呢?再讀讀第2自然段,用橫線畫出來並想想自己從中體會到什麼。

學生彙報句子並簡單説體會。

師:讀着哪些語句你能感受到什麼呢?

預設:讀着“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體會到季老在母親去世後連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着,可見他傷心到極點了……

師:痛徹心扉呀!

預設:讀着“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這句話,我彷彿看到季老只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他是多麼悲傷呀!

師:傷心欲絕呀!

師引讀:你們體會得真好啊!把你們內心的感受通過朗讀傳遞給大家吧!

生讀: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生讀:我的願望沒有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生讀: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生讀: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師:讀到這最後一句話,哪些詞語令你強烈地感受到縈繞在季老心頭的終天之恨呢?(出示最後一句: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抓住關鍵詞品讀“恨”的情態。

小結:這真是痛苦到了極點哪!

②抓時間──二悟“終天之恨”。

師配樂讀第2自然段:時間匆匆逝去,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這些時間上,用心琢磨,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預設:

生1:六歲離開,大學二年級時母親“棄養”;

生2:母親“棄養”後季老“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生3:季老成了一個孤兒;

生4:作者難過,抱“終天之恨”……

用一個字來概括作者心中的感受──“恨”。帶着這個字去觸摸作者的心。

在這一“長”一“短”之間,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季老這失母之恨啊!用心讀出季老的心聲吧: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指導感悟作者心中的悲痛,(課件)引入《遊子吟》讓學生想象作者“數十年如一日”的思念中都會想到什麼?

③插資料──三感“終天之恨”。

難道季老不想陪伴自己的母親,不想孝順自己的母親嗎?

到了中秋節母親不知從哪裏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在當時,對我來説,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

細想他曾許下的願望:“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

激情朗讀:還沒來得及盡孝,母親就離我而去,怎能不抱終天之恨呢?讓我們用心地讀出季老心中那永遠的痛吧: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讀到這,你已經深深地感受到填滿作者內心的終天之恨──是一種遺憾,是一種後悔。願望還在,母親卻已隨西風而去,只留下這終天之恨……

(全班讀)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設計意圖】從“終天之恨”一詞為輻射點,扣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反覆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一品、二悟、三感,層層疊進的設計,使學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語言文字背後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解決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這樣設計的特點在於啟發引導,循循善誘,設疑鋪墊,步步牽引思維。

2.觸景傷懷,品“思母之痛”。

(1)回讀“夢”境,自然過渡。

這終身之恨隨着作者留學德國而消失嗎?不。(出示句子)我們清楚地瞭解到,讀第3自然段。

(2)發疑引思,日記明心聲。

到底是什麼觸動了作者內心之痛呢?作者用穿插日記的寫法詳細地記下了當時的一切,讓我們自由讀讀作者的心聲。(讀11月18日日記。)

(3)真情告白,母子訴衷腸。

①從房東太太身上,季老彷彿看到了母親的等待,聽到了母親的呼喚!母親曾經怎樣苦苦地等候自己的歸來?身處異國他鄉的季老此時又有什麼話要表白呢?

②分兩組寫下跨越時空的母子對話。一邊孩子以“母親啊”為開頭寫一寫母親着急地盼望兒子歸家的畫面,一邊的孩子以“兒啊”為開頭寫一寫季羨林此時心中的想法,訴説心聲。

③學生寫話後交流。

穿越時空的對話

母親的心聲 兒子的獨白

兒啊…… 母親啊……

(4)小結朗讀:聽着這跨越時空的對話,現在給我們留下的只有這3個字了:“真想哭”,兒子的千言萬語都融在這段文字裏──(全班齊讀11月18日日記)。

【設計意圖】學生的閲讀過程首先是藉助文本語言提供的信息,建立一個感觀的言語交際場景的過程。只有引領學生置身於這些真實的場景中,才能順利與文本對話。用真情告白的方式,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字裏行間那濃濃的母子之情就在對話中得以顯現。這樣設計既讓學生理解了文本,又培養了學生的情景寫作能力。

3.探尋內心,品“思國之情”。

(1)過渡:就在母親頻來入夢之際,祖國母親也頻來入夢。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還是從季老的日記中去探尋他的內心世界吧。

(2)靜讀日記,讀中生疑。

①穿越時光的隧道,我們隨着季老來到了1935年11月16日那座德國孤寂的小鎮,暗夜漸漸織上天空,我們開始靜靜地讀起季老當天的日記……讓我們靜思默想,用筆在文字的空白處寫下你心中的疑問吧!

②此時,你心中有些什麼疑問想問問季老?

預設:

一般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為什麼事?

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為什麼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裏行間尋找答案。

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季老為什麼又説這淒涼是“甜蜜”的呢?

(3)詩中悟情,昇華情感。

①穿插季老詩詞,生讀昇華情感。

師:掛在季老心頭的正是這飄渺的夜空,這飄渺的思念,在思念中想起了故鄉,故鄉的朋友和祖國母親,季老在詩中是這樣表達情懷的:

生讀: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

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

②小結,回讀“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句子。

此時,我們也似乎明白,兩位母親頻來入夢的緣由。讓我們把心中的體會融入朗讀中表達出來吧!讀第3自然段。

【設計意圖】閲讀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文本交流的過程,讀者期待與作者的共鳴。本環節中,教師的深情講述,富有感染力的朗讀,補充的文字、圖片資料,學生的自思自悟能為學生融入角色、體會情感奠定良好牢固的基礎,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的目標。

(四)總結全文,昇華文本

1.提煉情感,回讀課題。

思之深,才夢之切。讓我們帶着季老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敬意與愛慕。齊讀課題──懷念母親

2.延伸課堂,續探文本。

下節課,我們再與作者一同尋夢,在夢中品味這真摯的情感!

【設計意圖】齊讀課題,透過文字的軀體,透視文字的靈魂,讓學生在讀中再次感悟季老對兩個母親的敬意與愛慕、懷念和崇敬之情。

(五)作業園地

1.好好品讀季老的日記,讓我們也用日記寫下自己的心。

2.讀季羨林文章──《永久的悔》《尋夢》。

【設計意圖】“讀讀作者的文章,寫寫自己的心”,淡化作業的形式,強調了讀、寫與表達的有機聯繫,紮紮實實地“讀”,本本分分地“寫”,高高興興地“表達。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學習才能被學生所接納。拓展閲讀的安排,有助於豐富孩子的認知、感悟、品析能力,使學生與文本在更廣闊的語文環境中對話。

(六)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3

一、出示有關母親主題的圖畫,揭開課題。

這些畫,它們有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生答:母親。

兩個了不起的字眼,讓我們懷着祟敬齊聲把它呼喊出來。(結合板書:母親)

二、由恨入手,感悟失母之痛

過渡:古今中外,有許多畫家、詩人等名人,都用手中的筆盡情描繪它,讚頌它。

然而,今天我們要走近的是一個頭上光環無數,卻一輩子都在尋尋覓覓中的人——季羨林。

一個平常的日子,在他鄉求學的季羨林意外地收到一封家書:母親病危,速回。他夜乘火車,奔往回家的路,又多年未見,此時,他多想馬上就守在母親的身旁。踏進家門,才知——生答:母親已去逝。

請同學翻開書,讀第二自然段。潛入文中,用心體會此時季羨禁的內心感受。(自由讀,留給足夠時間讀透)

如果老師讓你們把這厚厚的一段讀成一個字,會嗎?再瀏覽一遍,看看哪個字,跳到你眼前。

(悔、痛、淚、恨)而文中用的是哪字。(恨)

再讀,想想你從哪些語句裏感到這種恨?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聯繫上下文理解。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作者……………學生補充課外閲讀資料……聯繫自己離家的生活體驗加以體會。… ……

我曾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打到工作,立刻迎養母親。然而,誓言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千般悔,萬般痛,此時都化成了一個字——“恨”!)

是的,留下此“恨”,無時不在,不處不在,它更滲透在這些字裏行間。讓我把此“恨”帶入文中讀一讀吧:(把第二段分成五小節)

師領讀:我恨啊。(低)生(組一):我六歲離開母親,…………

師:我恨啊(高)生(組二):我讀在學二年級的時候…… ……

師:我恨呀 生齊: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三、一哭在心,處處觸景傷懷

過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你們能從文中的日記中找到這樣的一日嗎?生答——11月28日日記。

讓學生自由讀。再找出文中能概括作者心情的字眼。學生迅速地找到——一哭字。

作者看到了什麼?為何而哭?

(房東太太對我説,兒子今天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她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高興得不得了,啥意思,到後來的沮喪,中間用了省略號。它究竟省略了什麼?生答:母親等待的過程。那麼這位母親在等待會怎麼做呢?展開聯想,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加以填充。

生:母親把他的房間打掃了一遍又一遍,想讓兒子回來睡在潔淨的房間。

生:母親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等待着兒子回來。

生:母親到家門口望了又望,看看兒子快回來了沒有? ………………………………

然而,這個兒子一直遲遲沒有回來。因為他不知道,他看不到,他的母親正在苦苦地——

生:等待。然而,此時,誰看見了?(季羨林)他不僅看到了眼前外國母親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母親的等待。這一等,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三年、五年、十四年。現在他更懂得“母親”。而那一個“恨”字,他的體會更深了。

配音樂:滿文軍的《懂你》

此時,剩下了什麼?一個是母親的——等待,一個是自己無盡的——(悔和恨),讓我們走進季羨林的心中,走進這對母子的心中。

出示: 兩組寫一寫母親着急的盼望兒子歸家的畫面,寫一個情景。

另兩組寫一寫季羨林此時心中的想法。

三分鐘過後。(要求快)

生讀:母親在自家場院,望向村口,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足足等了一天,想着這個中秋節兒子會回來了嗎?太陽偏西了,她由高興變得無奈,由無奈變為沮喪。

師:這就是母親的等待,咱們再聽的兒子內心的話語。

生讀:為什麼,為什麼我從前不懂珍惜,這麼珍貴的母愛。如今只剩一個悔恨啊。

生讀:日曆撕了一頁又一頁,一年又過去了。又一年沒看到孩子了,他是不是已經長高了。

今天可是他的生日,他會回來嗎,讓我親手為他準備一頓晚餐吧。

生:早知道這樣,我就不離開她,讓她這樣的等待,甚至到死也來不及看她親愛的兒子一眼。

…………

師:現在,只留三個字——生:真想哭。

讀吧,幕幕觸景生情,思念如水,一次次漫過作者苦楚的心懷。

四、因思而糊,盡顯異地鄉情

過渡:一個滿懷痛切的兒子,帶着對生母的無盡思念離開了自己祖國。時空的隔離,他的這份思念能因此而被割裂開來嗎?生答——沒有,反而增加了。引:從文中的哪些語句看出來了呢?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還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什麼意思?生答。

哪個字,説明分量的增加?生答——也。

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作者説他不知道為什麼,你們知道嗎?

生:知道。因為思念。夜有所思,才日有所夢。

師:哦,哪個細節哪則日記又體現了這些呢?——生答:1935年11月16日

出示:整則日記 生自由讀。

讀完後,你們有沒感到季老內心體驗自我矛盾的地方?

迅速地舉手——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為什麼他的心裏既淒涼又甜蜜呢?為什麼呢?

設計想象説話,出示句式:

因為季老 ,所以覺得有點淒涼。

他想到 ,彷彿覺得 ,所以覺得這淒涼是甜蜜的。

學生想像發言。

是的,一點一滴的,點點滴滴那些有關故鄉的往事,不斷地索繞在季老心頭。這些深切的思念,紛至沓來,酸酸的,甜甜的,濃濃的,説不出味道的,終凝成了一個字——生答:糊!

請同學們找一個字代替吧。(粘、包裹、塗)是的,粘着,包裹着,塗着,最後都“糊”在一起,魂牽夢繞,頻頻入夢啊。回扣: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這個母親也頻頻入夢嗎?生齊答:因為愛國,因為強烈的思念。

五、夢中尋求,昇華心中情感

過渡:思念是酸楚的。作者對這個母親為什麼如此思念呢?生:都懷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思念也是甜蜜,但這些也只能在夢中才有的。於是。作者就一遍遍地——尋夢去了。

一、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度日如年)

二、我仰躺在沙發上……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三、夜裏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學生情感自然熾熱)

找不到呀——

四、天啊!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幻字帶出了情感的高潮。

悠悠遊子心,悽悽離別情。數年寒窗,十年一夢。這就是祖國遊子的寫照!還有那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配音:張明敏《我的中國心》

誦讀本單元日積月累:(愛國名言名句)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等等

………………………………………………

音樂中,課堂落下帷幕。

六、作業佈置

1、閲讀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賦得永久的悔》等文章。

2、再積累愛國名言名句。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4

教材解讀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在我心中”,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要求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覺得,此文體現語文人文性一面的應該是季老對母親,對祖國深沉的愛,而語文的工具性一面則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將這兩者完美的結合,是最理想的課堂。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理解“奔喪、棄養、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可見一斑、悵望灰天”8個詞語。

2、熟讀課文,體會季老的愛母之心、愛國之情,傳達“愛國應從愛母親做起”的道理。

3、憑藉閲讀經驗找到對錶情達意起關鍵作用的詞句,並從中體會文章傳遞出來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落實“從關鍵詞體會情感”等閲讀策略,培養語感。

教學重難點

從關鍵詞句中體會文章表達出來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

預習作業

1、自學課文生字詞,感情得體的出聲朗讀課文,讀流利。畫出你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或自己想辦法解決,或上課時設法提問。

2、作者懷念的是誰,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我對她們同樣的懷念?

3、用橫線畫出我懷念生身母親的詞句,並説説自己的感受。

4、用浪線畫出課文中體現我懷念祖國母親的詞句,寫下批註。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母親》,談話:孩子們,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受?(隨便聊聊)

談話,導入,檢查預習1

季羨林,一代國學大師,今年七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同學們知道,他生前最悔恨的是什麼嗎?(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賦得永久的悔》)

簡要介紹季羨林生平。(可以幻燈出示資料及照片)

季老的許多文章裏都説到了故鄉、母親,那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魂牽夢縈的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懷念母親》(板書課題)

檢查朗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疏通詞句(即完成預習一)指名説説,你覺得他們讀的怎麼樣?(應該讀出什麼樣的情感?)引入“懷念”,進入第一板塊。

第一板塊抓課文主線,完成預習2

1、理解“懷念”(明確“懷念”是過去經歷的一些場景、聲音、事件在腦海裏的回味,其主要是對過去記憶的一種內心體驗)

2、品讀“懷念”。“我”懷念的是誰?母親是指誰?(生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課文中哪個關鍵詞可以讀出我對兩個母親同樣的懷念?(學生自由表達預習時的收穫)

關鍵詞句:……不知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也頻來入夢。(理解“頻來入夢”,可結合下文中日記日期的頻繁,下文中“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第二板塊品思母之痛,完成預習3

讀“頻來入夢”這一句,引入“思母之痛”(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説“不知為什麼”,我們來幫他看看為什麼!)

1、出示第二自然段(我六歲離開母親……數十年如一日)自讀,説説讀後的感受。(抓住幾個量詞:只待了幾天、只活了四十多歲、痛哭幾天、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體會作者心中的痛與悔)

2、補充《賦得永久的悔》中的幾段,加深這種感受(在季老的另一篇文章中,他詳細的記敍了和母親的點點滴滴,我們來讀一讀,説説你的感受!)

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裏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裏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説,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説:“你娘經常説:‘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裏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到上了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

3、學生快速瀏覽上面的三個片段,説説自己的感受。

4、“子欲養而親不待”啊!母親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我”,可是還沒等“我”有迎養母親的機會,她就已經走了!這,怎不是“我”心中永久的痛與悔啊!(引讀:我痛哭了幾天,……數十年如一日。)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就因為這樣,母親頻來入夢!

第三板塊品念國之切,完成預習4

遠在異國他鄉,孤寂的“我”頻入夢中的除了生身母親,還有祖國母親,這又是為什麼呢?讀讀季老的日記吧!看你能從中發現什麼?

1、自由品讀日記,談談體會。

2、關鍵詞句: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濃濃的糊在心頭。理解:他因為什麼感到心裏酸酸的,有點淒涼?(可聯繫上下文)既然思念是淒涼的,有為什麼這淒涼與普通的不同?甜蜜的是什麼?濃濃的味道是哪些往事?(來個小練筆吧!寫寫季老會想起故國的什麼)

學生練筆,之後交流。

這些淒涼的、甜蜜的往事交織在黃昏的暗夜中,濃濃的糊在“我”的心頭,“我”的心又怎能平靜!“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懷念故國的心聲!(引讀:11月18日……這種思念是如此的真切!11月20日……時間越久,思念越深,甚至窗外的風也會觸動我敏感的神經!11月28日……)

第四板塊融合情感,昇華情感

1、日思夜想,想念母親,想念祖國,那樣強烈的情感始終貫穿了季老厚厚的一本《留德十年》。我們所讀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點點,就像季老所説“可見一斑”。(理解“一斑”)他在《尋夢》中這樣寫到:(出示《尋夢》開頭與結尾兩段)齊讀

2、讀着讀着,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母親怎樣的面影?你又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指名説説)

3、再讀這幾句(將它們改寫成詩的形式出示)你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情懷?

4、總結:苦苦的追尋啊!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聲聲地呼喚啊!只為得到一個美麗的微笑!一次次流淚,只因“子欲養而親不待”,一次次流淚,只因無法歸故國!季老的心中始終迴盪着這樣幾個字:母親!祖國母親!課後去讀讀季羨林的其它作品吧,再次體會一下這種魂牽夢縈的情感!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淒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三、教學準備:

季羨林生平簡介和他的相關作品。

四、教學過程:

(一)、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多麼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着母親,無數次沐浴着

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説: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着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裏,對母親也有着獨特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説説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着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哪些自然段給了你這樣的認識?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1)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2)聯繫上下文,説説為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1)聯繫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3)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再讀整段話。

(四)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語文是一種感悟的藝術,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積,所以語文的學習就應該透過文字的軀體,透視文字的靈魂,體會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記憶的閃爍。語文的課堂應成為學生感悟文字魅力的場所,語文的教學過程也應是師生情感滋養的過程。

本節課通過對文本的閲讀,走進一位作者,走進一個心靈純美的世界。感悟慈母情懷。在三個層次的讀中,使學生行於文字,情動於中。整合《慈母情深》和《秋天的懷念》,給孩子創造一個主題下的平台,豐富孩子的認知,感悟,品析能力。是學生與文本在更廣闊的語文環境中對話。

【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通過角色換位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與崇拜之情。

【教學過程】

學習《慈母情深》

一、創設情境,語言激情

播放閻維文的《母親》,學生輕唱。

你喜歡這首歌嗎?為什麼?

聽着這歌聲老師想起了一段話“花開花謝幾度秋,滾滾江水向東流,人生世代新換舊,唯有父母對兒女的愛,天長地久至死不休。”

以音樂烘托情感,教師語言激情,使學生走進情境,在母愛的注視中走進課文。

二、初步感知課文,課文寫了什麼,從中體會到什麼?

三、品讀鑑賞

1、走進作者,用敏感的心描文字之“像”。

合上書,回憶課文,捕捉文中最令你感動的鏡頭,讀出你的感受。

捕捉文本,走進文字表象。

2、走進文字,用細膩的心品文字之“味”。

品味語言,指導朗讀,讀中昇華情感。

⑴ 重點詞語的品析

⑵ 再讀這些句子,想一想令你感動的原因。交流彙報: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及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以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的望着我,我的母親……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母親説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⑶ 引入材料,體會生活背景,感受文字情懷:

母親是一位臨時工,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我們5個孩子,全憑母親帶養。母親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每月工資27元,她每天不吃早飯,帶上半飯盒生高梁米或大餅子,悄無聲息地離開家,每天回家總在七點半左右。 ──節選自樑曉聲《母親》。

母親每月27元的工資,平均每天多少錢?而我卻一次向她要一元五角錢,要她辛苦一天也掙不到的一元五角錢,帶着你此時的感情再讀這一幕幕鏡頭吧。

⑷ 配樂《睡蓮》再次激情,在音樂中師生共讀每一處感人的鏡頭。讓畫面流動於心,讓情感流瀉於聲。

審讀賞析感受文字薰陶。

⑸ 面對如此憔悴、疲憊,甚至可憐的母親,我卻來向她要錢,要她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我不忍,我多想轉身跑掉,可是──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的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説:“我聽高興他愛看書的!”

母親的話中有她的期待,自豪,驕傲。一句樸素的話包含着怎樣純粹,無私的愛啊。

母親的那句話,時時在我心頭縈繞,時時在我耳畔迴旋,時時給我力量,催我奮進,終於我成了大作家。(出示樑曉聲簡介)

“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是我今生今世聽到的最美的聲音,這是母親給我的一股無窮的力量,這是滋潤我生命的清澈的甘泉,這是普天下母親共同的心聲。這如但丁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3、走出文字,用感恩的心抒文字之“情”。

遷移訓練:

母愛純純若水,綿綿如溪,細細清清的流淌在我們生活的處處角落,回憶生活的點點滴滴,捕捉生活中令你感動的每一處鏡頭用你的文字書寫感恩之情。

補充學習《秋天的懷念》

1、資料導入: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的召母親去了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太辛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史鐵生《合歡樹》

看過這段文字,你有什麼感受?

讓我們帶上這份沉重的思念,一同走進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2、自讀課文,劃出令你感動的語句,詞語並作批註。

3、交流彙報:

預設: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動靜。

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

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説:“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活,好好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師:母親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句簡單的話語包含着做母親的對兒子的多少深情。有娘在就有兒在,母親的話裏沉澱了多少對生命的理解……

母親總是這樣輕輕地,親親地,苦苦地愛。巴爾扎克説:“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能得到寬恕。”

4、史鐵生讀懂了母親的心,又是一個秋天,他會怎樣呢?

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有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我與地壇》

5、讀歌詞《懂你》:

你靜靜的離去

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告訴你

我其實多麼的愛你

花靜靜的綻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裏

多想告訴你,其實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蹟

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臉

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

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多想靠近你

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

昇華情感,激發感恩的心。

師配樂朗誦:

當我是嬰兒的時候,母親為我托起我的整個世界,讓我感受所有的温柔。

當我長大一點的時候,母親為我引開一條蹣跚的小路,讓我沿着小路去尋找生命裏的自由。

當我開始讀書的時候,母親把我送入廣闊的海洋,讓我在裏面恣意地生長。

……

在每個母親眼裏,兒女就像春天裏放飛的風箏。

風箏在天空裏自由地飛翔,母親永遠在另一頭守望。

在母愛的守望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7

課前準備:

分發資料,指導分小組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季季羨林先生的文字,去感受從他筆下流淌出的《懷念母親》,板題。

2、指導讀課題。

3、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呢?這裏的母親指的是誰?作者對這兩位母親的感情是怎樣?指導提煉重點詞。

二、抓主線,感受懷念:

1、請同學們快速掃讀課文,看看課文中集中寫到這兩位母親的句子一共有幾處?

2、每次都提到生母和祖國,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同樣)

三、自讀感悟失母之痛:

課文中寫作者懷念生母時多次寫到了哭,請大家快速的默讀課文,看看一共有幾次?每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哭的?你從中體會到什麼?請同學們結合閲讀記錄單邊找邊劃,並把自己的感悟概括一下寫在旁邊。

自讀感悟記錄單:

哭了幾次

在什麼情況下哭的

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生1彙報:“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與地下。”這是在母親去世後哭的?

師引導:這一次是在什麼情況下哭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從哪裏感受到的?他為什麼這麼痛苦不堪?

預設:是因為······;還是因為······;還是因為?·····

小結:最親最愛的母親去世了,從此,再也沒有······;再也沒有······;再也沒有·····;更沒有人·····

(課件過渡)“從此,“我就成了一個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失去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師:你怎麼理解這句話?你覺得作者恨什麼?帶着你的理解再讀——“我痛哭了···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生2彙報:“看到他的深情,我想起了自己長眠於地下母親,真想哭!”

師引導:這是在什麼情況下哭的?他都想起了和母親在一起的哪些場景?(資料:年幼時)······愛沒有地域之分,沒有國別差異,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用生命愛着自己的孩子。

生3彙報:“夜裏夢到母親我是哭着醒來的。醒來之後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師:這是在什麼情況下哭的?他夢到的母親是什麼樣的?(這裏為什麼是幻出,而不是想起呢?)

過渡:想母親,但卻永遠見不到她,所以只能寄託於夢境,然而母親的面容,每一次都是這般地夢幻迷離,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四、合作體會思國之情:

過渡:不光是想母親,初到德國的季先生,時常會想起自己的祖國,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從作者的日記中去體會一下季老對祖國永不改變的情懷。

小組合作探究記錄單:

問題

探究的結果

1、從日記的時間上可以看出什麼?

2、作者的懷念情緒一般發生在什麼時候?

3、作者懷念祖國,其實説到底還是在懷念什麼?

分小組逐條彙報探究的問題。預設:

問題一:從日記相隔的時間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懷念非常頻繁。

問題二:作者的懷念情緒一般發生在黃昏的時候?(是啊!黃昏時分,既是行人回家、魚船靠港,鳥兒歸巢的時刻,也是遊子思鄉愁緒最為活躍的時刻。

(不久外面就黑了···)

師:他想到了故鄉的····還想到了故鄉的···還想到了故鄉的····他想到了和朋友····還想到了和朋友···還想到了和朋友···

小結:每逢佳節倍思親,他一個人置身國外,舉目無親,出門看到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聽到的是一串串沒有鄉音的語言,回到家坐在昏暗的燈光下,面對空蕩蕩的房子。

問題三:作者懷念祖國,其實説到底還是在懷念什麼?(故鄉、故鄉的老朋友、親人)

師概括: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這幾句話,讓我們聽出作者的懷念。

課件出示:

“我現在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想家,想故國,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都沒有了······”

“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五、總結昇華:

(配樂)十一年的留學生涯,既沒改變季老身上流淌的炎黃血液;十一年的思念之苦,也沒抹去季老的故園之夢;十一年留學歸來的,是一位學富五車、決心為國貢獻才智的季老先生。

情景練筆:季羨林沒有辜負母親對他的期望,學成歸來的他第一件事就是去給母親掃墓。他來到母親的墳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眼淚奪眶而出,他究竟要對母親説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拿起筆,寫寫他的此時的心聲。

課件6“娘,······”串讀作品

xxxx年,季羨林先生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們給他寫的頒獎詞(播放視頻)

小結:季羨林先生,這位東方文學大師一生筆耕不輟,用他的人生信念詮釋了一位東方學子的愛國情懷。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卻把對母親的懷念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六、寫法點撥:

1、表達形式:這麼感人的一篇文章,季羨林先生究竟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把他的感情表達出來的?讓我們先看一看這篇課文在形式上跟以往學過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觀察課文(穿插了日記和散文,使表達更具體,更具有説服力。)

2、寫作方法:首尾呼應。

觀察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什麼發現?(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方法。使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

這節課結束了,但是我們的閲讀才剛剛開始。推薦讀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真情季羨林》也讓閲讀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七、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生身母親祖國母親

痛悔思念

同樣崇敬、同樣摯愛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淒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課前準備】

季羨林生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回顧以前學過的課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誰?他就是在北京大學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季羨林。

2、呈現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⑴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⑵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⑶出示課題。(讀出“懷念”的情感)

⑷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2、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説説讀懂了什麼。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三、品讀思母之情

重點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⑴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①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②聯繫上下文,説説為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⑵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聯繫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③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四、作業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親生母親”,感受敬慕

1、聽寫詞語:真摯、寢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詞語,説説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二、品讀思國之情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温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湧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動情地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説説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説説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第一則日記(1935年11月16日)

⑴談談體會,或是質疑。

⑵常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為什麼事?

⑶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為什麼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裏行間尋找答案。

想象説話:如,因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覺得有點淒涼。

⑷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季為什麼又説這淒涼是“甜蜜”的呢?

學生交流。

想象説話:如,他想到___________,彷彿覺得__________,所以覺得這淒涼是甜蜜的。

⑸朗讀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