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編導製作>

電影編導作品分析

編導製作 閱讀(3.25W)

影視編導考試分為筆試和麵試兩部分。筆試部分主要針對的是文學評論、影視評論、文藝理論基礎等展開,也可能會考一些創作性的東西,比如命題作文等等。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編導作品分析,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電影編導作品分析

  1、評論要力求真實,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而不能以個人的好惡喜憎或功利目的過分地吹捧或惡意抨擊。

進行評論的目的在於指出創作的優缺點,幫助藝術家總結經驗。那些“把許多明顯的偏私、傲慢、私情、嫌惡、歸根到底,把個人主義”(高爾基《論文學》)帶進電影評論領域的人,都是對評論的嚴肅性、客觀性、權威性的褻瀆,是有害無利的。陳凱歌的《黃土地》是一部優秀的探索影片,但是有些評論卻對它捧之過高,稱這部影片“開電影創新之先例”,為“中國電影的里程碑。”這對於陳凱歌走向極端化道路,拍出《大閱兵》、《孩子王》等一批忽視觀眾欣賞水平,票房極差的影片是不無影響的。只有採取嚴肅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影評才於作者於觀眾有益。其二,評論者要敢於發表獨到的見解並能夠加以堅持,不隨風倒。普希金曾說過,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它是以充分理解藝術家或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遵循的規律,深刻研究典範的作用和積極觀察當代突出現象為基礎的”。無原則地附合,見風使舵的圓滑論斷都是有違影評的科學性、嚴肅性原則的。對藝術的品評沒有惟一的真理,影評應堅守的關鍵在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堅持它,不受流行思路影響。以張藝謀的電影為例,有人一開始對張藝謀熱情肯定,推崇備至,而一旦後殖民理論流行時,又觀點急變,轉而大肆批判張藝謀電影獵奇,以暴露中國落後面貌謀取名利。這種變化多端的態度顯然是評論工作的大忌。第三,考慮評論的物件的具體差別,有區別地加以對待,歷史地看待作品,不能一以概之。例如,對於《黃土地》、《一個和八個》這樣的探索型影片和近年流行的賀歲片《有話好好說》、《沒完沒了》不可同以待之。前者意義在於運用象徵開拓電影語言的新的表達途徑,尋求對傳統的突破,而後者則迎合大眾娛樂需求。我們不能以同樣的標準苛求它。只有把握不同型別影片的各自規律、特點,同時結合影片的歷史背景加以考察,才能求得最大程度上的公正評介。

  2、從事電影評論要把握藝術規律,注重理論建設。

電影評論的宗旨在於普及電影文化,因此,要注重對電影作品進行藝術形象或技巧分析。即使評介影片主題和思想也不要脫離對藝術處理的品評。電影是通過藝術形象來感染、打動觀眾從而實現其寓教於樂的目的,因此只有通過藝術分析,才能使觀眾深刻理解影片的藝術形象所包含的意蘊。離開具體的藝術形象抽象地談論影片主題,只能使評論成為既可以對這部影片又可以對那部影片的思想評介。

電影評論不能僅侷限於對一部影片的具體分析,而應歷史地綜合地把握各種電影現象,並對此加以巨集觀型批評,豐富電影藝術理論 。即使微觀地批評也應有點滴的理論探討,給人一定的理性啟迪。這也是電影評論的任務之一。優秀的影評往往能夠通過影片把握其歷史的起伏變化、興衰成敗的內在規律,或發掘出電影作品變化的最初倪端,為理論的完善及理論的提出提供直接來源,從而使電影藝術理論不斷髮展豐富。

  3、寫出電影藝術的獨特性。

藝術是相通的,然而任何一門藝術都存在著區別於其它藝術形式的.內在特性。作為銀幕藝術,電影的獨特性體現在由光線、色彩、影調所顯示的運動逼真的銀幕形象上。依照黑格爾“是這一個”的美學觀點,無論藝術的創造還是審美感受活動都必須突出藝術本身的特性。這就需要評論者有足夠的理論知識,熟識電影藝術的種種表現手法,以電影藝術的視角看待問題,寫出有別於戲劇、文學評論的電影評論。這裡,我們不妨以潘若簡的賞析文章“《早春二月》逆轉的敘事”為例來略加分析:

作為一部描寫知識分子彷徨的心路歷程的影片,《早春二月》在寧靜、平和的外部敘事背後傳達出的是無奈的困惑與艱難的掙扎。進步青年蕭澗秋奔波於大半個中國後,身心疲憊地來到芙蓉鎮,又更為疲憊地離去。世外桃源般的小鎮在二月的早春裡並沒有給蕭澗秋以和暖和溫煦,卻給了他冬雪的寒冷與春雨的蕭瑟。

影片整體的色調是灰藍色的,壓抑、暗淡。故事由駛來芙蓉鎮的船上講起,鏡頭拍攝船艙的紅色板壁,充斥畫面的是一片暗淡的深紅色,在畫面的左上方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小窗,透過那扇小窗,水色風光與藍天飛鳥展示著窗外的世界,這扇小窗是這封閉呆板的船艙中一塊小小的舒展之地。鏡頭緩緩移開這扇小窗,移過艙內雜亂的物什,又來到一扇小窗前,這次映出的不是風光而是嘈雜的乘客。隨著鏡頭慢慢推進小窗,我們置身於擁擠的客艙之中,跟著鏡頭的搖移,我們看到了蕭澗秋的中景鏡頭,他背對鏡頭臨窗而坐,身邊一個睡意朦朧的中年漢子不時靠在他的肩頭打斷了他對窗外景色的凝視。他離開擁擠的船艙,走向甲板,迎著水天一色的寬闊景緻,深深地呼吸著------短短的開場,首先確立了全知的敘事角度與對蕭澗秋的認同態度,同時也暗示了蕭澗秋的內心追求:擺脫壓抑,給自己找一份寧靜與舒暢。然而在甲板上遇到文嫂一家,給蕭澗秋此時的輕鬆蒙上一層陰影,他的沉思與浪水中一直動盪的小船構成了他未來命運中必將面臨的掙扎與困惑。蕭澗秋寄予希望的幽靜小鎮呈現給他的決不僅僅是平安與質樸。芙蓉鎮裡狹窄的街鋪,好奇的注視,竊竊的私語給蕭澗秋的第一印象似乎不是熱情而是冷漠與平淡,在那個乍暖的早春天裡,蕭澗秋的尷尬多於他的興奮。

從事電影評論,不僅要遵循上述的基本要求,還應當把握好寫作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這樣才能做胸有成竹,從而評論得當,“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