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小升中>

過來人告訴你小升中擇校奧祕

小升中 閱讀(7.63K)

一、擇校

過來人告訴你小升中擇校奧祕

擇校說白了實際上是選擇一個相對優良的壞境,個人覺得擇校是每一個有能力有條件的家長必須做的一件事。至於為什麼,相信很多家長都已然明瞭,而我還想補充的是:,你可以通過關係、可以出錢、甚至於可以賭運氣搖號幫孩子完成擇校;大學聯考,你可以為孩子選擇復讀、選擇出國、選擇各種各樣的成教電教及網路學院完成學業,唯一難以使上勁的便是會考,九年制義務教育沒有回頭路可走,從某種角度來說,的擇校便顯得愈發重要了。而三年的國中生活,孩子更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叛逆時期,好的學校好的環境對孩子來說可能尤為重要。當然,我不否認普通學校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但,普校的孩子和家長們所付出的努力或許要比重點學校的孩子及家長多得多。

二、擇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便經常聽到“擇校不如擇班”這句話,並且十分認同。目前的教育現狀,任何一所好的學校,優秀的任課老師只可能集中在每一屆的火箭班和重點班,而每一個普校也會舉全校師資力量來保證其重點班的教學。如果,孩子進不去最好學校的火箭班,我覺得不如退其次進入差一級別學校的火箭班。當然,這個也要因人而異的,任何時候,適合孩子的便是最好的。

三、擇校途徑

擇校方式每年都應該有所變化,連學校的體制都在變化,招生也不可能一成不變的。我只談談我所知道的幾條途徑,非官方訊息,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1、搖號

改制式學校,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重點中學,每年的招生有絕大部分的學生是通過搖號產生的,大體比例會佔到招生的2/3以上,這個比例應該是教育部門下的指標。

搖號,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有二次機會,一次我把它稱為小搖號,是在孩子國小畢業前所屬各區教育局的搖號,也就是在校不擇校(還在國小,不能選擇具體某一所國中)的搖號,搖中的比例很小,攤到每個國小畢業班,或許名額不會超過2個,搖去的國中一般都是學校附近對口的重點中學,搖中的孩子是真正享受義務制教育的孩子,不用交納擇校費用,這幫孩子進了國中以後,有些學校會把他們單獨組班,不能參加進校以後的擇班。另外一次搖號,我習慣稱之為大搖號,則是在拿到國小畢業證和九年制義務教育通知書以後由家長自己選定某所重點中學所參加的搖號,是不在校擇校(離開國小了,可以選擇任一所國中,注意:只能選擇一所,如果要跨區,還要提前辦理跨區擇校手續),搖中比例要根據各校報名和錄取的比例而定,搖中後必須交納教育部門規定的擇校費用,進去分班看各校規定而定。搖不中的孩子只能到指定的對口國中入學了。

2、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從字面上來理解應該是招生的許可權在校方,但,實際上好像並不盡然,從這一塊又可分為幾種情況:一、市教育局會要求佔去一部分指標,很好理解,是各校為武漢市所作的貢獻,用於市裡各部委辦局之間的協調排程,包括市裡的招商引資人才引進所需要的指標等等;二、所在區政府和區教育局也會佔用一部分指標,用於解決區政府的一些困難和區屬教育戰線子弟的入學,這一塊應該還包括各學校老師的子弟,這也不難理解,俗話說了靠山吃山,人在教育戰線孩子入學自然會有些優勢,對吧?三、各校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招生,實際上這一塊的指標已經少的可憐了,在這一塊上,學校還得考慮二個方面,首先是共建單位的指標,另一部分才是我們家長討論的沸沸揚揚的優等生(特長生)的招生。當然,在自主招生這一塊,不管你是佔用的哪一份指標,校方一般都會要求學生也去參加搖號,如果搖中的話,就能又節省出幾個自主的指標了。

通過上面各途徑的招生,已經涵蓋了大部分家長印象中的對口生、搖號生、關係生、共建生、特長生、優質生了,至於還有沒有其他的途徑,我就不得而知了。

四、如何擇班

一般來說,按照教育部門的規定,各校都不會公開宣稱有重點班之說的,如何分辨本屆的火箭班,唯一的標準便是看班主任了,國中三屆一迴圈,上屆九年級火箭班下來的老師一般會是新七年級的火箭班老師,相對應的,火箭班主課任課老師所帶的班便是可能是重點班了。對於各校自主招收的優等生,校方會承諾一部分人進火箭班,看本屆優等生的擇班也很容易知道哪個班是火箭了。

優等生擇校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裡的優等生應該用特長生來定義更為準確,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被學校錄取,並不代表他們不優秀,只是在學校要求的某些特長上不具備優勢。前面說了,其實學校用於自主招生的名額是絕對有限的,那麼,有限的名額裡它最渴望招到怎樣的學生呢?如何招到它所要的學生呢?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追求高的升學率是每個學校的本能。,沒有統一的考試,沒有一個絕對權威的生源鑑定機構,學校也就只能憑藉每個孩子所謂的獲獎證書來參考了。而在所有的獲獎證書中,奧數獎證是各校最為看重的特長,在我的記憶中,似乎大學聯考的特招有幾大證書是有用的——全國高中數、理、化、生物和計算機競賽,由此可見,各重點國中為啥看中國小生的奧數能力也就不足為奇了。從偏激一點的角度來說,語文、英語等一些文科方面的知識,只要努力,通過勤奮學好的概率大於數理化,而要學好理科知識可能還需要孩子的'悟性和反應。記得曾和某重點中學的一位校方領導聊天時討論過這個話題,他說(大意是):就那麼幾個有限的名額,你說我們認什麼特長好?楚才杯,每一屆的閱卷老師都不一樣,各花入各眼,也有人為的因素;體育和音樂的特長生,我們已經考慮特招了;其他的技能競賽,很多孩子都沒參加,可比性不大;唯一參加人數最多的最為普及的便是奧數了。結合國中的學習特點,所以大多數學校都會把有限的名額用在選擇奧數成績好的學生了。通俗點說,在擇校這一塊,比的並不是孩子優秀與否,而是奧數成績的好壞。自主招生,學校招的大多數是奧數特長生。

  奧數獲獎證書

奧數培優風行這麼多年,到如今,各種大小競賽已經發展到數十個了,到底什麼競賽的含金量高,各重點中學又看中哪個競賽呢?很簡單一個道理,參加人數多而得獎人數少的獎證自然含金量高,比如2個競賽,一個一等獎有200名,一個一等獎只有20名,你說哪個含金量高呢?每一屆校方都會根據當年各個競賽一等獎的得獎人數調整其所謂的“證書含金量”,並且會綜合每個孩子在各個競賽中的成績來綜合衡量的,有時甚至於會細小考慮到你的孩子離一等獎差多少分。

這裡,想提醒家長的是,五年級的成績基本上是不考慮的,各校看的是六年級的競賽成績。在我的印象中,有幾大競賽成績是絕對會起到決定作用的,如:明心挑戰賽、華盃賽、創新杯、學用杯、希望杯。。。似乎這幾大競賽一等獎的得獎人數都沒超過30人,有一年,某競賽一等獎的得獎人數只有九人,那年,很多學校便關注了這一項競賽,幾個重點中學的招生校長手上都有得獎學生的具體分數。

 培優機構

學校要擇優,但是又不能違反規定去組織考試,於是,去一些相關的培優機構抓奧數尖子便成為各個學校最為直接最為省事也最為可靠的途徑,而各培優機構也可趁機推薦學生為自己的培優續找生源,這確實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同時,也為那些有數學天分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去名校的渠道,應該是說多方受益的事。至於各培優機構推薦學生的力度我想還是與各自的培優成績相關的,也就是說,推薦到學校去了,學校還是要看相關競賽成績擇優錄取的。說到奧數培優就不能不談到明心教育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劉嘉數學, 個人認為,不管外界怎樣評價劉嘉和劉嘉奧數的學生是如何成功的,不可否認,劉嘉那裡確實基本上聚集了武漢市各屆的大部分數學尖子生 ,近幾年,在漢口這邊的重點國中的奧數免費生中,劉嘉那裡的孩子幾乎佔去近80%的指標。這,也是為什麼在關乎升學的各類奧數競賽中,劉嘉的挑戰賽始終能穩穩的佔住較為關鍵的一席之地,很多學校樂意接受劉嘉A班的學生,因為其生源基本上是穩定可靠的,在國小六年的數學培優中,那些A班的孩子已經不知道歷經多少次的沙場了。。。

不光是劉嘉,每到時,幾乎各大奧數培優機構都會送一份名單去各重點中學的,最後起決定因素的當然還是這些孩子的獲獎證書。

  自薦

綜上所述,在特長生這一塊,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獲獎證書,只要你孩子有證在手,即便沒有培優機構的推薦,也可以自己找上門去,當然,必須是獲獎證書絕對過硬。只有在奧數證書過硬的前提下,其他的證書才會起到幫襯作用。自薦和推薦時間應該在各大奧數競賽結束,成績出來之時才有效的。成績未出來之時,各校一般都不會接待的。

  最最重要的話

影響擇校的因素其實很多,家長應該明確告訴孩子,不能進入重點國中,並不是孩子自身的不優秀,搖號本身也有很大的隨機性,何況,通過以後的學習,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具備新的特長。在實際的擇校中`,建議家長結合自身的情況綜合考慮,比如:孩子的學習狀況、性別特長、學習習慣、路途遠近、家長的社會關係和經濟實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