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可能性》的課程教學設計

校園 閲讀(1.55W)

教學目標:

《可能性》的課程教學設計

1、通過多種活動,充分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並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斷、推理、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會判斷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教具學具:

課件、綵球、塑料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初步感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1)用“一定”來描述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師:同學們,老師最近學會了一種很神奇的魔法,想表演給大家看,你們想看嗎?

生:想看。

師:老師手裏有一個魔袋(一個不透明的袋子),裏面裝着一些綵球,請同學們從裏面任意摸出一個,我能猜出它是什麼顏色的。你們相信嗎?

(學生有的説信,有的説不信)

師:那我們就試試吧。

(師出示一個不透明的袋子,裏面裝有綵球,請學生任意摸出一個球,老師都能準確猜出球的顏色。學生猜測,袋中裝的都是黃顏色的球。)

師:因為袋中裝的全都是黃球,所以從裏面任意摸出一個,結果怎樣?

師:當事情確定會發生時,我們可以用“一定”來描述。(板書:一定)

把白球倒入空的.不透明的袋子中,請學生描述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由猜球遊戲導入新課,使學生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興趣盎然、主動參與。使學生在參與猜球的過程中明白“一定”的涵義,初步體驗到什麼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的。]

(2)用“不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師:林老師想從袋中(剛才裝白球的袋)摸出一個紅球,行嗎?為什麼?

師:確定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就用“不可能”(板書:不可能)來描述。從這個袋中還不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理解“一定”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進一步體驗什麼情況下事件的發生是“不可能”的。至此,學生對確定性事件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認識。]

2、初步感受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

(1)用“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

師:(往只裝有白球的袋中倒入若干個黃球)這時,任意摸出一個球,結果怎樣?

引導:用“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

(2)加深對“可能”的理解。

請學生從裝有黃、白、紅球的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之前先猜一猜可能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猜測中主動參與,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事件發生的情況,為新知內化創造條件。]

二、互動交流,深層體驗

1、“生本”對話,描述可能性。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當事情確定發生時,我們可以用“一定”來描述,當事情確定不會發生時,我們可以用“不可能”來描述,當事情不確定發生時,我們可以用“可能”來描述。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書上的幾位小朋友(課件出示例1的插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對正要摸的小朋友説些什麼嗎?

[設計意圖:對話是課堂學習、交流不可缺少的,讓學生和書本進行“對話”,學生覺得新穎有趣,樂於對話,敢於對話,在對話交流中既進一步鞏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推理、交流等數學能力。]

2、揭示課題

3、學習例2,判斷可能性。

出示例2,生獨立判斷,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至此,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對於例2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聯繫生活,應用拓展

1、“生生”對話。

小組內活動

①往袋中裝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説一句話。

②提出一個要求,根據要求來裝球。

小組間活動

小組派代表,向其它小組的同學提問題,當場解決。

[設計意圖:再次設計對話環節,小組內的生生交流,小組間的生生對話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辨一辨。(書本習題)

3、塗一塗。(書本習題)

4、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舉一舉生活中的例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着數學去理解生活,結合生活去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課堂總結,昇華情感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覺得自己學得怎樣?心情如何?

教學反思:

1、 較好地整好教學資源。

這節課的教學應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教科書提供了豐富的情境材料,在此基礎上,我以進行了整合。如例1這之前先設計摸球、猜球的顏色等活動來初步感知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對例1也進行了改編,與書本的小朋友進行對話,進一步體驗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 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課的教學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較充足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比較、實踐中認識“可能性”如課一開始的“猜一猜”活動,接下來的“摸球”活動,小組內及小組間活動等,全過程無處不是“可能性” 的學習與判斷,可以説活動貫穿全課,“可能性”也融貫全課。

3、 精心設計教學對話。

一堂課都離不開對話,本節課的教學對話可以説是一個亮點。在教學設計時,我非常注重“對話”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 師生對話

在與學生對話中,我注重用飽滿熱情、生動的語言,自然可親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關注對學生表達、概括能力的培養。

(2) 生本對話

教學例1時,我設計了“生本”對話環節:“你能用一定、不一定、可能和書上這位正要摸球的小男孩説些什麼嗎?”學生對這一活動感到新穎、有趣,樂於對話,敢於對話,在對話中既進一步鞏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推理、交流等數學能力。

(3) 生生對話

在教學完例2後,我又設計了“生生”對話環節。小組內的生生交流,小組間的生生對話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反思不足之處:在小組間的交流活動過程中,教師過於放手,學生所提問題不能很好的圍繞“可能性”來展開。好果教師事先做一定的示範、指導,再放手讓學生活動,這樣可增強活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