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留學>留學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留學生打工問題

留學澳大利亞 閱讀(3.04W)

澳大利亞移民局規定,允許全日制的國際學生每週打工20小時,假期可以全時工作。打工前,要先去澳洲稅務辦公室(Australia Taxation Office)申請稅號,一般1到2周後稅務局就會將你的稅號郵寄到你提供的地址。在澳洲留學的同時,適當的打工,不僅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能豐富自己的留學經歷。而到底在該不該在澳洲留學期間打工?相信很多人對這個也充滿疑問,下面yjbys小編就帶您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澳大利亞留學生打工問題

  1.到底在該不該在澳洲留學期間打工?

這個問題很多身邊的新生和準新生朋友都在問:“我是不是該在學習的時候打打工賺點外快,貼補自己的生活,還能積攢些社會經驗?”

大部分朋友同意該看法,但也有一部分朋友認為:“本科打打工確實可以增加一些經歷,但是讀到研究生階段,做什麼事都應該為以後的職業做打算。而且學費那麼貴,打小工的錢也不多,真心不如好好學習。”

對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網上也引起了非常熱烈的討論,以下是一個澳洲留學生的經歷和提問,大家來看看:我現在在澳洲讀研,讀軟體,寫程式碼。我媽從我出國到現在都對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像別人家的孩子找到一份工作。

據她所說,她的每一個朋友的孩子(讀研還是本科未知)只要出了國都能找到餐廳端菜或者洗完的工作,問我為什麼我不可以。她認為做這些工作可以賺外快,還能和別人交流。

我認為以我的專業讀研畢業不會找洗碗端菜的工作了。如果我有時間,我寧願複習和敲程式碼。但她認為我只是在找藉口,不是能力低,就是懶。當然我承認我懶。我本人在實驗室幫做我的畢業設計也有一點工資,如果時間多,寫的好,工資都可以趕上國內的基本工資了。當然我沒有做到這麼好,只是如果我有時間也寧願做這個不去幫別人洗碗。而且我認為實驗室的專案也比外面的實習公司好。但我媽說她不是說這種,她強調自己去找。每次我媽跟我講這些,我內心都是鄙視,覺得她道聽途說,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認為本科打打工確實可以增加一些經歷,但是讀到研究生階段,做什麼事都應該為以後的職業做打算,而且學費那麼貴,打小工的錢也不多,真心不如好好學習。

我不知道我的觀點正不正確,你們說呢?

  2.來算筆經濟賬

僅供參考(RMB為單位):

一般一位留學生平均每年給澳洲大學交的學費+生活費總額是30萬-50萬(一般的澳洲公立大學,不包括獎學金,助學金等),現在我們就按照40萬算好了。一般澳洲大學暑假放假4個月,寒假等小假一個月。也就是說一年365天有7/12的時間是呆在學校的,大約是213天吧。用40萬除以213,等於1877,也就是說你每天交的錢大概是1877元rmb。

你在澳洲大學除去吃飯睡覺打dota的時間,每天滿打滿算也就只有10個小時你可以有效利用。也就是說你在澳洲的有效時間裡平均每小時花掉188元,約為30澳幣。

一般的澳洲打工的工資是10刀-15刀。除了做裸模和那啥,我想不到什麼能給30刀/h的薪酬。打黑工一般給得更少,所以呢,如果你打工只是為了掙錢,那你是虧的。

當然,很多同學打工是為了豐富經驗,提高能力,刷resume。這些都應該是university experience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看題主的意思貌似是說自己去大學主要是為了學習…那麼題主真的應該考慮考慮自己把這些時間用來在圖書館海淘一下,多聽幾個講座等等學校提供的其他資源會不會更值得。

有很多人會argue說:去學校上課本身就很扯淡…因為明明可以自己在家看Online公開課(tutorial形式除外)…因此去大學真正的意義在於與同學與教授交流的機會以及以此為基點帶來的'視野的提升。Well, that‘s also something to think about。

澳洲留學生關於打工問題的真實經歷講述

  3.鍛鍊技術水平和溝通能力

我建議是要和你媽媽好好溝通一下。我相信她那樣說經濟因素是次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她希望你增加社會經歷,如她所說,“多和人交流”,從而增大找到工作的機率。至於你,你說現在做畢設有工資,但是這個工資是穩定的嗎?畢業以後,失去了這個經濟來源,你有沒有把握找到另一個渠道來賺錢?或是有辦法留下來?

不管是搞學術還是做碼農,肯定都有錢,而且也是份聽起來很體面的工作,但是競爭多半也很激烈。在留學生總量不小的情況下,那你要靠什麼找到工作呢?

1. 你工作能力很強,就是技術過硬;

2. 你的人際交流能力強,就是能來事。

你媽媽的擔憂,可能就是怕你技術不夠過硬,人際交流也不夠流利,希望你能增加社會閱歷,從各方面提升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媽沒什麼錯。說實話,到了研究生,自己幾斤幾兩應該挺清楚了,看看身邊的人也能對自己以後有個預估。

我以前也有個誤區,覺得只想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沒什麼興趣和人做太多交流,也不是特別social,但後來發現這樣的想法不對。

要知道,外國人天性就喜歡“閒聊天”,會時不時來跟你聊聊娛樂新聞或是開開玩笑,如果你不接茬,在工作的時候未必能很好融入公司這個集體,一旦被打上了“沉默寡言”“不善交流”的標籤,你工作起來不會很順手的。而且,只有擁有了一定的溝通能力,你才能把你的想法跟老闆,跟同事交流。你肯定不想同樣做一件事,有人明明做得沒你好但是會說,得了便宜;或是知道有的事情不能這麼做,但是你解釋不清或是說得不合適得罪人。

你要是不會交流,就會一直停留在basic work的level,對工作的自主權越少,要聽別人的——因為你沒辦法讓別人瞭解你呀!

我不少朋友也站過櫃檯賣衣服、在餐廳做服務生、或是給人送外賣。排除時間的成本,作為僱主,看見這些經歷,肯定不會給你扣分,而是會將你定位為“和本國人交流無障礙”,這一點很重要。很多中國人跟local的交流,真心是很有問題的……人家輕輕鬆鬆打個招呼,他能漲紅臉不吭聲,搞得大家都很尷尬……

個人覺得你媽媽的重點在“交流”這個點上,她的目的不是讓你洗碗賺錢,而是最好能聽你說今天和當地人接觸了,聊天了;而她說朋友的孩子,也不是覺得人家能洗碗端盤子有多好,而是認為他們能憑藉自己走出去,去大膽應徵,進入到一個工作環境,希望你也有這樣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