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大學聯考>

2014年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指南:合理選擇專業

大學聯考 閱讀(3.15W)

 從報考開始確立職業方向

2014年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指南:合理選擇專業

大學生職業期待是指對於職業的地域、薪酬、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以及專業對口等方面的願望。找到一份符合自己期待的工作,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是大學畢業生的夢想,這份夢想激勵著在校大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各種成長活動中。但現實是很多學生不得不去自己不滿意的單位或崗位工作。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使得大學生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嚴峻的問題:樹立怎樣的職業期待才能夠支援自己的職業生涯順利發展?

要使大學生就業結果更加符合其職業期待,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考慮就業要從填報大學聯考志願、準備就讀專業和新生入學開始。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由一名學生轉變為合格職業人的過程,學生在就業時是否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關鍵在於大學過程中是否成長為有足夠競爭力的職業人,大學過程中的每一個進步都會在其求職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深入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和志向,積極投入職業活動中,結合對自己和職業社會的瞭解,確立職業方向,制訂完整的計劃並持續行動理應是大學生活的主要內容,大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要為學生階段最重要的考試——求職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在求職過程中樹立合理的職業期待。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而不能建立在空想、攀比的基礎上。職業選擇本質上是生活方式的選擇,在求職的過程中,除了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空間、福利待遇和工作技能等因素,還需要考慮家人的期待、自己的人生髮展等因素,樹立合理的職業期待。對自己進行深入分析,準確定位。在求職過程中需要對自己進行深入的分析,自己希望在什麼地方、什麼行業工作?我喜歡做什麼,能做好什麼?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對目標工作區域的實際情況以及目標單位的發展前景列出一個清單,幫助自己鎖定工作單位和職位。

2014年大學聯考近在眼前,在廣大考生最緊張的複習衝刺中,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專業,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將來希望向哪個方向發展。要仔細傾聽心底的.呼喚,不要被外在的因素所誘惑,和家長、老師討論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多瞭解一些情況,包括已經上了大學的人,甚至已經大學畢業的人,看看他們的經歷,瞭解一下當初他們是怎樣選擇專業的,他們所學的專業和以後求職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肯定從中能得到不少啟發。

 為什麼不喜歡自己選擇的專業

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中,往往出現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許多考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專業。儘管在志願填報中他們下了很大功夫,仔細蒐集資料,甄別挑剔,從各個角度、對各種因素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鑑別,並認真聽取各方意見,最後選擇了某個專業,但是入學後發現所選的專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自己以後的職業期待反差很大,因而心情沮喪甚至影響了學業。

小張是某高校歷史系的學生,當年她在接到入學通知書時很失望,因為她原本希望自己能夠被英語專業錄取。

入學後,她找到學校職業輔導中心,就學習興趣、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職業興趣、職業發展方向等問題,諮詢了職業輔導員。經過交流,職業輔導員發現,小張喜歡英語的原因只是因為高中階段英語成績好,英語老師很喜歡她,經常表揚她,她也因此更喜歡英語學科,她希望能夠像自己的英語老師那樣將來教英語。

在討論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時,面對一臉迷茫的小張,職業輔導員建議她在一年級的時間裡先學好歷史專業安排的課程,不要浪費大學一年級的美好時光,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多考查一些職業,繼續探索自己所喜歡的職業和專業方向。一年下來,她獲得了一等獎學金。在辦理轉專業的過程中,她希望轉到國際貿易專業,將來從事國際貿易工作,但由於轉入時所需資料不齊,她沒能如願。

她再次來到職業輔導中心,與輔導老師討論後,決定選擇輔修國際貿易專業第二學位,為將來從事國際貿易做準備。在討論國際貿易對自己的吸引力時,小張看到的是“待遇好”、“可以出差”、“有帶薪假期”、“有很大的個人發展空間”。經過申請、考試,她如願以償輔修了國際貿易專業第二學位。

到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時,學校開始保送研究生。小張又去諮詢輔導員,並帶來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她不但可以順利通過兩個專業的考試,拿到兩個專業的畢業證和學位證,還可以保送歷史專業研究生。但這時,她卻產生另外一個想法,放棄保送機會,報考金融專業研究生。將來到上海金融機構工作,這樣不但可以滿足自己對於職業的“愛好”、“高薪酬”、“帶薪假”、“施展才華”等方面的期待,也可以滿足自己與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的願望。

這時的小張,已不是剛入大學時那個懵懵懂懂的學生,而是已成長為一個有足夠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大學生。她願意應對“放棄保送機會報考金融專業研究生”這個挑戰,併為之努力,她成功了。最後,她考上了金融專業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小張順利地獲得了上海一家金融機構的工作機會。

  沒有永遠不變的選擇

許多人的經歷告訴我們,當年他們在參加高校招生入學考試中,儘管仔細慎重地填報大學聯考志願,大部分人也如願以償實現了自己的選擇目標,但是入學後,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仍然與自己的期待相差很大。這是為什麼?

小張的故事告訴我們,隨著對自己和職業社會的不斷深入瞭解,大學生職業目標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聽從內心的召喚,勇敢地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

大學新生入學後,在生涯發展的各階段都要根據當時的情況樹立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將每一個階段的職業期待轉化為學習成長的具體目標,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用持續的行動獲得成果,為未來的就業做好準備,是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必備能力。

據《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認為工作與職業期待不吻合的2012屆大學畢業生中,有35%的人認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22%的人認為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告顯示,77.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期望值過高,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和專業對口等方面。

大學聯考填報志願,入學後學習某個具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後到社會上求職,這是一個相互聯絡的完整的鏈條,是一個不斷磨合、個人與單位和社會相適應的過程。既不能簡單化,也不能理想化。大學生求職是一個雙向選擇過程,一方面是大學生按照自己對職業的地域、薪酬、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以及專業對口等期望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另一方面是社會企事業單位按照組織對人才在專業技能、通用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要求選擇合適的人才;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大學生抱怨工作不好找,或者說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同時也經常聽到企業抱怨符合發展要求的人太少,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著嚴重供需不平衡的狀況。這種不平衡表現在意願和能力兩個方面的供需失衡。

意願上的供需不平衡表現在一方面大學生渴望找到一份能夠發揮個人專長的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希望找到一個踏實、誠懇、負責任的員工。大學生求職的“有條件”選擇和企業要求的“無條件”付出形成了供需不平衡。

社會需要有相應工作經驗、能夠在某一崗位獨立開展工作的人才,而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沒有相關崗位工作經驗,儘管他們在大學期間學習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也鍛鍊了一定的能力,但是還是不能夠很快地適應崗位的要求,快速為組織創造價值,形成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需求能力的供需失衡。這也是很多企業不歡迎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重要原因。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就給予充分的考慮,對自己所選的專業,對畢業後工作的地域、薪酬、個人發展機會有所瞭解,對自己日後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有符合實際的判斷,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