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建築工程>二級建造師>

2018二建礦業考點:礦井施工順序確定方法

二級建造師 閱讀(9.29K)

引導語:礦井的開拓可以分為立井開拓,斜井開拓,平硐開拓和綜合開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8二建礦業考點:礦井施工順序確定方法,歡迎參考!

2018二建礦業考點:礦井施工順序確定方法

一、礦山井巷工程專案施工的主要內容和施工安排

(一)礦山井巷工程專案施工的主要內容

礦建、土建和安裝工程三大類,還有臨時性的建築物和構築物。

(二)礦山工程專案施工順序安排要求

1、施工專案的總體安排

通常以礦建為主線,即要避免因為機電安裝和土建工程搶佔礦建工程的工期,又要防止礦建工程拖後影響安裝、土建工程最後的完成而造成工期延遲。

2、礦山工程專案三類工程施工順序安排應統籌兼顧併合理組織

(1)在三類工程施工順序安排上,對時間上與礦建工程不牽連、又不影響最後工期的內容,如場區鐵路及鐵路裝運站、倉庫、機修廠等的施工,可以作為非關鍵路線上的補充內容,分批、分期,結合勞動力、裝置、材料、場地空間需求等綜合平衡進行安排。

(2)對於與關鍵路線工程內容有牽連的、影響礦建工程進展的土建與安裝工程或者大臨工程(如凍結、注漿等),則應使其在相應的礦建工程施工前完成。如掘井井架施工、主井臨時罐籠提升系統與副井永久提升系統的交替銜接等。

(3)有些可以利用的永久裝置,比如地面變電所、井下水泵房和相應的管線工程、井下變電所等,應儘早建設和安裝,可以早建早利用,避免或減少修建臨時設施。

(4)對於非標件安裝工程來說,應留有更多的富餘時間。

(5)井巷工程受井下施工條件的限制,特別是提升能力、施工空間等。對涉及抗災能力、改善施工環境的工程應提前安排施工。比如在水患比較大的礦井,井下排水系統形成後方可安排大規模井巷工程施工;對於瓦斯隱患較大的礦井,儘快形成永久通風系統,之後方可安排採區煤巷的大規模施工。

二、礦山井巷工程專案施工順序及其確定

(一)井筒的施工順序

一般有主副井同時開工、主副井交錯開工、主副井先於風井開工、風井先於主副井開工等幾種順序。

1、主副井同時開工

在地質條件較好、岩層穩定,有充分的施工力量和施工準備,能保證順利、快速施工的情況下,才採用這種方式;但是這種方式的準備工作量大,並且由於主井工程量大,可能拖後完成。副井到底後不能馬上形成井下巷道全面、快速施工的提升和通風條件,容易造成窩工。特別是採用凍結法施工的立井井筒時,這種開工順序會造成凍結站裝機容量大,電力負荷大,而且前期裝置、人員投入巨大,成本大幅度增加。

2、主副井交錯開工

應用比較普遍,主副井錯開施工的時間應根據最優網路圖而定,一般為 1~4 個月。

(1)主井在前,副井在後

主井井筒比副井深,又有裝載硐室,施工要佔一定工期。最大的好處是主副井基本同時到底,短路貫通時間快,獨頭掘進距離短。主井提前開工有利於提前改裝臨時罐籠。

(2)副井在前,主井在後

它主要適用於副井有整套永久提升裝置可提前利用時,如採用一次成井。目前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3.裝載硐室的施工順序

主井井筒到底時間與箕斗裝載硐室施工順序有關。有四種施工順序:

一是與主井井筒及其硐室一次順序施工完畢。缺點是井筒佔用工期較長;優點是不需要井筒二次改裝,而且安全性較好。

二是主井井筒一次掘到底,預留裝載硐室硐口,然後再回頭施工裝載硐室。其優點是排水和出渣工序相對簡單,可以充分利用下部井筒的空間。缺點是需要搭建操作平臺,安全性相對較差。

三是主井井筒一次掘到底,預留硐口,待副井罐籠投入使用後,在主井井塔施工的同時完成硐室工程。

四是主井井筒第一次掘砌到運輸水平,待副井罐籠提升後,施工下段井筒,箕斗裝載硐室與該段井筒一次作完。這種方式只有在井底部分地質條件特別複雜時才採用。

4、主、副井與風井的施工順序

通常位於關鍵路線上的風井井筒,可以先於主、副井開工,或者與主、副井同時或稍後於主、副井開工,具體施工順序可根據井巷工程施工排隊計劃進行安排。對於非主要矛盾線上的風井井筒,開工時間可適當推遲,以不影響井巷工程總進度計劃或建井總工期為原則。

(二)礦山井巷工程過渡期施工安排

井巷過渡期的施工內容主要包括:主副井短路貫通;服務於井筒掘進用的提升、通風、排水和壓氣裝置的改裝;井下運輸、供水、通訊及供電系統的建立;勞動組織的變換等等。

1、主副井短路貫通

臨時貫通通常選擇在主副井之間的貫通距離最短、彎曲最少、符合主井臨時改裝後提升方位和二期工程重車主要出車方向要求,以及與永久巷道或硐室之間留有足夠的安全巖柱、並所開臨時巷道能給生產利用。主副井短路貫通一般需1~2個月左右時間。

2、提升設施的改裝

提升設施的改裝一般遵循主井--副井的改裝順序。主、副井兩個井筒到底貫通後,通常主井井筒臨時罐籠提升系統改裝。主井臨時改裝完畢後進行副井井筒的永久裝備。

改裝的主要原則:保證過渡期短,使井底車場及主要巷道能順利地早日開工;使主副井井筒永久裝備的安裝和提升設施的改裝相互銜接;改裝後的提升裝置應能保證井底車場及巷道開拓時期全部提升任務。

兩個井筒子同時到底並短路貫通後,主井先改裝為臨時罐籠提升。此時,由副井承擔井下臨時排水及提升任務。臨時罐籠改裝一般需半個月左右時間。完成主井臨時罐籠改裝後,副井即進行永久提升設施安裝。包括換永久井架(或井塔),安永久提升機等,並一次建成井口房。對於鋼井架、一般提升機改裝需半年左右;採用井塔、多繩摩擦輪提升機,需要一年左右。等副井安裝完畢後,主井即可進行永久提升裝置安裝。

3、運輸與運輸系統的變換

井巷過渡期運輸與運輸系統的變換,按照主井改裝臨時罐籠來考慮時,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主副井未貫通期:主副井到底後,對主副井貫通巷道掘進,一般仍用吊桶提升。

(2)主井臨時罐籠改裝期:主副井貫通後,副井進行吊桶提升,主井進行臨時罐籠改裝,這時井下一般採用V形礦車運輸。

(3)主井臨時罐籠提升期:這一時期副井正進行井筒永久裝備,並由主井臨時罐籠提升,故多采用 U 形礦車運輸。此時地面應設有臨時翻罐籠進行翻矸,從翻罐籠到排矸場之間用 V 形礦車進行運輸排矸。

(4)主井臨時罐籠、副井永久提升期:視情況適當安排主井永久裝備時間。

(5)主井永久裝備、副井永久罐籠提升期:此時為井底巷道開拓任務量最大的時候,應充分發揮副井提升能力,滿足井下巷道開採任務的提升需求。

4、通風系統的改裝

井筒到底後,當主、副井未貫通前,仍然是利用原來鑿井時的通風裝置、設施進行通風。主副井貫通後,應儘早形成主井進風,副井出風系統。通風設施的改裝有三種方案:

(1)將主井風筒拆除,同時延長副井風筒,並在主、副井貫通聯絡巷內修建臨時風門。它適用於井深較淺的淺井。

(2)將副井內原有風筒拆除,在主井臨時罐籠改裝時保留一趟風筒,將主井扇風機移到井下主副井貫通聯絡巷內,實現主井進風、副井出風的通風系統。此方案能增加有效風量,通阻較小,適用於深井條件。

(3)在高瓦斯礦井條件下,應採用封閉主井井架,在主井地面安裝主要扇風機,形成主井迴風,副井進風的全礦井負壓通風系統。

通風系統改造時應注意同時串聯通風的工作面數量最多不得超過三個。為避免多工作面串風,可採用抽出式通風或增開輔助巷道。

5、排水系統改裝

過渡期的排水設施改裝一般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1)主副井聯絡巷未貫通前,仍然利用原有的鑿井排水系統,分別由主副井水窩作為臨時水倉排水。

(2)主副井短路貫通後,主井改裝臨時罐籠期間,井底排水系統利用副井井底水窩和副井排水系統排水或在副井馬頭門位置設定臨時臥泵排水,主井湧水由臥泵排到副井井底。

(3)主井臨時罐籠提升、副井永久裝備期,可在副井馬頭門外施工壁龕或是直接在巷道一側安裝安設臨時臥泵,由主井井底吸水,經敷設在主井井筒中的排水管將水排出地表。當湧水量較大時,可擴大主、副井聯絡巷,作業臨時泵房和變電所,甚至另開鑿臨時水倉。

6、其他設施的改裝

在井底車場施工時,還要解決好井下的壓風供應及供電、供水、通訊、訊號、照明等工作。

主副井貫通後,應考慮在井底車場內(一般在臨時泵房附近)設臨時變電所,以供水泵、絞車、扇風機等高壓使用者用電。

(三)礦井建設二三期工程的'施工

礦井一期工程以井筒工程為代表,其施工內容包括井筒及相關硐室掘砌施工和主、副井短路貫通等工程。二期工程主要以巷道為代表,按施工區域劃分為主、副井施工區和風井施工區。主、副井施工區的二期工程,主要指井底車場及各類硐室、主要運輸石門、井底礦倉、運輸大巷及有關硐室和採區下部車場、採區礦倉、上下山等井巷工程及輔軌工程。風井施工區的二期工程,主要指風井井底臨時車場、迴風石門、總迴風巷,以及由風井施工的上下山、交岔點、硐室和鋪軌工程。

1、井底車場巷道施工安排

保證主副井短路貫通與關鍵線路工程不間斷地快速施工,同時提高連鎖工程的掘進速度和改善其施工條件、提高礦井抗災能力所必須的巷道。在考慮安全前提,綜合平衡。如提升礦井抗水災的能力;改善通風條件;形成環形車場,提供運輸能力等工程應優先考慮。

2、井底車場硐室施工安排

(1)與井筒相毗連的各種硐室(馬頭門、管子道、裝載硐室等)在一般情況下應與井筒施工同時進行,裝載硐室的安裝應在井筒永久裝備施工之前進行。

(2)井下各機械裝置硐室的開鑿應考慮利於提升礦井抗災能力、利於後續工程的施工和安裝、利於提前投產等。

(3)對於不急於投入使用且對礦井開拓、抗災能力影響不大的服務性硐室,如等候室、排程室、醫務室等,一般可作為平衡工程量用。

(4)通常巷道在掘進到交叉點或硐室入口處時,應向支巷掘進5m左右,以便為後續工程掘進創造空間。

3、井底主要大巷的施工

(1)在具備施工運輸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應儘快進入主要大巷的掘進工作,在運輸、通風、勞動力安排方面應儘可能優先考慮主要大巷的施工。

(2)通常安排井下主要大巷雙巷掘進,其中一個工作面超前另一個工作面50~150m,每隔一定距離施工一聯絡巷,利用雙巷形成臨時通風和運輸系統,縮短獨頭通風距離,改善工作面通風條件。

(3)對於井下主要大巷的掘進通常應組織較好的施工隊伍和較強的機械化配套,進行快速施工。

4、採區巷道與硐室的施工

採區巷道與硐室是通常意義上的礦井三期工程,一般包括採區車場、泵房、變電所、水倉、煤倉、順槽、開切眼等工程。對三期工程的施工應考慮以下因素:

(1)三期工程的順槽和切眼通常是關鍵線路工程,在滿足安全、通風需求的前提下,應優先安排施工。

(2)採區其他巷道和硐室通常結合總施工進度計劃安排,綜合平衡各種因素安排施工進度計劃。

(3)採區順槽通常距離較長,且均為煤巷,為了解決通風和瓦斯難題,一般應安排雙巷掘進,減少巷道獨頭通風距離。

(4)採區順槽的施工,一般應採用綜合掘進機或掘錨一體機掘進,根據現場條件後配套運輸可以採用皮帶或其他有軌轉載運輸系統,配套掘進能力可以達到月進1 500m以上,可大大縮短建井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