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影視戲劇>

京劇中旦角化妝的步驟

影視戲劇 閱讀(1.9W)

旦角,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類別。下面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京劇中旦角化妝的步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京劇中旦角化妝的步驟

 一、旦角的臉部基本化妝步驟

京劇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據劇中所扮演的人物特點進行面部和頭部的化妝與裝飾。旦角的化妝分為拍底色、拍腮紅、定妝、塗胭脂、畫眼圈、畫眉毛、畫嘴脣、勒頭、貼片子、梳扎、插戴頭面等程式。

1、拍底色:底色由紅、白色的化妝油彩調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淺要根據舞臺燈光的強弱、人物的年齡、身份而加以區別。拍底色的順序是先腦門、鼻子、下巴後拍兩頰、兩腮和脖子。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勻。還要注意眉眼、鼻窩、嘴角、眼角等細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面板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塗腮紅:以大紅色化妝油彩為主,略加玫瑰紅色。方法是從眼窩、鼻樑兩側開始,壓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間向兩側,由深漸淺地均勻地拍打,直到與底色融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為最紅,要注意鼻樑、嘴角與底色銜接的部位要自然過渡,不要有明顯的紅白界線。塗腮紅時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據臉型的特點加以變化,起到彌補缺陷、美化臉型的作用。如圓型臉可把腮紅上下拉長;長型臉可把腮紅向橫向拉寬,再通過貼片子的技巧來幫助演員改變臉型的長短胖瘦。

3、定妝: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層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臉上。敷粉應先從腦門、鼻樑和底色部分開始,然後敷腮紅部分,敷好後再用刷子輕輕撣去浮粉。

4、塗胭脂:用大紅、荷花、赫紅等顏色的胭脂塗在腮紅的部位。方法是從眼窩和鼻樑兩側,眉毛以下開始,自上而下、由淺至深。重點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兩頰要逐漸過渡到與底色一樣的深淺。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鮮豔。

5、畫眼圈: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是演員揭示人物心情的關鍵部位。所以畫眼圈要畫出生動的神韻來,才能起到烘托演員的表演的作用。同時,畫眼圈也要根據演員的眼睛大小、臉型胖瘦,進行比例的誇張。畫眼圈用的是眉筆或鍋煙,從下眼皮畫起,加寬上下眼圈的輪廓線。旦角演員基本是以風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給人嫵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線可畫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線可畫得小一些;眼圓者,眼圈可畫得長一些;眼長者,眼圈可畫得圓一些;兩眼近的可以拉開距離;兩眼距離遠的可以畫得近一些。

6、畫眉毛:即用鍋煙和眉黑筆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礎上加以誇張,如青衣、花旦要畫柳葉眉;武旦、刀馬旦要畫劍眉;彩旦要畫八字眉。畫眉毛的長短粗細曲直也要結合演員的臉型、五官的特點,從整體上進行協調和彌補,用鍋煙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體感。

7、畫嘴脣:即用大紅油彩勾畫上下嘴脣的輪廓。其畫法即採取以演員的嘴脣進行相反相成的原理進行勾畫:如嘴大的,可畫小畫薄;嘴小的可畫大畫厚;嘴鼓的,可畫癟;嘴癟的,可畫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畫嘴脣的美化作用。

在化妝時還要注意人物與行當的差別,如:青衣要顯得莊重、典雅,因此底色要淺一些,腮紅的部位要小一些,顏色也要淺一些,柳葉眉、丹風眼,眼圈不要太重、太寬;花旦大多年輕、活潑、天真,因此底色略深,腮紅部位略大一些,要顯示出青春的活力,眉毛要兩頭尖細,中間略、粗而彎,呈弦月型;口型要小,呈圓型,嘴角略往上挑。有的花旦的印堂還要畫一紅點,顯得天真,可愛;武旦和刀馬旦的底色要深一些,腮紅的部位也要大一些,以表示人物妁健壯和勇敢。

二、旦角的頭部化妝

 (一)強烈反差的貼片子藝術

《木蘭辭》中雲:“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早已經吟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審美理想。京劇旦角化妝的粉面、紅脣、娥眉、鳳眼、雲鬢也把這種傳統梳妝方法發展到極點。旦角俗稱貼片子的技巧完善了京劇化妝的第二個步驟。

京劇旦角貼片子可分為三個型別:

1、二柳:是過去貼片子的重要方法。再加上齊眉穗把二柳貼成月亮門型,一般使用範圍是古代仙女一類。兩個大柳貼的前後位置,決定於演員的胖瘦,大柳的長短要根據臉型把不需要的部分蓋住,齊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選中兩眉的中間部位,腦門狹窄的要往上貼,露出腦門;腦門大的要往下貼,以便遮蓋,主要幫演員彌補缺陷。

2、小彎、大柳: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貼法。舊時用紙胎塗生漆製成,十分粗糙,後改為人發。用刨花水梳理後貼在演員臉上,青衣要貼水折,擋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個比較吃功夫。小彎又分七個、五個兩種,現多為七個小彎的一種,它的貼法是中間一個,其它六個分別以拱型貼在兩邊。這七個小彎的作用特別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決定演員的美醜,雖然有臉長可貼短,臉短可貼長的一般規律,更有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特殊效果。它應該是經驗和規律,程式與感覺的天成。一般傳統戲旦角的小彎和大柳的貼法以鴨蛋形為標準,這裡更需要結合演員、人物、行當的標準,綜合把握。

3、歪桃:所謂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內心情感通過技術手段外化出來。而戲曲化妝的貼片子也服務於人物的性格特徵。一般歪桃片子適用於潑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貼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歪桃片子由三個小彎和兩個大柳組成,在腦門左邊貼三個,右邊用一個小片子彎成歪桃型,然後播花或戴齊眉穗。還有一種是禁婆,也大都貼歪桃片子,梳搭拉蘇頭。

總之,戲曲的片子是和粉面構成強烈反差,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效果,加上它流雲一樣彎彎的形式,構成了與臉部工整對比美的效果,產生了中國的、民族的、戲曲的內在韻律。

  (二)烘雲托月的程式規範

有人講京劇扮相和頭面已走到了形式美的盡頭,再也不能發展了,否則會影響對人物的創造。的確,近年來也有些泛形式美的趨勢,但是京劇的扮相是有它的規律的。它應該是烘雲托月式的手段,有利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符合人物身份的穿戴規則,達到塑造戲曲人物的目的。

1、旦角扮相的規則:傳統戲的內容,大都是表現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依據歷史、服裝頭飾產生了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如:青衣,在京劇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要端莊大方,眉眼的勾畫要清秀,以鴨蛋形為一般標準。整體效果要雍容華貴,基本以戴點翠和銀丁頭面為主,根據人物、情節的變化決定頭飾的變化,以戴紅絨花、鳳頭桃為表示結婚、喜慶;以左戴茨菇葉為守寡、喪夫;右邊留甩髮為表示流浪、發配、瘋癲的精神狀態,還有個別青衣戲挽縷子。

青衣戲在大頭的梳理上,首先依照演員的條件來決定。大頭梳的高、低、薄、厚、長、短的參照系數要結合演員的頭型、身量比例來意會。梳出的頭不撅不翹,和演員的頭相符貼,有整體的感覺,當然大簪別的位置要準確,梳理後的鑑賞標準要象演員自己的頭髮做的一樣。大頭梳理後的下一道程式是戴頭面,標準有三:劇中人物年齡、身份;悲、喜劇;行當。如:悲劇人物,雖然有的戲戴點翠頭面,但也絕不是滿天飛翠,還應讓觀眾看出頭飾的佈局和造型。一般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潑的少女或大家閨秀,所以顏色上要鮮豔奪目、光彩照人,她們大都梳抓髻大頭,帶辮子,抓髻的長短要根據演員的個頭來決定,總起來說要適度,利於表演。頭要梳得比青衣小些,頭上抓髻還要打網子花,表示出她們未出閣的少女身份。少女頭面的選擇多以雙光水鑽為主,滿頭亮光閃閃,加上小鳳桃子的點綴,十分明快亮麗。有些花旦戲還戴一個耳挖子,形成一個“半邊翹”,即半頭草花,半頭頭面,也能產生一種“非工整的協調”,而後被人們沿襲下來形成一種程式。

武旦、刀馬旦,她們在劇中多扮演行俠仗義的英雄,表現形式也大多以武打為主,所以在裝飾、戴頭面上以少而輕為基本原則。大頭要求小而緊襯,無論做任何高難度技巧也不至於忝頭。其要領是:勒頭要勒的位置準確,尺寸、筋勁掌握適度,研究演員的頭型和技巧難度,考慮勒頭的高低、鬆緊,這種尺度仍然是靠經驗和感覺來判斷的。繼而,網子的大小要合適,底口要緊,在這種基礎上梳出的頭既刮淨又不會散。然後就是關鍵的水紗了,水紗的底口也要吃緊,這樣包出的頭,任演員跌打翻撲絕不會忝頭的。另外正面人物要插面牌、繡球,反面人物要插茨菇葉,右插絨球。反映神鬼戲中的武旦則要打綵球、戴額子,其顏色要與服裝相配套。綵球要扎得花瓣均勻,綢子不歪不斜,三個球的尺寸相對應。還有的武戲要根據人物身份在頭上捻犄子,方法是左右手各一根,在頭上反覆相系,留出兩個犄角,以顯示人物幹練、素樸的性格和身份。

彩旦,她們在劇中多扮演詼諧、逗哏、幽默的角色,當然正反面人物都有,我們要依據人物性格、年齡、身份來決定顏色和頭飾,基本上正面人物的彩旦梳平三套螞蟻鬏,反面人物梳蘇州撅,帶紅辣椒,網子的顏色及小裝飾因人物而定。

2、旗頭扮相要求:旗頭,在京劇中應用少,但它的梳法,旦角化妝師要必須掌握,它是難度較大的一種技術。旗頭,來源於清朝,旗人婦女的頭飾,搬上舞臺的梳理技術是把生活原型適當加大,也更加藝術化了。如把旗人婦女的`兩把頭改成青緞子製成,燕尾也是經藝術加工後,現於舞臺上的樣子。燕尾的生活依據是限制旗人婦女頭部動作以顯示她們的莊重,到了舞臺上美化了脖子的暴露部分,在表現人物的氣質上也是一個良好的手段。梳頭的要領是:首先打準旗頭座的位置,既不能前傾也不能後仰,待旗髮梳好後不能出現鼓包,用胳膊一量沒縫、板平才稱符合標準。除正面規定的三花外,其它的裝飾、首飾要根據角色的身份和演員的條件飾戴。另外,清裝旗頭只有上朝時才戴穗子,這恐怕是遵從當時生活、宮廷規矩而設的程式吧。

3、古裝頭的產生和應用:古裝頭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創舉。它始於繪畫《麻姑獻壽圖》,後梅先生又借鑑歌舞扮相,與戲曲頭面結合,產生的一種新的梳妝、扮相形式,在當時反應強烈,突破了戲曲舞臺僅梳大頭的單一模式。

古裝頭,主要是製作頭套,當然要求長短、大小合適,而後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按角色年齡、身份和演員條件梳理出各種髮髻和後邊梳一至兩個馬尾式髮型來。一般來講,有身份的人物梳正髻為主;丫環、待女多梳偏髻。髮髻的名稱有:一頭沉、二郎擔、五梅花、鳳看烏雲、偏月多種。頭上多以插戴小飾品為主。

總之,頭髮的梳理,頭面飾戴的原則應是烘雲托月式的。要突出演員的扮相,角色的性格,人物的身份,而更重要的是利於塑造人物,表達情感,這是我們化,妝藝術所在。不能本末倒置地戴滿頭珠翠,梳得亂似塗鴉,就起不到為表演服務的作用了。

隨著歷史的發展、藝術的進步,中國戲曲藝術也應產生自身的與社會發展同步的活力。化妝藝術也絕不是什麼單純技術性的工作,它是舞臺美術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和燈光、服裝、佈景有著重要的關係。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燈光技術的進步,給戲曲藝術的化妝也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戲曲表演藝術的現實主義精神在逐步顯現,也給化妝藝術帶來了新的挑戰。是保留傳統亙古不變,還是隨潮流而動,都是我們所研究的新問題。我想,戲曲藝術只有保留它的民族性,才能顯示它的世界性,我們要把前人的財富完全繼承下來才可能在此基礎上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