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音響師>

進口音響器材鑑別水貨方法

音響師 閱讀(3.09W)

在國內,由於消費者缺乏常識,JS常誣衊水貨乃私運進口之產品,或者是“假貨”,這是毫無根據的,假貨是假貨,水貨是水貨(假貨冒充的除外),而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水貨都是假貨。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享進口音響器材鑑別水貨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進口音響器材鑑別水貨方法

  什麼是水貨?

水貨乃港臺音響業行話,是指該產品並非由相關代理進口銷售之產品。水貨也是原廠正貨,只是銷售渠道不同而已,香港政府認為這種銷售有利於打破代理龔斷價格,對消費者是有利的,故同樣受法律監督與保護,官方稱之為"平衡入口"。

  什麼是行貨?

行貨是指由每個區域指定的簽約代理商渠道銷售之產品,並不是說產品是否正當報關還是私運入口。由於中國大陸不是自由貿易區,存在進口關稅問題,所以本質上,行貨也可以是私運,水貨也可以是正規報關,他們的差別只和進貨渠道有關,和物流運輸乃至報關方式毫無關係。

  水貨與行貨的誤區

在國內,由於消費者缺乏常識,JS常誣衊水貨乃私運進口之產品,或者是“假貨”,這是毫無根據的,假貨是假貨,水貨是水貨(假貨冒充的除外),而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水貨都是假貨。

  為什麼有的經銷商既賣行貨,又賣水貨?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同一個代理既銷售行貨也銷售水貨,其實他們在一定的條件下,同一種東西是相互轉變的。很多分銷商,本來是行貨代理,但由於市場有同類水貨衝擊市場,面對客戶沒有價格優勢,那麼這個時候,就要因應不同客戶的預算要求提供水貨(這些水貨來自同行拆貨渠道),否則前面辛辛苦苦的導購和試聽服務,也就白費。所以,很常見的一種模式是:公開代理行貨,展示試聽,私下根據客戶瞭解的市場價格和還價,提供水貨成交。

  為什麼不同進口音響品牌的行貨與水貨差價不一?

如果行貨和水貨差價很小,那麼通常代理會推薦行貨,畢竟以後的售後成本不用自己承擔,而客戶面對很小的差價,也通常傾向選擇行貨,一種心理安慰。當某個品牌行水貨差價巨大,那麼分銷商自然會靈活處理,本質上,行水貨差價並非廠家的原因,對於廠家,同樣的定單數量出廠價都一致,但某些品牌行水差價巨大主要是來自區域總代理的利潤期望和定價策略,也就是說,這個差價主要是取決於不同品牌區域總代理的經營思路。

  行貨可以變成水貨

這個概念正常外行人是沒法理解,實際上,作為一個品牌的總代理,每年要和廠家簽約,必須承諾完成年度的銷售任務,但如果推廣做的不好,或者市場熱點變化,造成積壓,那麼必須要想辦法清理庫存,才可以繼續和廠家簽定下一個年度的銷售計劃。但如果用直接降價促銷的方法,必然對之前購買的客戶造成打擊,也破壞了自己的定價體系,最終影響以後的消費忠誠度和代理的長遠利益,但如果不完成年度銷售份額,廠家則有權根據合約隨時終止代理關係和更換總代理。面對這種兩難的局面,很多總代理想出了變通的辦法:修改或者直接去掉產品編號(通常是最後3~4位),把貨物以一個批量的低價(這個價格很可能是進貨成本)串到其他區域的分銷網路,或者直接和幾個有實力的大分銷私下協商,批量包貨。

為何要修改產品編號?因為廠家是嚴令禁止跨區銷售的,以保護自己的價格體系不被衝擊和便於渠道管理,如果編號不修改直接跨區銷售,則廠家很容易從當地區域的代理商反饋找到這個串貨源頭,最終按照協議罰款或者終止代理關係。第二種情況,對於一個區域總代理來說,如果旗下協議好批量吃貨的分銷商,以一個較低的價格銷售,最終也將會破壞自己區域內的價格體系,影響其他分銷商的利益,最終導致其他分銷商拒絕進貨,因小失大,所以把行貨修改編號變成水貨在自己區域內銷售,也是一種行內常見出貨技巧。

  關於行貨保修卡

其實很多人都曲解了保修卡,因為進口音響品牌廠家提供給世界各地的區域總代理的產品,本身是不帶任何保修卡在包裝內的.,所有的保修卡都是運到世界各地以後,由當地的區域總代理自己印製(附上自己代理公司的番號),然後貼到外包裝表面(通常是一個透明袋密封),這是絕大部分行貨的包裝規範。如果您見到一件行貨的保修卡是在包裝內部的,那麼這件貨一定不是原廠原封(國產機除外)。

  行貨和水貨的保修誤區

其實,行貨水貨對於消費者立場,唯一的差異是保修。但,很多人用家電產品的思維去理解hifi這種小眾玩具是常識性的錯誤。任何一件純hifi器材(部分大廠的dvd機和av功放除外)都不會存在全國聯保的概念,無論您在哪個代理處購買,最終的保修都是要經過分銷商,轉達總代理維修,也就是說,維修點只有一個,絕大部分進口器材的維修中心都在廣州(潘禺)或者佛山(南海),原因是這兩個地方是絕大部分進口器材總代理的國內倉庫所在地。也就是說,客戶拿到這個保修卡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他不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獲得保修,依然要按照行規有當地分銷送回總代理保修,這是合法渠道的唯一途徑。因此,很多總代理現在都規定分銷商在銷售產品的時候,自己保留保修卡並登記銷售日期作為以後維修的憑證,因為如果這個保修卡給了客戶,很可能以後客戶丟失而無從規範對應保修期限。而大多數水貨修產品是無法保修的。

  沒保修卡的並非就是水貨

有一些銷量較小的品牌,總代理為了節約成本,本身就不去印製保修卡,比如鼎鼎大名的瑞士高文,ATC,柏林之聲,exposure等等,而沒有保修卡的這些進口品牌往往是按照總經銷商出貨電腦資料庫的編號來核對的。

  究竟選擇行貨還是水貨

  選擇行貨的優點:

1.確保正品。

2.目前音響業內99%品牌行貨提供一年免費保修(極個別品牌會提供3年乃至更多),即使過了免費保修期,依然會提供元件成本的保修,這是比水貨的先天優勢。

選擇行貨的缺點:付出比水貨更高的價錢。

選擇水貨的優點:價效比高,更超值。

  選擇水貨的缺點:

1.無法判定是水貨還是高仿假貨。

2.無保修。

  如何解讀各種假貨宣告?

1.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假貨是事實存在的,問題是,是否每種產品都有假貨呢?我們應該變換一下立場,如果你是造假商,你會選擇什麼產品來造假?選一些普通消費者購買份額最大的產品,還是選一些曲高和寡的hiend產品?造假能夠生存的主要理由:一.是消費者的鑑別能力,二.市場份額,三.仿造的難度和成本。因此,入門級產品造假是最合理的選擇,因為本身技術含量低,工藝流程簡單,最最重要的是消費者本身的要求和鑑別能力就不高,如果你造一對丹拿證據,或者柏林之聲,pmcBB5等,這些用家研究的比你還深,先不說工藝,一開聲就露原型,更不說材料的特殊性極難採購。

2.那麼,為何我們還是看到諸如天朗皇家系列,柏林之聲,pmc....等等這些面向小眾群體產品的假貨宣告呢?留意兩點:一,這些假貨宣告,從來不去提及聲音,或者具體的鑑別細節,假貨的死門等,唯一在產品的編號上面做文章。其實對於這些製造流程複雜,聲音質素極高的高檔hifend產品,有什麼造假工序比造一個行貨的編號更難?二,部分宣告會強調產品背面編號部分的貼牌印數工藝偽劣,其實這正是“水貨”的“死門”,前面說過,A國銷售的行貨,修改編號,串到B國銷售,但這個編號很多時候和其他引數等標識是一體印刷,自然難免要附帶從新印製,肯定不可能造的非常專業。

3.為何如丹拿,貴族,B&W,JMlab這些佔據市場主流份額的大牌子,反而甚少有釋出“假貨/水貨宣告”?是否這些主流品牌的造假難度比一些小眾品牌要高,而無須擔心假貨?恰恰相反,反正這些佔據市場主流份額的品牌是造假商最眼紅的獵物,非不想為,而極能為之也。但而從水貨衝擊的角度看,這些市場管理規範的大牌子對價格有非常嚴密的控制,把水貨的生存空間積壓到非常微薄,根本無需要用這種宣告去作文章。但是,我們依然看到有這些牌子的水貨存在,並且總代理也預設不宣,難解?其實,這裡有很大的奧祕,如上面說到的“行貨也可以變成水貨”所分析,這些“水貨”本來就是“行貨”搖身一變,目的是維持一個年度銷售額度任務,又不會衝擊自己的價格體系,如果釋出“假貨/水貨宣告”豈不是自斷出路,自己打自己耳光?典型的例子是丹拿,在沒有丹拿亞洲公司之前,市場一直是分“紅標”和“白標”兩種,以區分“行”和“水”的不同價差,相信老燒們都耳熟能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