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歷史教學設計稿模板(通用5篇)

校園 閲讀(1.5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教學設計稿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教學設計稿模板(通用5篇)

歷史教學設計稿 篇1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所選教學內容特點,闡釋設計思路及其理論依據。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2、學情分析。

3、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技術設備等説明。

三、教學目標設計

1、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

2、要求敍述準確、可測量。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

教學過程既可以採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採取敍事的方式。如教學設計已經過實施,則應儘量採用寫實的方式將教學過程的真實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現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學設計尚未經過實施,則應着重將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以及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辦法描述清楚。

1、教學過程(文字描述式) (略)

2、教學過程(表格描述式)(供參考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評價方式力求靈活多樣,具有可操作性。

2、評價內容全面反映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

歷史教學設計稿 篇2

一、教學設想

1、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索,提倡課程的多元化,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注重人人蔘與。

2、教材中的內容起着“導”的作用,若只侷限於課本中的點滴內容,那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應鼔勵學生去閲讀一些合適的課外書籍,如《二十四史》、《中華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只有這樣,才更有助於學生了解和豐富歷史的知識,同時更突顯本書的導向作用。

3、《歷史與社會》教材中設計有大量的讓學生進行即時表演的活動情景。如“理髮師的兒子”、“商鞅立木取信”等。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已有一定的表演經歷,但只侷限於部分學生。

4、以故事為點,以串詞為線,更有利於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的發展脈落。

二、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由學生自願組合,每組約4—6人,並確定要表演的故事,分配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

(2)根據故事情節寫好台詞,商定角色應有的表情、動作對故事進行排練,熟悉故事的過程。

(3)推選主持人,由主持人寫好並熟悉串詞。

(4)各組準備相關道具。

2、教師準備

(1)對學生確定要表演的故事進行選擇,主要是看是否適宜學生進行表演。

(2)指導主持人寫好串詞,注意準確簡潔和連貫性。

(3)指導學生寫好台詞,注意要體現故事主旨和易於表演。

(4)參與學生的排練,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運用肢體語言來傳達人物的情感。

(5)根據故事發生的順序做好多媒體課件。

3、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選擇故事的問題。藉助於課本或課外書籍中易於表演的片斷,經小組協商後確定。

(2)所選故事與他組重合。由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節,提供參考意見。

(3)準備過程中同組成員不夠配合。一般由本組成員間進行溝通,或與老師交流,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樂於參與。

(4)台詞記不住。鼓勵學生利用空閒時間熟記台詞,若實在有困難,可寫在小卡片上放在手心。

三、教學過程

1、教學活動一

教師:各位同學,我們已經學完了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的上冊,我們也在課外看了不少的歷史書籍,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歷史,走進歷史。

有請主持人──王楨、李垚同學

2、教學活動二

活動1

王楨:通過學習《我們傳承的文明》,我們知道了史前時代的原始先民,知道了文明起源時代的四大文明古國,知道了農耕文明時代相繼興衰的歐亞國家,更知道了農耕時代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今天,我們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走近歷史,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演繹歷史,與歷史人物、歷史故事親密接觸,從而更好地瞭解歷史,感受歷史所留給後人的深刻的意義。

李垚:歷史是一條流淌的長河。我們今天所演繹的只是這條長河中的幾點幾滴。讓我們凝神靜氣,穿過那時間的隧道去看曾經的人和曾經的故事。

王楨:首先,我們來到春秋時期,去領略一位聞名遐邇的名醫到底神在何處?請看《神醫扁鵲》

(劉橋濱、何少華等五位同學進行表演)

評註:故事表演的雖然不是很生動,但五位同學都很盡力,使同學們從中感受到了扁鵲高超的醫學技術。

活動2

李垚:看了五位同學的精彩表演,我們領教了扁鵲高超的醫學技術。扁鵲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如望、聞、問、切四診法以及醫學名著《黃帝八十一難經》。

王楨:穿過春秋,我們又到了戰火紛飛、羣雄四起的戰國時代。為了城池,為了寶物,為了霸權,為了人才,各諸侯國之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請看唐睢是如何不辱使命,保住安陵;藺相如又是如何的完璧歸趙。

(馬琳、金將柳、吳軍、郎吳曉四位同學表演唐睢不辱使命。他們準備了劍等道具。金將柳扮演秦王,馬琳扮演唐睢,吳軍扮演安陵君,旁白是郎吳曉)

表演過程如下:

旁白:戰國後期,秦國相繼吞併各諸侯國。對於安陵,秦國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進行吞併。由此引起了兩國之間的一場外交鬥爭。

第一場景

秦王高高在上,説“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換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語氣傲慢)

安陵君拱手相告:“承蒙大王給予好處,拿大塊土地來換取小小的安陵,這樣很好。雖然這樣,我從先人手裏繼承了這塊土地,願意始終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換。”(不卑不亢的語氣)

旁白:聽了安陵君的話,秦王很生氣,拂袖而去。

安陵君面露為難之色。不久,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國,面見秦王。

第二場景

秦王一臉傲氣坐在上方,唐睢站在下方。

唐睢:參見秦王(行禮)

秦王:(不屑一顧)免禮,免禮。(起身走於唐睢面前對他表示藐視之意)

唐睢:(毫不在意,只是淡然一笑)

秦秦王: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來換取你小小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為什麼呢?再説,我秦國現已滅掉韓魏兩國,而安陵君卻憑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來,是因為我看安陵君是長者,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土,可安陵君卻敢違抗我,這豈不是小看我嗎?(拍案,怒氣衝衝)

唐睢:(拱手行禮)秦王,您別生氣,並不是像您説的那樣,安陵君從先王那裏繼承土地,並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來,也不敢交換,何況您只拿五百里呢?(面不改色)

秦王:(勃然大怒)大膽唐睢,你別以為我想換你安陵你就可以如此放肆,你聽説過天子發怒嗎?(氣勢高傲,甩袖轉身)

唐睢:(淡淡一笑)那麼大王你聽説過平民的發怒嗎?

秦王:平民發怒,哼,真是好笑,不過是摘掉帽子,光着腳走,拿腦袋撞地罷了(甩袖)。

唐睢:(一臉正色,不卑不亢),這是庸人發怒的樣子,志士可不是這樣。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慧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老鷹在殿堂上搏擊。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們胸懷憤怒,還沒有發作的時候,天上就降下了徵兆。現在加上我,就有四個人了。如果志士真的發了怒,將會有兩具屍體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將穿上白孝服──今天的情況就是這樣。(迅速拔出寶劍,將劍擱在秦王脖子上)。

秦王:(臉色大變,挺身跪起)先生請坐!哪至於這樣!我懂了,韓魏滅亡而安陵卻憑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來,只是因為有您唐睢先生在啊!

評註:金將柳和馬琳兩位同學經過了充分準備,台詞説得比較流暢,肢體語言比較豐富。所表達的情感也比較到位,從他們的表演中能讓人感受到秦王的自大、威嚴和唐睢的凜然和機智。

(唐淑倩、汪麗君、邵明華等同學表演完璧歸趙)

評註:汪麗君扮演趙王。此角色雖然言語不多,但汪麗君同學很努力,她説話的口氣、走的步子,反背的雙手,似乎都流露出一個王者的氣質。她的表演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邵明華扮演的藺相如也比較好地體現了藺相如的聰明機智和無畏的精神。

活動3

李垚:二百多年動盪不安的戰國結束了,曾經的英雄、霸主都已成煙雲。經歷了“掃六合,揮劍擊浮雲”的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的短期統一後,我們駐足在公元前206年,項羽、劉邦為爭奪關中之地發生了尖鋭的矛盾,項羽決心要殺掉劉邦,自己一統天下,於是,設下了鴻門宴。

(李垚、王楨、邵華江等同學進行表演)

評註:幾位同學很努力,很認真地進行表演,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活動4

王楨:“鴻門宴”之後,項羽攻佔咸陽,火燒秦宮。但是後來,項羽在垓下被劉邦打敗,在烏江岸邊拔劍自刎,曾經不可一世的霸王已成過去。

李垚: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漢朝,中國進入了新的大一統朝代。在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史學家歷盡千辛萬苦,傾盡全部生命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請看《司馬遷著史記》的故事。

(洪雯、徐鵬超、郎玲芳、王靜等同學進行扮演,郎玲芳扮演司馬遷)

評註:郎玲芳對司馬遷這個人物的表演還是比較充分的,她用比較豐富的肢體動作表現了司馬遷面對逆境時的那種猶豫、彷徨和奮起。

活動5

王楨:被魯訊稱讚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誕生了。我們可以不知道漢武帝時的那些高官大臣,卻不能不知道這小小的太史令──司馬遷,是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如何面對挫折和困境的榜樣,我們會永遠記得這個名字。

李垚:西漢結束了,歷史的車輪又到了東漢末年。豪強並起,羣雄割據,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桃園三結義”、“隆中對”等故事。

(汪歡、周永華、金劍等同學表演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評註:金劍同學扮演張飛。雖然金劍個子不高,但説話時中氣十足,舉手投足有板有眼。汪歡平常看起來文質彬彬,扮演的關羽倒也有一些氣宇軒昂,英雄豪氣,真讓人感到有點驚奇。

(王濤、何雷彬、繆李靜等表演隆中對的故事)

評註:何雷彬扮演的諸葛亮一出場便受到了同學的歡迎。手執羽扇、端坐桌前,面對地圖,與劉備共商三分天下之計,很有諸葛亮的感覺。)

活動6

李垚:劉備在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的幫助下,實力漸漸增強,後建立蜀國,與曹丕的魏、孫權的吳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王楨:三國之後,中國經歷了西晉的短期統一後,又陷入了長達250多年之久的分裂之中,直到589年隋朝統一。在隋統一的基礎上,中國的歷史進入了唐朝。作為一代明主的唐太宗正和大臣們討論創業與守成的難易問題。請看孫瑛玲、金立強、黃素丹等同學的表演。

評註:孫瑛玲扮演魏徵。面對至高無上的皇帝,魏徵直言自己的看法,真不愧為一代諫臣。

活動7

李垚:創業難,守業也難。唐太宗明白這個道理。他在位時,採用各種政策和措施,如減免租賦,減少力役,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等,從而使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史學家譽為“貞觀之治”。

王楨:唐代之後,中國再次陷入了分裂,歷經了五代十國後,中國的南方建立了北宋政權。宋太祖趙匡胤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坐穩皇帝位子,便有了這樣一個故事《杯酒釋杯權》。

(鍾子依、邵增輝、吳仙君等5位同學進行)

評註:吳仙君扮演趙匡胤。雖説平時吳仙君同學平時話不多,但看她端坐在桌前,一字一句地説着台詞,還真是不錯!

活動8

李垚:北宋之後,中國的南北方有西夏、金、南宋政權的建立。1276年,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最終統一了中國,開創了600多年統一的局面。

王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切的一切,都已成為歷史悄然翻過,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思索。

合:我們今天的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對於歷史的學習和探索卻不會結束。“讀史使人明智”,讓我們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瞭解歷史,借鑑歷史,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3、教學活動三

教師:正如兩位主持人所言,活動雖已結束,但對歷史的學習卻不會結束。希望同學們以史為鏡,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同學們在今天的表現都很不錯,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簡潔的語言來評價自己的表現或其他同學的表現。

學生活動:小組內交流──班級交流

何雷彬:我認為自己的表現還可以。在其他同學中,我認為汪麗君同學的表現最好。

金杭飛:我認為自己的表現一般。我認為馬琳的表現也很不錯。

王靜:我認為我們組郎玲芳的表現也很好,膽子很大,聲音説得很響亮。

四、教學反思

1、本案例的成功之處:

(1)本教學設計獨特新穎,一改以往復習課的傳統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師指導下的課堂開放,通過營建民主、互助合作、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獲得了自主參與,展現自己和體驗成功的機會,能體現新課標的理念。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全班同學均參與了表演),通過對學生潛在的表演能力的挖掘,一方面增強了學生間的互助合作精神,培養了他們收集、整合資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社會的興趣,讓他們在情意共鳴中溝通,在學習中明瞭待人處事的道理,以真正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參與表演的同學,基本上達成了預先設計的要求,尤其是兩位主持人,情感豐富,串詞精彩,使中國歷史上的主要朝代得到了自然的呈現,知識點在“無形”中得到了落實,這也是本堂課的成敗之關鍵,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真正體現。

(4)在學生開展的整個活動過程中,結合各個故事場景,運用多媒體同時同步地呈現出相應的一些動畫、圖片或背景音樂,有效地刻劃出故事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起到良好地烘染作用,更有利於教學內容的落實。

2、本案例的不足之處

(1)因時間倉促,準備得還不夠充分,所以學生的表演還是過於粗糙,表現在:一是活動放不開,自信不足;第二經驗不足,表演能力不強,沒能很好的把握故事人物的特徵。

(2)學生的“評價”不夠深入。學生過於重視對自我表現的評價(即對外因的評價),而對故事本身所藴含的道理挖掘不夠(即對內因的評價),使評價的主題得不到進一步的昇華。

歷史教學設計稿 篇3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研究歷史的目的,更重要是在於認識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預見未來。對於國中生而言,學習歷史可以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態度,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學習歷史也是提升個人素養的一種有效方式。從個人的從教經驗出發,針對我校學生的歷史學習狀況有所感悟,有所反思。

首先,多數學生的歷史學習面臨着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習興趣弱,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很多學生對於歷史的學習僅僅只停留在課堂上老師講過的故事有多麼好玩兒,事例是否新奇。但是真正從歷史學科而言,缺少主動探究分析和邏輯思考的能力,這就導致課堂上的學習非常被動。同時,對於歷史知識的學習,也僅僅只限於我知道是什麼就可以了,而不願意去探求其內在的本源。這樣的孩子,最終學習的結果就是學科素養差,學習能力弱。

二、知識儲備弱,缺少廣泛閲讀。

多數孩子的歷史知識儲備僅僅來源於課堂,而課外涉獵非常少。其中的緣由,一方面由於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大,學習科目多,導致課下自己可分配的時間比較少;另一方面,孩子的閲讀習慣並沒有從小培養起來,很多孩子不愛讀書,或者説閲讀的書籍只限於小説、漫畫等等娛樂性書籍。再加之現在網絡發達,孩子們的涉獵更多的就停留在娛樂活動當中,對於時事的關注和新聞的瞭解也是非常匱乏。這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學科儲備差。

三、閲讀能力教弱。

歷史學習講究論從史出,很多的孩子在大篇的文字史料面前顯得束手無策。既看不懂文字想表達的意思,又很難提煉有效信息,更甚者很多的孩子看不懂文字間的邏輯關係,這樣的結果必然加深了上課的難度,對於歷史事件的理解也容易出現偏頗,很難形成自己的學科學習方法,學習興趣也容易降低。

四、知識遷移能力弱。

很多孩子從小養成的是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對於這個知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他們並沒有多少興趣去探索。簡單的把學習理解為我知道了、我背過了,考試我分數高就是好的學習。可是從歷史學科的特點來看,知識是不可能割裂的,各個事件之間是有着非常緊密的邏輯關係,如果把事件割裂開,單一的去學習,這樣不僅不利於他學習能力的成長,更甚者,孩子們的學習就是一種無效的學習,簡單地説,就是今天我知道了,而未來我壓根沒有能力去應用。就更不用提構建和提升孩子的歷史學科素養,變學知識為學能力了。

針對孩子們的這些問題,作為歷史老師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改進我們自己的教學。

第一,今天是一個自媒體時代,是一個材料豐富,社會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藉助網絡平台和多媒體教學的有效結合,從而增強我們自身教學的趣味性,讓歷史課堂的史料不僅僅有文字性的,還有漫畫、視頻、語音,甚至於老師自己的微課等,讓學生的目光能夠聚焦在每一節課堂。同時,我們也要從自身出發,擴大自己的閲讀量和閲讀面,不僅要注意積累知識的深度,也要注意廣度,讓我們的歷史教學用語更加的豐富,同時增強我們自身教學的幽默感,把學生從娛樂中吸引到學習中來。

第二,針對孩子們知識儲備弱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知識的補充,這個補充不僅要能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同時也要儘可能的擴大他們的知識儲備面,從而讓他們的思考從單一的角度,逐漸擴大走向多元化、多角度化,讓孩子的思,維得到有效拓展,提升他自身的學習力。當然,在學生興趣提升之後,我們也可以鼓勵他課下閲讀,變被動接收為主動獲取,讓他自身的閲讀興趣和閲讀量以及閲讀能力都有所提升,為以後的歷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通過教學中的觀察,我覺得有很多孩子學習能力弱,不僅是語文功底不紮實,從歷史角度來看,也需要我們歷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補充和調整。首先,注重概念術語的解析,很多小孩反應學不懂歷史,其實僅僅在於一些專業的概念術語束縛了他們的思考,他們讀不懂這些詞,就看不懂意思,就更不要談理解了。所以我們可以在課堂當中,通過貼近生活、貼近孩子的語言、事例去解析一些概念術語,從而降低孩子的閲讀難度。另外,精心設問也是有必要的。好的設問不僅有利於學生讀懂這段材料,而且可以起到引導性的效果,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自己主動去分析和提煉有效信息,在增強他們的閲讀力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當然還有一個問題,現在的歷史材料非常的豐富,但是有些歷史事件或歷史問題是通過修飾性的用語來表述的,對於頻繁出現的形容詞、代詞等,孩子們經常看完一臉懵逼,不知道材料在説什麼東西。那麼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給孩子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提醒,讓他們學會設問詞的轉化,將修飾性的語言轉變為我們具體的歷史事件或知識,這樣就可以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從而也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當然就能夠有所提升。

第四,我們在前面也説了,歷史知識是注重邏輯關係的,每一個知識點之間都是有着一定的聯繫的,所以我們要做好這一點,強化孩子的遷移能力,就必須在專題複習或單元導入的過程當中多下工夫。比如説我們可以通過繪製思維導圖的方式,增強孩子對於事件內在聯繫的一種理解。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設置活動的方式,讓孩子説一説,練一練,來增強他們對於事件之間內在聯繫的一種理解和運用。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一定要注重事件內在聯繫的引導與分析,讓孩子從平時的學習當中形成一種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遷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當然以上的言論可能還有不成熟的地方,也僅僅只是基於本校的學生產生了一些思考。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當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我們的教學能力肯定會有所提升,同時孩子們的歷史學習也會得到充分的改善,把教授知識變為培養能力,讓孩子即使走向社會,也能夠繼續學習。當然這條道路還很漫長,需要我們不斷的堅持,不斷的學習和調整,作為老師,我們也應當義不容辭繼續下去。

歷史教學設計稿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生了解遠古傳説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閲讀歷史知識的能力及歸納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方法:採用講述、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

難點:為什麼説黃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

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

讓學生列舉大量的遠古傳説,展現黃帝對對中華文明的傑出貢獻,揭示“黃帝是人文初祖”。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歷史的民族,我們向來有炎黃子孫的稱謂,那麼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哪些人嗎?我們為什麼稱他為“人文之祖”?讓學生在回顧上節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教師導入時提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炎黃戰蚩尤

出示問題:

1、“涿鹿之戰”是怎麼回事?

2、華夏祖是怎樣形成的?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簡要的總結。教師出示孫中山的一段話要求學生齊聲朗讀,並有其中內容過渡到下一目

認識“黃帝像”,對“黃帝”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閲讀教材中的小字內容小組

討論“涿鹿之戰”的雙方、過程及其結果;在此基礎上思考華夏祖的形成。

二、黃帝——“人文初祖”

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傳説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提出設問:“後人為什麼稱黃帝是‘人文初祖’ ?

教師引導學生相互交談,要求各組推選代表回答。

各個小組根據《傳説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及其課本中的文字內容,小組相互合作

三、堯、舜、禹的“禪讓

出示問題:你能説説堯、舜、禹的故事嗎?除了課本上的外你還知道哪些?

你能根據課本內容説説“禪讓”的含義嗎?

教師設問:“談一談什麼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盟首領?”教師簡要總結説明

各個小組推選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學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講述,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

舉出實例説明(德才兼備,以身作則,沒有特權,是社會的公僕。大禹治水的故事)。

課堂小結: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點出只因為炎黃對中華文明的演進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們稱他為 “人文之祖。

課堂檢測: 課外延伸:遠古傳説和歷史事實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課外作業:從你得到的尋找歷史的途徑中選擇一個最有趣的事例,講給同學聽。

讓學生自我總結本節課的收穫及其所得看書整理筆記。

1、 P16頁的練一練

2、 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建立的時間( )名稱( )思考回答

記錄在預習本上要求:課後通過查找有關的資料,精心篩選、整理,記憶,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

歷史教學設計稿 篇5

【教材分析】

1、 知識結構

2、 教材建議

本專題是“思想史”的第一專題,教師要幫助學生逐句分析教科書正文前面的“導語”,向學生交代兩點:

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

第二、要從四個階段認識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

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眾家之長,經孔子創立、孟子和荀子繼承發展,西漢發揮。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主流思想。

第四、對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簡要分析並指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

第一,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其中重點講述儒家思想。掌握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徵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張;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

概念解釋

“百家”指數量多

“爭鳴”指爭論和批判 興起原因

經濟:井田制瓦解 政治:分封制崩潰

階級關係上士階級的崛起 思想文化上學在民間派別代表及觀點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及觀點

墨家:墨子及觀點

法家:韓非子及觀點

“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形成中國傳統文化體系

奠定中國文化基礎

歷史影響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道家:老子、莊子子及觀點

問題的答案,並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教師應該注重運用“抗震救災”素材啟發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並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而繁榮的文化盛況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曆史與文化,有志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重點:“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社會原因和歷史意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韓非子思想的主要內容。

本課難點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的思想及對他們的評價

【設計思路】圍繞“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進行教學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

【問題研討】本節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第一個專題內容,內容豐富,但在備課中對查閲資料不夠完整,教學中對諸子百家思想觀點的深入講解度把握不夠準,課題之間的過渡還需要流暢,課堂氣氛不活躍,問題設計缺乏新穎。但個人認為在教學導入中結合現實生活。課堂總結感染力度強,激起學生愛國熱情,弘揚民族文化。爭取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