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會考>

2016會考語文文言文常見句式歸納

會考 閱讀(1.35W)

國中階段常見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種: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被動句。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關於語文文言文常見句式歸納,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2016會考語文文言文常見句式歸納

  1.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係的句子,叫判斷句。

文言文中,判斷句有以下八種形式:

  (—)、用“…者,…也”來表示。

例: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用“…者…也”來表示,即主語後面不用“,”號。

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記》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知殊遇,欲報之於殿下也——《出師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斷,翻譯時“者也”不譯。

例:

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我所欲也》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用“…也”來表示。這有兩種情況:

(1)主語後有“,”號,翻譯時便去掉“,”號,再加“是”。

例: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十則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潮》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2)主語後無“,”號,只在主語後加“是”,“也”字不譯。

例:

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動詞“為”作判斷,把“為”直接翻譯成“是”,語序不變。

例:

此為何若人——《公輸》

為與此同類——《公輸》

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

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

  (六)、用副詞表示判斷,這個副詞不代替判斷詞,所以翻譯時副詞照樣譯,只在其後加判斷詞“是”。

例: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斷。

例:

斯是陋室——《陋室銘》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斷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譯成“不是”,“也”字不翻譯。

例:

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倒裝句

現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修辭表達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譯時有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古漢語中的倒裝句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主謂倒裝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賓語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銘》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所思何)——《木蘭詩》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會賓客大宴(大宴賓客)——《口技》

菊之愛(菊),陶後鮮有人——《愛蓮說》

蓮之愛(蓮),同與者何人——《愛蓮說》

牡丹之愛(牡丹),宜乎眾矣——《愛蓮說》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東陽馬生序》

微斯人,吾誰與(誰)歸——《岳陽樓記》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滿井遊記》

時人莫之許(之)——《隆中對》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輸》

萬鍾於我何加(何)焉——《魚我所欲也》

何以(何)戰——《曹劌論戰》

忌不自信(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介詞結構後置

它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放在謂語前。

例:

投以骨(以骨投)——《狼》

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祭以尉首(祭)——《陳涉世家》

徐噴以煙(以煙徐噴)——《童趣》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藏)——《大道之行也》

相與步於中庭(步)——《記承天寺夜遊》

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觀潮》

不慼慼於貧賤(慼慼)——《五柳先生傳》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假借)——《送東陽馬生序》

受地於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倉鷹擊於殿上(擊)——《唐雎不辱使命》

信義著於四海(著)——《隆中對》

躬耕於南陽(耕)——《出師表》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師表》

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起)——《公輸》

胡不見我於王——《公輸》

所欲有甚於生者(甚)——《魚我所欲也》

欲有求於我(有求)也——《鄒忌諷齊王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