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8廣東大學聯考語文虛詞複習選擇題

教育考試 閲讀(2.13W)

要想在廣東大學聯考的語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複習好語文虛詞的練習題。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語文虛詞複習選擇題,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語文虛詞複習選擇題

  廣東大學聯考語文虛詞複習選擇題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1)我們進行了合理的分工,   建立了崗位責任制。

(2)由於這些條件的吸引,   收費驚人,許多家長依然趨之若鶩。

(3)與會的很多國家認為,嚴厲打擊國際恐怖活動無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隨意擴大戰爭範圍,則   輕率。

A.從而 不管  失之

B.進而 儘管 有失

C.進而 儘管 失之

D.從而 不管 有失

解析:C “進而”,繼續往前,進一步。“從而”,連詞,上文表原因、方法等,下文表結果、目的等。“儘管”,連詞,前句表示姑且承認某種事實,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轉折的連詞跟它呼應,反接上文。“不管”,連詞,在任何條件或情況下結果都不會改變,後面常有“都”等副詞與它呼應。“失之”與貶義詞相關,“有失”常與中性詞或褒義詞搭配。

2.下面各句中介詞運用無誤的一項是(  )

A.從這個故事裏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B.學生在這次期會考試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C.客場作戰的廣東隊在傷停補時階段,抓住對方的一個失誤頭球建功,進而以1∶0艱難戰勝對手。

D.今年要把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切實抓好。

解析:D A項“從……裏”使句子缺少主語,應刪去這兩個字;B項應在句首加上“從”;C項進球與贏得比賽不應是遞進關係,“進而”改為“從而”。

3.下列加點的連詞運用恰當的一項是(  )

A.這篇小説,無論是選材和主題,都極具匠心。

B.不久,小王和小李及其幾個朋友也被叫了去。

C.怎麼?你到現在還沒有決定去或者不去?

D.河南是小麥、棉花以及玉米、高粱等農作物的重要產區之一。

解析:D A項“和”應改為“或”“還是”,因為“和”所表示的是並列關係,而A句所提供的是一種選擇關係,選擇關係的連詞與“無論”搭配使用,表示普遍性;B項“及其”應改為“及”,因為“及”連接的是名詞或名詞短語,它所連接的各項之間通常有主次、輕重、前後之分;C項“或者”應改為“還是”,因為連詞“還是”或“或者”雖然都表示選擇,但用法不同。“還是”可以用於疑問句中,含疑問語氣;“或者”只表選擇不表疑問。

4.下列各句加點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老將軍戎馬一生,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勛,但終於被“四人幫”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牛棚裏。

B.辯證唯物論者並不反對把個別問題從歷史的大聯繫中抽出來,做精細而深入的研究,相反,他提倡這樣的研究。

C.有些人片面理解“減負”工作,認為“減負”就是大量減少作業或取消作業。

D.晚飯後我去找他,他不在,恰好在球場碰上了他。

解析:C A項“終於”與“最終”都表示經過較長過程最後出現某種結果,但“終於”較多用於希望達到的結果,不合語境。依照B句我們可以另造一個句子:“他不反對這樣做,他提倡這樣做。”顯然前後分句間不是轉折關係,而是遞進關係,因此B項宜用“而且”。D項“恰好”側重表示“正好、正合適”,這裏宜用“恰巧”,表示偶然的巧合。

5.填入下句橫線中的關聯詞正確的一組是(  )

是她的秀顏,   從她那豐腴的前胸延伸向腹部的曲線,   是她的脊背,   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着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

A.無論  還是  或   不管

B.除非  只要  只要  無論

C.無論  無論  無論  無論

D.如果  只要  只要  就不管

解析:A 本題中前三個分句構成一個層次,具有列舉性質。與下面一個層次中的“哪兒”呼應。其中又分兩層:“秀顏”為一小層,“曲線”和“脊背”為一小層。第一小層為條件關係,第二小層為選擇關係。B項顯然不符合“條件”和“選擇”關係的要求。C項沒有顯示層次,代入第三個橫線處“無論是她的脊背”也不能成句。D項使用假設關係與語意的表達相距甚遠。只有A項能體現句與句之間的合理關係。

  大學聯考語文試卷題型解讀

論述類文本節選自萬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軌跡》,以“青花瓷”為題材,中間有“鄭和下西洋“的內容,既凸顯“傳統文化”的要求,有暗釦“一帶一路”的熱點,可謂用心良苦。從題型的命制看一改課標卷的都是“不正確”的選項,第1題為選擇“正確”的'選項,增加了難度,第2題為文章的論證思路,緊扣考綱的新變化,第3題考核的都是根據文意的推斷。總體的講更加重視信息的篩選,原來需要對讀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需要綜合的分析,體現變化。

文學類文本閲讀一改成年考小説的思路,考核散文,題目為單選和簡答,顯示出既然是必考考什麼是不確定的,但從考試的題目看還是中規中矩,考核標題的含義、人稱的作用以及文章的情感,突出考綱“閲讀與鑑賞”的要求。

實用類文本選擇了新聞調查,題材為“生活垃圾處理”,貼近生活。題型和考綱的題型示例基本一致,重點考核信息篩選能力。其中有概括、有對比、有評價,主觀題是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來源於材料,通過材料解決問題,突出實用性。

文言文閲讀遵循從正史中選材的命題思路,今年的《趙憙傳》選材於《漢書》,考查的內容與2016年試題結構、命題角度保持一致,仍然是依次考查文言句讀、文化常識、文意概括、文言翻譯,突出穩定性,但在選材上打破了文言文不選“前四史”和“清史”的規矩,是一次較大的突破。

詩歌鑑賞選材仍然是名家的非名篇,繼承了遺忘的傳統,但從試題類型由原來的兩道簡答都變為一道雙選和一道簡答體現了變化,主觀題的設問是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徵,是課標卷以前沒有涉略過的,體現了變化,但總體上難度並不高,體現不難為學生的出發點。

名句默寫由過去的三道題目改為兩道題目,打破原來的格局更加難以猜測。

語言文字運用題保持了近年成語、語病,新加了語言的得體和邏輯的推斷,病句仍然重視“結構混亂”“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考核,選材中體現“書法”“二十四節氣”等傳統文化。避免和根據文意填空都涉及到銜接的重複嫌疑刪掉以往的銜接,根據文意填空還是突出“科普”色彩,落實實用類文本閲讀中“科普文章”的考核點。圖文轉化“轉移”到實用類文本閲讀考核,更加突出“語境”會考核的特徵,重點考核“圖表”。

材料作文為任務驅動型作文,選材是名句,突出“傳統文化”的運用,並且選擇需要歸類,體現一種歸納總結能力。

  大學聯考語文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

一、針對的是普遍存在的重理輕文的現象,首先是語文教師應該改變認識,帶領學生振作精神,樹立信心,相信有能力學好語文。考名校的語文成績應該是120以上,二本也得110以上,上不了100分考本科很難。班級平均分不能低於115分。

二、計劃周密,準備充分。進入複習後用較短的時間完成教材的梳理,然後進入兩輪複習時間,用表格的方式列出進度表。一練、二練、三練之前都要完成各知識點的錯題回顧訓練,梳理並清理知識。

三、用好材料,提高複習的針對性。學大教育語文教研專家何教授指出,主要資料一定要靠自己編寫,如語文基礎知識及語言運用、古詩文閲讀與鑑賞(重點難點突破)、文言文的閲讀指要、現代文的複習指要、應試作文規範指要等材料。這樣,針對性強,效率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語文複習的信心。

四、立足課堂,提高效率。六環節複習課:準備材料,蒐集信息;瞭解學生,明確目標;回顧整理,典題引用;互動交流,指點技巧;對應訓練,反覆校正;利用作業,提升能力。

五、有序訓練,精細指導。有序訓練,就是根據知識點、考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系統的訓練,需要化整為零的就化整為零,需要集中突破的就不怕多用時間。再如針對學生作文中的問題,就強化按格有序的訓練,從文體到篇章結構,到語言運用,一項一項過關。其中議論文最為重要,其次是議論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