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GMAT>

如何輕鬆的進行分析性寫作

GMAT 閱讀(2.33W)

如何輕鬆的進行分析性寫作?下面小編就以 they say I say 讀書筆記為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用,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如何輕鬆的進行分析性寫作

  寫作不易, 人人畏難

寫作, 從來不是容易事. 很多人喜歡指點江山, 口若懸河, 才思泉湧, 可一旦要把思想整理成白紙黑字, 供眾人反覆把玩指點, 半天憋不出一行字. 像是不施粉黛的醜女走在人前, 一切醜處無處遁形, 自然會扭捏難當.

學術性寫作(同分析性寫作, 本文不做區分), 尤為如此. 不同於日常閒聊,或者私人日記, 學術寫作需要體現作者思考嚴謹, 邏輯合理. 一篇好的學術性寫作, 要能體現出寫作者抓住問題的準度, 看問題的深度, 以及搜尋策略的廣度, 設計方案的完整性. 即使是長期接受訓練的博士生, 仍然擔心會寫出來的文章被人發現漏洞, 畏難心理, 實屬自然.

  意義重大, 無法逃避

學術寫作的痛苦, 人人都懂, 可是對大部分人來說, 又十分重要. 美國大學教育中, 本科生每學期要寫課堂論文, 博士生日常需要發表論文, 畢業要寫畢業論文. SAT, GRE考試更是把學術性寫作列為重要的考核部分.

即使是平日的生活裡, 同樣可以看到學術性寫作的影子:如何向其他人條理分明,合乎邏輯的陳述觀點,小到家長裡短的日常爭論, 大到在重大決策中出謀劃策. 不懂得如何詳實有理的論證, 觀點再正確也不會有說服力.

可見, 分析性寫作本身, 不僅是每一個科學工作者須要掌握的工具, 也是每一個希望藉助理性分析,解決生活問題的重要技能.

  如何佈局, 有法可依

完成學術性寫作, 大致有兩個步驟: 第一個是準備材料, 第二是整理成文. 二者過程不同, 難度卻都不小.

我們的大腦, 並不善於同時進行多重任務. 有限的注意力, 只能處理當下一件困難的事情, 而把其他簡單的任務 ,交給潛意識完成. 例如老司機, 可以專注於聽電話, 而不會影響開車一樣. 而新司機, 光是應付開車, 已經是焦頭爛額. 如果我們浪費太多的精力在如何構建文章上, 留給準備材料的精力將大大減少. 思路阻塞, 整個人自然被畏難情緒淹沒.

They say I say 一書, 推薦學術性寫作的新手, 從練習使用模板開始學習. 使用模板,會大大降低大腦思考的負擔, 減少畏難情緒.

好處有二. 第一, 按照模板, 我們可以按圖索驥, 根據模板準備材料, 問題的難度減少一半. 第二, 模板, 是思維的招式. 如同百寶袋裡的法寶, 不是束縛創意的腳手架. 詠春拳, 只有攤、膀、伏. 三招變化, 融會貫通, 能夠見招拆招, 同樣是一代宗師.

  高手遇敵, 見招拆招. 推薦書前, 先看一例.

《雪山飛狐》, 胡一刀大戰苗人鳳, 胡夫人看出苗人鳳破綻, ' '提撩劍白鶴舒翅', 苗人鳳背心總會微微聳動'. 其後偷偷點播胡一刀, 二人定下了制敵計謀. '搶先用八方藏刀式強攻,他(苗人鳳)非撤劍認輸不可'.

They say/ I say. 標題四字, 道出分析性寫作的關鍵核心:第一步, 對手先行, 第二步, 見招拆招

  第一步, They say, 羅列對手的觀點, 要點有三:

(1) 必須率先列出對手的觀點. 只有清晰的指出對手的觀點, 才能找出其中的問題. 作者的觀點不能無中生有. 挑選的對手可以是歷史傳統觀念, 可以是主流的看法. 否則, 拳頭打空氣, 有力使不出.

人們的思維習慣作比較. 分析的核心也是比較, 只有比較才能看出優劣. 光說胡家刀法如何厲害,怎麼可信? 非要跟苗人鳳打一場, 自然人人信服.

(2) 找出敵人弱點. 而且要讓讀者一目瞭然的.看到弱點

故事要想精彩, 對手必須有弱點. '提撩劍白鶴舒翅', 苗人鳳背心微微聳動. 胡一刀要是一刀下去, 結果必贏; 胡一刀大俠氣概, 不趁人之危, 最後猶豫之間丟了性命. 要是苗人鳳刀法沒有半分缺陷, 胡一刀毫不猶豫, 冷血無情. 故事不成故事, 讀者不會買賬.

寫作的目的,重要是表明自己的觀點, 而自己的觀點, 必須跟對手的不同. 既然要分高下. 非要找到對方觀點的侷限性不可.

(3)指出對手弱點之外, 還必須說明白兩小點: 問題為什麼重要, 誰會關心?

說不清楚這兩點, 洋洋灑灑講一大通. 讀者不明白作者的意圖, 心裡一堆問號, 或者呼呼大睡.

如果光提 '提撩劍白鶴舒翅', 苗人鳳背心微微聳動' what? Who cares?

'為什麼背心微微聳動就是弱點? (因為胡一刀趁機出招, 苗人鳳必須撤劍認輸)'

'誰在乎? (胡夫人在乎, 襁褓小兒,嗷嗷待哺; 讀者在乎, 兩位英雄命運如何, 在此一刻 )'.

時時牢記潛在讀者, 以及他們關注點. 寫出的文章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力, 達到說理的效果.

  第二步, I Say 陳述自己的觀點, 要點也有三,

(1)擺明自己的觀點.

相對於對手的觀點, 自己的立場無非有三. 要麼找出對方的錯誤 (情況恰恰相反...), 要麼補充 (是, 而且不僅僅如此...), 或者是限制性承認( XX情況下是, 其他情況則不).

寫作的最終目的, 是將自己的觀點, 清楚的傳達給讀者. 搞灰色主義, 和稀泥. 會讓讀者糊塗, 不明白作者的目的.

(2)必須指出自己的觀點如何和敵人的觀點不同, 找準弱點, 一擊即中.

開頭將對手的觀點一一羅列, 此刻必須各個擊破. 相聲包袱不抖開, 聽眾渾身不舒服. 要是電影開頭,鏡頭無意給寫著女主八字的紅紙一個特寫, 後頭必須讓道士親口交代跟男主八字不和. 否則會讓人迷惑, 不知所以.

前文對對手觀點的引用, 闡釋, 步步鋪墊, 就是為了此刻, 集聚渾身力氣, 務必一擊中地. 錯過了, 前戲白做.

(3)為了讓自己更可信, 一來可以樹立假想敵. 二來可以旁白說話的作用.

寫作分析性寫作時一大心理障礙, 是作者覺得如果立場太明顯, 就留下'思維太偏激'的問題. 很多人因此畏難, 選擇了似是而非的態度. 其實這樣,反而讓讀者迷惑, 大可不必.

讓讀者產生論證嚴謹可信的感覺並不容易, 方法有二,

(1)樹立假想敵, 故意指出自己觀點的問題, 在文中穿插'有的人看到這裡, 可能會說....' 然後再細化討論, 劃清適用的範圍. 避免產生作者一概而論, 結論以偏概全的問題.

(2)適用插入meta-commentary,

'有的人可能會這樣理解... 其實, 我的出發點是... ' '之所以這樣說..., 我的根本意圖是...'. 如同將結論定格, 從不同的角度特寫, 像偵探一樣, 用放大鏡, 聚焦在細微的證據上, 將乾癟生硬的結論, 變得有血有肉, 讓讀者明白來龍去脈, 前因後果, 排除可能產生的誤會,最終鐵證如山, 眾人信服.

They say I say 小書, 開頭三章, 陳述學術性寫作的一般規則, 最後一章, 給出了課堂討論, 文獻綜述, 自然科學論文, 和社會科學論文四種特殊型別的模板. 結尾處, 將書中舉例的所有模板羅列出來, 方便讀者平時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