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

2016年中西醫師中醫基礎資料:何謂中醫病因學

中醫病因學就是關於疾病發生原因的一門學說,中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生都具有一定的原因。在這裡,病因指的是由於人體的相對平衡狀態受到某種或幾種因素的破壞而最終導致疾病的原因。一起來看看中醫病因學的相關知識吧!

2016年中西醫師中醫基礎資料:何謂中醫病因學

一般說來,導致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面。

  (1)導致疾病的內在原因

當體質良好、保持一種較佳的精神狀態、生活習慣比較規律、居住環境較為舒適、飲食合理、營養補充充足、經常進行體育鍛鍊時,人體的五臟六腑功能就維持一種較好的狀態,如氣血執行通暢、陰陽協調,人體內的正氣比較旺盛,這樣,身體就等於給自己鑄造了一個銅牆鐵壁,外邪很難侵入人體內部;相反,如果體質虛弱、精神萎靡不振、生活散漫、飲食不佳、營養缺乏時,人體內五臟六腑的功能就有可能發生紊亂,氣血執行受阻,正氣也會虛弱,此時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會下降,外邪很容易侵入人體,對人體造成傷害。

  (2)導致疾病的.外在原因

邪氣入侵是導致人體發生病變的外部原因,邪氣指的是導致疾病的各種因素,在一般情況下,當人體內正氣旺盛時,邪氣往往會退避三舍,束手無策;當人體正氣虛弱時,邪氣才會乘虛而人,引發疾病。但是,也不排除“勢力強大”的邪氣侵入正氣旺盛的人體內,例如瘟疫、外傷等,這甚致病因素往往不是人所能夠控制的,即使正氣非常旺盛,也往往無法抵禦其傷害。

  (3)病因學說的具體內容

具體說來,病因學說主要包括六淫、七情、飲食勞疲、痰飲瘀血、外傷等。有人還根據致病因素的性質和發病特點,把病因分為兩類或者三類,病因兩類說把病因分為陰陽兩類,認為風雨寒暑屬於陽,飲食起居屬於陰;病因三類說把病因分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類,其中,六淫屬於外因,情志屬於內因,外傷、飲食、勞倦屬於不內外因。

  中醫病因學的特點

  1.整體觀念:

中醫學認為,人體內部各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中醫學將人體與自然環境,人體內部各臟腑組織的功能聯絡起來,用整體的、聯絡的、發展的觀點,來探討致病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變化中的作用。中醫學,在天人相應統一整體觀的指導下,用普遍聯絡和發展變化的觀點,辯證地探討了氣候變化、『飲食勞倦和精神活動等在發病過程中的作用,奠定了中醫病因學的理論基礎。如肝屬木,在四時應春,在六氣為風,在五味為酸,在志為怒,在體合筋,開竅於目,與膽相表裡。故氣候異常變化的“風”,情志過激的“怒”,飲食失調的“酸”等均可成為引起肝臟發病的原因。肝一旦發病,就會導致肝臟功能系統之膽、筋、目等產生病理改變。

  2.辨證求因:

一切疾病的發生,都是某種致病因素影響和作用於機體的結果,由於病因的性質和致病特點不同,以及機體對致病因素的反應各異,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和體徵也不盡相同。因此,根據疾病反映出來的臨床表現,通過分析疾病的症狀來推求病因,就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從人體的反應狀態和生活條件變化及治療手段等因果關係,總結出規律性的認識,從症狀和體徵來推求病因。以病證的臨床表現為依據,通過綜合分析疾病的症狀、體徵來推求病因,為治療用藥提供依據。這種方法稱之為:辨證求因、審症求因“,這是中醫特有的認識病因的方法。就症狀而言,如周身遊走性疼痛或瘙癢,因風性善行,風勝則動,故確認其病因為”風“邪。把這一臨床表現和產生這一表現的一切因素,都概括為”風“邪,這就是辨證求因。臨床上,不管實際致病因素多麼複雜,只要人體出現了” 風“這種反應狀態,就可以用”風邪“來概括之。治療時只要用相應的。祛風”藥物,就可使臨床症狀消失,當然也同時消除了病因及其病理反應。只有採用辨證求因的方法認識病因,把對病因的研究與對症狀、體徵的辨析聯絡起來,才能對臨床治療起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