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斋>范例>校园>

最新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校园 阅读(1.7W)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最新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一部分: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3分)

蹊跷(   ) 故弄玄虚(  ) 嫣红(  ) 诧异(  ) 祈祷(   ) 酒酣(  )

2、下面句子中有7个错别字,找出来在表中订正。(3分)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暄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个个看来都很悠愁,郝叟还带着一本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滩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幅大眼镜。

(3)1947年,经冯卡门推建,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4)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住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立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3.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风烛残年(风中点燃着的蜡烛)   踏访(实地察访)

B.故弄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营救(救援)

C.宛转(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D.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嫣红(矫美的颜色)

4.默写。(3分)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 ”

(2)      ,恨别鸟惊心。

(3)白头搔更短,       。

(4)商女不知亡国恨,         。

(5)僵卧孤村不自哀,       。

(6)人生自古谁无死,           。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选自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作者都德,德国小说家。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期间,当时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土地被普鲁士人占领,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

B.《晏子使林》选自《晏子春秋》。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未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C.《春望》,五言律诗,选自《杜诗详注》。杜甫,字子美。全诗反映的是诗人热爱国、眷念家人的美好的情操。

D.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反映了官僚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分析:“托”字表明美籍华人对枣核的珍爱之情,更能体现她的思乡之切。

B.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分析:“一……就……”一词表明二者联系紧密,更体现了美籍华人身在异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C.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分析:“劈头”一词表现了美籍华人急于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D.“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分析:“一块块亲手挑选”表明美籍华人认真的态度,惟恐上当受骗。

 第二部分:

(一)

[甲]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国小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     (A.发现  B.观察  C.观测  D.察觉)这一点啊。

[乙]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7、请在甲段文字横线上填入词语的正确序号:     。(1分)

8、甲段文字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蔡老师的哪些情况?(3分)

9、甲段中“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两个“笑”的含义是:           。(2分)

10、乙段文字中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后,为什么“脸色惨白”?(3分)

11、以上两段文字都着力渲染课堂气氛,甲段渲染的是       气氛。乙段渲染的是       的气氛。(2分)

12、甲乙两段同写课堂教学,但教学(育)的内容不同。蔡老师传达的是      ,韩麦尔先生传授的是      。(各填两字词语)(2分)

(二)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

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周。”

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那时候,他的七岁男孩和五岁女孩也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13.“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一次次“梦见”表现了什么?(3分)

14、写钱学森夫妇萌发起强烈的回国念头,作者为什么要特别点明时间是”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3分)

15.美国海军次长对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态度至少透露了哪两个信息?请简要回答。(2分)

(1)

(2)

16.钱学森夫妇回国的意志十分坚定,从文中哪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3分)

(三)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2分)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3分)

(1)晏子将使楚( )

(2)习辞者( )

(3)王曰,何坐( )

(4)吏二缚一人诣王( )

(5)齐人固善盗乎( )

(6)叶徒相似( )

19.请你写一段文字,对晏子进行评价。(3分)

(四)

记得那是十二月,当八十年代的最后一页即将翻过的时候,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进修。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

入学前,有人向我介绍该校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提问刁钻古怪,几乎让他所有的学生领教过什么叫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这位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的讲,先生,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右手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我坦诚的告诉先生,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的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了竖大拇指。

教授两手插入裤袋,扬起头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看看教授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正视着那张脸,慢慢的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

教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解释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窗外,雪花默默地飞。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那种几乎凝固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揭的灰的,骨碌碌都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斩钉截铁地说。马上,教授和许多同学都转过脸去看那位台湾同学。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冷冷地慢慢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室里响起一片松动椅子的卡卡声。

教授盯牢了我,又递过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除台湾省外,先生。”“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我走遍了大陆,但我无法走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先生。不过,待到海峡上搭起桥来,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的时候,我会走到台湾去的,先生。”

教授挪了挪身子,坐好,依然对我穷追不舍:“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几十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光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我挺起胸膛,一字一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站起身,离开讲台向我走来。我这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快步走上讲台,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不约而同地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20.文中的“我”说受了刁难,而教授却说没有任何刁难的意思,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3分)

21.教授最后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2分)

22.十二小节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2分)

23.教授与我的对话可谓短兵相接,找出你最欣赏的一段,试着作一点评点。(3分)

24.结合文中对教授的描写,谈谈你对教授的看法。(3分)

 三、写作(40分)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文体与字数不限的文章。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答案

1、略 2、误:暄、悠、滩、幅、建、住、立;正:喧、忧、摊、副、荐、驻、力 3、D 4、略 5、A 6、D 7、B 8、蔡老师当年年龄、相貌特征、性格特点。 9、体现学生理解老师,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10、钟声宣告法语课的结束,祖国语言的丧失;号声说明敌人的入侵,国土沦丧,这使韩麦尔“脸色惨白”,内心伤痛,正是其爱国之表现。 11、愉快、悲壮 12、爱生、爱国 l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次次“梦见”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14、作者特别点明时间,甲为“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这时萌发回国念头,自然而合情合理:“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表明他们回国的目的是“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5、(1)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2)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16、(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2)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2)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在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l7、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为国家保持尊严的故事。 18、(1)出使(2)熟练(3)犯罪(4)到(5)本来(6)只 19、晏子在强大的楚国宫廷受到侮辱,他心里明白楚王要侮辱他,其实是要侮辱齐国。在强敌面前,晏子从容不迫,以巧妙的辞令,诙谐的比喻,针锋相对地给楚王以有力的反击,使敌方屈服,愧悔交加。这种勇气和机智,在强敌面前敢于蔑视敌人、反抗敌人、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值得称颂的。(意近即可) 20.教授在对话课上咄咄逼人对我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敏感的、有关国家尊严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这是对中国学生的刁难;而教授认为自己这样做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没有刁难的意思。” 21、因为“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不亢不卑、机智敏锐的回答和以维护祖国尊严为己任的爱国情操折服了他。 22.渲染了当时沉寂而紧张的气氛,预示着情节将进一步展开。 23.略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