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計算機>作業系統>

WIN7系統電腦的常識

作業系統 閱讀(3.05W)

通常我們所說的電腦就是指計算機,那麼大家知道WIN7系統電腦的常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WIN7系統電腦的常識,歡迎參考~

WIN7系統電腦的常識

1.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組成,按功能劃分為多級層次結構。

2. 電腦系統結構作為一門學科,主要是研究軟體、硬體功能分配和對軟體、硬體介面的確定,即哪些功能由軟體完成,哪些功能由硬體完成。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組成和計算機實現是三個不同的概念。計算機系統結構是計算機系統的軟硬體的介面;計算機組成是計算機系統結構的邏輯實現;計算機實現是計算機組成的物理實現。

3. 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分類

(1) 通常把計算機系統按照其效能和價格的綜合指標分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

(2) 按用途可分為科學計算、事務處理、實時控制、家用等。

(3) 按處理機個數和種類,可分為單處理機、多處理機、並行處理機、關聯處理機、超標量處理機、超流水線處理機、SMP(對稱多處理機)、MPP(大規模並行處理機)、機群系統等。

(4) Flynn分類法。按照指令流和資料流的不同組織方式,將計算機系統結構分為以下四類:

¨ 單指令流單資料流SISD(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stream )

¨ 單指令流多資料流SIMD(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Multiple Datastream )

¨ 多指令流單資料流MISD(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stream )

¨ 多指令流多資料流MIMD(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Multiple Datastream )

(5)馮氏分類法。提出用最大並行度對計算機系統結構進行分類。分為:

¨ 字串位串WSBS(Word Serial and Bit Serial)

¨ 字並位串WPBS(Word Parallel and Bit Serial)

¨ 字串位並WSBP(Word Serial and Bit Parallel)

¨ 字並位並WPBP(Word Parallel and Bit Parallel)

(6)漢德勒分類法。根據並行度和流水線提出的分類方法。

4. 計算機系統設計者的主要任務

(1) 確定使用者對計算機系統的功能、價格和效能的要求。

(2) 軟硬體的`平衡。

(3) 設計出符合今後發展方向的系統結構。

5. 計算機系統設計的主要方法

(1) "由下往上"(bottom-up)設計。

(2) "由上往下"(top-down)設計。

(3) "由中間開始"(middle-out)設計。

6. 系統結構的評價標準

(1) 用基準測試程式來測試評價機器的效能。

(2) 成套的基準測試程式。

(3) 程式執行時間

(4)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MIPS = =

(5) MFLOPS(Million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MFLOPS =

7. 計算機系統設計的定量原理

(1) 加快經常性事件的執行速度(Make the common case fast)。

(2) Amdahl定律:系統中某一部件由於採用某種更快的執行方式後整個系統性能的提高與這種執行方式的使用頻率或佔總執行時間的比例有關。

Fe表示(改進前可改進部分佔用的時間)/(改進前整個任務的執行時間),Se表示(改進前改進部分的執行時間)/(改進後改進部分的執行時間),則:

改進後的整個任務的執行時間為:

其中 為改進前的整個任務的執行時間。

改進後的整個系統加速比為:

(3)CPU效能公式。

CPU時間=CPU時鐘週期數/頻率;

CPU時間=CPU時鐘週期數*時鐘週期長;

平均時鐘週期數CPI=CPU時鐘週期數/IC(指令的條數);

CPU時間=(IC*CPI)/頻率f;

(4)訪問的區域性性原理。

時間區域性性、空間區域性性。

8.馮o諾依曼計算機的特徵可概括為:

(1)儲存器是字長固定的、順序線形編址的一維結構。

(2)儲存器提供可按地址訪問的一級地址空間,每個地址是唯一定義的。

(3)由指令形式的低階機器語言驅動。

(4)指令是執行是順序的,即一般按照指令在儲存器中存放的順序執行,程式分支由轉移指令實現。

(5)以運算器為中心,輸入輸出裝置與儲存器之間的資料傳送都途經運算器。運算器、儲存器、輸入輸出裝置的操作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都由控制器集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