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夕照荷湖的抒情散文

文學 閲讀(2.8W)

已是深秋,陰雨了幾天,太陽出來,透過窗玻璃,在我書房的栗色地板上映出一片白。夫人進來説,我們帶寶寶出去走走?我看時鐘,已經下午四點了。夫人説,我們就到小區旁邊的民政學院。我常乘車路過,見圍欄裏那泓湖水,“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想起外婆家門前的荷池,孩提時“水上摘蓮青的的,泥中採藕白纖纖”的情景,總説要進去看看,可一直又拖着沒去,這時夫人有意,我不好掃她的興,不過現在這季節,我想已是“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了。但被這秋日融融吸引,我還是抱着歡笑的寶寶走出了家門。

夕照荷湖的抒情散文

荷湖畔本有校舍,開發商在圍牆外又見縫插針,蓋起了棟棟高層樓房,要欣賞水光浮日出,霞彩映湖飛的美景已是奢望了,幸好西南側是公路,給荷湖廣開了一面。這時空明瑩徹,斜陽鋪水。進入園中,見“翠蓋千重,青錢萬疊”。面對此景,不覺怦然心動,怡然陶然。不曾料到一泓這樣景色迷人的荷湖就在我身旁,真有相見恨晚之感。寶寶也興奮起來,掙脱開我的懷抱,在撒滿了陽光白斑的沿湖青石板路上歡跑,夫人牽着孩子的手走在前面,與我拉開了距離。頓時我的心境如水,眼前隱約顯出外婆家的荷池,有意無意地將她與眼前的荷湖對比,記憶中的前者,“野池水滿連秋堤,菱花結實蒲葉齊”,而面對的荷湖卻是“風波不動影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

平湖水闊,白石護欄,像是這副《夕照荷湖》彩色畫的畫框。一條白石長廊橫穿荷湖,連接南北兩岸,宛如一條銀色的腰帶繫着飄逸的綠色長裙。在湖的中心處,岔出另一條白石走廊,與西岸相銜。在長廊分岔地方,有一古香古色亭閣,紅柱畫樑,碧瓦翹檐;長廊上一座如厚臀般撅起的白石拱橋,增添了荷湖的丰韻。長廊將荷湖劃分的三個水域,各有特色:西北湖,鬧荷擠水面,蓮葉無窮碧;西南湖,卻只田田八九葉,留得蓋鴛鴦;東湖中兩個小島,宛如豐乳般隆起,讓荷湖更風姿綽約楚楚動人。島上綠柳覆蓋,“半吐流蘇蘸水面”,“長條梳盡影珊珊”。

夫人帶着寶寶上了白石長廊,我後隨,這便到了水上。雖少了“短棹輕舟斜陽中”的情趣,卻是與荷湖零距離接觸了。

我先到西北湖水面,見仍是“荷葉田田青照水”,前幾日的悽風冷雨,並沒將她們摧毀,顏色卻是變得深沉,像是那團湖而生的“竹葉千年色”,也有部分的黃葉,落入水中,仍是沉甸甸的`,保持着原狀,不像落地楊柳之葉,稍一動風,就能從地面捲起;而那留下的斷柄,鋼釺一般插在泥中,透出不屈不撓之頑強。沒有撲鼻的荷花香,我這時倒是覺得“葉香原是勝花香”。

時序推進,隔幾日就立冬了,到了“林枯黃葉盡,水耗綠池空”的季節,眼前這一片尚是亭亭青蓋,將葉枯柄斷,留下一片“菡萏香消翠葉殘”的敗景。我愛荷蓮,不會因為她不像寒歲三友,傲霜雪不改色,當然也不僅因她有微風影自搖,“楚女妒纖腰”之姿,也不因她有“花紅迷越豔”之色,更非她的縷縷清香沁人心脾。我愛她,因為,荷凋且留根,喻為泥中之玉,出淤泥而不染,即使渾身碎骨,也“天絲不斷清香透”。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毀之。荷蓮的獨立不羣,自然要遭別豔欺矇。但她處在塵世,守身如玉,不與世沉浮,隨俗俯仰。這一直被喻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沿曲折有致的長廊過去。這裏湖水被陽光照得像翡翠一般透亮,能見縷縷綠絲遊動,似翡翠的紋理。湖水其所以這樣肥綠,原來是因為秋風把荷葉的綠顏一絲絲抽走,融到這湖水裏去的,並將那淡淡荷香也揉進了水裏。我看到“日暮紫鱗躍,圓波處處生”。夫人抱着孩子巴在白石欄杆上,往水裏撒麪包屑。靠近她們,放輕了腳步,唯恐驚散了那簇擁着搶食的魚羣。寶寶的小手抓着碎麪包撒在水面,越來越多的魚遊了過來,有一尺多長的大魚,也有三寸長的小魚,有大紅色的、銀白色的,也有紫色的、青色的,它們拼搶食物,千姿百態。幾隻白鵝游過來,魚羣沉水。寶寶見了高聲背誦剛學會的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孩子的聲音伴隨微微荷風,散發陣陣清香。

這時東湖傳來的歌聲,我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數只柳葉似的小船,滿載歡歌笑語。白石長廊上也有了不人,大多是成雙成對的情侶,他們倚欄沉浸在斜陽西照的荷湖美景中。我還發現小島扶蘇的柳條間,時而可見美女,伴着搖曳的柳絲,裊裊婷婷。她們面若荷花,令我頓時領悟,東湖其所以留有如此空濶的水面,是讓人們看到,處在芙蓉國裏的荷湖,四季都有開不敗的花朵

我忽然聽到夫人叫我,我們該回家了吧?我這才注意到晚色微茫至,前樓次第昏了。我還想細看那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湖瑟瑟半湖紅的落日景緻,要夫人等幾分種。這正如楊萬里詩裏説的,“坐看西日落湖濱,不是山銜不是雲;寸寸低來忽全沒,分明入水只無聲”。

沿湖的路燈亮了,我抱起寶寶,她卻餘興未盡,不願離去。夫人哄着她,天黑了,我們回家吃飯,明天再來。寶寶很乖,她小掌貼嘴,做了一個飛吻的動作,再見,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