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計算機>計算機硬體>

cpu選購技巧

計算機硬體 閱讀(1.46W)

電子產品用久了總會出毛病,當計算機硬體CPU壞了需要更換時,你知道cpu選購技巧嗎?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相關欄目!

cpu選購技巧

● 前端匯流排

匯流排是將資訊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資訊。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前端匯流排是CPU和外界交換資料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匯流排的資料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效能作用很大,如果沒足夠快的前端匯流排,再強的CPU也不能明顯提高計算機整體速度。資料傳輸最大頻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資料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資料頻寬=(匯流排頻率×資料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北橋晶片之間的資料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資料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資料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效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目前各種CPU的前端匯流排頻率(FSB):

Northwood核心CPU:Northwood核心CPU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則非常複雜,400MHz、533MHz和800MHz都有。其中,Celeron全部都是400MHz FSB;Pentium 4方面,1.6GHz-2.8GHz都有400MHz FSB的產品,例如1.8A、2.0A等等,Pentium 4型號後面帶有"B"字樣的則是533MHz FSB,帶有“C”字樣的則是800MHz FSB。

Prescott核心CPU:Prescott核心的Celeron D,無論是Socket 478介面還是Socket 775介面,全部都是533MHz FSB。Socket 478介面的Pentium 4方面,2.4A和2.8A是533MHz FSB,其餘的Socket 478 Pentium 4都是800MHz FSB,在產品型號後面帶有“E”字樣。Socket 775介面的Pentium 4 5XX系列方面,編號尾數為“5”的是533MHz FSB,例如Pentium 4 505/515;編號尾數為“0”的是800MHz FSB,例如Pentium 4 520/530/540等等。即將推出的Pentium 4 6XX系列CPU則都是800MHz FSB。所有Socket 478介面的Pentium 4 EE都是800MHz FSB。而Socket 775介面的Pentium 4 EE,3.4GHz是800MHz FSB,而3.46GHz則是1066MHz FSB,這是目前PC上最高的前端匯流排頻率,而且今後推出的所有Pentium 4 EE都會採用1066MHz FSB。

AMD Socket A平臺:所有的Sempron都是333MHz FSB;Athlon XP方面,Thoroughbred核心為266MHz和333MHz FSB,Barton核心為333MHz和400MHz FSB,而Thorton核心則為333MHz FSB。

AMD 64平臺:Socket 754介面CPU的HyperTransport頻率是800MHz;Socket 939介面CPU的HyperTransport頻率是1000MHz;而Socket 940介面CPU的HyperTransport頻率也是800MHz。

● 外頻

外頻是CPU乃至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兆赫茲)。在早期的電腦中,記憶體與主機板之間的同步執行的速度等於外頻,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外頻直接與記憶體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執行狀態。對於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來說,兩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頻的意義仍然存在,計算機系統中大多數的頻率都是在外頻的基礎上,乘以一定的倍數來實現,這個倍數可以是大於1的,也可以是小於1的。說到處理器外頻,就要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倍頻與主頻,主頻就是CPU的時鐘頻率;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係式:主頻=外頻×倍頻。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晶片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資料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衝訊號振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訊號在每秒鐘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前。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此外,在前端匯流排中比較特殊的是AMD64的HyperTransport。

二級快取容量

快取的工作原理是當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快取中查詢,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用相對慢的速度從記憶體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資料所在的資料塊調入快取中,可以使得以後對整塊資料的讀取都從快取中進行,不必再呼叫記憶體。二級快取是CPU效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快取容量能使效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快取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快取對於CPU的重要性。在CPU產品中,一級快取的容量基本在4KB到18KB之間,二級快取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快取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快取容量則是提高CPU效能的關鍵。二級快取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電晶體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整合更大的快取,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不過也不是說二級快取越大就越好,也要看具體的設計,例如P4 E系列的1兆二級快取比P4 C系列512K二級快取高一倍,但其很多方面的效能反而不如P4 C系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