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英語口語>

最新英語口語交流中易出糗的33個陷阱

英語口語 閱讀(4.18K)

引導語;提高英語口語水平要靠平時多練,最好是多用英語與別人交流,可是在英語交流中,我們有一些細節要注意的,不然會出糗。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最新英語口語交流中易出糗的33個陷阱,歡迎參考!

最新英語口語交流中易出糗的33個陷阱

have matches

最近我有一次機會登上一艘豪華遊輪觀光。一次, 我在酒吧檯拿了兩杯雞尾酒回房間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看看我後笑著說: “You have matches?”我一愣,回答說:“很抱歉,我十五年前就戒菸了,所以沒有火柴。”她立刻會意到我誤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點抱歉地說:“It's a joke。” 然後,我們就相互尷尬的笑了笑,走開了。事後和朋友在吃晚飯的時候聊天,我趁機向一個美國朋友請教白天的那句話,他解釋說:“因為她看你兩手都佔著,就故意開玩笑跟你要火柴,這是個非常普通的笑話,非但沒有惡意,反而是想問你需不需要幫忙。”

the table

一位親戚和妻子失和到了要離婚的地步。幾天前接到親戚電話,說他們在走進律師樓之前,先去求助於心理和婚姻問題專家。夫婦倆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了好多次,互相之間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猜疑、埋怨,結果化干戈為玉帛。說簡單也簡單,就這麼拯救了這場婚姻。我打心眼裡為他們高興,把這一訊息告訴了同樣也認識他們的一位美國朋友。這位朋友挺激動的,連連說著"感謝上帝,感謝上帝",她還補充了一句"He turned the table"。這話讓我心裡很不舒服,她是指我親戚動粗嗎?我打抱不平說:"不會,不會,他很斯文,很有紳士風度,不會以粗魯的舉動壓制對方,不會以高壓讓對方屈從。"結果,越說誰也聽不懂誰。看著我那一臉不快的表情,朋友突然茅塞頓開了,以另一種方法向我解釋。終於讓我明白,她是說我親戚"扭轉了局面",那"table"和我想到的"桌子"根本無關。再說遠一點, turn the tables (on someone)這個短語也和"桌子&0#39;沒什麼關係, 它的意思是 to suddenly take a position of strength or advantage that was formerly held by someone else (反敗為勝,轉弱為強), 例如: "She played badly in the first set, but then she turned the tables on her opponent and won the match。

turn the tables on/upon sb。除了“主客易地; 扭轉形勢; 轉敗為勝”外,還有“(與某人)互換座次 ”的意思

3. Wearing two hats

同事朋友聚會,少不了相互介紹。先生在向我介紹他的同事 Larry 時,說他可是個大忙人: “He is wearing two hats。” 我說,你開什麼玩笑,他根本就沒戴帽子。Larry 一直以笑作答,倒是先生察言觀色,知道我不懂,便幫我找臺階下。原來,先生是指Larry在醫院某一部門擔任要職,除此之外,還有自己的生意,就是說 Larry 身兼兩職,而不是真的戴了兩頂帽子。

4. With a grain of salt

一天吃飯的時候,好友 Allen 和他的中國籍太太坐在餐桌旁大談最近流行的一種草藥,說它能包治百病。 Allen 說了一句: “I&0#39;d like to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他太太笑道:“你以為它是蔬菜啊,還要加點鹽再吃。健康專家可沒有說過要加鹽。”Allen 愣了一下,然後大笑不已,解釋道“ Take something with a grain of salt” 是“對某事有保留、持懷疑態度”的意思。原來剛才Allen 是說他對這種草藥的神奇療效表示懷疑,而不是說要“放些鹽再吃”。

are in for a treat!

這天,同事們正在討論為我和 Rhonda 開生日 party的事情,為了尊重壽星,大家讓Rhonda 和我選擇一家中意的餐廳。Rhonda建議去鎮上一家叫做BBQ 的美國餐廳。我從來沒有去過那裡,於是就問她那裡有什麼特色。Rhonda便開始滔滔不絕的介紹他們的招牌菜,聽得我十指大動,直咽口水,Rhonda便笑著說: "You are in for a treat !"我愣了一下,以為Rhonda要請我去那裡吃飯,心裡十分不好意思,試探著問過她之後,Rhonda 笑著解釋說: ""You are in for a treat means you'll like it ! "

6. 筷子刀叉

朋友D說日前在某大酒樓飲茶,見鄰桌有青年夫婦和大概是他們在外國結識的老太太一起飲茶。老太太對操作筷子很感興趣,在那裡學用chopsticks夾蝦餃。D說他有個美國朋友,曾花了一些時間學習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每有機會就要表演一下,還說用筷子是一種藝術,是古老的中國文化的表現。中國人吃飯用筷子,洋人進餐用刀叉。其實洋人從前沒有knife and fork,用的是木片削成的叉。這種木叉從義大利經伊斯坦堡傳到英國,是兩刺的肉叉 (two -pronged fork)。在此之前,人們吃肉用手,因此對於改用肉叉有人說是“對賜人五指之神的侮辱。”筷子又叫作“箸”,據說由於箸與住同音。住有停止之意。航船忌停,江蘇一帶行船的人們改稱箸為“筷兒”。筷音同快,不住而快,一帆風順矣。日語中筷作箸,但讀作hashi,和作橋解的hashi相同,似乎和行船有點關係。日諺有“只會拿著筷子吃”指“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中餐桌上每人有一份箸匙 (zhuchi),一雙筷子一把湯匙,也許就沒有 knife and fork那麼殺氣騰騰了吧?

—摘自《聯合早報》

7. Skeleton in the closet

一天朋友談及一則大爆“名人”家醜的八卦新聞,說那些家族中人以搬弄“skeleton in the closet”為樂事,難道這些名人家的壁櫥中真的有骷髏?他說的“skeleton in the closet”(英國人則習慣說成skeleton in the cupboard)現在的意義並沒有那麼可怕。不過據說當年這個習語產生的時候的確指那些有錢人家謀殺了一個人,把骸骨暗藏在壁櫥中,不讓外人知道,從此 skeleton in the closet 就成了那家人的祕密,後來這個短語用來指不可或不願外揚的家醜,簡稱作 family skeleton。例如: Many old families have a number of skeletons in their closets which they are loath to discuss (許多古老的家族中有很多祕密,他們不願談及這些話題。)

—摘自《聯合早報》

8. Skin off one's nose

Joe很熱心公益,每週固定有一天去做義工。在他的影響下,我也參加了幾次。有一次跟他提起如果能到附近的劇院做義工的話,也許會比較有趣。有一天他拿了一份報紙,上面就有劇院要找義工的訊息,我打算下班後過去看看,可是不巧碰上那天身體不舒服,下了班躺在床上就不想動了。第二天碰到Joe,問我有沒有去,我把實情跟他解釋。他聽完後說: "No skin off my nose." 我不懂,只好怔怔地望著他,心想,他大概以為我是"葉公好龍"吧。回家查了俚語詞典,才知道8. Skin off one's nose是與某人有關的意思。Joe是在說我去不去其實"不關他的事",他只是順便問一下罷了。

注:no skin off sb.'s nose 也可說成 no skin off sb.'s teeth

9. Small beer

Small beer是“小啤酒”的意思嗎?難道啤酒還分大小?其實,在英國small beer指的是口味比較淡啤酒,但是在美語中則是“少量啤酒”的意思。比如說夏天有客人來訪,問他要喝些什麼:Anything to drink?客人就可能回答說:“I'll have a small beer(給我一點兒啤酒。)”比喻用法中說的small beer,指規模或者格局不大的事物。自以為了不起,不是小人物的人: He thinks no small beer of himself. Be small beer常用作與人比較的表現。口語中常用 small beer作形容詞,因此開快餐店的朋友可以說:Ours is a small-beer fast- food joint beside McDonald。

—摘自《聯合早報》

10. Spaghetti

朋友S說,義大利麵食pasta,除實心粉spaghetti外,還有通心粉macaroni,寬麵條lasagna,有肉餡做小方塊形的義大利餛飩(雲吞)ravioli,細長麵條tagliatelle以及細線狀的細面vermicelli(我們將“粉絲”譯作vermicelli,原是義大利細面借之名)。義大利是歐洲第一個吃麵食的國家。十三世紀時馬可波羅從中國傳去制面食方法後,大受歡迎,特別是實心意粉spaghetti,以其容易烹調,可以配上各種佐料,很快就風行全國。不過那時沒有刀叉可用,因此吃的都是無湯汁的實心意粉,便於用手抓送入口。現在的肉汁意粉(spaghetti with meat sauce),是後來才出現的吃法。當然,馬可波羅當年在中國也吃過我們的牛肉湯麵或者排骨湯麵。但是有湯的 spaghetti乃至以之作湯的spaghetti soup,全是後來出現的意粉吃法。Spaghetti一詞源於義大利語spago,意思是一條線。一條意粉是spaghetto,通常用複數的spaghetti。意粉一碟,麵條雜亂,因此車輛往來多,交通混亂的.街口稱為 spaghetti junction。

—摘自《聯合早報》

HongKong補充:再來一客意粉Spaghetti codes = 寫得很難看得懂、因此很難維護的程式碼,通常是指用了goto等迴轉指令的非結構性編寫法的程式碼。Spaghetti program = 含spaghetti codes/寫得亂七八糟的程式。 Spaghetti squash = 魚翅瓜(瓜肉成條狀,香港人覺得它像魚翅,老外覺得它像意粉)Spaghetti western = 在義大利 (或西班牙)拍攝的低成本美國西部牛仔電影(因為Italian 愛吃spaghetti 之故嘛。 日本人愛吃蘿蔔,人又矮胖,廣東人戲稱他們為蘿蔔頭。東洋商品如果有帶太重日本式的設計,香港人會說它們“有蘿蔔味”。皆異曲同工)Spaghetti strap = 女裝衣服的吊帶(哭女所穿的性感上衣就是一件”spaghetti strap top”)spaghetti Bolognese n. 義大利番茄牛肉麵 spaghetti junction 複式的公路交叉口

11. Speaking of the devil

幾個同學聚到一起聊天,大家都到齊了,唯獨不見Wayne。其中一個說"今天好象沒見到Wayne",另一個接著說"他的女兒放暑假,東西要從宿舍裡搬出來,他大概幫忙去了"。正說著,只見Wayne從外面走過來。Joe於是說"speaking of the devil"。幾個人樂了起來。我心想 Wayne 這個人平常挺老實的,為什麼說他是devil呢?於是我悄悄地去問Joe。原來"speaking of the devil"是一條成語,相當於中文的"說曹操,曹操到"。也就是剛說Wayne不在,結果他就來了。我不禁驚詫於語言的共通性,因為曹操不是也有"奸雄"的稱號嗎?中英文在這一成語上有著這樣驚人的異曲同工之處。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說到曹操,曹操就到與這句相參照: To mention the wolf's name is to see the same。

12. Stolen from … dealer

高速公路上人車賓士,朋友突然指著前方一部小轎車,說:"哇!這人好囂張,賊車還敢掛上招牌!"我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不禁啞然失笑,我說:"先生呀!人家車牌上寫著stolen from … Dealer',是指他這部從… Dealer那兒買來的車,價格低廉,便宜得像偷來得一樣。"這是一種美式幽默廣告手法,吸引顧客去… Dealer那兒買車,不是賊車啦。

13. Sweet tooth

我最害怕看牙醫,但是因為有一顆蛀牙讓我實在疼痛難忍,所以只好鼓足勇氣,到牙醫診所掛號。當醫生為我檢查的時候,他問我: “Do you have a sweet tooth?”我很無辜的回答: “I had a doughnut this morning before coming here. I brushed my teeth. There is no sweet tooth。” 他聽了後搖搖頭,便開始替我補牙。很敏感的我,知道可能答非所問,鬧了笑話,但是卻百思不解。我懂 Sweet 及 Tooth 這兩個單字,但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合用,我就不知道意思了。回家查了字典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sweet tooth的意思是“愛吃甜食”。

14. The Hong Kong dog

一次在一堂電腦課上,鈴響後,系裡的女祕書突然跑到教室來宣佈: “Dr. Walker has a touch of the Hong Kong dog and will be here a little bit late。” 聽完宣佈後,我一臉正經的向坐在隔壁的美國朋友抱怨說:“Dr. Walker 怎麼可以撫弄他的愛犬以至於來不及上課呢?”老美聽完後居然大笑著說: “真是太好笑了!The Hong Kong dog 並非指一種狗,而是指某人吃壞了肚子、拉肚子的意思。”這一解釋讓我尷尬得無地自容。

"Hong Kong dog" 原本是 "Traveller's diarrhoea" (因不服水土引起)的拉肚子,但也有用作指一般因吃了不潔東西而引起的症候。叫做"hong kong dog" 明顯是西方國家對亞洲地區的衛生程況的固有印象。(而香港是以前較多人認識的地名)說這詞兒有趣還可以,但算不上是有用,因為連native speakers 也不是每個都聽過。"Traveller's diarrhoea"還有無數其他別名,都離不開和殖民地或發展中國家的地名:"Aden Gut, Basra Belly, Aztec two step, Hong Kong dog,

15. Throw the book at Somebody

和先生從car wash(洗車場)裡開出來,車上的水珠還依稀可見,這讓先生想起一件事:曾經有一個美國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開車,時速達100多英里。警察當然把他截下來。在法庭上,他辯解之所以開快車,是因為想讓風儘快把剛剛洗過的車吹乾。我聽了好笑,更好奇結果如何。先生答曰:結果是 "They threw the book at him"。我不禁詫異,想像著他被"砸書"的樣子。原來並非如此, "Throw the book at somebody"是指給某人最大極限的懲罰: charge someone to the full range of law。如果法律是一本書,那麼這本書中所有被違犯了的條例,他都將為之遭受最嚴重的懲罰。

16. Tighten your belt

剛剛才發薪水,有人提議這個週末大家一起上館子打打牙祭。我因為想要減肥,好穿新近買的一條短裙,推辭說: "No, I don't think I can make it. I want to tighten my belt."後來,Mary悄悄地問我:“如果你最近手頭不方便的話,我能幫你什麼忙嗎?”不會啊,不是早晨才發了薪水嗎?我被她問得一頭霧水,解釋半天才弄明白。原來, "tighten my belt" 是指經濟拮据,必須節衣縮食度日。例如: "The harvest was bad last year, we all had to tighten our belts."

17. Whipping boy

大家可能對 “scapegoat”的意思非常熟悉,但是對 “whipping boy ”可能並不熟悉,實際上二者的意思非常接近。 Whipping boy 的比喻義就是“充當替罪羊的人或物,代人受過”。這個短語在實際中用途頗多。如:"[There is no] one 'right' way to teach reading…To support phonics instruction and make the advocates of 'whole language' the whipping boy does a disservice to our schools and teachers" (摘自1997年《時代週刊》);又如: "Building 31 also is not immune from the siege mentality that generally can mark Microsoft. 'We're very much a whipping boy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摘自1999年《華盛頓郵報》)。不過追溯這個短語的起源,我們可以發現它的比喻義和最初的本意有著很打的聯絡。它最初的意思是一些代年輕的王子(王子做錯了什麼事的話,他是夥伴要捱打)或貴族受過的男孩。這聽起來與中國封建社會的王孫公子的伴讀書童非常相似。不過,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當 whipping boy的,只有那些本來社會地位就不低、受過教育的、並且是貴族成員的親密夥伴的人才有資格做whipping boy 。17世紀, whipping boy 的用法只限於它的本意,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除非在歷史文獻裡,這個意思已經沒有人在用了。而其作為“充當替罪羊的人或物,代人受過”比喻義的用法在19世紀開始被廣泛使用。

—摘自:中國翻譯網

18. With bells on

週末準備開個Party,給朋友們發了請柬,收到的回信大都寫著:"I would be there with bells on." 這一句話弄的我不知道他們是來還是不來,是不是都要送我一個鈴鐺(bell)。With bells on 最普通的用法是用於非正式場合,意思是渴望做某事,準備玩個痛快(early; ready to enjoy oneself)。如果請柬的回信上寫著I'll be there with bells on,那麼回信的人不僅僅是期盼著某一場合(通常是聚會)的到來,同時還要為活動助興,貢獻自己的節目,讓大家感到盡興。With bells on的用法是非常有侷限性的。多數情況下它的用法已經固定化、格式化,可以說已經成為社會禮儀用法的一部分,並被廣泛應用於回覆喜慶活動的邀請。使用這個短語意在向主人保證被應邀人屆時肯定會到場並確信活動會搞得氣氛熱烈。而且with bells on 前面也一定會加上一句"I will be there"或者 "I would be there"。如果你是被邀請去看電影,那麼千萬別用being there with bells on做回覆語;如果你收到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你也千萬別回覆他們"I will be there in September with bells on", 否則,一切都要被你給攪渾了。當然了,這個句子並不是永遠都是由七個單片語成。F. Scott Fitzgerald在他的作品Beautiful & Damned(1922)裡使用這個句子時,就把短語最後面的介詞給拿掉了。他在這樣寫到:"All-ll- ll righty. I'll be there with bells"。人們大多認為這個短語的起源和喜慶活動中使用鈴鐺有關係(手指、腳指上掛滿鈴鐺最能營造節日氣氛)。也有人認為這和活躍氣氛的小丑帽子上一個個像小鈴鐺一樣的裝飾品很有關係。

—摘自:中國翻譯網

19. Sleep tight

當我把三歲的女兒抱到床上,對她說:"Sleep tight"的時候,她卻反問我:"媽媽,'Sleep tight'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我的被子得蓋得嚴嚴(tight)的?"其實不然,sleep tight是指睡的好,睡的香。一位威斯徹斯特縣(Westchester County)的導遊曾介紹這個短語的來源,他說"Sleep tight"是指過去人們床板上的鬃繩,稻草的墊子就鋪在縱橫交錯的鬃繩上,鬃繩起到彈簧的作用。這些鬃繩要定期的進行繃緊,睡著才舒服,否則鬃繩則變的鬆鬆垮垮,很不舒服。很多網站也都引用了這種說法。也有的說法說Sleep tight 的來歷和海軍有直接關係。因為海軍用的吊床只有把繩子勒緊時才會睡得舒服。按照牛津字典的解釋,副詞tightly在17世紀晚期的意思是soundly, properly或 well。莎士比亞《溫莎的風流娘兒們》(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有這樣的句子"Hold Sirha, beare you these letters tightly." 18世紀晚期tight有soundly(熟睡的), roundly(完全的)的意思。1898瑪麗-阿奈特-馮-阿尼姆在她的《伊莉莎白和她的德國花園》(Elizabeth and Her German Garden)裡寫"She had been so tight asleep."有一段民間兒童詩歌,其中tight的意思就是soundly。詩歌創作的具體時間無從考證,不過詩歌最後兩行明顯透露著維多利亞時代的文風。

Good night, sleep tight,

Wake up bright

In the morning light

To do what's right

With all your might。

大多數美國兒童可能對下面這段形成於19世紀的兒歌更為熟悉:"Good night, sleep tight. Don't let the bed bugs bite."

20. Shoestring

Shoestring(鞋帶),如果有人對你說: "I started my business on a shoestring",你可別認為他是賣鞋帶起家的。 "To do business or to operate on a shoestring" 是說"用極少的本錢開始做生意",所以上面那句話的意思是"我開始創業時只有極少的資金。"如果用"on a shoestring"來形容一個人的經濟狀況,那這個人的日子肯定過得"上頓不接下頓" (living hand to mouth) ,也就是說這個人離破產不遠了。Shoestring(鞋帶)為什麼會有這些意思,是因為鞋帶都很細而且不結實?我們現在很難確定shoestring成為"錢少得可憐"的代名詞到底起源於何處。Christine Ammer 在《美國習語詞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Idioms)提出了這樣一種有趣的設想:在英國,被關進監獄的負債人,把兩根鞋帶接起來栓到一隻鞋子上,把這隻鞋子從視窗塞出去,懸掛在監獄的外牆上,希望籍此得到窗外偶爾路過的行人施捨的錢財。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創意,實際上不過是一則毫無根據的想象而已。認為鞋帶本身細而不堅實的特徵是使shoestring讓人聯想到"小額資金"的說法也許還比較有說服力。鞋帶的細長(slender shoestring)正好和資金的微薄(slender resources)在英語中是一個詞。說了半天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為什麼要選擇"鞋帶"作為"貧困"的象徵?雖說找不到完全確定的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從19世紀後期美國人的著作當中尋得一些蛛絲馬跡。我們知道,一副鞋帶萬一有一條壞了的話,另外一條可以保留下來捆綁點小東西什麼的。作家們發現用"鞋帶"來表達確確實實存在、作用和價值又非常有限的事物是再合適不過了。1859 年7月份的《亞特蘭大月刊》上有這樣一句引語:

"If, now, I had in my possession even an old shoestring that had ever been his, I would beg you to return it to him, and find out for me where I can go never to see him"

又如: "Those who have all their lives been in the habit of depending upon sight for everything, from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and the Scriptures to the tying of a shoestring, cannot seem to understand that hearing and touch may with practice be made to serve nearly all purposes about as well, and some very much better" (摘自The Century收錄的一篇寫於1887年關於盲人教育的文章)。撇開 shoestring起源的種種說法不說,自19世紀90年代早期,shoestring一出現就使人聯想到"資金的匱乏",尤其是指那些在非常小的賭金上下賭注的賭徒,他們被稱為shoestring gamblers。《牛津英語詞典》在1904年對這種用法專門做了一個詞條,並收錄了下面的例句: " He…speculated 'on a shoe-string'--an exceedingly slim margin"。從此以後,這個詞條一直很有生命力。現在,on a shoestring 和shoestring應用的語言環境非常的寬鬆,如:"globetrotting(環球旅行)on a shoestring" ,廣告中出現的"Adventures on a Shoestring" 。在這些用法當中, shoestring的意思顯然沒有"赤貧、貧困"的意思,這裡所說的shoestring是指量力而行的省錢的安排。

—摘自:中國翻譯網

21. After one's own heart

在英語中,以heart組成的短語數量很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也極為廣泛。例如人人熟知的lose heart。這些短語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意義上產生了一些變化。有些變化已經同其字面意義相去較遠了。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裡,人們一直認為心臟是人們用來思考事物的器官,所以經常用“心”一片語成一些與表示人的思想情緒有關的詞語。after one's own heart這條短語表示的英文含義是: well liked because of agreeing with your own feelings, interests and ideas,漢語中的“情義相投”之類的說法便是該短語的對應詞語。但在翻譯時,還應根據具體的上下文選擇恰當的用語。該短語是一條形容詞短語,通常放在名詞後面作後置定語。We both like football; he is a man after my own heart。

我們兩人都喜歡足球,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 Susan worked with Smith in the same office. She admired him as the man after her own heart. 蘇珊過去同史密斯在同一辦公室工作。她把史密斯看作知己。 Tom is working as a postman. That outdoor job is the one after his own heart. 湯姆的工作是郵遞員。這份戶外工作正中他的下懷。在以上三個例句中,這一短語表示的意義相同。但該短語還可表示下面的含義: I am reading a book after my own heart. I can't put it down。我正在讀一本我喜歡的書。我簡直放不下這本書啦。

—摘自:中國翻譯網

22. At the drop of a hat

He was quarrelsome and ready to fight at the drop of a hat。

讀過上面這句話之後,你如果理解為“他這人爰好吵架,帽子掉到地上就會同人爭吵。”那可就同句子的實際意義相去甚遠,甚至可說是南轅北轍了。中世紀,在歐洲社會中,流行著決鬥的風氣。一些騎士或武士們為了自己的心上人,往往採取決鬥的方式。如俄國的大詩人普希金就死於決鬥之中。這些人們在決鬥之前,往往把帽子狠狠地往地下一摔,這就意味著決鬥馬上就開始了。這一習俗不僅在決鬥中,在其它場合也意味著壞事立即就要發生了。時過境遷,決鬥這一現象已成為歷史的過去。然而at the drop of a hat這一短語卻流傳下來,而且保留了“立即,馬上”這一意義。其英語的意義是: without waiting, immediately。If you need a babysitter quickly, call Mary, because she can come at the drop of a hat。如果你急需保姆,給瑪莉打電話吧,因為她召之即來。 Don&0#39;t mention basketball to Tom. He would go and play at the drop of a hat. 別對湯姆提起籃球,他只要聽到這兩個字,馬上就會直奔籃球場。 The soldiers are ready to go to the battlefield at the drop of a hat。這句話表示的含義同以上兩句的意義不同,請注意譯法:這些士兵隨時準備奔赴戰場。At the drop of a hat, he would tell the story of the road he wanted to build。他抓緊一切機會向他遇到的人宣佈他的修路計劃。

—摘自:中國翻譯網

23. Indian Summer

"秋老虎"、"小陽春",都是中文裡特殊的表達方式,那麼如何用英文來表達"深秋季節的一段暖和天氣"呢?其實英文中有個與之相對應的短語, "India Summer"。"Indian Summer"指秋天的一段暖和、乾燥的天氣,往往出現在9月下旬、10月和11月,有時候也會出現在8 月或12月,愛倫-坡曾把它稱作 "strange interregnum occurring in autumn" 。 "Indian Summer"中的"Indian"絕對不是指印度,而是指美洲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因為這樣的天氣出現在美國東海岸中部各州,北到新英格蘭,西至大平原。這種天氣往往伴隨著災難性的大霧。"Indian Summer"首次出現在1778年一位法國籍美國人的書中,他在描寫殖民地的農場中寫道, "Then a severe frost succeeds which prepares [the earth] to receive the voluminous coat of snow which is soon follow; though it is often preceded by a short interval of smoke and mildness, called the Indian Summer."

那麼他為什麼會在文章中提到 "smoke"一詞呢?一種說法認為印第安人為了在冬天來臨之前用火燒的方法把躲藏起來的獵物驅逐出洞,或者是用火將耕地上的雜草燒盡以便第二年春耕,所以才有了"smoke"一詞。愛倫 坡在他的A Tale of Ragged Mountains,也提到"smoke"一詞("the thick and peculiar mist, or smoke,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Indian Summer"), 增加了這一說法的可信度。菲利普 多德里奇在他的 Note on the Indian War in West Virginia (1842) 對"smoke"一詞提供了另一種說法。他寫道,"煙霧籠罩的日子開始了,它將要持續一段時間。這樣的天氣被稱為Indian Summer,因為這段小陽春的天氣為印第安人去騷擾移民[微博]地區的人們提供了機會。" ("The smokey time commenced and lasted for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days. This was the Indian summer, because it afforded the Indians another opportunity of visiting the settlements with their destructive warfare.")因為印第安人在天涼以後就不再向移民地區發起突襲,除了有這樣一段暖和的天氣。那麼"smoke"就是印第安人焚燒村莊和房屋的結果。這些說法到底哪個正確,還是得由您自己作出選擇,因為這些都是民間的說法。在英國,人們也開始用"Indian Summer"來代替 "St. Luke&0#39;s little summer", "St. Martin&0#39;s summer", "All Hallows summer" 表示"秋老虎"、"小陽春"這個意思。 如 "An Indian summer in the West Country brought peak holiday traffic jams in Devon yesterday" (Sunday Times, September 16, 1962)。

—摘自:中國翻譯網

24. Put somebody to sleep

我去洗衣服的時候,通常會路過隔壁德國老太太的門口,她開門出來打招呼。她由於單身一個人,非常孤獨,看見我女兒會"Honey(寶貝)長,Honey短的"。一個週日的晚上,她見到我, 便問:"Where is your little girl? I did not see her today." 我答說:"Oh, I just put her to sleep."她聽罷,突然驚叫起來, "Ashley(我的名字),What did you say?"不等她說完,我立即意識到我說了一句天大的錯話。我馬上補充說: "I am sorry. I mean that I just put her to bed."(我的意思是我剛哄她入睡了)。英語中 "put somebody to sleep"是指終止某人生命,是一種委婉的表達,也可以用作"(為動手術而用麻醉劑)使人失去知覺"的意思。常聽老美說:"Oh, I had to put my dog to sleep. He suffered too much from his sickness"(我只好讓我的狗安息,它飽受病痛的折磨!)

25. Put the cart before a horse

一天,我到鄰居老外家串門,見到他們全家正在聽一個正在上國中的孩子講故事。這個孩子說老師出了一道題:世界上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班裡同學對這個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辯論,兩種觀點相持不下。孩子的爸爸問他:“那麼你認為答案應該是什麼呢?”孩子回答說:“先有蛋。”可是爸爸不同意。於是爺倆爭了起來。孩子的爸爸好像有些著急,說了一句:“You put the cart before a horse。”我聽了很納悶,明明在討論雞與蛋的問題,怎麼會扯到車與馬上去呢?於是我不禁偷偷問這個孩子說:“你爸爸說的是什麼意思?”孩子解釋說,他爸爸的意思是說他把事情搞顛倒了。我恍然大悟,仔細想想,馬拉車,車應該在馬後邊,而不能把它放在馬之前嘛。如果這句話翻譯成一箇中國成語應該就是“顛倒是非”或“本末倒置”吧。

26. rain on my parade

午餐時間,我們大家正興高采烈計劃週末一塊兒出去玩。有人問起要不要邀請隔壁部門的某某小姐,曾經和她同一個單位的 Sally馬上高聲反對: “No, I won&0#39;t invite her. She always likes to rain on my parade。”在大家還來不及開口之時,剛從樓下買便當上來的 Jill沒頭沒腦地接著說: “外面沒有在下雨,也沒有遊行呀!” Sally 拍了一下 Jill, 才向她解釋: “我是說,以前每次提議出去玩,她都會找出一大堆理由來阻撓我們成行,非常掃興!還是不要約她,省得自討沒趣。”

27. rocking the cradle

同事一夥人開車去吃午飯,男士們開一輛車,女士們坐另一輛車跟在後面。後面車裡的女人自然議論到前車上的男人們,說他們喜歡打球,喜歡吃 Pizza,凱瑟琳說了一句“One of them is rocking the cradle。”車上的人聽後大笑起來。我沒有理解她的意思,於是問她們說: “could you explain for me?”這下她們更樂了,不過還是向我解釋了這句話的意思。原來 “rocking the cradle”的本意是指搖動搖籃,引伸為指兩個年齡相差很大的人在一起,這就和俚語中的另一個詞語“May- December”很接近。也就是說她們認為,前面車裡的一位男士和他的女伴,在年齡上相差很懸殊。

28. beer

退休的劉教授同幾位友人去 Town Hall Buffet 用餐,這是一家自助餐館。席間,他興高采烈地端來一杯飲料,說:"這裡還有啤酒呢!"說罷一飲而盡。"咦,怎麼是甜的,一點啤酒的味道也沒有?"別人聽了以後,無不捧腹大笑。劉公見狀頗為納悶,不知就裡。後有一人問道:"你剛才倒的不是 root beer嗎?" 他才醒悟過來。draught beer 是生啤,black beer 是黑啤,light beer 是淡啤,而 root beer 則與啤酒無關,是一種由植物根部釀造的可樂一類的飲料。

29. run stockings

早上才剛進辦公室,隔壁桌的Toni就悄悄地對我說:“You ran your stockings。”穿著絲襪跑步?沒有呀!於是我回答她說: “No! I did not run with my stockings。” Toni愣了一會兒,才大笑著解釋,她是指我的絲襪破了,並不是說我去跑步。

30. Say uncle

朋友T有一次講他叔父兒時在上海讀書時的故事,他說他叔父那時身健力壯,喜歡打架,在同學中號稱“大亨”。凡是看不順眼的同學,叔父一定要和他較量,把人家壓倒在地上,命令人家“叫聲爺叔!”。被壓倒的同學叫過一聲“爺叔”後,叔父就會放他起身,握手成為朋友。T說上海黑幫中的“大哥”,有“爺叔”之稱,而“叫聲爺叔”則是表示投降之意。這個“叫聲爺叔!”正是英語中的:Say uncle!相當於:Surrender!英語中之 Say uncle,以其叫喊之程度不同而作 Cry uncle,Yell uncle 以及Scream uncle-——叫喊,大喊和尖聲叫喊。Say uncle在上個世紀初在美國開始流行, T說不知是否由滬語轉成。語言學家芬克(Charles Earle Funk)認為可能源於拉丁語。他說羅馬時代兒童遇到困難時喊叫:Patrue mi Patruissime。(Uncle, my best of uncles。)可能是 Say uncle 的來源。 1992年克林頓競選總統時的助手卡維爾(James Carville)談到當時的老布什總統時說:He didn&0#39;t yell uncle; he screamed it,就是說布什宣佈“投降”也。形勢不利,還是叫聲爺叔的好。

—摘自《聯合早報》

31. under the weather

這天同事 Leslie沒來上班, 另一個同事告訴我: “She is under the weather。” 我一時沒能聽懂,同事又重複了一遍,外加, “She is not feeling well。” 我不假思索地說: “噢,她有關節炎?”同事看看我,說“我不太清楚。”這下我可糊塗了,明明是他告訴我的,怎麼又說不清楚呢?待我晚上打電話給Leslie表示問候,提到白天的疑惑時,Leslie這才向我解釋說, She is under the weather 是說她身體欠佳,可是和天氣無關。

32. She is a husband

一次,我和朋友喬治等人一起看電視,節目中一位風韻猶存的好萊塢女演員正在接受採訪。喬治問我知不知道這個女演員,我回答說不知道。於是,喬治嘴裡嘟囔了一句,聽上去好像是: “She&0#39;s a husband。”我聽了覺得很奇怪,就試探著問: “難道她是個女同性戀?” 喬治看了我一眼,說: “為什麼這麼問?” 我說: “剛才你不是說she’s a husband?” 喬治哈哈大笑,把他的話重複了一遍 “She is a has been。” 然後向我解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位女演員已經過氣了,不紅了,所以也就是 “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可是跟 “老公” 一點關係都沒有。

33. shoot from the hip

剛剛跳槽來到一個新的公司,對什麼都不熟悉。午飯時,熱情的Isabella向我介紹辦公室裡其他幾個同事的情況。當她說到老闆Robert時,她說他是個什麼都 "Shoot from the hip"的人。聽後我著實一驚,不明就理,難道他還隨身攜帶武器不成?後來才搞明白,這是形容一個人做事幹脆利落,連想也不想,說幹就幹,原來如此!(金山裡卻是“魯莽做事”的意思)

luodean: get the lead out 迅速的作某事,不拖拖拉拉。解說,這是典型的美國習語,也可以說成get the lead out of one's pants, lead在這裡是指鉛,發音為/led/,把屁股上的鉛拿掉,做事就不拖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