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關於我的元宵節的作文九篇

節日慶典 閲讀(6.28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元宵節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我的元宵節的作文九篇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1

我最喜歡元宵節。去年的元宵節令我十分難忘。

那天我們一家在一起做湯圓。媽媽做的湯圓特別好。湯圓又白又圓,看起來使人垂涎欲滴。湯圓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媽媽告訴我,原來它長得圓圓的,又有湯,所以叫湯圓。不一會兒,媽媽準備煮湯圓了。我真是迫不及待。

開始吃湯圓了,我最喜歡吃豆沙餡的湯圓,吃起來甜甜的,粘粘的味道好極了。我一吃就吃了十幾個。湯圓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團團圓圓的。這一天有意思吧!吃完飯,我們就回家去了。在家裏的路上,我看見幾一羣十來歲的小朋友,提着一隻只各式各樣的小燈籠,在街心花園愉快地玩耍,他們跑到哪,小燈籠的光就亮到哪。小燈籠的燈光將街心花園裝扮得更加美麗。

啊!元宵節多麼美妙的節日呀!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2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旋律,我就異常興奮,因為我期盼已久的“煙花會”又來了!

據説:很久以前,經常有一些大鳥來襲擊人,人們就組織去將其獵殺,一隻神鳥誤入人間被不知情的人給射死了,天地十分生氣,想要放火燒了人間,卻被自己的小女兒給泄了密。人們想了個法子,每户都在家張燈結綵,放煙花爆竹,讓天帝誤會,方才逃過此劫,為作紀念,每年正月十五都放煙花爆竹,掛紅燈籠。

剛到晚上,我便拉着媽媽去看煙火。

我們去的很早,煙花還沒開始,但沒過多久,就開始了,點燃後,四五個煙花一齊衝上天空,此起彼伏,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但我印象較深的是會變色的煙花,最初是紅色的,到了天空中卻變成了綠色,綠色還沒散去,另一發又衝上天空,像花朵一樣綻放,最外邊的如同點綴,像極了一幅花開富貴圖,忽然,最外面一圈也一起綻放,只可惜只能在地面觀看,如果在空中觀看一定效果更好。

最精彩的煙花來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行行的字,密密麻麻的光點擺成了一個湯圓,看起來甚有食慾!沒多久,我的肚子就已經開始打鼓了,我的心也開始煩躁了,媽媽去超市買了一袋黑芝麻餡的湯圓,邊吃邊看,豈不更好!

湯圓煮好了,圓滾滾的小身姿,軟軟糯糯的皮膚,香香甜甜的口感,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太甜了——膩。

如此美好的元宵節也將劃上一個句號,我又開始期待明年的元宵節。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3

我眼裏的元宵節是什麼樣的呢?它是美味可口的,它是五彩繽紛的,它是充滿智趣的。

在學校,爸爸媽媽們給我們送來了美味的湯圓。熱騰騰的大鍋裏躺着胖乎乎的湯圓,鍋蓋一揭開,香氣立刻瀰漫在整個教室。我們兩眼直勾勾地盯着湯圓,恨不得馬上就把湯圓全吃完。有的同學鋪好餐墊,有的拿出了自己準備的桂花醬,有的坐直安靜地等待,大家都在為吃湯圓做準備。香氣撲鼻的湯圓終於擺上了桌,有的吃得狼吞虎嚥,有的一開始不想吃,但看大家都吃得那麼香也就咬了兩口,只要一進口就抱着不放了。大家都把自己塞得飽飽兒的,結果中午午餐都不想吃了。雖然有點撐,但同學們還對那湯圓的味道回味無窮,大家都在盼望下一次吃湯圓。

到了晚上,夫子廟、玄武湖等著名景點都紛紛亮起了五彩斑斕的彩燈,我在電視機前看到這些景象。各色彩燈真讓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人頭攢動,好不熱鬧。路邊閃着紙鶴燈、城牆邊上亮着黃色的燈,最為壯觀的是那漂浮在水上的大型龍鳳船,航行在秦淮河上好不霸氣。還有那些數不勝數的荷花燈、小狗燈、金魚燈等等。大家都陶醉在古代風情中了。

看完電視,媽媽拿出手機説:“我們來猜燈謎吧!”於是我們一起參加博雅國小堂的猜燈謎活動。小小的手機屏幕前,我、爸爸和媽媽三個人的頭擠在一起,題目一出來我們就大聲説出自己的答案,結果我們答對了所有的題目,獲得了燈謎小狀元的稱號。真是太有趣了!

我們歡快的笑聲迴盪在夜色裏,我眼中的元宵節是那麼美好。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4

今年竹北的元宵節燈會活動是在文化公園舉行的,因適逢暖和的天氣,人潮就顯得增加了許多,看起來非常的熱鬧,充滿了歡樂喜氣的景緻。

文化公園裏有許多不同造形種類的動物花燈,有米老鼠、馬、長頸鹿、大熊貓、龍……等等,花燈在五顏六色燈光的點綴下,真是美麗極了,讓我有如置身在童話夢幻般的世界中,只見大家都搶着合影,像機閃個不停。

公園的草地上,有許多小朋友提着花燈、玩着仙女棒;還有人在放天燈,天燈隨着輕風徐徐的上升愈飛愈高,就好像許多的小星星,在黑夜中閃呀閃的,非常漂亮;還有許多人在放煙火,五光十色的煙火把夜空點綴的五彩繽紛,我的耳邊還不時傳來大家的驚歎聲!

回家的路上,在翰林橋上看到天空中煙火,倒映在溪水中,金光閃閃的變化着,真是吸引迷人,我們一家人遲遲捨不得回家,直到累了,才踏上回家的歸途,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元宵節。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5

今年的元宵花燈展演在音樂廣場舉行。正月十五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匆匆吃過晚飯,立刻出發去音樂廣場賞花燈嘍!

來到音樂廣場,遠遠望見車都排成了長龍,想找一個停車位都很難。為了人們的安全和方便,警察封鎖了幾個路口,不讓車通行。人們步履匆匆地走進了音樂廣場,進去賞花燈。廣場里人山人海,人們進進出出,很是熱鬧,媽媽不時提醒我注意腳下有台階,當我邁過一個台階時,笑了,因為我想起了幾年前的事,那時我為了追一個小朋友吹的泡泡,跌了一大跤,現在想想,真不值呀!我邊走邊想,很快就走到了花燈面前。哇!今年的花燈真是精緻,形狀各異、顏色鮮明,這裏有一頭大象,鼻子左右搖擺,像是在給周圍的花花草草澆水;那邊,喜羊羊他們在快樂地遊戲着,坐小火車、踢足球、打籃球…………那兒不像一個村子,我看更像一個遊戲天地,抬頭望去,一個巨大的金黃色的球在一個金黃色的蓮花盆裏旋轉着,看來這個花燈應該是燈會的主花燈,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海邊,聽廣場的廣播説,一會兒就要開始音樂噴泉表演,我們面向大海等候,海風吹得我忍不住捂住了耳朵,好冷啊!但這絲毫阻擋不了我看燈的興致。突然,音樂響了起來,緊接着噴泉高高噴出,噴泉好像有一股神奇的魔力,把大家的目光全都吸引了過來。噴泉隨着音樂高低起伏着,音樂高起的時候噴泉也跟着高高噴起,音樂聲低的時候噴泉就低低地噴着,最漂亮的是一下子噴泉噴得老高,燈光打在上面,想一條彩蛇在半空盤旋,還有,噴泉從兩邊同時向中間噴水,形成了一條彩虹橋,景象很是壯觀!

伴隨着湧動的人流,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音樂廣場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6

聽人家説,第一次在公園看花燈時候,沒有比現在的漂亮,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時,還踩了好多人,連橋都翻了起來,今天剛剛好是正月十五,我倒要看看公園有多漂亮。

我和爸爸,媽媽一進去,看見四周到處都是花燈,那些花燈可好看了!走着走着,忽然我發現了一盞裏面有個東西在不停地轉,我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回答我説。"那盞就是你很想看到的走馬燈。"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看到走馬燈不停地旋轉着,你面有很多漂亮的圖案通過燈光照射出來,我們在外面看就象走馬觀花一樣。

我最喜歡的是那一條龍燈,而且這條龍是用幾千多花做的,很有特色.看到今年的龍燈,我想起了去年看到的龍燈,它是用兩千多個光碟做成的,金光閃閃,也很漂亮。

看完龍燈後,我們又走到東門看花燈。來到這邊,我看見人比其它地方的多,很多小朋友都騎在大人的身上,我也學着叫爸爸揹我,爸爸二話沒説,一下把我舉起來坐在他的肩膀上。我看到眼前的花燈千奇百態。"螞蟻燈,螳螂燈,兔子燈……"我把看到的花燈講給媽媽聽。

看完了,我們懷着輕鬆的心情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少不了的就是吃元宵和觀花燈。經過我們大家的商議後,決定:先觀燈展再吃湯圓。

就這樣,我們便出門觀花燈了。一路上,我們邊唱着奶奶教我和姐姐的歌謠:正月十五月兒明---正月十五月兒明,家家户户鬧花燈,走馬燈,憑氣轉,轉出一片好風景。邊欣賞着路旁色彩絢麗的花燈。這花燈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富有新意。

觀完花燈,天色已晚,於是,我們便回家了。回到家中,媽媽為我們每個人都煮了一碗花生湯圓,邊吃湯圓邊回想起過世的奶奶教給我的另一個歌謠:正月裏來正月正,正月十五掛花燈,耍獅子舞大龍,圓圓的湯圓碗裏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只覺得嘴裏的湯圓更加香甜了。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8

月圓之夜合家歡,萬物復甦始於元。

孩童皆喜元宵夜,故人眾盼此刻聚。

張燈結綵家家樂,喜慶團圓年年有。

傳統習俗綿不絕,元宵佳節聲不息。

——題詩

中國傳統節日繁多,而我們身為中國人對此卻是一知半解。用明星劉德華在某廣告中對香港服務行業的一句話:今時今日這種態度是不行的。

我在這麼多傳統節日裏,唯獨喜歡“它”。就如東晉宋初時期“田園詩人”陶淵明獨愛菊花一樣,引用《愛蓮説》裏的詩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每種喜歡都是有一個必要理由的,而我喜歡“它”,是因為一種人月兩團圓的幸福感。“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在漢族古俗中,“它”﹑盂蘭盆節﹑水官節合稱三元,都是非常傳統重要的節日;“它”有三寶: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

“它”就是我最鍾愛的元宵節了。或許會有人問我,我對元宵節的瞭解又能有多少?其實我覺得答案不是一知半解,也不是一板一眼文縐縐的,而是我真實感受出來的元宵節。

我眼中的吃元宵:曾經聽長輩們説過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會更好吃,所以從小就是吃貨的我,寧願拋棄出面與小夥伴玩的機會,都硬要乖乖在家學做元宵。晚上吃到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時,的確是覺得好像比媽媽阿姨她們做得更好吃,當時還樂呵呵地認為自己有做廚師的天賦。

我眼中的賞花燈:書上常説古代的元宵節,家家户户都張燈結綵,走在街頭彷彿有種依然是早晨的光明。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會去賞花燈,只是區別在於皇家貴族是豪華奢靡,而平民百姓則是樸實繁華,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普天同慶。在現代,不太可能會有家家户户張燈結綵這一場景,不過有“花燈會”就不愁熱鬧這問題了。每年在吃過湯圓後,一家子就直奔花燈會去,各式各樣的花燈簡直使人眼花繚亂,而且還可以現場自己DIY花燈,在賞花燈的同時,還會有一些特色表演來調劑氣氛,花燈會無疑是一場“視覺的享受”。

我眼中的猜燈謎:看花燈當然少不了猜燈謎,我覺得在古代最重要就是這環節,因為才子佳人可以在此刻突顯自己的才情,然後遇到自己的知己伯樂。小時候去猜燈謎,是因為有獎品拿,所以總會纏着家人去猜燈謎贏取一些小玩意。而長大後去猜燈謎,除了想挑戰自己的知識量,更多的是體會過去,彷彿能從猜燈謎中穿越到古代,充當一回才子佳人。

我是元宵節的“狂熱粉絲”,狂熱到可以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對元宵節的瞭解不會僅限於此。

有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話“無雞不成宴”,每逢元宵節這天家裏人都會大肆鋪張,明明一桌子上沒多少親戚,卻硬是要求在餐桌上加多一味關於雞的菜,還很有理地説“無雞不歡”。小時候不懂,大人們點什麼菜就吃什麼,反正又不用我操心。可長大後就不同了,每次飽餐後看到餐桌上依然還剩着不少菜,最浪費的是那強調無數遍的“雞”居然原封不動,都有種被螞蟻啃骨頭的感覺,渾身不舒服。

剛才提到的“花燈會”,它除了最大的特色是賞花燈之外,還有就是在花燈會上有各種各樣的小吃,説到小吃當然少不了一次性的塑料包裝盒和竹籤之類的。基本上花燈會過後第二天會產生一種垃圾堆積成山的現象,而這些垃圾大部分是使用過後的一次性塑料物品。

或許大家每次過年都不曾發現這些小細節,但是生活中往往都是細節決定一切。環保口號中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是“地球是我家,大家愛護它”。任何事物都是雙向性的,我眼中的元宵節是喜慶的,也是浪費的。或許我們的作風能使節日過得更加多樣性,但是同時我們也浪費了不少資源。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不能把這種陋習當成傳統文化一樣傳承下去,不能因為一時慷慨造成日後資源短缺問題,嘗試合理消費,以不浪費為標準,這樣會使過節變得更美好與輕鬆。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9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又是一年元宵節,一陣緊似一陣的鞭炮聲響徹雲霄,一簇一簇的煙花似流星般流竄,油城的夜晚已是火樹銀花不夜天。此時的我卻在回味着兒時那難忘的元宵節。

生在豫東和山東交界的農村,童年的元宵節給我留下的印象大都是放鞭炮、看煙花、瞧新娘……最最有趣的當屬小閨女們喜愛的遊戲——七人扎。七人扎,顧名思義由七個20歲左右的小閨女組成,我在12歲本命年時破例參加過一次。記得剛過破五就由年齡稍大點的“招兵買馬”,一旦確定人選,就馬不停蹄地借道具——老太太的扎腿帶。

等待批准加入後,我忙不迭地跑回家,拽着奶奶的腿就解奶奶那雙新買的扎腿帶,由拿出自己為數不多的壓歲錢,交給組織的頭兒,買些紙箔、香火,還從家偷偷拿來了包子、棗糕、花生、糖等做一部分做供品,一部分當夜宵。

晚飯後,七個人相約一起上街看煙花,那個年代的煙花不像現在這麼時尚,都是些二踢腳、啞巴便、竄天猴什麼的,記得那時五六歲的孩童都要等穿上哥哥、姐姐的褲子才敢上街瞧煙花,唯恐哪個啞巴便“滋溜”一下竄到褲襠裏。瞧新娘,也是我們這幫小妮子的最愛,我們喜歡站在村口的路邊上,等本村的新娘剛跳下自行車,我們就會蜂擁而上,揪着新娘的包袱看人家從孃家帶來的棗糕盤,比劃着、訴説着、分享着,那滋味完全不亞於自己吃棗糕的那份驚喜和甜蜜。

等夜深人靜,眾人散去後,我們七個小閨女會躲在一個安靜的屋子裏,由“頭兒”請出找老人紮好的“灶王奶奶”,各自擺出自認為最好的東東做供品,一切準備就緒,七個人依次掏出自己借來的扎腿帶,“頭兒”第一個上陣,微閉眼睛,一邊嘴裏振振有詞地念叨着“正月十五有靈聖,有福的繫個大囤套小囤,沒福的繫個打水罐子單線繩”,一邊將七副扎腿帶依次打結。做完這一切,“頭兒”由眾姐妹陪同、雙手虔誠地拖着繫好的帶子走進庭院用力甩出,根據地上的圖案推斷此人是否有福氣,將來嫁個什麼樣的婆家,還可根據圖案密集的方向推斷出婆家的大致方向。

輪到我係帶子時,我緊閉雙眼,嘴裏唸唸有詞,使勁地繫着每一個結,然後虔誠地、一步一挪地來到庭院,只聽“頭兒”一聲“甩”,我使出了吃奶得勁使勁往高、往外甩,“快來看,快來看,新英系的圖案最方正,看來她還真的是‘粗夫人’(因皮膚粗糙而得此雅號),瞧!她一準得嫁個遠地方……”這個遊戲只給我留下了這些個印象。

80年中期,我技校畢業分配到油田工作,當時的同伴大都嫁到了附近的村莊相繼生子育女,偶爾相聚也都羨慕我有個穩定的工作。

90年代,聽説她們大都是兩個、三個孩子的母親,不過她們憑着自己有文化在家承包了稻田地、養起了雞和豬,丈夫外出打工做積蓄,自己在家賺點零花銷,小日子過的甜甜美美。春節遇到時,她們都催我趕快把自己嫁了吧,千萬別嫁太遠,還説小時的遊戲不靈驗。

二十世紀,她們有的當了婆婆、丈母孃,孩子大了,她們也不再滿足於家裏的二畝三分地了,她們有的承包了村裏的飯店,有的做起了生意,還有的夫妻二人合開了化工廠,做的最大的當屬當年的“頭兒”,她跟着丈夫跑到了攀枝花做起了“選鐵”的生意,前不久還送給弟弟一輛奧迪車,成了我們村裏的首富。年前回來電話邀我們相聚,她們笑我面嫩,説我閒着沒事弄出個13歲的孩子玩,當我説這是我的唯一的兒子時,她們都笑我“太笨了”,當初只會學習,笨到了嫁不出去,還調侃當年的“粗夫人”也沒見享多少榮華富貴,反倒是她們經過這二三十年的摔打到了“啥也不想、享清福”的年齡了。

因都是姐妹,她們的取笑我也沒往心裏去,可細細琢磨還真是那個理:遊戲總歸是遊戲,命運掌最終還是要握在自己手中。無論個人“基礎”如何,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即便是我們“頭兒”的奧迪車也不是靠當年的“大囤套小囤”換來的。

望着街邊的排排花燈,我彷彿又回到了兒時的那個元宵節,美麗的場景,年少的情懷,甜蜜的回憶……這些元素都與“難忘”緊緊相連,讓我每每想起,便幸福如昨,陶醉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