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留學>留學加拿大>

解析高中留學加拿大的難點

留學加拿大 閱讀(4.06K)

加拿大已經成為中國學生留學低齡化佔比最高的留學目的國,目前赴加拿大留學的低齡學生(本科、高中及以下)比例已接近75%。yjbys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高中留學加拿大的難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解析高中留學加拿大的難點

相較於研究生階段再出國留學,低齡留學,家長考慮的因素則更多且角度也有所不同,比如安全、環境、教育質量、孩子的適應程度等,近期,yjbys教育特別開設了低齡留學專家講堂:從孩子的成長看留學選擇,邀請邀加拿大低齡留學專家朱凡博士,通過朱凡博士講述不同 孩子的加拿大留學成長故事,讓低齡留學家庭認識到孩子蛻變必經的過程,和在這個過程中會遭遇地困難和挑戰,並提早準備。

朱凡博士的三個孩子均在中國接受國小和國中教育後前往加拿大繼續學習。大女兒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畢業生,二女兒是Ryerson大學設計專業大二學生,小兒子是多倫多高中11年級學生。朱凡博士出生於廣州,就讀於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大學任教數年後移民加拿大,從事教育和成長服務事業。既是親子教育專家,也是加拿大低齡留學家庭楷模。以下為近期yjbys教育低齡留學專家講堂中,朱凡博士關於三位低齡留學加拿大的中國學生的案例分享,以及從中分析出低齡留學生在國外最需要培養的三類素質:

yjbys教育: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yjbys教育低齡留學專家講堂!今天朱凡博士會和我們分享關於加拿大中學留學的一些情況,讓我們歡迎朱凡博士!

朱凡博士:各位下午好!非常感謝大家來聽講座。首先我介紹一下自己,我和我的團隊在加拿大多倫多做低齡留學生的監護人,因為對於不滿十八歲的留學生,他必須要一個加拿大公民或者永久居民做他們法定的監護者,負擔起家長的責任;我們另一個業務是成長監督,因為加拿大的中學是學分制,沒有大學聯考,選什麼課跟大學的專業有關,所以選課是非常重要的,我和我的團隊會在每年開學前與學校的顧問溝通,為孩子分別做適合的選課計劃。

中學留加新氣象:學生更主動 ,學校更友好

yjbys教育:在您的這些經歷中,有沒有一些關於中國留學生出現的新的現象可以分享給我們?

朱凡博士:當然,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是,以往的話,我們的同學只是想著怎麼去讀書?老師給他編了課,他就去上了,但今年發生一個非常新的現象,這些同學非常的主動關心,他所學的課程跟大學有沒有關係?這樣的話,老師就知道你到加拿大來是為了讀大學,跟本地的一些學生不一樣,因為本地的學生可能一半畢業就是就業。這個現象是發生在學生中的。

而在加拿大教育局這邊,也有新的現象出現。加拿大公立教育局,包括我在的有三十多所學校的多倫多公立教育局,是很願意收留學生。為了孩子們更好地適應新環境,他們特別要求每一個學校都建立同學會,每年的迎新也都是為了讓孩子們更有歸屬感,這裡會安排老生專門帶著新生,這種是以前沒有的,這也是當地教育局不斷探索發現的結果。

另外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在多倫多天主教公立教育局裡,數學測試是用中文的。每一個學生去到那邊讀中學的,都要經歷過新生入學的水平測試,一個是測英語,一個是測數學,因為這是畢業拿畢業證書,必須要通過的這兩門課程。測英語,當然是用英語來去測了,但是測數學它是用中文的,除非你看不懂中文。曾經有一位在深圳讀國際學校的學生要在多倫多做測試,但是他說糟了,因為我在學校裡面,所學的這些都是英文的,雖然他是講中文為主了,但是學的所有科目都是英文,以至於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不得不呼叫一份英文卷子給他。

yjbys教育:以往我們家長都是擔心孩子用英語答卷影響發揮,多倫多天主教公立教育局為什麼這麼做呢?

朱凡博士:加拿大的數學教學比國內要慢兩到三年。英語答題因為受限於語言而不能理解試卷,這樣就不能真實看到學生的數學水平,所以他們就建議用中文去做新生入學測試,這也就出現了一個被形容為“瘸腿”的情況,就是說一方面中國孩子到加拿大,比如說讀七年級,數學其實已經完全不用再上,因為數學水平已經足可以等於加拿大十二年級的水平,甚至可能更高。而另一方面他們的英語水平動可能只相當於本地的六年級或者七年級的水平,會出現這樣的一個不均衡,需要在課程規劃中慢慢彌補。

案例一 學霸的困惑:自我管理、規劃未來的`能力養成

yjbys教育:今天活動前不少家長也提到這樣的問題:國內的資源已經很好了,送孩子出去究竟是為了什麼,關於這一點,您有什麼看法?

朱凡博士:這也是我一直在觀察中思考的問題,通過幾個案例來解答給大家。

曾有一位北京四中的學生,在加拿大多倫多一所很好的公立學校就讀。在國內讀書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學霸,還是學生會主席,到加拿大後他也是每天拼命學習,結果發現即使天天學到深夜兩點鐘,成績都不能滿意,為什麼呢?因為他是用中國的方法去學習,國內的教育更像平面式,通過書本獲得知識,參加考試然後進入大學。但是加拿大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中學階段,是比較立體化的,全面的,學生更多地是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去讀書。

後來他就後來選了一門課叫做職業規劃課。這門課的意義在於讓學生明白學習並不只是為了拼知識。他選修這門課後,也和我有過交流,他說他選這門課最大的收穫是老師告訴他,你將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要做什麼樣的職業?想做什麼樣的職業,你大學可能就要讀什麼樣的專業?大學讀什麼專業,就跟中學所選的科目又是有關的。

上了這門課,他就開始考慮了,他想將來去聯合國做事情,我說行啊,我說這個沒什麼特別的,因為聯合國也是一種職業而已,通常要不就做文職員,要不就是專家型。他說想做文職人員。我又進一步瞭解到,他的父母希望他可以讀商科,因為讀商科,他的優勢非常明顯,數學非常好,英語也沒問題。但是我建議他,如果未來想去聯合國工作,不妨考慮另外一個專業:政治系。但讀這個專業的話,一定要學生個人感興趣,父母也要妥協。讀多倫多大學的政治系,將來就有機會去聯合國,因為這個專業畢業的很多學生,將來就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他聽取了這個建議,在十一年級的時候,就調整了課程,變成了偏重選擇圍繞著這些大學政治系所要求的課程。比如他修了國際關係、國際事務等的這些研究,這些聽起來好像是大學的課程,他就修了這些課程,高中畢業後也成功地入讀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錄。

通過這個案例想要表達的是:中國學生在國外讀中學,必須要為自己的未來,要去多一點的考慮和多一點的做決定,這一點,也是這個孩子的父母跟我分享的,說這個說不定就是把孩子,送出去的最大的價值。

案例二 頻繁變換寄宿家庭:學習尊重規則,學會與人相處

第二個案例,是關於學生的日常生活。孩子出去讀中學,通常就是兩大類住宿,一個是住校,一個就是住寄宿家庭。住校的話很簡單,但住寄宿家庭就複雜一點,尤其是我們這些個孩子,一般來說,我們的孩子不喜歡跟人打交道,但是住宿家庭就要跟人打交道,而跟人打交道的這個功課,對於我們中國的這些中學生的孩子來說,這恰恰是一個很弱很弱的要補充的地方。

這個孩子來自石家莊,他選擇的寄宿家庭事實上非常不錯,是一位大學老師的家庭,非常照顧這個孩子,節假日還會特地帶他去吃中餐。但是這個老師也會給這個學生一些規定,其實每個寄宿家庭都有規定的,只不過有些不明文寫出,這個老師是寫出來的,其中一點是希望他的房間保持乾淨整潔。

這個孩子沒出國之前,家裡有保姆,從來不用幹家務。到了加拿大之後,孩子就不知道如何收拾房間,房間亂七八糟,洗澡的時候,寄宿家庭也有要求,比如洗澡後要把地板擦乾,地面是溼的話其他人可能會滑倒;另外希望他的毛巾不要直接帶回房間,因為毛巾滴水會把地毯或者木板泡壞,但是這個孩子卻總是忘記這些規矩,以致於最後這個家庭不得不主動要求這個孩子尋找其他寄宿家庭。

這樣的週轉發生了很多次,大概換了三次之後,孩子開始明白,出國讀書,中國學生只要英語過了關,學習能力都非常強,但是如何正確與人相處,可能還需要從頭學起,經過幾次轉換寄宿家庭的經歷,這個孩子也開始明白,住在別人家裡,就必須要遵守人家的規則。

所以,把孩子送出去的另一個價值,就是讓孩子們提前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一個家長跟我說,其實把孩子送出去讀書,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助推器,還有家長說,中學階段就送孩子出國讀書,是提前斷奶,也就是讓他更早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案例三 虎媽陪讀:學會放手

第三個案例,關於陪讀。因為低齡留學的原因,很多爸爸媽媽會去陪讀,在多倫多現在大概有兩千人左右的陪讀家長。第三個案例,這個孩子的媽媽,去陪讀的時候,不僅是陪讀了,她甚至也把國內的一些家庭教育的想法也帶到了加拿大這個新的環境當中,比如幫孩子找課外補習。但是其實在加拿大,並不流行這個,而且課外補習意義也不大。

因為在加拿大,尤其是中學階段,很多大作業都是團隊類的,多個同學一起去學習去完成,這也是不流行補習的原因,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加拿大,尤其公立學校,它的教育理念,多多少少就是有一部分學生畢業就開始就業,有一部分的人畢業之後再繼續讀高中,但是中國的孩子們基本都是為了升入大學繼續學習,所以學習目的也不一樣。

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位媽媽給孩子安排了補習,結果卻非常失望。她想辦法把孩子的時間填滿了。隨時給孩子一本書,叫他別浪費時間。這個孩子也覺得自己很另類,他說媽媽,既然你已經選擇了讓我在這邊學會成長,能不能你給我一點空間?能不能給我一點時間?我不會令你失望的,所以他就把媽媽勸回去,自己去參加各種活動,包括社團活動和一些其他的興趣活動。

這一點也是把孩子送去加拿大念高中的一個價值所在,因為到了讀高中的時候,尤其好的中學,父母沒辦法幫助他們。畢竟要讓孩子有空間去成長,既然已經把孩子送出去了,就讓孩子學會在新的環境中去成長,你會發現,把一個孩子從熟悉的環境,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絕對會接受更多的挑戰,同時也會有更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