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其它技能>

梅州冬至吃什麼

其它技能 閱讀(2.62W)

冬至是陰曆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正是冬季之中。中國古代對冬至節非常重視,而且有頭賀的習慣。下面小編準備了關於梅州冬至吃什麼的文章,歡迎大家參考!

梅州冬至吃什麼

客家人稱冬至為“過冬”,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好好地吃一頓”。“冬至羊肉夏至狗”,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煮酒,人們俗稱,認為在羊肉溫補,在冬至時節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時令美食。

在粵東客家地區梅州,這一天,釀造娘酒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在梅縣梅西鎮,村子的房前屋後青煙嫋嫋,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回甜生津。

冬至這天,在客家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習俗。廣東客家地區,冬至之日,縣城多祭祀祠堂。如興寧縣城祭祀祠堂熱鬧非凡,有歌曰:"月尾冬至節,祠堂多景色,一姓人都齊,豬羊來祭設,雖無祠堂份,去看也做得。他日發了財,主祭我做得。"這天,客家人家家做糯米糕,"叛丸",殺雞祭祖敬神,一家團聚,俗稱"添歲"。廣東客家話"丸"與"圓"同音,"雞"與"佳"同音,因此,有"團圓"、"佳好"之意。有趣的是,贛南地區客家人"冬至"掃墓祭祖如同清明節。而閩西客家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總是做一些應時食品,如糯米餈粑等來慶賀這個節日。還蒸晒乾糧、芋幹、飯皮,並堆米屑收藏,稱"冬屑"。長汀人稱為"冬年"。此時,農民當年收成已畢,為慶豐收,家家歡宴,進服補藥和滋補食物。主要是豬蹄燉當歸、五加皮、熟地、黨蔘之類或公雞燉補藥,還有吃狗肉等。

  客家人過冬至吃羊肉酒

客家人冬至吃羊肉。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覆沖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釀酒用的是秋收新糯稻,糯稻精選風乾,顆顆飽滿,粒粒精華,去掉金燦燦的外殼之後,倒入竹篼裡,用山泉水反覆沖洗,洗去糯米中的塵物,接著又將洗乾淨的糯米倒進飯甑,放到鍋裡蒸熟,隨後又用泉水衝冷,將碾成末的酒餅與糯米飯均勻地攪拌,最後放進酒罈,讓其發酵,到冬至之日,才正式加進潔淨清涼的山泉水,之後讓其慢慢醞釀,時間愈久,酒質愈醇,酒色愈清朗。

冬至是客家人進補的季節。客家人認為冬至是進補身體的最佳時節。客家地區有“冬至羊,夏至狗”的.說法。冬至時,幾乎每家每戶都購買羊肉,配上中藥“羊肉料”(當歸、五加皮、熟地、黨蔘、紅棗、北芪等),加生薑和糯米娘酒,盛裝在甕中封好,然後放在露天用穀殼為燃料慢火炙半天,成濃醇的酒肉,有“冬節到時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的俗說。

  中山

小欖有冬至吃“水欖”的習俗,小欖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故稱“水欖”,實際上是一種用菊花肉作餡料的糯米湯圓,餡料通常是蓮蓉或綠豆沙,再加入些許菊花肉。

除了一般的習俗外,東昇人還喜歡用大芥菜、甜薯、豬肉粒燴煮成一種名為“漚冬”的菜祭祖,意為迎接冬天的來臨。而在坦洲,當地的村民還喜歡吃茶果來應節。

  東莞

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所以會一早酬神並向神祗叩頭美言幾句,以保佑一年到頭闔家四季平安。

出嫁了的女兒,則要一大早帶上冬團、豬肉、肥雞、大桔、餅乾、糖果等食品從婆家趕到孃家,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此謂“拜冬”。而父母會將女兒帶來的食品分好裝袋派發給親朋好友,分享喜慶。隨後,則是全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冬至大宴。除此之外,東莞水鄉還有吃冬團、煲紫薯糖水、做蘿蔔粄吃燜鵝的習俗。

  潮汕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覆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