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學設計

校園 閲讀(3.19W)

篇一:《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學設計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探究式閲讀教學理念?以“疑”為主線,讓學生的閲讀活動從“生疑”開始,讓學生的“釋疑”過程在閲讀中進行,讓學生的閲讀行為在“存疑”中延伸?我還採用對話式閲讀教學理念?以“讀”為載體,讓學生在廣泛而深入的讀書活動中與同伴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我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讀者展現了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因為學生離農村生活比較遙遠,對農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在閲讀過程中未能體會出其中的“歡快”的感情。課後通過查詢,我發現“通過讓學生看動畫後分角色表演”的辦法很是有效的。我感覺到:應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來感受美。

不過在本課教學中我依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引導學生學習總分的構段方式,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評價學生這幾個方面做得不夠好。

篇二: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學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優美的文字對學生具有感染力。 對於課文的教學,我本節課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小河清澈和原野熱鬧。因此,在學生預習及課堂觀看朗讀視頻的基礎上,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抓住重點,提煉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秋天的北大荒哪些地方的美景,學生提煉出天空、小河、原野後,自然過渡一句:“那麼,北大荒的天空是什麼樣兒的呢?”進而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二節,描寫天空美的這一段,邊讀邊體會天空到底美在哪,當學生經過默讀稍有體會後,讓學生試試輕聲讀,看看能不能把這種美讀出來。接着,請學生介紹北大荒的天空,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天空 “一碧如洗”。

學習天空中流雲的美,我激趣引導學生——白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傍晚的天空更美呢,誰來説説看,傍晚的時候,天空有哪些美景?指名學生介紹完後,問學生你喜歡傍晚天空的流雲嗎?(喜歡),喜歡它的什麼?(顏色美),進而將文中顏色的詞變成相應色彩,同時出示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流雲的美,接着引導:作者也非常喜歡天空的流雲,他看到這些美麗的流雲,就好像看到了???以此引入比喻句,但是文中的比喻句比較長,學生不易梳理,於是,我以練習的方式,出示一短一長的比喻句的前半句,指名學生説下句,讓他們理清練習中的句子是把什麼比作什麼,轉入文中的比喻句,讓他們明白文中是把流雲比作錦緞,而非天空比作仙女或流雲比作仙女。理清比喻句後,引導他們知道這個比喻句的作用是突出流雲色彩的美,色彩的多,那麼句中有一個詞正是説明顏色美,顏色多——“五彩斑斕”,通過近義詞的擴散,讓學生積累詞語,最後啟發學生想象既然是“五彩斑斕”,那天空中除了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還會有什麼顏色呢?以此使學生更深刻理解“五彩斑斕”並且使學生放鬆心境。

本節課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有效方法。藉助重點詞句來體會文本的內涵是中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我在本節課上採用了重點詞突破法,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凸顯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中的重點詞“熱鬧非凡”,讓學生細細讀課文,體會作者是如何具體寫出原野的“熱鬧非凡”。再來品讀大豆、高粱、榛樹這三種景物的特點,從“演唱”“笑聲”“燃燒”等詞感受的原野的“熱鬧非凡”。學生初步理解了本段的構段方式,我是藉助對學生朗讀指導來突破之一重點。先是突破重點詞、句的朗讀,其次是在學生有了對擬人、打比方的修辭手法用之精

妙的基礎上再讀,我在引讀時給以提示,如“高粱在樂呵呵地演唱,原野變熱鬧了”,“榛樹葉子如此紅火,原野變熱鬧了”。這樣的朗讀既有技巧的滲透,又再次將教師對文本的感悟巧妙地與學生交流,此刻學生已經體會到原野的熱鬧,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重建與不足:

首先,授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不足,沒有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 其次,時間沒有調控好,課堂的進度、課堂的伸縮性沒有拿捏準,以至於留給學生讀及寫的時間過少,這樣就會導致學生不能夠將自己的情感深入到課文中,我在課堂中帶給學生的視覺感官較多,卻忽視了將這些感官轉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印刻在腦海中,所以感覺課上的有點“飄”,並且是方向並不十分明確的飄。這樣的課堂,教師講的會累,學生聽的、感悟的會茫。

再次,課堂教學重心下移不夠,貫穿整個課堂的是師講生聽,如果採用組內合作探究,組際比賽的方式,不僅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再談談我課堂中的失誤,我所説的失誤是教學設計上有,卻在課堂中漏掉的環節:

1、鞏固學生對“先總後分”構段方式在習作上運用不夠,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以“先總後分”構段方式來組織內容的,是進行學法遷移的好樣本,抓住中心句把握好段落的框架。寫時也可以用上擬人、打比方的修辭手法。因為平時學生有接觸這些修辭手法,再加上我在課始的讀書要求、課中的品讀課文、感情朗讀這些環節中滲透了學法指導。如“下課了,校園裏熱鬧非凡!”為開頭,練習寫話,這節課沒有呈現出來。

2、天空流雲的色彩美,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能夠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感悟,沒 能夠指名學生讀,讓學生能夠在聽、讀中比較、感悟。

以上為我此節課的反思,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希望能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克服。

篇三:《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説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作者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行的契機。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着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有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學生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結合教學過程,我將北大荒的小河、原野、昔日的北大荒、北大荒人修水利開荒地等圖片及文字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豐富學生對北大荒的感性認識,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進一步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二、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比賽讀 。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三、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並注意聽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説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説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麼説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夥子為什麼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説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麼還要叫“北大黃”呢?接着,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後,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鬥,才有瞭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 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於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淨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篇四:《北大荒的秋天》課後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告訴讀者北大荒的秋天是美麗富饒的。作者選取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為描寫對象,用細膩生動的筆法,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豐收在望的北大荒秋景圖。

一、審題

上課伊始,讓學生辨別《美麗的秋天》、《豐收的秋天》和《北大荒的秋天》這三個題目的區別,弄清前兩個説的是秋天這個季節的特點,後面這個講的是一個地方秋天的特點這個地方秋天獨有的特點。

二、整體感悟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的特點?是課文的二到五自然段。那麼第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呢?而課文的最後,第六自然段在全文中又起了什麼作用呢?在學生交流後總結出文章各個部分所起的不同作用:引出下文—美麗富饒—總結全文。在此基礎上,再引着學生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秋天的北大荒。

三、精讀課文

在學生交流北大荒秋天美麗的景物時,我引導學生緊扣每句話的關鍵語句展開閲讀。

在學習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時,我通過抓住“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五彩斑斕的錦緞”一句,讓學生體會流雲的色彩美。這句話比較長,後半句還是一個比喻句。對於剛學比喻句的學生來説,會寫比喻句和寫好比喻句的水平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課堂上,就要讓學生習得寫好比喻句的能力。於是,將這句比喻句在縮句、擴句的基礎上,體會比喻句的貼切,體會這句比喻句的妙處,恰當好處地寫出了流雲的動態美、色彩美。

在學習小河一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小河這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畫面,找到一些關鍵字詞,來體會,來朗讀。讀時體會這種畫面的美感。

學習原野一段時,主要抓住農作物數量多、品種多,聲音熱鬧和顏色熱鬧幾個部分來體會原野的熱鬧非凡。

而物產一段則緊扣“大豆搖鈴千里金”一句來體會北大荒物產的豐富。這短短一句話中有幾個疑點,在課堂上質疑,學生交流。“大豆”指的是田野中的大豆嗎?其實不僅僅指的是原野裏的大豆,還指北大荒原野、江河、草甸子等地方全部加起來的“寶物”,這個詞這段文字中就有。“金”字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這滿眼的金黃看來都是寶貝、都是一筆筆財富啊!由此指導學生在閲讀中要學會抓住關鍵字詞進行閲讀。

四、多媒體輔助,指導朗讀

朗讀是學習語文最為根本的手段,也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或許這樣説並沒有太多的新意,但我以為這樣説是最有必要的。這一課在教學時擬以朗讀為突破口,在朗讀中識字寫字(讀正確),在朗讀中感受、理解(讀流利),在朗讀中走進文本,走進北大荒的秋天(讀出感情)。

有了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無論是教師的引導,無論是學生的探究,都應該依據文本的語言材料,都應該依據文本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全課在教學中,力求通過形式豐富、個性紛呈的朗讀引領學生走進北大荒的秋天。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朗讀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討論完了以後,注重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我讓學生通過觀賞流雲的圖片,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對流雲的表象,隨後讓他們想着畫面再讀課文,在自己的腦海裏“放電影”。朗讀的形式也以個別讀為主,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對於這一點,我還是沒有做到很好。譬如在這個個別讀環節中,如果

學生讀得不好,就要讓告訴學生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字詞來讀會更好,接着不要讓這位學生坐下來,而是採用給學生第二次朗讀的機會,彌補自己第一次朗讀時的遺憾,這樣兩次的一對比,其他學生馬上能體會到,原來抓住關鍵字詞來讀是這麼地重要!

篇五:《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語言文字非常優美的文章,很適合訓練學生的朗讀。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此環節以讀為主,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在品讀是我重點突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比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比喻句寫得既形象又有想象力,把“西邊的流雲”比作“仙女灑落的五彩繽紛的綢帶”。第四自然段的擬人句也很生動,“豆莢”會發出“嘩啦啦地笑聲”,“高粱”能“揚起黑紅黑紅的臉蛋”,這些句子無不讓學生徜徉在讀書的海洋裏。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是總分的寫作方法,需要學生仿寫。在讀書時首先要弄明白這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教學生找出中心句,這樣在要求學生仿寫時他們才懂得要圍繞中心句來寫。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出現了平面讀的現象,讀書的效果不明顯。有些地方引導還不到位,語言缺乏激勵性和鼓動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學習,爭取把課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