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其它技能>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精選18篇)

其它技能 閱讀(1.23W)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精選18篇)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

吃月餅這個習俗,從唐朝就已經流傳下來了,月餅這個名稱是由楊貴妃命名的,他起初月餅是在宮裡流傳,的小吃糕點,後來楊貴妃命人制作出精緻的印子,嫦娥飛月的餅皮,然後稱為月餅,後來流傳到人間,百姓們家家戶戶都吃月餅。

中秋這一天,吃月餅要從唐朝朱元璋說起,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當年朱元璋起義,整治元朝末年的官僚人員,為了能更好的在行動中有所保密,朱元璋約定以贈送月餅為傳遞的訊號,所以八月十五吃月餅,贈送月餅就慢慢流傳到現在,現在的月餅也是作為中秋佳節互贈良友的一種佳品。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2

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寓意團圓,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3

中秋節吃月餅起源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聯合抗元,為了避免搜查嚴密,劉伯溫獻計策,將“八月十五夜起義”幾個字寫進餅子裡,這樣通過中秋節這樣一個餅子傳遞資訊,賞賜給群臣子。之後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流傳下來。

而中秋吃月餅的由來還有一種: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位經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4

中秋節關於月餅的傳說較多,不過根據歷史記載的習俗,唐代分食胡餅以及元末劉伯溫獻計八月十五殺達子的由來流傳最廣。中秋節吃月餅寓意團團圓圓,但是大家吃月餅也有注意事項,不然節日美食雖好小心傷了身體。

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傳最早還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貞觀四年時,征討突厥得勝並生擒其頭領,八月十五凱旋迴京。為慶賀勝利,京城長安通宵狂歡。當時有個經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獻餅祝捷。李世民接過華麗的禮盒,拿出胡餅笑指天上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之把胡餅分給群臣食之,這胡餅就是後來的月餅。

還有一種流傳更廣的說法,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訊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了一條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字樣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了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我國東北地區,更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人們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諧成天下人們美好的心願。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5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

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6

中秋節吃月餅,是漢民族的傳統習俗。這一傳統習俗至今在各地盛行不衰。中秋節和月餅緊密相聯,可以說這節就是月餅節,離開了月餅,它就沒有了應有的韻味,月餅離開中秋節也就沒有了它的“用武之地”了。過中秋節人人都要品嚐月餅的風味。

傳說唐玄宗在一箇中秋節的夜裡賞月時,受道士之邀去遊月宮,嫦娥州見凡間來人,非常高興,忙將他們邀入宮中,命宮女端出酥甜的仙餅讓他們吃,並讓數百名宮女在庭院裡輕歌曼舞,然後把他們送出月宮。一回人間後唐玄宗暗記下仙女的舞曲,命人整理,成為優美動人的“霓裳羽衣曲”,並命,二乙造月宮仙餅,因這種餅原是月中之餅,加上形如圓月,所以人們就叫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7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人們通過在中秋節賞月來寄託情懷,也是人們渴望團圓的美好心情。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唐詩有多篇中秋賞月詩,如王建有詩:“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寫道:“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

中秋節又稱月節、追月節、拜月節、玩月節。從唐代中葉開始,中秋賞月之風日盛,成為時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一首《靜夜思》,婦孺成誦。他的《把酒問月》,從“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寫到“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寫出了人生的感悟。

明清時期,祭月、拜月成為全國通行的習俗。清代俗諺有:“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清代有特製的祭月月餅,這種月餅較其他月餅為“圓而且大”,“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特製月餅一般在祭月之後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再來享用。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場上買一種特製的“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光菩薩像,月光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旁邊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搗藥。這種月光菩薩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長,畫像金碧輝煌,非常精緻。當時,家家設月光菩薩神位,供圓形的果、餅與西瓜,西瓜要切成蓮花狀。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後,將月光紙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來的供品。

明清以後,北京中秋節新添了一個節令物件——彩兔,清人暱稱玉兔為“兔兒爺”。人們用黃沙土做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兔兒爺的製作工藝精美,造型千奇百狀、滑稽有趣,京城人“齊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兒爺給市井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20世紀初,民間索性將祭月稱為“供兔兒爺”。名稱的變化,包含著豐富的文化資訊,高懸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裡已俗化為可觸控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雖然人們依舊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聖的品性,成為一種世俗觀念的表達。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8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9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反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儀器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0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

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1

相傳,宋朝以後,北方匈奴侵入中原,佔領了大片土地,改建元朝。中原人把匈奴人叫做韃靼。那時,每家都要有一名韃靼人來監視管理,百姓家須得好酒好宴款待韃靼,誰家稍有怠慢,全村的韃靼就集中起來對付鄉民,輕則罰銀兩,重則受刑或殺頭。特別叫人不能忍受的是,誰家娶了新媳婦,洞房的第一夜,必須給韃靼留著。如果韃靼看上新娘子的美貌,婚後則要經常來打攪,家裡人只能悄悄忍受糟踐,卻不敢吭聲反抗。中原人對韃靼早已恨之入骨。可又苦於團結不到一塊,勢單力薄,誰家也不敢冒然動手。

人常說,手中無刀殺不了人。中原的有識之士即便在朝謀事,也都不被重用,所以對此也只能唉聲嘆氣。後來,終於有一個文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想治一治韃靼。就是按人的生辰年月的不同,分別配成十二屬相,然後把十二屬相分成六對相生的`,六對相剋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蛇盤兔,必定富”,“龍見兔,淚長流”,“雞猴不利頭”等俗語,經皇上奏準,在民間施行。這樣一來,韃靼人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是屬龍的韃靼人就不敢與屬兔的漢家女人同房了,這種辦法至少有一半漢家女子可免受韃靼人的欺侮,而只能與另外六種屬相相生的女子同房。

儘管這樣,日子一長,中原人仍是忍受不過。這一年八月十五中秋節,不知是誰傳出,要給月爺供獻月餅,趕十五前人們就忙碌地準備著,可是,凡是打聽到月餅的做法的人,同時也打聽到一個訊息,就是“月亮出來殺韃靼”。人們表面上忙碌地安頓供獻,暗地裡準備殺韃靼報仇。當十五晚上月亮出來,剛好成為一輪圓圓的明月時,家家戶戶拿起菜刀,把守在月餅前的韃靼統統殺了。這一夜,韃靼幾乎被中原人殺了個精光。剩下的第二天一看,知道大事不妙,也都逃走了。

從此以後,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中原人年年八月十五都要擺上月餅供獻月爺,以表閤家團圓之心。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2

在史料記載中,月餅很早就有了。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從國外帶回來芝麻、胡桃,當地人們用胡桃仁做餡,做出一種圓形餅,就叫胡餅。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楊貴妃一起賞月的時候,一邊看月亮一邊吃胡餅。唐玄宗說:“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楊貴妃望著又大又圓的月亮,順口說:“這餅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餅怎麼樣?”唐玄宗說:“好。”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

關於月餅的來歷,還有一種說法。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率軍征討突厥,打了大勝仗。在八月十五這一天班師回朝。唐高祖李淵為他設慶功宴。這時,有一個來唐朝經商的吐魯番人向皇帝獻上了他們家鄉的特產——一種很好吃的餅,表示祝賀。唐高祖看著漂亮的圓餅,覺得跟空中明月有點相似,就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又把餅賞賜給群臣分食,都說這餅好吃。從此以後,胡餅就流傳開了,每到八月十五,就邊吃胡餅邊賞月。後來,胡餅又改叫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3

邊吃月餅邊飲茶,一則可以止渴、解滑膩、助消化;二則可爽口增味,助興添趣。喜歡飲酒的人,吃月餅時可以酒代茶,興趣更濃。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象徵著一家人的團圓。吃月餅是中國大部分地區過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人們也把月餅當做節日食品,贈送親友。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4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賞月吃月餅,其實都是“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所提示的太陰(月亮)祭祀的遺產。為什麼要祭祀太陰,因為從這時候開始就是“陽日損而陰日長”,大自然開始陽消陰長,人們也要順應自然。對應在人事方面,要開始收斂,開始閉藏,開始養精蓄銳,為了來年做準備。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5

古代人吃月餅的寓意習俗:吃月餅這個習俗,從唐朝就已經流傳下來了,月餅這個名稱是由楊貴妃命名的,他起初起初月餅是在宮裡流傳,的小吃糕點,後來楊貴妃命人制作出精緻的印子,嫦娥飛月的餅皮,然後稱為月餅,後來流傳到人間,百姓們家家戶戶都吃月餅。

中秋這一天,吃月餅要從唐朝朱元璋說起,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當年朱元璋起義,整治元朝末年的官僚人員,為了能更好的在行動中有所保密,朱元璋約定以贈送月餅為傳遞的訊號,所以八月十五吃月餅,贈送月餅就慢慢流傳到現在,現在的月餅也是作為中秋佳節互贈良友的一種佳品。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6

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最後起義成功了,朱元璋便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7

中秋節吃月餅可以加深團圓的氣氛,中秋節,習慣上又把它叫團圓節。因為每月的十五日月最圓,八月十五又時值秋高氣爽,這天夜間月又最亮。

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把西瓜、月餅等最圓的果品、食物,放在院中的桌子上供月,也叫圓月。為了吉利,人們在供月後都要吃點月餅,慶祝團圓。

說的是元朝時期,蒙古人統治漢人,暴虐殘忍,民不聊生。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於是就有了紅巾軍,就有了要飯娃出身的丐幫首領朱元璋,就有了朱領導下的農民起義。

勝利的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被用來送信的工具就是那帶陷的小圓餅。而起義的指令就藏在了陷裡。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篇18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