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古代商業的發展

校園 閲讀(2.83W)

在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知識:古代商業的發展,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古代商業的發展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古代商業的發展 篇1

1、“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1)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2)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3)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4)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範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鉅額財富)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古代商業的發展,希望同學們閲讀後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祝大家閲讀愉快。

歷史怎樣記牢大事件

多種記憶法記牢大事件

孫立偉(哈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在距離大學聯考還有100多天的時間裏,許多學生在複習中還存在着記不住基礎知識和分析歷史問題時不夠準確的現象,但只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就可以取得實效。

夯實基礎知識、理解知識點

首先要準確記住歷史時間、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概念等基礎知識。多看書、常複習、採用一些容易記憶史實的方法,如:比較記憶方法、理解記憶方法、聯想記憶方法(如時間聯想法、人物聯想法、事件聯想法)等記憶歷史史實。

其次是要掌握好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內在聯繫,以重要知識點為基點。如文藝復興這個知識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隨着歐洲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資產階級為維護自己的經濟、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衝破宗教會神學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於是一場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興起,它促進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而文藝復興所表現出來的人文主義創世精神,又極大地鼓舞着當時的人們去探索通往亞洲的新航路,地理大發現就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與此同時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資產階級藉助反對天主教會神學形式進行反封建鬥爭,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推動了整個歐洲社會的進步。文藝復興是在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發展的前提下出現的,同時它又與地理大發現及宗教改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鳴鑼開道。當我們理解了文藝復興與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新航路的開闢和宗教改革的因果關係和內在聯繫後就很容易解決這段歷史問題。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實

將知識系統化和形成完整性對學生複習歷史有重要的意義。如中國近代的每一個變化無不與世界的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複習中國近代史一定要把歷史事件置於世界的大背景中學習,形成歷史知識系統化、完整化。

每年大學聯考出什麼樣的題,學生在考前很難預料,但學生可以做到“有備無患”,就是將知識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的分界線,是新舊民主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的背景從國際角度分析是一戰和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從國內角度分析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北洋軍閥統治對內鎮壓革命對外賣國,導致階級矛盾尖鋭,巴黎外交失敗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而“五四”運動的條件包括:內部條件――經濟條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政治(階級)條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學的指導;外部條件――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指明瞭解放的出路,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一個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設問,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實都是一個,所以對每一個歷史知識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學會以不變應萬變

從近兩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來分析,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知識點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層深入的特點(表現在選擇題上);能力的考查體現了“綜合”的特點,尤其是考查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從近兩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的答案來看,精練、概括性強、可操作性強,而且許多答案出自於書上的內容甚至章節目錄及標題(表現在材料式的問答題上)。

在大學聯考中通常考題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這樣幾種情況:1、考查基礎知識的準確再認再現;2、考查應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3、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考查在比較知識異同基礎上的歸納、概括歷史概念和歷史事件屬性的能力;5、考查在龐雜的史料中提出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6、歸納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7、考查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的再造能力和潛在能力;8、考查各科綜合能力的掌握情況。

當學生理解考題的指向性後,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對於答歷史試題有重要意義。試題的角度的變化再多樣化也離不開基本的歷史知識點和基本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答題時要“以不變應萬變”。

高中歷史解題技巧:格式到位

各科成績的提高是同學們提高總體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積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解題技巧:格式到位,希望同學們牢牢掌握,不斷取得進步!

文科書寫的規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格繼續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裏行間要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準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塊”變成了“麪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解題技巧:格式到位就到這裏,同學們一定要認真閲讀,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和生活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之多民族大一統秦漢

歷史的學習主要着眼於對歷史知識的準確記憶和對歷史知識的全面準確的理解,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小編蒐集了這篇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之多民族大一統秦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係。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併、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後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後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古代商業的發展 篇2

一、古代中國商業發展歷程

思考:商業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商業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商人的積極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來?

1、商業興起於先秦時期

①“商人”的來歷:商朝人善於經商,經商的人被稱為“商人”。使用貝為貨幣。商業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②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繁榮——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范蠡被稱為陶朱公,尊為祖師。

(板書)

商朝時期:“商人”出現、貨幣為貝殼、商業由官府控制;

春秋戰國:由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商人;

2、秦漢以來商業艱難發展

思考:秦漢以來商業艱難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原因:統治者重農抑商政策。

概況:秦漢到隋唐,經商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商業總體水平不高,但還是得到了發展。

材料:“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

(板書)

a、原因: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 漢代 “開關樑,弛山澤之禁”;兩漢開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b、表現:西漢富商大賈周流天下,對外貿易發展,出現了許多商業中心

(☆注:教學中,可以展示“秦半兩”和“漢五銖”錢的實物或圖片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增強學生對秦漢時期商業發展的感性認識。還可以展示漢長安城的平面圖,讓學生找出長安城的兩個市,既可以較好的展示漢朝市的特點,也可以説明商業的發展與人民生活的`緊密聯繫。)

3、隋唐商業的發展

隋唐時期商業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原因:①農業手工業的發展;②大運河的開通。(還包括國家統一、政局穩定、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

概況:①邸店在各大商業城市不斷興辦,都市商業不斷髮展;②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③出現了櫃坊和飛錢。櫃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飛錢類似後世的匯票。

(板書)

原因:農業、手工業發展,運河開通

表現:金融方面:櫃坊和飛錢出現

城市繁榮:長安、洛陽、益州、揚州

市場發展:城市中“市”“坊”分開,農村集市發展

對外貿易: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唐設市舶使

【課堂思考】:櫃坊與飛錢的出現,對商業的發展有何作用?

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它是專為遠距離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務的,也便於商人籌措資金。飛錢類似於後世的匯票,它出現以後,商旅不用長途攜帶錢幣,也不用運輸税錢。總之,櫃坊和飛錢的出現,使各地之間的商業往來更加方便快捷,有利於商業的繁榮。

4、宋元商業繁榮

兩宋——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鬆——表現: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税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思考:兩宋商業空前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社會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政府逐漸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紙幣的出現便利了商業活動。水陸交通的便利。

元朝——表現:大都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國內外各種商品彙聚於此。

兩宋時期,我國古代商業出現空前繁榮。主要表現為:

①城市繁榮,徹底打破“市”“坊”界限,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

②商業交換品種迅速增加,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

③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出現並推廣

④邊境貿易(榷場)發達

⑤海外貿易發達

(☆補充説明: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時產生於四川,便利了商業活動,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榷場:遼、宋、夏、金時期政府在邊境地區設立的收税貿易市場,促進了民族間的經貿交流。)

【課堂思考】:宋朝空前繁榮的商業局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①結束分裂走向統一,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②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③政府逐漸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④水陸交通的便利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⑤紙幣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5、明清時期商業發展

概況:①對商人徵收沉重的商税;並施行種種壓制政策;

②城鎮商業呈現繁榮景象:a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b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c貨幣的作用越來越大。d出現地域性的商人羣體,叫做“商幫”,其中,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乾隆年間開始興辦票號經營存款、匯兑,為官府代理錢糧。)。

二、市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

1、市的變遷

宋朝以前——概況:①特定的位置設市,市坊(居民住宅區)分開。②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管理,③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後不許交易。如漢唐長安城設有東、西“市”等等。

宋朝時期——概況:①突破傳統商業時間、空間的限制:a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 “草市”也更加普遍。③全國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市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最著名的四大商業名鎮。

2、古代城市的發展

(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

(2)一批新興城市興起原因:絲綢之路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鑿、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等,催生了……

表現:南方經濟的發展,使揚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揚一益二”。

(3)古代城市發展的趨勢:

①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多樣化和商業化城市發展,表明商品經濟活躍。

②隋唐以後商業城市逐漸興起,增多,商業性和工業性逐步加強。

三、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逐漸由盛而衰

1、歷代對外貿易的繁榮

(1)西漢:開通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來。

(2)唐朝: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3)兩宋:中國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進行貿易,海外貿易税收甚至成為南宋國庫重要財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

2、主要特點:(1)對外貿易主要由官府控制。

(2)朝貢貿易是其主要形式,佔有重要地位。

朝貢貿易目的:不在於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繫,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如鄭和下西洋)

3、明清時期對外貿易走向衰弱:

原因:因為統治者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對外貿易漸趨萎縮。

表現:只開廣州一處,只許廣州“十三行”經營外貿。出口商品僅佔總量3%左右。

四、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①商業起源早,商業活動逐步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時期商業日益繁榮。

②與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相聯繫,受重農抑商政策影響,作為自然經濟的補充而存在。

③從整體看來,古代中國商業發展始終處於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④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⑤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是一種朝貢貿易,明清時期逐漸由盛而衰。

探究總結:

商業、農業、手工業之間互相聯繫,“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商業的發展和農業、手工業的進步是古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明朝中後期,催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這是古代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新生力量。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古代商業的發展 篇3

(一)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瞭解“市”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特點:逐漸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二)“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開始於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於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闢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