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家鄉的春節(精品)

節日慶典 閲讀(1.19W)

家鄉的春節1

我們中國的節日是傳統的節日,是我們的長輩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而在這其中最熱鬧的節日,也就是春節了。

家鄉的春節(精品)

春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吃餃子,放鞭炮,貼春聯,看春晚,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坐在一起。春節有個傳説:在古代有一隻在深山後面沉睡的怪獸。他叫做“年”這隻怪獸只在冬天甦醒,他每天都來到村莊裏吃人。一天,一個老人説:“這隻怪獸怕紅色和巨大的聲音。”人們等到這些夜晚。在門上貼好了紅紅的`對聯,放起了鞭炮,於是這隻怪獸聽得頭昏眼花給嚇跑了。這一天人們高興高興興的。又把這一天稱為過年,每到這一天,人們就開始放鞭炮,開始貼春聯。

等到正月七年級,人們都去各家的親戚家拜年,而小孩兒是去收自己的壓歲錢,到了這一天,人們穿新衣,穿新鞋。頭髮也是要剪的,因為這天是新的一年,要重新開始。等過了正月七年級,小孩子們都要買新玩具。大人們要買吃的,喝的,穿的。到了這一天,鄭州都是人山人海,到處是車。每個人都大提小包,很興奮,很高興。

這一年中最興奮,最高興的時候,過了這幾天,小孩子們都該上學了,大人也該上班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春節是一個熱鬧的節日,春節是一個高興的節日,春節是一個團聚的節日,我愛家鄉的春節。

有句古話是這樣説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日月如梭,一轉眼就到了正月七年級(春節),説明新的一年已經到來。

對於每個人來説,家鄉只有一個,而我們一家三口卻有兩個家鄉。我生在杭州,長在杭州,是個南方杭州人;而我的爸爸從小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他的出身地:北方天津長大的。所以,我們一家能感受到南北兩種不同的過春節的氣氛。

以前,人人都説春節是熱鬧非凡的,我也是很贊成的;可是,現在我就不那麼認同了。因為,以前春節的鞭炮聲哪兒都聽得見,還隨處可見有人在買賣鞭炮;可現在呢?不光禁放、買賣鞭炮,人還越來越少,跟個空城一樣(都回自己老家過年了)。杭州原來是越熱鬧越像過春節,而現在卻是越冷清越像。

再來看看北方過春節,北方過春節多有意思:幾乎家家户户都在門上貼着對聯、門神、福字;窗户上貼着鯉魚、生肖的窗花;窗檐上掛着極具北方特色的“吊錢兒”;還有各條大街小巷上都掛有大大小小的紅燈籠……等等各式各樣中國紅的吉祥物件兒。大街上行人如織;小孩兒人手一盞大紅燈籠,三四個小孩兒,邊吃糖葫蘆,邊在院兒裏跑鬧了起來;大人們忙着包餃子,三鮮、韭菜、大白菜……什麼餡兒都有!邊吃餃子,邊放炮,大雪紛飛,整個兒城市,都被雪裹了起來。夜裏竄天猴兒一放,夜空中就像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放完炮後,鞭炮散落成了一片片紅紙片,就像雪白的地毯上鋪上了一層紅色的小花兒。讓人們陶醉在一片紅色的海洋中。

兩者一對比,你説是哪兒過春節更有意思呢?

家鄉的春節2

春節,又稱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都不一樣。比如説:北京,他們過春節就要吃臘八粥,而我們西北一帶,和北京就完全不一樣。

比如説:北京的春節是從臘八開始的,到正月十九結束;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除夕才開始算,到正月十五就結束了。

你們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是這樣的:從前有一隻怪獸,叫“年”,它兇猛無比,專門在除夕出來吃人。有一天,人們發現了“年”的弱點,就是怕竹子的響聲,以後“年”來的時候,人們就敲竹子對付它,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天叫做“過年”。

過年的.第一天叫做除夕,人們無論有多忙,也要回家吃團圓飯,吃完飯後,大人們聚在一起打牌,訴説這一年的勞苦,小孩們也丟掉學習的壓力盡情的玩耍。

七年級是新年的第一天,必須吃湯圓,希望這一年圓圓滿滿的,還要去寺廟裏燒香拜佛,希望下一年順順利利。

八年級到十四,就去親戚家中吃頓飯。

元宵,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也要吃湯圓。

我愛春節!

家鄉的春節3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的渦陽縣,我們那裏的春節習俗與別的地方不同,想知道嗎?那我就告訴你吧!

在我們那裏春節是老百姓最看重的節日。家家户户的鍋內於除夕夜先兑好水,篦子上放包子、饅頭,據説是不能空鍋。不僅如此,媽媽每次都會在水缸裏打滿清水,還在水缸裏放上大葱、蒜苗、還有菠菜,然後還要説一句吉祥話:“做人要誠實,守信,一青二白,清清白白。”

農曆正月七年級,要早起,開門放三聲“大雷子”,謂開門炮。男人要先起,在中堂設香燭,給灶王爺上香,準備早飯。據説女人一年四季做飯做家務,很辛苦,今天晚起會兒享享福,所以這日早餐就交給了男人。

在太陽出來前不能倒水;當日不能掃地,否則老人常説會把好運與財運趕走的。也不能用剪刀,這些工具是“破”,也是破運,破財的意思,不吉利。家人起牀不催叫,全家起來後換新衣,拜天地尊長。早上一定要吃一口蒜,一口饅頭,寓意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平安。

早上不吃葷,吃“扁食”。扁食是我們那裏對形狀像月牙兒的素餃子的俗稱,裏面的餡兒是韭菜、雞蛋、粉絲、麻花拌在一起的,放上佐料再加上香油,那味道真叫一個香。做的`時候韭菜要切碎,雞蛋要在鍋裏炒熟,粉絲要切碎,麻花要用擀麪杖壓碎,餃子皮要温水和麪擀成的。

年七年級吃完飯後要親鄰互相走動好給長輩拜年,行磕頭禮,這是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會收到很多紅包;八年級開始走親串友;九年級走姑姑家;初四走岳丈家,這是爸爸的説法,其實就是跟着媽媽回姥姥家。這天媽媽的臉像花兒一樣美,因為小公主要回家了;初五就不能走了。親戚回過來拜年一般要相隔一日,否則被稱為"拜跟腳子年。”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不知道你家鄉的習俗是怎樣的?

家鄉的春節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當新年的第一個鐘聲敲響時,整個村莊都熱鬧起來了,鞭炮“噼裏啪啦”的聲音響徹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裏,與此同時,一同響起的還有那五顏六色、金光閃閃的煙花,大家歡呼着——春節來了!

提起家鄉的春節,我最喜歡的是每年正月初五的“迎神”了。這喜歡裏雖然夾雜着能拿到紅包的那份開心,但迎神的場面也着實有趣。

迎神那一天,天還矇矇亮着,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就必須洗漱乾淨手持一大把香燭整裝待發。

經過漫長時間的.等待,漸漸地聽到從遠處傳來的鞭炮聲和鑼鼓敲打的聲音,等待的人羣開始蠕動起來加入了請神回來的隊伍,此時,兩個隊伍合二為一成了“S”形,如同一條巨蟒在大地上挪動前行。

隨着時間的推移,天已大亮了,場面也就愈發熱鬧了。走在隊伍前頭的是八個身強力壯的成年人抬着神像的轎子,兩邊分別是鑼鼓手有節奏地敲擊着,鑼鼓喧天、炮竹聲連綿不絕,這些震耳的響聲也振奮着人們的心,隊伍裏小孩子竊竊私語又七嘴八舌地在討論着什麼,反正他們所到之處都留下了歡聲笑語。大人們手持香燭神情莊嚴目視前方步伐輕盈,人們的臉上都洋溢着歡樂、開心的笑容,那是他們對新一年充滿了美好的期望而感到開心。

舞龍表演開始了,小孩子們分成兩隊手舉彩旗站在隊伍的左右兩側表示迎接。那龍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時鑼鼓、鞭炮再次齊鳴,龍隨鼓起,翻騰跳躍,龍身如波浪一般連綿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有時候,舞龍人還把龍頭轉了幾圈,龍頭在空中做出吞雲吐霧、上下翻騰,擺出一個個精彩的造型,引來觀眾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緊接着一位身穿特殊服裝的神官走出來,他頭戴像印第安人的帽子,手持神器,嘴裏唸唸有詞,可能是在許願着神明能夠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能夠過得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隊伍繼續往前進,鑼鼓聲、鞭炮聲、禮炮聲……與人們的喧嚷聲完美的匯成了一片,構出了一幅幸福和平、歡樂喜慶的畫面。迎神活動即便結束了,但村子裏卻依然熱鬧,人們的熱情並不會因為活動的結束而消失。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不一樣的地方風俗,家鄉這十分有趣又莊嚴神奇的請神儀式,讓我永遠記得。

家鄉的春節5

家鄉的春節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衞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豔豔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媽媽笑眯眯地説:“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媽媽又對我説:“除夕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

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

到了正月七年級,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皮。蝦。跳魚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着小孩子去遊樂園。公園等。

正月前幾天就這樣過了。,初七後,家家户户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不住偷一個吃呢!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着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着,幹什麼呢?

對了,就是遊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春節過後,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家鄉的春節呀!

家鄉的春節6

春節,是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春節,代表着新的一年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許多人享受着春節短短的七天假,享受春節給人們帶來的樂趣。在佛山,許多人會選擇去逛花街,我們家也不例外。

對於我們家來説,逛花街就跟散步差不多,從我們小區的北門出發,穿過亞洲藝術公園,大概走15分鐘的時間就到了花街的中心地段。一進入花街,就看到有許多商鋪:有賣迎春花的,有賣小積木的,有賣公仔的.,也有賣許多各色的小玩意兒的。琳琅滿目的商品真是擺滿了各個商鋪的貨架。來逛花街的人絡繹不絕,有一些是小孩子,有一些是大人,還有一些是老人。小孩們都牽着父母的手,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擠進逛花市的人羣裏,開始我們今年的“花街之旅”。

當我們準備走進一家花店看花時,卻再次被眼前的人們給擋在了店門口。好一個熱鬧的景象!不會連盆花都看不到吧!我心裏想着。於是,我和媽媽在店鋪門口等了一會兒,等到人們都走出來的時候,我們才能進去看花。店裏的花、小樹也是各種各樣的:百合花,水仙花,桃花,橘樹,發財樹……怪不得這些店鋪那麼討人們喜歡。禪城的花市除了可以做買賣,還可以讓你嚐盡佛山特色小吃。我們還沒走到美食區,一陣香味就已經撲鼻而來,讓我們不得不走近看一看。一進去,就已經看到大大小小的招牌掛在鋪子上,而每家店鋪前都排滿了人。不僅如此,連在小吃店旁的就餐區也坐滿了人。他們坐在那邊,有聲有笑,享受着美味的美食。放眼望去,有賣順德陳村粉的,也有賣印度飛餅的,還有賣盲公餅的,雙皮奶的。許多廚師在每年的花市都可以大顯廚藝,好好展示一番。我們買了碗陳村粉嚐了嚐,微笑着跟媽媽説:“這果然是家鄉的味道!”媽媽也在品嚐了後連手稱讚。隨着那12點的鐘聲,人們也就逐漸離去。望着那閃爍在夜空中的星星,我想也許是新的一年到了,人們開始裝扮他們絢麗多彩的生活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熱鬧而又有趣的春節!春節的花市不僅延續了佛山人古老的傳統,還為佛山人帶來了一些新的元素,愛心捐贈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個難忘的春節!這個春節魅力無限!

家鄉的春節7

我的家鄉——也就是我爺爺奶奶的家——在遙遠的湖北,跟廣東隔着一個長長的湖南。每年春節爸爸媽媽都會帶着我回老家,雖然一路上“風餐露宿”比較辛苦,但是為了能跟自己的親人團圓,我們再苦再累都堅持要回家鄉。

但是最近兩年,家鄉的村子裏的人越來越少了,整個村子越來越荒涼,只剩下幾個老人在村子裏住着,因為年輕一輩的人都外出打工了。要不是村子的上空還有炊煙在漫無目的地飄着,我還真不敢相信村子裏有人,不敢相信這是我的老家。

“這村子……怎麼看着像沒人的樣子啊……”我自個兒嘀咕道,對這一景象大為失望。媽媽聽到了我説的話,便回我一句:“當然啊,因為村子裏的年輕人都還沒回來呢。”

雖然早已知道了原因,但是我還是很失落——以前的村子裏可謂是熱鬧非凡啊,不管走到哪裏都能看到人衝我打招呼,不管走進任何一户人家都能聽到歡迎我的聲音。“看來這個春節沒有往常的熱鬧,也沒有滿滿的幸福感了。”我暗暗想道,“這是一個很冷清很荒涼的地方,這已經不是我熟悉的那個老家了。”這麼想着,我的心裏泛起了小小的悲傷。

每天的生活無趣極了,彷彿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按着計劃走的,根本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但是當我本以為這個春節就要平淡無奇地過完了的時候,我卻沒能像到,幾天後的景象會讓我大吃一驚。

那天早上我像平常一樣起牀,洗漱,吃早餐,本來我又準備待在屋裏看一整天的電視的時候,突然,村子裏來人了!

我聽見外面有人在大叫着互相問好,聽見了我表弟呵呵笑的聲音,聽見了我舅爺爺蒼勁有力的問候聲,聽見了我叔叔興奮大喊的聲音。這些人的聲音充斥着小小的村子,一下子趕走了隱藏在各個角落裏的冷清,讓笑容顯露在了全村人的臉上。

我有點蒙了,怎麼村子裏一下子多了那麼多我熟悉的人?怎麼原本冷清的村子一下子熱鬧起來了?我想我當時的表情一定比抓進了籠子裏的兔子還要不知所措還要愣,因為我的親人們一看到我立馬就笑了。

從那天起,村子裏就一天接一天地來人;我家的餐桌旁邊永遠是超過十個人坐在那裏;村子裏隨處可見年幼的孩子們一個追着一個;各户人家的門口前永遠是幾個老人唾沫橫飛地聊天;村子的後山上什麼時候都能看見幾個孩子在結伴撿松果;哪怕是原本不相識的兩個人只要喝一杯茶聊上幾句,雙方的臉上都會是一副相見恨晚的表情。

“這才是我熟悉的`家鄉啊,每個人都關心別人,都為別人着想。”我滿意地看着午後陽光下的村莊——它就像一個沐浴在太陽下的小孩子,總會鬧出點兒有趣事兒。

“難道以前它就不是你熟悉的家鄉了嗎?”一個蒼勁有力的聲音突然響起,小小的嚇了我一跳。一轉頭——哦,原來是舅爺爺呀。

“沒有人的時候,它太荒涼了啊。”我搖搖頭。

“不不不,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了。”舅爺爺也搖搖頭,“畢竟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親人住在這裏啊,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回來看看自己的親人呢?雖然有很多事情阻擋着我們探望親人,可是無論如何,哪怕自己在村裏的親人只剩下了一個,我們也會回村看看。”

我不解的問道:“那村裏的老人們平時不會很無聊嗎?”

舅爺爺爽朗地大笑幾聲:“呵呵,無聊是肯定的啊,但是他們也可以去看看他們在村子外面的親人啊!我現在可是老了,很需要有人來陪我聊聊天説説話的呢!不説啦,我找你爺爺聊天去咯!”

看着舅爺爺遠去的背影,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是啊,家鄉的人情味兒就在這裏啊,雖然在平時大家可能幾個星期都見不上一面,但是春節就是要團圓的啊!所以,不論他們離家有多遠,春節回家有多難,他們都會盡自己所能地,回家。

家鄉的春節8

照家鄉鄉村過新年的規矩,打頭陣的節目是趕“年圩”,這是新的一年前的第一次集市。迎來了這次集市,春節也就算拉開了序幕。

這一次集市比以往的集市更熱鬧。從街的這頭到那頭,全擺滿了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攤位,上上下下全是一派歡歡喜喜的景象。這“年圩”最主要的就是準備過年的年貨,春聯,鞭炮,所以東西多,人更多。大人們最重要的就是採購過年的年貨,走親訪友時要送的禮品,還有貼在門口的春聯,在除夕夜要放的禮炮,這些都是要採購齊全的。大人們為這些要採購的東西忙得焦頭爛額,小孩子們卻很高興。他們最喜歡的就是這次“年圩”了,他們在這個攤位瞧瞧,在那個攤位竄竄,遇上喜歡的東西,便讓父母買下。男孩子們中意的一般是五花八門的爆竹鞭炮,有放射出五顏六色的煙花的,有炸響的聲音特別響亮的,有形狀奇特的,女孩子們喜歡的通常都是些小玩意兒,頭花,髮卡。

在這之前,一切都為過年有條不紊地準備着,一直到臘月二十三人們才會歇停一會兒。如果説除夕夜是一台精彩的演出,那臘月二十三可算是彩排了。當天色漸漸暗下來,一片漆黑的時候,鞭炮聲便此起彼伏不斷,就如同除夕夜那天的煙火滿天,所以臘月二十三又被貼切地稱為“小年夜”。

過了臘月二十三,最重要的,便是要在家裏大掃除一次。在這一天,媽媽們最勤勞,她們要保證在過年時家中窗明几淨,一塵不染。

除夕算是春節中最重要的日子了,在這一天,遠在他鄉的遊子都要回來與親人團聚。大街小巷也處處張燈結綵,家家户户的門前都會換上新的'春聯,貼上紅彤彤的“福”字。無論男女老少,也都會穿上新衣,喜氣洋洋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而這除夕的重頭戲便是年夜飯了。吃完午飯,家家都要開始準備年夜飯,這年夜飯必須準備的就是雞與魚,這雞也有講究,必須選公雞,這一些,通常都是在前幾天宰殺完,掛在屋檐,早早準備好的。年夜飯中,少不了的還有餃子,這餃子通常都是自己家中親人一起包的,比買來得更有意義。除了年夜飯的內容有講究,就連時間也有講究。一桌年夜飯要從天色暗之前就開始吃,一直吃到天黑,所以,這天,家家户户會很早飄出菜香,肉香,酒香。吃完年夜飯,伴隨着人們的歡聲笑語,煙花便點亮了整個夜空,還伴着禮炮“啪啪”的聲響,這是屬於除夕夜獨特的歌曲。

除夕一過,到正月,人們就不會再這麼忙碌了,過年的氣息也減了幾分。最主要的便是走親訪友,這互相之間還是要送紅包的,以喻生活紅紅火火。

除夕這個重頭戲過了,該拜訪的親朋好友也拜訪了,最後一個高潮便是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户户是要吃湯圓的,這湯圓在不同地區説法也不一樣,有些地方又叫元宵。元宵節又稱之為“燈節”,顧名思義,這一天,是燈的海洋。各種各樣的燈一懸起,節日的氣氛便濃厚了許多。小孩子們特別愛這些燈,大人們通常會指着各式各樣的燈,告訴他們:這是紗燈,這是走馬燈,這是彩燈。這一天,沒有一個人是不歡喜的。

元宵節過了,就意味着春節結束了,人們又回到了以往的生活。學生們上學了,大人們也一如既往地工作,天氣又轉暖,農民也趁着春天插秧了。

家鄉的春節9

我的家鄉在上海市嘉定區,美麗的江南水鄉。家鄉有很多的節日,春節是我最喜歡的家鄉節日,也是我們全中國人民共同的節日。

快要放寒假之前,我就天天盼望着春節的到來,媽媽鼓勵我要考出好成績,這樣春節裏會讓我有很多驚喜。我每次都鼓足勁考出好成績來迎接這個我期盼了一年的節日。終於放假了,我就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已經在為春節開始張羅着,隔壁鄰居的叔叔阿姨們也忙着準備年貨,打掃衞生,奶奶把全家上下打掃得乾乾淨淨,院子裏嗮滿了很多早已準備好了的魚、肉、雞、鴨等食品,大家都忙忙碌碌……過節的氣氛真是濃郁啊!

爸爸媽媽帶我到大商場去買了我最喜歡的也是最好看的衣服鞋子等,到時候我可以穿着漂亮的衣服跟着長輩去走親訪友,這是春節裏必不可少的節目。

年三十到了,我最興奮的是幫大人一起貼春聯,紅紅的福字,紅紅的對聯,爺爺在家門口高高掛起了二個紅紅的大燈籠,到處是紅彤彤的一片,到處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中。到了晚上,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最開心的時候,全家圍坐在一起,奶奶燒了一桌豐盛的年菜,像“蒸蛋卷”、“清燉雞”、“炸肉丸”、“紅燒魚”等等,奶奶認為有了這些菜預示着來年生活富足,衣食無憂。還有很多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風生,我們全家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盼望着新年零點的到來。外面爆竹聲連綿不斷,煙花禮炮把家鄉的天空裝扮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真美啊!好一副歡快的景象!家家户户歡快過大年!

大年七年級早上,我起了個大早。“新年快樂!”爸媽媽一見我就説道。“身體健康!學習進步!”爺爺邊説邊把一個大大的紅包塞在我的手裏。我真是太高興了!奶奶端上來一碗又糯又香的'湯圓給我吃。大年七年級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吃湯圓象徵着新年到來時一家團團圓圓,裏面的芝麻甜餡代表着新的一年生活美美滿滿、甜甜蜜蜜。吃着碗裏一個個雪白雪白的甜湯圓,我的心裏別説有多幸福了,家鄉的春節這麼歡樂,家鄉的生活一定會象碗裏的湯圓一樣永遠甜蜜飽滿,祖國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喜歡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10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地方不同,風俗習慣自然也不同。在我的家鄉四川,最熱鬧的節日非春節不可。

從臘八開始,年味便漸漸濃了。外婆一輩的人,早早的起牀做臘八粥,熱乎乎,甜甜的,滿滿一大鍋有百合、黑米、花生、紅棗。

接着到了臘月中旬,全家都忙着大掃除:擦窗户、洗衣服、拖地。外婆説:過年大掃除是為了,‘除陳布新’把往年的,晦氣都掃出門。”

再往後幾天,大人們都開始放年假了,便紛紛遊走於各個網站和店鋪,抓緊快遞公司、店鋪關門前的最後幾天,瘋狂買買買!

不知不覺,便到了除夕,春節中最忙的一天。白天要寫福字、貼對聯、剪窗花。説實話,我剪窗花還剪的不錯,可讓我寫福字,那真是太為難我了,你看邊上那個歪七八扭,橫不像橫,豎不像豎的福字,不要懷疑,那正是出自我的手下,唉,誰讓我從來不練毛筆字呢?

晚上,吃年夜飯是個重頭戲。其中有一道菜是我們家鄉家家户户都必做的,不過,幾乎每家的做法都有一點不一樣,這道菜就是——仔姜鴨。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這道菜的做法。第一步,將鴨子洗乾淨,切成塊,為了入味,切小一點。第二步,鴨子冷水下鍋,加入切片的葱、姜、花椒和料酒,焯水去腥。第三步,將泡姜切碎成末,再加一些辣椒切成長筒狀,仔姜也切片,不用太多,放一邊備用。第四步,鴨子水開後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第五步,下油,加點豬油會更香哦!六成油温下鴨子,稍微爆幹一點。第六步,鴨子為焦時,將其劃到一邊,加入豆瓣醬和泡姜,繼續翻炒。第七步,鴨子炒香後放入一半的仔姜,再來點生抽,到時候一罐啤酒,倒點醋軟的'會更快哦。第八步,蓋上蓋子,開中火悶45分鐘左右。第九步,搬好後放入剩下的仔姜和杭椒,攪拌均勻,大火收汁。又加入白糖,少許鹽,起鍋,上菜!

當然,年夜飯還有很多其他菜。吃完飯後,小孩子和年輕人下樓放煙花,老人則在家看春晚。

大年七年級時,人們又早早的起了牀,帶上小孩,去往各個親戚朋友家裏拜年。小孩也有紅包拿,可惜紅包轉了一圈,最後又來回到了爸爸媽媽手上。

七年級過後又有燒香,祭祖,拜天地等活動。

一眨眼,春節又在正月十六那天圓滿結束了。家鄉又平靜了下來,靜待下一次的熱鬧和喜慶。

家鄉的春節11

綺麗的崇武半島,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其民風習俗在閩南文化的大範疇下,獨自較多的特點。這反映出一種濃厚的封建觀念。

談起家鄉的春節。從農曆十二中旬開始,大人們就忙着買年貨。大年三十早上,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還掛上了桃符。傳説有一隻年獸,他頭生獨角,血紅的嘴巴,非常的可怕。他一年都在沉睡,到了臘月最後一天,它才甦醒一次,出來掠食吃人。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發現他有“三怕”--怕聲.怕光.怕紅顏色。為了驅趕他,人們用紅顏色的桃木做成牌子,掛在門口,稱為“桃符”。還有人燃燒砍伐來的青竹子。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和光,這就是爆竹的來歷。年獸見了“桃符”,聽到爆竹響,嚇得趕快逃跑,這樣大家就安然無恙了。

晚上,媽媽把買來的稻草點燃,一團很旺的火焰出現了。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除夕夜要點燃稻草呢?”媽媽看着我一副可愛的模樣,耐心的對我説:“這叫‘跳火盆’”,是我們家鄉春節的.傳統習俗。跳過去是把今年的晦氣送出去;跳過來,是希望來年平平安安、生意興隆。這一夜,家家户户通宵燈火,鞭炮聲徹夜不絕。

大年七年級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走出家門,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同時也到城裏城外廟裏去燒香,小孩子喜歡上街買鞭炮和心愛的玩具,他們個個樂開懷。這就是家鄉的春節。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化水平提高,不少陋習被摒棄。但是,歷史形成的習俗不少在日常生活中,仍一直被沿用。

家鄉的春節12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板棗之鄉――稷山,她不僅養育了善良淳樸的稷山人們,還孕育着獨具特色的文化習俗,家鄉的春節便是這樣一個獨具特色的節日。

每逢春節快到的時候,大街路兩旁掛滿了七彩燈籠,樹枝上也掛上了各種形狀的小彩燈,就連樹根部分也纏上鍊狀小彩燈,到了晚上,燈火通明,過年的氣氛撲迎而來,讓人心情愉悦。人們也就忙碌起來,家家户户都在買年貨,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春節是中國人最傳統,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臘月二十三這天是送灶節過小年,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灶神迴天宮過年,家家户户把房子打掃乾淨,要買圓形的糖瓜來吃。天剛黑,就有人開始放起了鞭炮,讓人嚐到了過年的味道。到了年三十這天,也就是除夕這一天,大人們把家裏打扮得漂漂亮亮,人們開始貼對聯,貼窗花,鮮紅的對聯、窗花顯示着新年的喜氣洋洋。家裏的牀單被罩都換成了新的,一下子有了過年的味道。晚上十二點,奶奶、爸爸、媽媽他們還要守歲,敬天神,放鞭炮。

正月七年級這天早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餃子,有的.餃子裏面還包着硬幣,看誰能吃到硬幣,誰就是有福人。八年級或是九年級,我們當地的習俗是“回孃家”,向姥姥姥爺拜年領壓歲錢,我們當地有“汾北”“汾南”之分,“汾北”是八年級“回孃家”,而“汾南”呢則是九年級,哈哈,有意思吧?

元宵節來臨,到了熱鬧的時候了,大街兩旁有各種各樣的燈展,處處顯示着熱鬧的氣氛。元宵節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代表着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畫上了美好的句號,大人們又該忙他們的事了,我們學生也開始上學了。但我們還是沉浸在春節美好的氣氛中,讓我永遠也忘不了這美好的日子。

家鄉的春節13

俗話説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過節的不同方式。春節,作為中華人民特有的解釋,必定過得比往前的日子更熱鬧。家鄉潮州的春節,過得卻別有一番滋味。

從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開始,家鄉潮州的春節就正式拉開序幕。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備足貢品,供奉“老爺”——天神,以表示潮州人民對“老爺”對他們一年平安保佑的感激。

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這些日子,潮州人民要備足過年時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現出一派煥然一新的景象。

除夕佳節真熱鬧!大家都穿上五顏六色,各色各樣的新衣服,家家户户的門口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到處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每個人的.心頭總有一份説不上的激動!黃昏是否,家家户户都要到各自的租屋裏幾百祖先,祭拜按“長者先,幼者後”的順序祭祀祖先,以表我們對祖先的敬重。祭拜完祖先,春節必不可少——年夜飯。除了萬不得已,每個家庭的成員都要來吃這頓年夜飯。一張大大的圓形圍桌,擺上熱乎乎的飯菜,再為彼此道上幾句新年祝福語,夾雜着幾聲歡笑,這是多麼美好温馨的畫面啊!

“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響徹雲霄的爆竹聲中,潮州人民正式迎來了新的一年。

轉眼間,春節的又一個高潮來了——元宵節。説是元宵節,不如説是潮州人心靈手巧的表現: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手繪宮燈,走馬燈,“筷子”燈……各式各樣的燈籠讓人應接不暇。一些寺廟還舉辦了“猜燈謎”的活動,大家歡聚一堂,為每一位猜中燈謎的人鼓掌喝彩。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潮州的春節在正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圓滿結束。潮州雖然不能算是什麼大城市,但是家鄉潮州的春節過得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春節14

內蒙古春節最特別的習俗是“烤旺火”。

有一年的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回內蒙古老家過年。大年三十一大早,奶奶就跟媽媽去燉手把肉了,而我跟我爸和哥哥則去佈置旺火了。爸爸告訴我:“生旺火用的炭很有講究,要把炭削成6個面,五個毛面一個光面。”我學着削了起來,第一個削得特別醜,第二個就削得好了。我們削好需要的所有炭,準備擺旺火,每一塊炭的擺法都有講究,要擺的像金字塔一樣,下寬上窄,慢慢變窄,直到最頂端只有一塊炭。於是我一層壓一層,慢慢往上壘加,小心翼翼,生怕哪處出了問題前功盡棄,可就當馬上要擺好時,弟弟衝了過來,一秒鐘的時間把快擺好的旺火撞倒了,我和哥哥非常生氣,但是沒辦法,誰讓弟弟是小朋友呢?於是我和哥哥強忍着憤怒,重新擺了起來,經過兩小時的努力,我和哥哥終於擺好了旺火。

到了晚上,吃過一大早就下鍋的手把肉大餐,我們正式開始烤旺火。大家先是圍着旺火排起長隊轉圈圈。這個轉圈特別有講究,左三圈象徵平安幸福——人旺,右三圈代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家旺。

儀式舉行完,大家又圍着旺火唱歌跳舞,都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邊喝着馬奶酒邊聊着天,而小孩子們則你追我趕的.跑來跑去,玩耍的歡笑聲響徹雲霄,一直玩到凌晨才肯去睡覺。到了凌晨每家每户都安靜了,靜得只能聽見畜羊的叫聲。大家都睡了,睡的是那麼香甜,不知道人們在睡夢裏會不會回味今天開心的場面呢?

家鄉的春節15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回族的開齋節、納西族的棒棒會,苗族的花山節……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家鄉的習俗吧!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哦!我的家鄉-中衞也有着傳統節日呢!大家隨我看看吧!

中國漢族的節日有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中國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天。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浩大的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穿着,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着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體現着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噼裏啪啦”這是什麼聲音,鞭炮聲敲響了新春的'鐘聲,迎來了20xx年。"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猶如一位姑娘,除舊迎新,為家家户户送去一句祝福。讓孤單的老人內心温暖,讓凋謝的花朵重新綻放。

每年我在家鄉過年的時候,都要穿着嶄新的衣服,聞着奶奶做東西的香味,總要忍不住咬一口啊,裏面滿是年的味道。

春節的時候,孩子們都吃好吃的,穿新的,玩好的,我和他們不一樣,而是和奶奶一起包餃子。每逢和奶奶包餃子的時候,我就覺得,那是我最大的快樂。」

除夕的時候哇!貼春聯、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當然,發壓歲錢也是必不可少的嘍。倘若你在這個時候來欣賞,會讓你大吃一驚:紅紅的燈籠在對你微笑,紅紅的對聯在對你哈哈大笑、而紅紅的窗花更是調皮地對你眨眼呢!

春節,或許就是孩子們的"放假日”,他們可以無憂無慮地玩耍,不受約束。而鞭炮就成為他們的“最佳玩物”,噼裏啪啦”炮聲不斷,而大人們都忙着拜年,沒心思管他們,因而孩子們更加放肆、快樂。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歡迎你來體驗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