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飲食養生的原則

熱點 閲讀(2.66W)

導讀:飲食養生原則有哪些?養生一定是離不開飲食的,俗話説的好病從口入,吃錯東西很容易影響健康,但是吃對東西卻是可以養生長壽的,那麼,怎麼樣飲食養生呢?飲食養生原則有哪些呢?

飲食養生的原則

“三高”

食物要高新鮮度、高纖維素、高蛋白質。

食物要新鮮,不吃變質或存放過久、質量下降的食物;每日攝入的食物纖維素不低於16克;高蛋白食物可以是動物性的,也可以是植物性的,每日攝入總量為體重的0.8%,即體重60千克人需要蛋白質至少不低於50克。

“五低”

低糖分、低鹽分、低脂肪、低膽固醇、低刺激性。

少吃不含基本營養素的遊離糖:每天攝入鹽一般控制在6克以下;脂肪攝取總量不超過膳食總熱量的15-30%,這對防止肥胖症、高血脂、冠心病和某些癌症有重要意義,尤其對那些已有肥胖症狀的人更為重要;膽固醇的攝取量每天不超過300克。

不飽食對養生有重要意義。營養學專家指出吃“七分飽”就可以保證營養攝入,只要長期堅持,不僅有助控制體重,還有利於頭腦保持清醒。

“七分飽”

這個因人而異,專家經過多年的總結,大概是這種感覺:胃裏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飢餓的。也就是説,如果提前餓了,就意味着沒吃到七分飽,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

春季飲食養生原則

原則一:早春時節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並注重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早春時節,氣温仍然比較寒冷,人體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禦寒功能。

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結構應以高熱量為主,除穀類外,還應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

另外,由於寒冷的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和豆製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正好具有增強人體耐寒的功能。

原則二:適當增加飲食中的果蔬比重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春天,又是氣候由寒轉暖的季節,氣温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復發,活力加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如春季常見的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這些大都因為新鮮果蔬吃得少而造成的營養缺乏所致,所以,在飲食上應適當增加飲食中的果蔬比重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可增強抵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也應食用,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這類食物有芝麻、青色捲心菜、菜花等。

此外,從科學飲食的觀點來看,春季還應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營養素攝入量的相對比例,以增強抵抗力,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原則三:飲食宜清淡,忌食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春季應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為清温平淡,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吃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飲食宜温熱,忌生冷。胃寒的人可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

原則四:春季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唐代名醫孫思邈説:“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的食品,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

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土木相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功能。且中醫認為,五味入五臟,而酸入肝,甘入脾,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增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會傷害脾胃之氣。

有鑑於此,春季飲食調養,宜選甘温之品,忌酸澀,主要以補益脾氣為主,故可多吃一點大棗、山藥、鍋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