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環境設計>

旅遊地產的景觀設計

環境設計 閱讀(1.8W)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遊、休閒的生活方式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健康環保、綠色生態的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表現尤為突出的是居住需求正從“城居”走向“郊居”進而到現在以“旅居”為主的多元化格局。旅遊地產作為這種全新生活方式的載體,融旅遊、休閒、度假、居住為一體,滿足人們在生活中旅遊、在旅遊中生活的雙重需求。從現今已開發的旅遊地產來看,無論是藉助古蹟遺址、名人故居等豐富人文的資源主導型,亦是單純依賴於山地、海濱、溫泉、滑雪場等自然景觀的旅遊持續型,還是在城市中全新建立主題公園的生態人居型,較之一般的住宅,旅遊地產都對景觀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延續文脈、尊重自然、創新體驗、藝術多元”,強調將健康發展的理念落實到具體專案設計中,從而創造優美怡人的居住環境,提升地產價值。

旅遊地產的景觀設計

一、資源主導型

核心:資源的最大化

特色:文化資源知名度高、獨特性強、優勢突出

代表:名山大川、人文故居、古城遺址等

主要問題: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如何帶動區域旅遊發展、觀光遊覽向深層度假轉型等

景觀特點:人文歷史色彩優於自然資源景觀

設計手法:以歷史風貌的保護與修復為規劃主線,將景觀設計融入其中

代表案例:平遙古城環城帶規劃設計

1.專案背景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平遙古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儲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2.設計理念

按照“織補城市肌理,再現歷史空間”的設計理念,在體現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同時,注入現代城市的發展理念,使古城歷史文化與新城銜接完美結合,再現昔日古城的滄桑、古樸與莊重。通過規劃整治將平遙建設成為國際更具知名度、國內更具影響力的晉商文化旅遊中心城市。

3.方案創意

(1)五大策略

區域策略:織補整合:將古城與環城地帶、城南堡、新城、和近郊區進行城市肌理的織補,結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區域的整合。

生態策略:調節小氣候,保護古城牆:環城地帶以保護古城牆為基本出發點,在古城的周邊形成良好的微迴圈小氣候,最大限度地保護古城牆。

旅遊策略:城南堡作為旅遊集散中心:強化城南堡作為古城的門戶地位,供旅遊專線,挽留遊住,確立平遙在區域旅遊網路中的核心地位。

保護策略:多元的保護和更新模式:古城牆外圍保護區分圈層保護,從內至外分為絕對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和環境協調區。

文化策略:拼接城市文化碎片:在規劃中應充分尊重歷史文化,儘量保護和利用現存古蹟,將此“文化碎片”拼接到古城文化的大板塊中,有效延續平遙古城的歷史文化積澱。

(2)六種景觀

古禮迎曛——迎曛門外景觀

城北疊翠——拱極門外景觀

河田野望——太和門外景觀

桃源親翰 ——親翰門外景觀

綠茵英姿——永定門外景觀

晉商古韻——鳳儀門外景觀

(3)特色古村落

古城平面以龜形佈局,並以“龜城”著稱。城南堡當屬古城龜首,是進入古城旅遊、商貿集散的重要地段,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標誌和形象地區。

規劃著重保護和恢復城南堡古村落建築形態,挖掘、整理、展示古村落文化生態,還原、再現平遙古城離城最近的村落的傳統生活狀態。

特色古村落內部,依託整治後的城南堡東西兩個古堡周邊區域,構造、尋找、創造,原汁原味、田園風光為主景的生態型城市景觀框架。

二、旅遊持續型

核心:景觀的深度化

特色:資源優勢明顯、知名度較高,且通過持續型開發,可不斷升級

代表:三亞海棠灣、杭州西湖等

主要問題:資源與資本的結合、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等

景觀特點: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且具有較持續的觀光旅遊人群

設計手法:注重自然資源的保護,通過設計手法延伸出的新景觀,加上持續不斷的旅遊體驗活動的引入,使觀光者不僅能夠領略到大自然的饋贈,同時通過趣味性與主題性的氛圍營造,更讓其穿梭於不同的場景之間,從而產生一步一景的豐富體驗。

代表案例:三亞海棠灣

1.專案背景

海棠灣位於三亞市東部,規劃區面積約為98平方公里。海棠灣總體定位為“國家海岸”——國際休閒度假區、世界級的旅遊度假天堂、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熱帶濱海旅遊休閒度假區,及國家海洋科研、教育、博覽綜合體。

2.設計理念

依託現有的林旺鎮,建設旅遊度假中心區,逐步實現配套度假酒店、商業購物、文化休閒、娛樂遊憩及管理培訓等服務設施。同時,利用瀉湖及其周邊地形的豐富多樣和視覺景觀優勢,建設豐富多樣的綜合旅遊度假區。其中既有生態居住區、高檔遊艇社群、高爾夫社群等居住類產品;也有豪華海景酒店、溫泉度假區、環球影視城等公共設施;還有主題公園和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3.專案亮點

提出海棠灣國家海岸。國家海岸這個概念是一個種土地管理策略,這種策略限制並控制一個實施特別行政管理區域內的物業數量與素質,從而儲存與保護自然棲息地和田園風光。

本專案提出海棠灣的發展戰略,是將海棠灣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國家海岸,發覺其潛在優勢,永久儲存其世界一流的環境資源,令其以保護區的典範,成為中國首個經濟上值得儲存管理的區域。

同時希望通過國家海岸的概念使整個延綿25公里長的海岸線得到發揮,除著力打造一線海景之外,在它的腹地通過人工的方式增加出很多激發土地本身、刺激土地本身的價值再次上揚的設施,增加二三線地區的土地價值。

4.起步區設計

(1)起步區概況

起步區30平方公里範圍內有海棠灣鎮7個村委會,總人口約1.1萬人,大部分為農業人口,現有基本農田為5933畝。起步區主要自然資源有海灣和瀉湖,擁有沙灘的'海岸線長度約4.3公里,鐵爐港瀉湖湖區面積約8平方公里。起步區的開發是與現存區域基礎設施,包括道路、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三亞市區以及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聯絡在一起的。

(2)起步區規劃

起步區的開發以旅遊度假為主,建設成為包括遊艇港、度假酒店、度假公寓、度假別墅等度假休閒專案在內的高階旅遊產品彙集區域。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採用綜合管溝的方式,力爭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化水準的國際一流的基礎設施,為實現海棠灣“三低一高”的開發目標奠定基礎。

三、生態人居型

核心:主題的最優化

特色:資源優勢不突出,靠人文居住主題或遊樂公園主題等其他專案拉動

代表:華僑城、迪斯尼等

主要問題:資本的鉅額投入、創新的可持續性、深度體驗的開發等

景觀特點:自然資源相對匱乏

設計手法:通過合理的規劃與景觀設計,為居住著營造宜居、生態的都市田園生活休閒空間

代表案例:華僑城規劃設計

1.深圳西部華僑城

區位:位於區域經濟發達,城市化程度較高的深圳市,地處南山區東部,南臨深圳灣

資源:資源條件一般,區域內無特殊資源

交通:東西向的沙河西路、僑城西路、僑城東路和南北向的僑城北路、深南大道、濱海大道構成華僑城的主要道路骨架

規模:佔地450公頃,東南面建成區約320公頃,其中旅遊用地約130公頃,中西部在建和待建區為130公頃。現已建成四大主題公園,成為以主題公園為主體,集旅遊、展覽、娛樂、居住為一體大型旅遊度假居住區。

2.深圳東部華僑城

(1)專案概況

鹽田(東部華僑城)生態旅遊區入口前區專案用地位於深圳市東部的鹽田區,面積為24.12ha,距離市中心20km。南部為著名海濱度假勝地大梅沙,中有鹽壩高速公路相隔。

(2)設計亮點

採納生態設計。強調綠色生態環保理念,設計結合自然。

創造豐富體驗。借鑑美洲雨林峽灣風情,創造豐富的主題意象,吸引遊客。

滿足功能需求。作為整個生態旅遊區的入口區,要滿足停車、內外交通銜接、入口管理等功能,還要考慮設定娛樂和購物專案,吸引遊客在此停留併產生進一步向前延伸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