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家鄉春節作文(集合15篇)

節日慶典 閲讀(2.28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春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春節作文(集合15篇)

家鄉春節作文1

我的家鄉——重慶市銅梁縣,位於祖國的西南部,是一個美麗的城市,街道寬大而整潔,綠樹成蔭,今年還被評為全國衞生縣城呢!

我家鄉的春節可熱鬧了,學生都放寒假了,遠方的親人也不遠萬里趕回家和家人團聚,

春節是每個小朋友最快樂、最盼望的節日,正月七年級的前幾天,一家人要在一起吃一頓飯,稱之為團年。正月七年級的前一天晚上,叫除夕,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長輩還要告訴晚輩第二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不能説不吉利的話,不能捱打,不然,一年都要捱打。所以,正月七年級父母一般不打小孩。正月七年級的早上,家家都要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將團團圓圓。正月七年級不能掃地,不然,會把“財”掃出家門。正月七年級的晚上,還會玩龍。銅梁是龍的故鄉,玩龍自然是銅梁的特色,可有名了,銅梁龍還參加了祖國六十週年大慶,我覺得太驕傲了。

過年,我也可以不受限制地打遊戲,可以買玩具,可以吃零食,好耍好玩的事可多了,我最喜歡的事是放鞭炮,去年春節,姐姐的大伯喝醉了,給我們買了很多鞭炮,把我、姐姐和哥哥的手都放軟了。鞭炮的聲音真嚇人。放鞭炮真要一定的膽量,姐姐經常被嚇得尖叫。

我家鄉的春節很少下雪,如果能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該多好啊!我真期待啊。

春節真好啊!一年一個春節太少了。

家鄉春節作文2

我的家鄉在廣西南寧,每當到春節的時候,都會熱鬧非凡。

除夕前幾天,濃濃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裏了,大人與小孩都為了能更好的過一個愉快的春節忙得不亦樂乎,都在仔仔細細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東西統統拒之門外,為的就是在春節前把所有的黴運統統趕出家門,引來歡悦的喜氣。我們家也是一樣,家裏全民動員,各有各的責任-——我負責把地板掃乾淨,拖乾淨,還要把茶几裏的東西一次又一次的整理一遍;爸爸負責把整個房間收拾得有條有理,還要再把紗窗拆出來沖洗一下;而媽媽負責把廚房與廁所擦乾淨。

過春節,年貨是不可少的。那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與媽媽高高興興地趕在人多之前的時候挑年貨,但爭先恐後的情景還是發生了,南城百貨裏擠滿了人羣,每個人的購物車裏都裝了大包小包的零食與年貨。我也是一樣,進了超市拿到車後,就迅速地仔細挑選,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幾下就把購物車塞得滿滿當當的。

除夕當晚,吃團圓飯後,我從商鋪裏買來了不可計數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過個癮,左點一個,右扔一個,突然間就劈劈啪啪的響。12點一到,新年的鐘聲剛一敲響,整個南寧像是活了過來一樣,家外面到處都是威力十足的長炮的響聲,天空上都是五顏六色的煙花,火光一亮,那奼紫嫣紅的煙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會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朵。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怎麼樣,熱鬧吧!

家鄉春節作文3

盼啊,盼啊,新年的天使終於踩着歡快的舞步降臨到人間。正是“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節是個歡快的日子,在這個節日裏,有許多歡歌笑語,有許多甜言蜜語,還有很多五彩繽紛的煙花。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裏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快樂比,我想應該是快樂佔的比例家鄉的春節

我們家鄉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了。

臘月初八人們要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都要吃糖糕、烙油饃、放鞭炮、送灶爺。過了二十三一直到二十九,街上的人挨挨擠擠,熱鬧非凡,到處都是賣水果、賣糖果、賣年畫、賣玩具、賣煙花炮竹,超市裏也比往日多了許多物品,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真讓人眼花繚亂。

到了除夕這天可真熱鬧,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餃子、做年菜、處處都是酒肉香味,門外貼着紅紅的對聯和大“福”字,屋內貼好各色的年畫,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家吃團圓飯。吃完年夜飯,家家户户燈火通明,大家都高興地圍在一起,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熬年,不知不覺到了零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外面的鞭炮聲一浪高過一浪,放眼望去,五顏六色的煙花照亮了大地,各種煙花爭奇鬥豔,像仙女散發的朵朵花神,給人們送來一份份美好的祝願。

到了大年七年級,大人小孩走出家門,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時,城裏的各大娛樂場所都非常熱鬧,小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玩坐飛機、坐海盜船、過山車等等,有時套套圈,還能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一轉眼,到了正月初八,大人們都開始上班,我們小孩也就快開學了,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新的一年生活。

家鄉春節作文4

按老規矩,攸縣人的春節應當從除夕講起。

除夕這天早上熱熱鬧鬧的,空氣中摻雜着刺鼻的鞭炮味兒,全鎮人忙裏忙外:忙着貼鮮紅的春聯,忙着粘五彩的年畫,忙着掛醒目的紅燈籠,沒有一個閒着的人。春聯紅底黑字,筆力遒勁,字裏行間洋溢着喜慶;有的`年畫印着威嚴可怖的門神,有的則印着可愛紅色的小錦鯉。每家門口都掛了好幾盞紅燈籠,燈籠一掛起,就預示着喜慶的時刻即將到來。

這天還要一起大掃除,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不能留一丁點灰塵,這樣寓意掃盡黴氣,招來好運。中午必吃的一樣菜是剁椒魚頭,在魚頭上撒上紅彤彤的剁椒加為點綴,味道鮮香濃郁。剁椒是這道菜的靈魂,它代表着家鄉的味道。但即使魚再好吃,除夕這天的魚不能吃完,一定要留到大年七年級,寓意年年有餘。

到了大年七年級,一大早,每家每户都開始放鞭炮,“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這邊還未停歇,那邊的聲音又起來了。七年級早上早上我們一般吃餃子,中午則要吃這四樣菜:魚、鴨、雞、肉。魚要吃除夕那天剩下的;鴨要選麻鴨,個頭大,肉多;雞要選公雞,把公雞整隻清燉,然後頭朝上,便可以祭神了;肉要用紅曲米染紅,之後便成了粉蒸肉,寓意紅紅火火。在吃這些菜前,要讓最年長的長輩先嚐。

八年級到初七要請親戚吃團圓飯。吃團圓飯也有規矩,七年級是邀請親戚來自己家,八年級是媽媽那邊親戚請吃飯,九年級是爺爺那邊輩分最高的伯伯請吃飯。吃完這一輪團圓飯,年就慢慢過完了。

家鄉春節作文5

我的家鄉是磐安縣尚湖鎮中一個熱鬧的小山村,它名叫大王村。在我家鄉的傳統節日中,最受重視,最熱鬧的,那就是春節。

我們叫春節,也叫過年。只要一聽到過年這兩個字,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十分興奮,大家也十分重視它。快要過年了,大家都忙着買各種各樣的年貨、貼年畫、貼對聯,所以,很多店鋪的生意都十分紅火。孩子們也有自己的事情,那就是--------買鞭炮,放鞭炮。一到過年的時候,孩子們便買來鞭炮,那時,村子裏就會傳出“啪”“啪”的響聲。

那些在遠方工作的遊子,也會在這個時候回到家中與親人們團聚在一起。

除夕之夜,家家燈火通明,炮聲不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鬧非凡,整晚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為“守歲”的人們獻上歡歌笑語。

大年七年級的早晨,家家户户都早早起了牀,在門前放起了鞭炮,長輩們説:“這叫開門紅。”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拜年在震耳欲聾的炮火聲中開始了,小孩子給大人們拜年,大人給小孩壓歲錢,淳厚的人情味令人感動。我們去拜年,經常看見桌上放着各種各樣的水果、乾果,這些是用來招待客人的。

朋友互訪,親戚往來等串門活動,也是春節的主要內容。從八年級開始到元宵,隨處可見男女老少三五成羣,將年貨拿到親友家去,商談來年之大計。

春節在歡聲笑語中過去,現在回想起來,也真是趣味盎然!

家鄉春節作文6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祖國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有的地方會逛廟會,有的地方會跑馬燈,有的地方會舞龍、舞獅。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我老家的春節風俗吧!

浙江人最注重的應屬吃分歲灑了,所謂分歲灑,也就是年夜飯,通常是一大家子人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把這一年畫上一個句號。十分講究要全家老小到齊,缺一不可。除了講究人以外,菜也十分有講究,除了雞子和精肉以外,還要有象徵着結子的花生,大吉大利的柑橘又圓又金,肥美鯉魚吃了之後能跳龍門,清淡的豆腐預示着家門清潔。並且,菜還不能用盤裝,必須得用硃砂紅的碗裝,還要在每碗菜上放個圓的紅蘿蔔頭,表示着討彩。

除了分歲灑以外,還有放開門炮。開門炮的時間必須要在七年級凌晨之前放完。除夕夜亥時一過,便炮聲震天,家家户户都來到門前空地上,爭先恐後的把開門炮給放了。

還會有拜六神的風俗,分別就是拜灶神、檐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希望他們能夠保佑自家風調雨順。

接三神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大年七年級,在自己庭院中擺上一張小方桌,上米,用紅紙蓋上,然後燒上香,初四再撤走,接來的三神分別是玉清、上清、太清,希望自家能五穀豐登。

這就是風景如畫的江南春節,有不少特別的地方,但每一項都離不開團圓和對來年的嚮往,處處透漏着江南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一家團圓的憧憬。

家鄉春節作文7

學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讓我想起了家鄉的春節美食——臘肉

過年,貴州家鄉的每家每户都要把養了一年的豬殺了,把豬肉切城一大塊一大塊,在中間戳個洞,用繩子穿過,把一塊塊肉拴起來,再往肉塊上抹鹽、撒花椒、擦大蒜和生薑,之後拿到院子裏曬幾天,然後把它們放在火上烤,直到流油出現黑斑,發出一陣陣幽香就行了。每逢春節,鄉里會舉行“臘肉大賽”,各家拿出臘肉切成小丁裝在盤子裏,評委們每人吃一塊,把參賽的臘肉都嚐個遍,最後評出臘肉冠軍,做了冠軍臘肉的家庭就特別有自豪。

裁判也會考孩子們一些問題,大人不能幫忙,否折扣一塊臘肉,如果小孩答對了,就獎勵一塊臘肉。比如裁判會問:“為什這種肉叫臘肉。”記得有個小女孩説:“因為它是肉,而且是豬肉。”“那如果是魚,我們是不是叫臘魚啊?”裁判接着説:“因為在以前,我們糧食少,兩三天才能吃上一頓,有一天,山上起了大火,燒死了許多動物,那時候在十二月多,十二月又稱臘月,這些烤熟的動物肉,讓村民們捱過了寒冷的冬天。所以,我們要在臘月做臘肉。”

大年七年級,是我們小孩的節日,那時,我們便是強盜,要搶爸爸媽媽以及親人們的錢,不給紅包不許走。到了下午,我們會偷偷割下一小塊一小塊的臘肉,聚在一起烤臘肉,拿着一個小碗,裏面放了胡椒粉、辣醬等調料,把烤熟的臘肉放進去蘸一蘸,就可以享受另一種美味了。

現在,在紹興過年,老媽也會跟我們做臘肉,一樣是豬肉,一樣的做法,可為什麼我就是吃不出老家的味道呢?

家鄉春節作文8

春節,總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除夕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春節中最熱鬧也最重要的高潮了。這一天早晨,家裏貼上了對聯,粘上了窗花,釘上了中國結,這麼一來,就充滿了新年的喜慶氛圍。這一天,我也十分高興,不僅是為了新春的到來,更是因為晚上的年夜飯與壓歲錢。

中午,奶奶除了做午飯,還要準備晚上的年菜:千層堡啦,素雞啦,蛋餃啦,春捲啦,豆乾啦……數不勝數。我呢,也在一旁襯着學着奶奶和媽媽的樣子做點菜。但照葫蘆畫瓢出來的東西,大多都是殘次品,只有一下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傑作”才算看得過去。好在奶奶並不在意這些,全部大人大量地照收不誤,我心裏也喜滋滋的。

年夜飯終於大駕光臨了,但説到底,就是做飯嘛。不過,這“年夜飯”的頭銜都得了,怎麼也不能草草了事。於是,奶奶登場了,和着中飯做的那些,變出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餚。我就以迅雷之勢把餐桌襲捲了一遍,飽了,也就滿足了。等到8點鐘,大家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其樂融融地守歲。

後面的去親戚家拜年就乏味多了,遠遠及不上除夕的那股熱鬧勁。二舅五叔家各溜一圈,又回到家裏,回到温暖的窩裏。春節,也就隨之遠去了……

春節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大節日,可不能馬虎了,圖的就是吉祥、熱鬧。一家人聚在一起,挺好;春節,挺好。

家鄉春節作文9

關於我的家鄉在樂陵南邊的一個小村子裏,那裏有那裏的過年習俗,那麼作為一個在濟南生濟南長的樂陵人,就讓我來一一闡述這裏的習俗。

第一,掛燈籠、放鞭炮:先説一句題外話,濟南的年味好淡哦!鞭炮放的也少,至於燈籠嗎,也就小區門前掛一兩個。而老家就不一樣啦!大年三十晚上五六點鐘,家家户户掛上通紅的燈籠,鞭炮也響得和打雷一樣了。每户人家都要放一堆鞭炮,有大鞭炮、小鞭炮、煙花、鑽天猴,大鞭炮震耳欲聾;小鞭炮清脆響亮;煙花五顏六色;鑽天猴拔地而起,升上天空後綻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把整個村莊照的跟白天一樣;家家户户還燃放起了篝火,不是為了取暖,而是預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第二,給逝去的祖輩磕頭,在我們老家,家家户户都供有家譜,上面列有逝

去祖輩的名字,大年三十晚上放完鞭炮,小輩子孫就要給祖輩磕頭,希望祖輩可以保佑子孫平安、健康、幸福。看到大爺們磕得那麼虔誠,我也跟着跪下磕頭,絲毫沒有覺得不好意思。

第三,吃水餃,拜年,在我們村裏,大年七年級這一天都起的很早,大概也就五六點鐘就起牀了,抱柴火,燒大鍋,煮水餃,不知怎麼的,感覺大鍋裏煮出的水餃格外的香!吃完水餃大家都走街串巷給自己的長輩拜年,互致問候,那鄉音不是一個親切可以形容的!

今年的春節過得很開心!

家鄉春節作文10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但在這些節日中都沒有我喜歡的。我最喜歡的節日卻是中國的除夕節,因為春節很熱鬧。

家鄉的春節在冬月末,臘月初偏拉開了帷幕,人們開始在這個時候殺豬宰羊。你可能會非常好奇地問我:“春節還有這麼久,你們為什麼要這麼早就殺豬宰羊,肉不會被放的太久而腐爛嗎?”我會非常自豪地告訴你這是會用土家族的方法薰成臘肉的。你也許會問我:“那這個又是什麼獨家祕方呢?”那我就告訴你只要把肉懸掛在密封的房間裏再在下面放點柴火慢慢燻烤,如果薰得急臘肉就會有煙味。用小火慢慢燻烤成的臘肉是色、香、味俱全,讓人吃一口還要吃第二口。深受土家人的喜愛。

春節最忙碌的時期是臘月二十三以後。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炒炒米,大街小巷:鄉村到處瀰漫着炒米的香味。二十四是土家人過小年的日子,這一天家人匯聚在一起,吃一頓比較豐富的晚餐。過後的幾天人們會磨豆腐,上街採購雞、鴨、魚、肉、蔬菜、水果、糖果等各種食物,小孩們還會買上台各種玩具和煙花爆竹。

大年三十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掛上大紅的燈籠,貼上紅對聯,到處洋溢着節日的喜慶,孩子們穿上新衣,玩着自己心愛的玩具,燃放煙花爆竹,而大人們則忙這做團圓飯,這時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琳琅滿目,吃完團圓飯,就是孩子們最盼望的時刻—守歲。因為守歲時大人們會給他們發紅包,孩子們常常收穫滿滿。守歲時家家都要燈火通明。

新的一年在人們的美好祝願中開始了。春節也就落下來帷幕。

家鄉春節作文11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的渦陽縣,我們那裏的春節習俗與別的地方不同,想知道嗎?那我就告訴你吧!

在我們那裏春節是老百姓最看重的節日。家家户户的鍋內於除夕夜先兑好水,篦子上放包子、饅頭,據説是不能空鍋。不僅如此,媽媽每次都會在水缸裏打滿清水,還在水缸裏放上大葱、蒜苗、還有菠菜,然後還要説一句吉祥話:“做人要誠實,守信,一青二白,清清白白。”

農曆正月七年級,要早起,開門放三聲“大雷子”,謂開門炮。男人要先起,在中堂設香燭,給灶王爺上香,準備早飯。據説女人一年四季做飯做家務,很辛苦,今天晚起會兒享享福,所以這日早餐就交給了男人。

在太陽出來前不能倒水;當日不能掃地,否則老人常説會把好運與財運趕走的。也不能用剪刀,這些工具是“破”,也是破運,破財的意思,不吉利。家人起牀不催叫,全家起來後換新衣,拜天地尊長。早上一定要吃一口蒜,一口饅頭,寓意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平安。

早上不吃葷,吃“扁食”。扁食是我們那裏對形狀像月牙兒的素餃子的俗稱,裏面的餡兒是韭菜、雞蛋、粉絲、麻花拌在一起的,放上佐料再加上香油,那味道真叫一個香。做的時候韭菜要切碎,雞蛋要在鍋裏炒熟,粉絲要切碎,麻花要用擀麪杖壓碎,餃子皮要温水和麪擀成的。

年七年級吃完飯後要親鄰互相走動好給長輩拜年,行磕頭禮,這是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會收到很多紅包;八年級開始走親串友;九年級走姑姑家;初四走岳丈家,這是爸爸的説法,其實就是跟着媽媽回姥姥家。這天媽媽的臉像花兒一樣美,因為小公主要回家了;初五就不能走了。親戚回過來拜年一般要相隔一日,否則被稱為"拜跟腳子年。”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不知道你家鄉的習俗是怎樣的?

家鄉春節作文12

家鄉的春節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衞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豔豔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媽媽笑眯眯地説:“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媽媽又對我説:“除夕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

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

到了正月七年級,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皮。蝦。跳魚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着小孩子去遊樂園。公園等。

正月前幾天就這樣過了。,初七後,家家户户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不住偷一個吃呢!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着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着,幹什麼呢?

對了,就是遊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春節過後,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家鄉的春節呀!

家鄉春節作文13

春節,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傳統中最重要的節日,位於農曆的一月一號,一年的起點。每當快到這個節日時,人們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與自己的親朋好友們聚一聚。與此同時,還會上演高速公路堵車,車票一票難求等大片。

每到春節前,大街小巷裏洋溢着喜氣洋洋的味道,大大小小的店鋪有賣窗花的,有賣春聯的,有賣鞭炮的。一片紅紅綠綠的光景,充滿了了節日的喜慶。

春節最讓小孩開心的的是無非就是收紅包和放鞭炮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放鞭炮也是春節的習俗之一,這個節日的由來呢,因為在傳説中,有個為“年”的怪物,而放鞭炮,就是為了驅趕“年獸”。但是這畢竟是古代的説法,而現在是為了辭舊迎新,迎接更好的'未來。

我也十分喜歡放鞭炮,玩的最多的是摔炮,而最喜歡的是沖天炮,伴隨着一聲巨響,一個光點衝出,劃破天空,飛上最高點,突然炸開,伴隨着巨響,分成星星點點的光輝,向四周散開,好似一朵花,在空中綻放,成為夜晚的一幅靚麗的風景畫。

收紅包也是一個習俗,從大人們的手中拿到象徵着吉祥的壓歲錢。因為“歲”與“祟”同音,“壓歲”也就是“壓祟”的意思,而給壓歲錢呢,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平平安安的過完這一年。只可惜,大多數的家庭的孩子,壓歲錢都會被爸爸媽媽收走,我是其中之一。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今年就是20xx年了,在這新的一年中,我要面對人生的轉折之一————會考。新的一年,新氣象,這一年好好努力,爭取取得一個更好的成績,也希望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家鄉春節作文14

快過年了,家家户户都高高興興,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購禮品,買鞭炮,殺雞,蒸米麪等。米麪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用大米制成的;一種是用玉米或小米制成的。蒸熟了的米麪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塊。

沒過幾天,就是臘月三十了,在這天家家都貼對聯,紅紅的紙上寫幾個秀麗的大字,再讓剛升起的太陽一照,美極了。彷彿全世界都那麼漂亮,新鮮。漸漸的天黑了,鞭炮響起來了,除夕夜也伴隨着鞭炮的聲音趕來。這一夜裏,除了很小的孩子外,全部都要守歲。據説守歲的人分兩種:一種是老人,老人守歲是為了幫自己延長壽命。第二種呢,就是小孩,小孩守歲是為了幫父母延長壽命。而且這一天還一定要吃餃子!到了夜裏十二點時鞭炮再次響起,新的一年來了。父母端上香噴噴的餃子,非讓我們吃個夠不可,可能是舊社會吃不飽的緣故吧。對了,這天晚上還要看春晚呢!一邊吃餃子一邊看春晚真是有飽口福有飽眼福。

第二天就是春節了,在這天大家都互相拜年。大人們都聚在一起聊家常,而小孩們呢就在一起放鞭炮,吃糖果。這一天不能掃地,聽父母説要是在這一天掃地那就等於把新的一年中的財富和好運都掃走了,這就是所謂的“一掃而光”。

漸漸的天黑了,又一個精彩的片段上演了,那就是大家一起放爆竹,放禮花,這個時侯,全村人都聚在一個地點,一起放禮花,放爆竹,如同花兒般綻放在朦朧的夜空,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

時間飛快,如流水般飛逝,春節過去了,但是,人們還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

家鄉春節作文15

我的家鄉在茂名,那是一個美不勝收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了。

照茂名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二十三開始。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糖。街上大多賣的是麥芽糖,又甜又黏,孩子們都喜歡。

過了二十三,大家要大掃除一次,在我們這邊叫掃塵。據説這樣才能在新的一年裏順順利利。這些天不僅要大掃除,還要準備肉,雞,青菜什麼什麼的,是用來做年夜飯用的。

除夕這一天才是熱鬧。早上放完鞭炮後,家家就要趕着做年菜,到處都是飯菜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門外都貼起了對聯。不過一會兒,飯桌上都擺好引人入勝的飯菜。我們會在吃年夜飯時,忘掉煩惱,開心地談笑。吃完年夜飯後,就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領紅包。領了紅包,孩子們就拿着紅包到處亂跑。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能間斷。鞭炮聲也是日夜不斷。正月七年級這一天,人們都在家裏休息,因為大家都在除夕夜這一天玩累了。

元宵節,這一天更是熱鬧非凡。在茂名,元宵節又叫年例,但每個村過年例的時間都不同。早上,鞭炮響起來了,舞龍跳起來了,人們都議論紛紛。中午,家家又要回去做團圓飯。晚上,才是這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飯後,都聚在一個地方放鞭炮,一家放完到另一家......放完鞭炮,又放煙花,人們都紛紛拿出手機來錄視頻。結束後,村長會給每個人發一些零食,是為了給大家聊天時吃的。

過了元宵,春節就結束了。村裏又恢復了原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