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斋>范例>作文>

实用的信仰作文汇总7篇

作文 阅读(2.82W)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仰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信仰作文汇总7篇

信仰作文 篇1

有道彩虹,一直挂在我的梦中,陪伴我吹过凛冽风,淋过刺骨雨。我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总有一天,会收获所有的光荣,绽放出最美的色彩,就算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也对得起每一分钟。

没有一帆风顺的大道,风风雨雨总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在风雨中,一些人每行一步,都像随时要倒下一样,然而还有一些人能够始终坚定着步伐,走向”彩虹“的边缘。同样的风,同样的雨,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与众不同呢?权力、财富、名利......似乎都行,说到底,只是有一个模模糊糊,不一定实际的”支点”。

支点是一个集合体,包含着许多,就像之前所说的”权力“”财富“”名利“......是一种目的,但这些都是一些庸俗的存在,不足以为我们所取。我所认为的”支点“是一种信仰,足以支撑起整个灵魂的存在,像杜甫、岳飞、林则徐......忧国忧民,希望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变得更富强。

我的信仰就是杜甫,杜甫就是我的信仰,就像忠实的使徒信仰耶稣那样。

一个人,对一个王朝信任,不是很难,只要能够生活安康就行了。但要一个人,对由腐败走向灭亡的王朝信任,那又是怎样一种妄想。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犹’‘埋没’正完美体现出了重男轻女的社会普遍心理转变,人民心灵上所受到的创伤,这是杜甫怎样的一种对唐统治者的血泪痛诉。诗人无能为力,天灾中,诗人还靠着国家的圣泽的救济,但却心系着广大人民,人民会在他对王的劝谏下变得幸福安康。这就是他还信仰那个有腐败走向灭亡的王朝的支点。

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始终相信能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茅草屋又有一处漏水了,衣衫又添新补丁了,空腹又过一天了......不论自己怎样,心中都时刻装满着对人民的同情,深沉的想念着他们,他们就是他的一切,让他们过得更好就是他的信念,他的信念在他种种挫折时就是他的支点,也就是他的信仰,他的信仰,在他不顺时,撑起他、鼓励他,然他不至于在现实中被彻底打败,在那之后,睁开眼卷土重来继续看向满目疮痍,这就是他还信仰那个有腐败走向灭亡的王朝的支点。

历史的长河总是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历史的长河就无法流动下去。一切都凝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除了每天无神地坐着,还能做些什么?

在一些人看来满路的荆棘可使一个人倒下,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荆棘林中过,就像清泉石上流,因为心中有一个支点。”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气风发会来临,因为信仰会支撑着他逐渐构造希望的明天。

鸟儿信仰天空,渐渐开始高飞;树木信仰大地,渐渐开始茁壮;鱼儿信仰海洋,渐渐开始翱游。有了信仰,慢慢的,总能做些什么,开始些什么,总有希望的明天。

让这道彩虹,这个信仰,化为我的力量,助我收获所有的光荣,就算昙花一现,也对得起每一分钟。

信仰作文 篇2

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向往过的梦想,真的多到数不过来。

并且在那时的梦想都是那些非常非常伟大的。小时不懂事,觉得自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时太天真,想成为科学家、天文学家。

现在想想也明白了,为什么越是小孩子的梦想就越伟大,因为小孩子很林质很纯真,小孩子只想成为伟大的人,只想让家人感到骄傲,也想让国家感到骄傲,所以小孩子的想法没有大人那么复杂,就是简简单单的考虑而己,必竟那不只是小孩子的梦想,而更是他们的信仰。

现在我长大了,考虑的方式更和小孩子有了差别,虽然现在还没考虑到自己将来的目标,但我也不是没有奋斗的方间,我也有自己的信仰。

我现在很想成为像舅舅那样的人,现在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他是一个很平凡又默默无闻的人,虽然在生活中对我影响不大,但善于规察的人总会发现他的好处。

在生活中,他会很注重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比如每次他在外婆家时,知道我们要来就会亲自下厨,很少在外面点菜,每次还会问好我和妹妹喜欢吃什么,不管我问说什么,只要下一次去,他就一定把那样菜端上餐桌。他还会询问我妈妈我在学习上的间题,比如觉得上八年级后有没有哪科落下或考试什么样的题容易丢分,他不仅会解决这类问题,而且还给我做思想上的教育,他真的很关心我。

当然,在他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是很成功的,虽然我并不知道他有多大的作为,但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既努力又幸运的人,他是真的很努力,虽然他在中学时期成绩不是最突出的,也没考上什么非常好的高中,但他觉得这已经是一种幸运了,所以在高中时期奋发向上,最终以大学联考六百四十分的成绩考入自了的理想学校读书,终于体验到了梦想实现的幸福感,并在大学四年好好学习。在大四时,他遇到了我的舅妈,他们两个都是努力的人,在双方的鼓励下去了同一所公司上班并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孩子,所以这叫叶么爱情和事业双赢。

以舅舅为目标,不光是因为命运给他带来好远气,而是因为他不怕失败,不放弃,奋发向上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这是光明的`一条道路,这是信仰。

信仰作文 篇3

“我相信每个走在路上的人都是朝圣者,不论苍老或年轻,不论他来自哪里要向哪里去。”

——题记

在藏地,经常能看见一些三步一跪的行者,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都不曾惧怕。他们付出了年华,付出了生命,只为答谢四方神灵。简单的合掌于胸,不厌其烦的五体投体,他们穷其一生,演绎了神圣的仪式,诠释了对神的向往。“天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胫骨,饿其体肤”这群人有着令人敬畏的名称——朝圣者。

我一直在思索,那是生命,才铸成朝圣者们如此虔诚的心灵?终了,我还是寻到了答案。

每个朝圣者心中皆有一块净地,哪里沉淀了浮世间的繁华纷扰;升华了人性里的魑魅魍魉;寄托了精神上的和谐安宁。朝圣者所追求的神,便是信仰。

信仰即神。

是否我也是个朝圣者,在朝圣之路上,我的信仰还在么?

每个人都有迫不得已之时,在惊蛰巨变的社会下,我们是否该抛弃儿时素面朝天的梦想,碾碎心中一柱希望。

迫不得已的抉择。是选择沉沦,亲自毁掉走过的朝圣之路;还是坚定信念,以破釜沉舟之势铺下未来的朝圣之路,赢下最后的火树银花。

信仰即神。我们该接受的忠告,一个令自己信服的神要比那些木讷呆滞的行尸走肉强大的多。

每个人都该是朝圣者,无论他年轻还是苍老,无论他是卧于冷瑟的牢中,还是耕于酷暑的炎夏。

终究,我们该做自己的神。

“梦不一定是在天最黑的时候最美,人也不一定再最无力的时候才最寂寞。

在朝拜那些一定存在的神明时,他觉得最安稳。朝圣者!”——后记

信仰作文 篇4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世之所知也。足非利也,体非强也,然终得以成行,致无量德功,何也?曰:心有所向而不止也。

古有神农氏,遍尝百草而医疾;又有禹之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人可敬,其事可彰,其绩不灭,其名不朽,但凭信仰二字矣。是故信仰之所存,心之所向,恒之所持,则行之所成,而道之所立也。

神农之人,所忧者唯民也,所奉者唯心也。心有所向,犹矢之有的也;然的有所异同,则矢之偏差者甚矣。其于人也亦如是,谋之以邪者,其意不端,的不正也,故为人所厌弃:求而为公者,其性自善,心自中矣,因受人之崇扬。

左相伊尹,司马霍光,此二人权臣也,逐太甲,迎宣帝,势如日中之阳,而未见其篡权夺势,为己谋私,中有所持也;刺史董卓,将军王敦,国势危急之时,因举不义之兵,行罪恶之事,以图权谋势,至于倒行逆施,人心相背,终败矣。

观夫伊、霍之伦,所操者忠也,所忠者民也。保社稷,福苍生,大忠也,固信仰之所持,何惧废立之谤哉?是故名传千古而不朽也。然董、王之徒,所尚者乃权也,所欲者乃利也,固不知信仰者何物,而根基不稳,终名似地裂,势如山崩,徒留恶名遗臭后世。

或曰:“否。‘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其信仰耶?其非耶?孰可辨之?”然也。凡信仰,必行于事,履于实也,以恒贯之,终当蒙见察矣。故唯时之流逝,其心益昭,其意愈彰,方知内中信仰与否。所谓“日久见人心”,此“心”解作“信仰”何如?

阳城陈涉,将谪戍之众仅数百,率疲敝之卒未盈千,而抗于百万秦师,以为信仰之存于心也,殊不知乃五十步笑百步耳。涉之王也,私伴势生,志随时灭,飞扬跋扈,骄奢淫逸,终声死御者之手,为天下所不取,此非士之所为也。士者,必存信仰于心。由是观之,携远志者,不随以废也,故人就信仰则行不已也。为之行不已者,如不腐流水,行而毋失其心:似疾驰奔马,动则势不可挡。

苏子卿使匈奴而困北海,文文山抗蒙元而囚大都,虽身陷人手,然忠存己心,不以物变节,以境易志,盖信仰之所持也。“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仲升投笔从戎,血气方刚,入虎穴,扬威名,功成异域之绩;文渊志存疆场,老当益壮,平陇西,定交趾,马革裹尸而还。胸存大志,生则不止;心有豪意,死而后已。

苏、文二子,内中所执,不可动摇,身行命赴,终毋失其心。或以为愚,非也,坚守之道,大智也。信仰之存于心,无故加之而不乱,未尝自失,其非如流水耶?班、马双士,志发自内,行效于外,肝明胆映,至得偿所愿。或谓之莽,谬哉,征讨之举,大勇也。信仰之行于身,乱世临之而不惧,奋勇向前,其非如奔马耶?故信仰者,中流之柱,策马之鞭也,无之而不能成事,存之则终有所得矣。

心不以境迁,志不随时移;行而弗怠,动辄未止。此信仰所效之道也。太史公者,虽遭横祸,然忍辱负重,终成不朽之作。其志非常人所及也,其功亦非常人所及也;非常之志成非常之功,故信仰之行效于事,唯持以恒者可矣。

信仰,人之支点也,唯存之于心,效之于行,向之而不移,持之而不止,方可立人而成道也。

信仰作文 篇5

为什么高楼能够屹立不倒,因为它有地基作支点;为什么大树能够挺拔,因为它有树根作支点。任何物质存在于世,都必然会有一个属于他们的支点。那么,对我们来说,支点是什么呢?在字典上说,支点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它是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

这个点,就是整个装置的关键。汉语当中的“人”字,就像一个杠杆,左边的一撇就像杠杆的承载物,代表人的躯体;右边的一捺则是人的支点,支撑起整个人。若没有这个支点,那么整个人就该躺倒,变成“一”了,哪里还叫“人”呢。支点于我们而言,就是我们的信仰。让我们来想一下,我们在这世上,为什么而活?为了吃?为了睡?为了玩?

我想,答案一定不是这样。我相信,我们是在为我们的信仰而活。信仰,并不是仅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教信仰,它应该有更广泛的含义。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可能是你的梦想,可能是你所敬畏相信的一种事物,是你所追求的东西。如果没有信仰,人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不知道为什么而活,那人与动物有什么分别。一天,子贡问孔子,我们应该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说:足兵、足食、民信。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在这三个中要去掉一个,先去哪一个?孔子不急地说:去兵吧!人总要吃饭的。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在剩下的两个中还要去掉一个,那又如何呢?孔子非常认真地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则不利。可见,我们可以没有军队,可以没有食物,但因为我们有信仰,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去做违背我们的信仰的事,那样,社会就还是安定的。

如果我们没有信仰,就算我们有强大的军队,足够的食物,我们的国家依然会溃烂,社会依然会动荡。信仰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因反对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而受到审讯,但他毫不畏惧,又写下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学说的对话》,引起了教会的恐慌。教会法庭对重病中的伽利略连续审讯和刑讯达50多个小时,禁止他的著作发表并将他投进监狱。即使这样,伽利略仍然坚持说:“不管怎样,地球仍在转动!这是我坚定不移的信仰。”这是伽利略对于科学真理的坚持,对于科学的信仰。正是由于这一种信仰,才能让伽利略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有一颗对于科学的赤诚。是信仰的存在,让伽利略蔑视了教会的压迫,忽视了贫病交加的处境,他只看到了信仰照亮的通往科学殿堂的大路。

世界上有多少人向伽利略一样为了信仰付出了生命,但我相信,若让他们重新选择一次,他们依然会如此选择。同样,若我们也拥有信仰,再困难的处境我们也能够咬牙度过。正如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说的那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正是他拥有信仰,他才把过五岭,走乌蒙说的那么轻松,没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罗阳,歼-15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在大连执行舰载机的起降试验训练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倒在了他的工作岗位上。

而在他生前,他始终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什么让他如此坚持?

是信仰!是他想要改变中国航空的梦想让他做到了这些。一个人的信仰就是人在这世界上生存的支点。雨果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信仰就像是一盏明灯,它能把你黑暗,迷茫的前路照亮。有了信仰,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脚步?

信仰作文 篇6

人活着总是有原因的,而真正有活力、有色彩、有意义的生命,他们活着是为了信仰,为了信仰而活着,这才是一个人活的真谛。信仰是一种原则,是一种人生信念,是一种对自己既定的生活目标。

信仰是一种姿态,一种仰望的姿态,因为信仰,人活着才能不断地向上、向上,就算周围的环境再黑暗,再寒冷,因为有信仰我们也总是骄傲、执著地翘首仰望,坚信青冥之后必有阳光。

信仰是一种成熟,拥有信仰的人必定是成熟的,他不再敏感多疑,而是世事无常的从容淡定,不再对别人察言观色而做事,而是坚守自己信念迈出人生更坚实的一步,不再整天申诉求告,而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信仰的人之所以成熟,在于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换句话说,有信仰的人有主见,这种人是自己的主人。

然而,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信仰,并不代表做事偏激,并不代表孤注一掷,赌咒发誓,这样的行为不叫做信仰,而叫做幼稚、任性,根本连基本的理智也谈不上。真正的信仰,对它的坚守应当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这就好比站在山巅上眺望,幼稚的人为了看到无际的尽头,愿冒生命危险攀上嶙峋的陡崖,即使山巅只是一道狭窄的石缝,幼稚者也要踮脚上攀,只为见曙光的一瞬,满足心里时的满足,后一秒钟就算坠入万丈也无所畏惜。没有信仰的人会尽量找一块平坦的草地,虽说看不远,但却很平稳,很安全,在他们看来,这就叫"心理踏实"。而真正有信仰的人,他们会选择一个看得很远却不陡峭的高度,他们坚信,既已看到足以壮观的天际朝阳,未来的憧憬与信仰,给了自己继续攀登的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没有自己信仰的人就可谓奴才了,至少他们内心是一个有"奴性"的人,鲁迅先生说奴性表现有三方面,一是不知道自己已做了奴才,二是就算知道自己是奴才还很喜欢,而再次使是那种善于伪装,见风使舵的心理。而我对最后这一点感受是颇为深刻的,欺上瞒下,口蜜腹剑,趋炎附势,这些奴性的典型无一不证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奴性的社会里,奴性的人总是在社会中扮演着小丑的角色,总想要"刀切豆腐两面光",为讨领导欢心,逢年过节总是好礼相送,满口央求领导在来年里多给关照,为拥有一张宽泛的人际关系网,总是满脸堆笑,即使冒犯自己的底线也是逼迫自己翘起嘴角;为了预防友情破裂,总是缝缝补补,粘粘合合,用余秋雨的话来说,这种人称之为"俗"。

然而,为什么会有奴性呢?怎样才能抛掉奴性呢?

奴性,换句话说,可以换成常说的社会潜规则。人有奴性,实际上就是说人在社会里必须按潜规则办事。这种所谓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虽说没有明文规定,但一个步入社会的人都必须懂得,并心知肚明的"规矩"。饭局应酬,官场情义,乃至处世中的"老好人",这些潜规则都已成了公开的秘密,遵循了这些规则,社会再小,竞争再激烈,也会有你的一方容身之所。然而总有些"革命者",他们要么不按规则出牌,坚持自己所谓的正直,大公,到后来便成了众人口中的"乱人"、"白眼狼",要么就干脆将这一秘密捅破"泄露天机",然而这往往有被公众所唾弃,声讨这种人油滑、奸诈。久而久之,"逆乱者"有少不更事变得成熟稳重,社会终于给他腾出了一席之地,让他得以容身,挑明规则的人将规则深谙在心中,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明白。他们混入了人流,成为其中一粒攒动的不显眼的沙粒。

到最后,人们竟都不承认曾有这样的事发生,都不承认自己身上会有奴性。然而红包照给,好礼照送,饭局上好听的"兄弟情义"照样浸泡在酒杯之中,只是奴性也显得不奴性了,因为没有人做这场游戏的主人。

在这样的车轮前行中,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再留有自己的一丝信仰,这种信仰不必是高声呐喊,不必是鄙弃世俗,而可以当作做人的底线,底线之上,因循着历史车轮的痕迹;底线之下,就应当是对自己人格的坚守,守住的是心灵的一丝希望,灵魂的一方净土。这样的奴性也才显得是信仰了。

"我是一个迷路的孩子,我不知道神在哪里,但我知道神在某个地方等我。"

信仰作文 篇7

有一种信仰,穿越时空。有一种信仰,历久弥坚。

是谁第一个用结绳记事,是谁在甲骨上刻下图腾?是谁丹心留汗青,是谁笔墨舞千秋?文学——这息息相关、不可分割而组成的人类文明,从远古的源头流淌到我们脚下,流淌到我们的笔尖,流淌到我们的心间。那是智慧的光芒,精神的火焰,更是信仰她的我们心头滚过的一阵阵热浪。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总有一种信仰,如神在泥人背里插上的脊梁,坚韧挺拔,那就是我们共同的信仰——文学,它是“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熏陶,它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谓叹,它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一梦。

当敲击键盘替代了笔在纸上的舞蹈,当装订的书变成一页页点击的网页,当远古的编钟声响化做一张张闪亮的光盘,我们相信,文学的长城坚不可摧,它蜿蜒着,从亘古延伸向远方,那是因为一直有一群忠实的执着的建筑者在添砖加瓦。

因为心怀着这样的信仰,才让我们在行色匆匆中不至于丢失了自我;因为文人的豪放,才让我们在物欲横流时能坚守着追求。渗透在字里行间血与泪,让我们彼此心手相握,让我们彼此默契无语。

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梦想。当第一滴文学的甘露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一粒粒种子就深深埋在了那里,等待着春华秋实,迎接着岁月荣枯。

我希望这是一座桥梁,凌驾长空;我希望这是一个舞台,宽广无限;我希望这是一架灯塔,彻夜不灭。也许它仅仅是江河上的一叶小舟、双脚下的一方泥泞、手提的一盏小桔灯,但是我们相信,即使是小舟也能载着我们从此岸到彼岸,即使是方寸之地也能展示我们动人的舞姿,即使是小桔灯也能引领我们从黑暗走向下一个黎明!因为信仰,我们坚守。因为梦想,我们同行!踩着这方寸土,提着这盏桔灯——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