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藥師>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筆試考點

執業藥師 閱讀(7.29K)

導讀:掌握好常考點,才能更好的攻克執業藥師考試,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筆試考點,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考試網!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筆試考點

調理五臟的妙穴是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經絡內屬臟腑,外落於肢節,溝通人體內外使氣血執行通暢。那麼,內如何反映到外,外又如何體現在內呢?中醫對人體內在的變化的認識叫藏象,意為藏在裡面表現在外面。然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通過經絡來實現的。因為它的存在,人體內部臟腑的功能變化才會反映到人體的外周,而人體外周的一些特定刺激可以又刺激到人體的內部,達到引起改良的一些變化來治療疾病或預防保健。

脊柱的兩側與我們的內臟是相互聯絡的,我們內臟的神經是在脊柱兩側的位置上傳入傳出的,那麼我們面板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也是傳入傳出到此的。然而,在脊柱兩側相關的這些穴位又和我們的臟腑功能密切對應。

一、調整臟腑的背部穴位

1、華佗夾脊穴:脊背旁開0.5寸,一側17個穴位,兩側共34個穴位

2、背俞穴:後背中中線各旁開1.5寸處,距離脊柱約兩指寬的兩條中線上;

功能:夾脊穴和背俞穴都與臟腑功能密切對應,對五臟有很好的診斷和調理作用。

注:背俞穴的上三分之一段有心俞、肺俞等穴,穴位下面就是心和肺,直接針刺這一段的俞穴,容易出現氣胸,應有醫生操作,普通人儘量不要嘗試,可用華佗夾脊穴來代替。

二、家庭操作法——梅花針

梅花針叩刺作用:調整五臟功能,治療頑固性疾病、虛損的病症和臟腑功能失常的病症。

1、 心臟系統疾病:叩擊背部上三分之一;

2、 消化系統疾病:叩擊背部中間段落;

3、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叩擊背部下三分之一。

注:叩刺時注意力度均勻,針尖垂直面板。

針刺手法是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因毫針針身細軟,必須練好指力,使進針、行鍼操作隨意,才能減少疼痛,提高療效。開始練針時,可先在紙墊、棉團上進行。用鬆軟的紙折成大小約8平方釐米、厚約2釐米的紙塊,周圍用紙紮緊;或用紗布晚霞棉花紮緊,做成直徑約6釐米的棉團。在進行練針操作時先取較短的'毫針練習,反覆進行進針、出針訓練,使指力運用自如,然後反覆練習左右捻轉、上下提插等基本動作手法。待操作熟練後改用長針進行。

1、速刺練習法:右手持針,利用指腕力,垂直快速刺入,疾出疾入反覆練習。

2、捻鍼練習法: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針柄,將針刺入,然後拇、食二指捏持,向前、向後在原處來回捻轉。要練到捻鍼的來回角度均勻,運用靈活,快慢一致,每分鐘捻轉150-200次為準。

3、捻轉進針法和捻轉退針法練習:右手拇指向前,食指、中指向後捻轉針柄,同時迅速刺入面板,先刺入淺層,然後進行“多進少退”的反覆練習;當針達到相當深度時,將針以“多退少進”的方式退到淺層,如此反覆練習。

4、提插練習法:提插又稱搗針,是連續直提直插的手法。右手持針,直刺入練習物,用中指垂直固定於針旁附近,只用拇、食二指捏針上下提插,但要做到針體垂直,同一針孔,同一方向,提插的深度距離相同,指力相等。

通過練習,在具備一定的指力和掌握了基本的針刺手法後,可先在自己身上練習扎針,以便體會進針、運針時的針感變化,得氣的感覺等。技術熟練後,方能在病人身上操作。

酒齇鼻的診治是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酒渣鼻是一種主要發生於面部中央的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的慢性面板病。因鼻色紫紅如酒渣,故名酒渣鼻。西醫亦稱之為酒渣鼻。

其特點是:以顏面部中央的持續性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伴丘疹、膿皰、鼻贅。

皮損以紅斑為主,好發於鼻尖、鼻翼、兩頰、前額等部位,少數鼻部正常而只發於兩頰和額部。

依據臨床症狀可分為三型。

(1)紅斑型:顏面中部特別是鼻尖部出現紅斑,開始為暫時性,時起時消,寒冷、飲酒、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精神興奮時紅斑更為明顯,以後紅斑持久不退,並伴有毛細血管擴張,呈細絲狀,分佈如樹枝。

(2)丘疹膿皰型:病情繼續發展時,在紅斑基礎上出現痤瘡樣丘疹或小膿皰,但無明顯的黑頭粉刺形成。毛細血管擴張更為明顯,如紅絲纏繞,縱橫交錯,皮色由鮮紅變為紫褐,自覺輕度瘙癢。病程遷延數年不愈,極少數最終發展成鼻贅。

(3)鼻贅型:臨床較少見,多為病期長久者。鼻部結締組織增殖,皮脂腺異常增大,致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結節狀隆起,稱為鼻贅。且面板增厚,表面凹凸不平,毛細血管擴張更加明顯。

臨床以清洩肺胃、理氣活血為主。

肺胃熱盛證多見於紅斑型,治以清洩肺胃積熱,用枇杷清肺飲加減;

熱毒蘊膚證多見於丘疹膿皰型,治以清熱解毒涼血,用黃連解毒湯合涼血四物湯加減;

氣滯血瘀證多見於鼻贅型,治以活血化瘀散結,用通竅活血湯加減。

中醫按摩小兒牙痛是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牙痛是指牙齒因某種原因引起的疼痛。痛時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齦腫痛。7~8歲的兒童因乳牙開始脫落,加上不良衛生習慣如吃零食、臨睡前進食、甚至含有糖或食物睡覺等,最易出現本病症。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形成的原因很多,除常見的齲齒外,急性根尖周圍炎、牙周圍炎、牙齦炎、牙本質過敏等均可導致本病症的發生。中醫認為外感風寒、風熱,脾胃有熱,鬱而化火及腎氣虛弱,虛火上炎等均可導致牙齒疼痛。臨床常見患齒疼痛且每遇冷、熱、酸、甜等刺激而加重,常伴心煩不寧,神疲倦怠,懶言,不願進食等。

按摩方法

1.常用手法

(1)患兒坐位或臥位,家長以拇指或中指點揉風池、風府穴各1分鐘。

(2)按揉雙側合谷、內庭穴各1~3分鐘。

(3)患兒坐位,家長站其身後,以雙手中指指腹按壓雙側缺盆穴1分鐘,然後慢慢把手鬆開,如此,反覆操作2~5遍。

(4)提拿肩井穴3~5遍,手法操作時要輕柔。

2.隨證加減

(1)風火牙痛:牙齒脹痛,受熱或食辛辣之物疼痛加重,患處得冷則痛減,牙齦紅腫,不能咀嚼食物,或腮腫而熱,口渴,舌質紅,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太陽、曲池穴各1分鐘。

②家長以掌根蘸酒平擦患兒背部1~3分鐘。

(2)風寒牙痛:牙齦疼痛,初起輕微,逐漸痛甚,熱飲舒適,遇風或飲冷疼痛加劇,時惡風寒,口不渴,舌質淡紅,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拿揉上下肢部肌肉並做掌擦每部位3~5次。

②分推肩胛骨100次。

(3)胃火牙痛:牙齦疼痛,牽引頭腦,或牙齦發紅腫脹,腫連脣舌腮頰,面紅耳赤、口渴,時欲飲冷,口氣熱臭,惡熱喜冷,大便祕結,尿黃,舌質紅,舌苔黃少津。常用手法加

①逆時針摩腹3~5分鐘。

②按揉足三裡、三陰交穴各1分鐘。

③按揉大椎穴1分鐘,並施區域性擦法,以熱為度。

(4)虛火牙痛:牙隱隱作痛或輕微痛,午後疼痛加重,牙齦微紅微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咬物無力,脣赤顴紅,咽乾咽痛,虛煩不眠,腰腿痠痛,舌質嫩紅,舌苔少。常用手法加

①搓擦湧泉穴2~5分鐘。

②橫擦腎俞、命門穴及尾骶部,以熱為度。

③按揉太溪、行間穴各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