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外語>GRE>

閱讀對取得GRE高分的方法

GRE 閱讀(1.09W)

如果一個人認為閱讀對取得GRE高分不重要,可以放棄,如在機考時有人主張的那樣,那麼他不讀這篇文章。

閱讀對取得GRE高分的方法

人不必讀那些與他的意圖完全相違的文字。

而如果有人不只是認為閱讀就是硬讀後碰運氣,而認為閱讀有可教可學的地方,那麼我希望下面的內容有益於加強他的這種認識. 有形形色色的閱讀理論,聲稱能夠達到GRE的目的。

  評價這些閱讀理論的標準,首先應該來自GRE閱讀考試的要求。

這要求簡單不過,要求15分鐘左右讀完答完一長一短兩篇文章的內容和題目

在這個要求下,精讀顯然不行,雖然如果時間足夠長,可以保證做對細節題。

泛讀如何?泛讀就是大致看看,但GRE題目有時考到段落或文章整體結構,這哪裡是隨便瀏覽就可以掌握的?人們也總結很多閱讀技巧。

它們固然可以幫助讀者有效的縮小閱讀量,甚至鼓勵人完全忽視掉那些專業的細節,但這些技巧存在有共同的問題:只對講解員所講到的有限的文章適用。

 改進的辦法是發明不同的技巧去對應所有文章。

理論上可行,但在實踐上給考生留下問題:他們不容易知道何時該使用哪些技巧。

技巧越多,就越具特殊性,雜多技巧的組合,讓人感到混亂。

另一方面,做題的技巧倒是非常實用,不過,運用做題技巧的基本條件是知道題目考察的是文章的哪個位置;位置的確定也許不能只靠單純閱讀技巧來碰運氣。

GRE文章是論證性文字,不是說明性文字,如電視機的說明書和校園簡介,也不是敘述性文字,如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GRE題目也總是以考論證結構為主。

例如,考主題和態度(包括寫法型EXCEPT,考負評價的取非,從否定角度考核心內容的一般的EXCEPT);考特殊論證內容,如讓步、對比;考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in order to);考有哪些論據(論據列舉);考論據中的特殊形式(泛指化)。

  由此,讀文章最重要的是分析結構。

分析結構是一種研究式的學習,在其要求下,我們的閱讀方法是結構化閱讀。

論證性文字一定是以論證為特點,這特點及於文章的各個層面:篇章-段落-句子-單詞。

篇章由多個論點組成,論點由作為論據的句子構成,句子本身的典型構成是前後場由表示論證關係的詞彙連線,體現論證的意義的單詞最重要。

要真懂得文章,必須把所有那些表現論證的字詞句抓出,而這卻恰好是過去所有閱讀方法都忽略的。

關聯詞和廣義的關聯成分,經過GRE的反覆宣傳,已經獲得眾所周知的重要性,在此不論。

但是,單純的關聯詞也可能組成沒有新鮮內容的堆砌文章,於是內容上的關聯成為必要,這靠論證形式,也就是,我們要看一個論點是如何展開的,或說文章是如何結構或論證的。

對一個論點而言,論證的方式是分角度;但不是所有論點都可以分角度,那些不容易分角度的,論點按照其自身潛在包含的內容展開,由此有差異、正、反三類關係,每種關係的論證都相對模式化。

這樣,我們就可以懂得文章每句話在論證上的作用,無須完全依賴對文章各句所涉專業知識的瞭解。

下面以例為證。

Paule Marshall"s Brown Girl, Brownstones (1959) was a landmark in the depiction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Black American literature. Marshall avoided the oppressed and tragic heroine in conflict with White society that had been typical of the protest novels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Like her immediate predecessors, Zora Neale Hurston and Gwendolyn Brooks, she focused her novel on an ordinary Black woman"s search for identi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Black community. But Marshall extended the analysis of Black female characters begun by Hurston and Brooks by depicting her heroine"s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Barbadian American parents, and by exploring how male and female roles were defined by their immigrant culture, which in turn was influenced by the materialism of White America. By placing characters within a wider cultural context, Marshall attacked racial and sexual stereotypes and paved the way for explorations of race, class, and gender in the novels of the 1970"s.

該文共5句。

第一句說PM的書是里程碑,這是一個出現在段落前場的正評價,就是文章的主題。

下面就是要展開這個主題。

為此並不需要知道它是什麼方面的里程碑,因為就其是里程碑而言,肯定是與前,也與後比較,才有這個地位,所以單講這本書本身是不夠的。

這是它本身在內容上所蘊涵的,後面必須把它展開。

於是,文章後面內容一定先講她之前如何,再講她本身如何,最後講她之後如何。

內容上看就是,此前文字的模式,她的改變,她的'影響。

這個思考過程,開始可以花費時間,但一旦想到,對所有寫里程碑式意義的段落,其論證模式都是如此,我們就可以明白,結構模式,不依賴在這個結構下得到論述的種種題材,原來是可以幫助我們預測下文的。

此外,此句考主題題。

第二句一開始並沒有直接說她之前如何,卻說她避免了什麼。

而其所避免的內容,在上句的語境約束下,不可能是別的,只能是她之前的模式。

也許 oppressed and tragic heroine不足以讓人馬上斷定它就是此前小說俗套,但that之後跟出的內容,明確的告訴我們,這是典型情況(had been typical of),也就說是此前的模式,而且時間也交代了,是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at從句看似補充說明,其實對這個句子至關重要。

它作為該句的後場,體現核心的內容,這是一個例子,說明單純從語法上來判斷一個成分是否重要的做法是有侷限的,而考慮論證的語法即論證性語法分類則重要,其核心是前後場中心詞以及起連線作用的論證性詞彙。

第三句容易把握,這是因為一打頭即講相同(Like her immediate predecessors)。

我們不關注裡面的具體內容,雖然可能考題目,也確實考到這道題,因為它也是特殊語言(比較),但是,即使現在看得很懂,做題時仍然不能完全憑藉印象,因為選項正是在名詞短語上故意設定陷阱(該題正是如此),因此必須把答案和原文內容仔細對照。

在讀文章時,只要知道它在講相同,做題時能夠快速定位至此就可以。

而且,從這句可以預測後面一定還要講不同點。

一個體現里程碑的著作,不可能總是模仿前人,而必須有自己的獨創之處,這從邏輯上規定下一句應該寫什麼。

第四句以But開始,顯然講不同。

這不同點在於她進一步有所拓展(extend)。

後面以兩個方式狀語從句(by depicting, and by exploring)說明她如何能夠拓展。

這兩個by doing是否重要呢?一,它們是並列結構(and);二,它們都是細節內容,處理的方法和對上句到底如何相同一樣,都是先可不用字斟句酌,到考題時才回頭看也不遲,事實上,後來沒有考這裡,這說明,有些細節是不用仔細理解的,我們先且把所有細節都快速讀過,不加深究,然後在考到細節時再看,那時看的只是全部細節中的一小部分,由此可以節約時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比較選項相對於原文內容的差別上。

這就要求,必須純熟的掌握結構,才能為做題空出更多時間。

所以,結構分析是做題的前提條件。

事實上,此句後來考題,問作者提到那些方式(way)是為了做什麼,典型的in order to 題型。

注意它的考法,不去問by doing 裡面的具體內容,而問by doing 為什麼寫。

答案當然是說為了說明Marshall如何擴充套件。

答案是這句的前場中心內容,其實也是全文用以具體說明Marshall的一個實質性內容。

第五句也是最後一句,又以方式狀語開始,那是次要的,中心內容在attacked … stereotypes and paved the way。

既然鋪墊道路,那當然就是對後世有影響,是對70年代有影響。

此句也考題,比較容易處理。

希望從本文開始的抽象論述到文章分析的具體論述中,讀者可以大致瞭解,結構化閱讀分析的本質和它的運用的益處:我們沒有精讀,沒有泛讀,也沒有訴諸技巧,而只是問,這個文章各句以及每句各部分怎麼組織起來來論證論點,由此就拆解了該文的結構,並順帶分析了所考的四道題目

新gre閱讀考試需要大量的訓練,但是不能盲目追求數量,要多加積累跟總結,掌握結構化閱讀分析的本質找出論點,這樣備考新版gre閱讀考試時才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