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熱門】以家鄉為題的作文三篇

作文 閱讀(1.81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家鄉為題的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以家鄉為題的作文三篇

以家鄉為題的作文 篇1

群山環抱,綠水環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造就了這青山綠水,山水之秀孕育了我的家鄉。

翻開塵封已久的時間簡冊,童年時家鄉的景色歷歷在目,像是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還瀰漫著濃郁的古樸氣息。一切美好的過往在腦海中浮現,那股溫暖而熟悉的鄉味兒在空氣中微微醞釀,

我踏上那條像是用書簡鋪出的石板路,一切思鄉情緒油然而生。這是一種苦澀而幸福的味道,它從我的心裡一直蔓延到了噪子眼,又爬上了我的眼眶,以淚水的形式奪眶而出,最終作為安撫,它以它的泥土混著青草香味兒的手掌撫幹了我的淚痕。這種味道猶使我懷念。土是普通的黃土,草亦是不知名的野草,然而這土裡浸潤著老一輩人辛勤的汗水,這野草中藏掖著我幼時的歡聲笑語。所以這泥土混著青草的味兒是縈繞我鼻間最能使我感動的鄉味兒。

我走上了那條窄窄的水泥路,這條靜謐的小路是村莊與外界聯絡的唯一通道,經過時間的考驗,它似乎已然是一位資深的老者。坐在小路中間企盼著日出,守望著日落,是我幼時極大的樂趣。夏日將盡秋將始的早晨,小村莊都會被蒙上一層白紗,這使我的小村莊顯得更加楚楚動人了。其實這白紗也是有味道的,特別是伴著朝陽灑下的碎片,那是一種微微溼潤的涼與暖。這時需要做的便是合上眼睛面朝太陽讓薄霧籠罩自己,深深的呼息。我想世上再疼痛的傷痕都能被它撫平吧,更何況一個年不更事小小的我呢。我早已被它完完全全的融化了。

好不容易我穿過小樹林,來到了一片秋的聖地。如果說秋姑娘是穿著火紅火紅的新嫁衣嫁到我的小村莊,那麼這片黃燦燦的小野菊就是村莊贈予她髮髻上精美的裝飾吧。那種香簡直不會給人留下任何餘地,那個金黃簡直比金子更璀璨奪目。小野菊的香在和風中發酵,像是一杯香醇的'烈酒灌紅了我的臉、幸福了我的心。我曾親自品償過它的味道,以前認為它的味是苦的,但現在我發現我錯了,它是極香極甜的。

冬天總是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冬是什麼味兒的?恐怕只有老黃牛大大的鼻孔裡從容吐出的白霧最能代表冬天的味道了。老黃牛就像勤勞的村民一樣,春、夏、秋都不得停歇,然而卻從不抱怨,冬天無疑是它最美好的時刻了。老黃牛是農村家庭的依靠,亦是我童年最忠實的伴侶。每當奶奶到河裡浣衣時,我都會坐在河邊大大的鵝卵石上看著老黃年從容的將地裡的乾草慢慢的咀嚼,那個老傢伙從容的把時間都嚼成了碎片,混著乾草嚥下肚。偶爾它也會停下來望望我,一邊朝我噴著白氣,一邊將它貯存在胃裡的幸福倒出來慢慢反芻。老黃牛的鼻孔裡噴出來的是乾草的香味兒,是幸福的味道兒,亦是我家鄉的體味——一種踏實而安詳的味兒。

小村莊最顯著的味兒,恐怕也只有那縷縷炊煙了。每當日薄西山時,西邊的天空被鑲上了一道道金邊,小村莊裡低低的煙囪應著這美好的晚霞吐出瞭如絲般細長細長的白線。這白線時不時地在樹枝上纏繞,戀戀不捨繞上好幾圈才直上雲霄,去親吻天邊的雲彩。這白線裹挾著人間的炭火味兒(亦是村民對生活美好的期盼)飛向了最純潔、最美好的天堂。這是人世間最幸福的味道了。

春的泥土青草,夏的日裹薄霧,秋漫山遍野的小野菊,冬日裡老黃牛從容的鼻息,傍晚直上雲霄的炊煙……這一切都散發出了古樸而幸福的味道,是我的小村莊安詳的味道。

合上時間的簡冊,我的心情仍像老黃牛一樣,將儲存起來的幸福慢慢反芻無法平復。我將永遠珍藏這份珍貴的味道。

以家鄉為題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叫祁東,是南方的一個山水小城。祁,意為盛大;東,指東方。

上了中學以後,在家的日子日漸稀少。每次放假回家,若要出門上街,我從不坐車。我過觀音橋,我繞交通島,我走四方井,我穿無名巷,只為了多聽聽可愛的家鄉話。

我們不說太陽,只說“日頭”,“日頭真大啊!”我們也不說月亮,只說“月光”,“月光好亮啊!”不像國話說月亮好亮,就略顯重複了。

年輕男孩子,我們叫“後生”。“姑娘”在我們的字典裡不是女孩兒,而是“小姑”。這個意義值得一說,在唐代,尚未見有此稱呼。宋代之後才出現,與姑母或者小姑同意。清代將“姑娘”作為未婚少女之稱。而家鄉話卻保留了小姑的意思,流傳至今。我們叫兒媳婦女婿時,是跟著兒子女兒叫的。把“兒媳婦”叫成“媳婦”, “女婿”叫成“郎”。“郎”字可真雅!還有一個稱呼,相信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怎麼聽過。我也是隻聽爺爺奶奶那一輩這樣說起,那就是“娘子”。其實以前我們稱呼他人老婆或介紹自己時,都是說“這位是某某某娘子······”“我是誰誰誰娘子······”。現在的祁東話有些詞兒被替換成普通話也就是北方官方方言的常用語,實是可惜。

我們不說慢字,只說緩。送客時說的是“你緩點走啊!”中午也不說中午,說“晌午”, “吃中飯”我們說成“吃晌飯”。“晚飯”呢,我們說“夜飯”。所有跟“天”有關的字眼我們都說成“日”字,比如:“今日”、“明日”、“後日”、“大後日”, “一日一日”······我們習慣說熄燈,而不是關燈,一般都是說:“把燈熄了!”就像回到了秉燭夜遊的古代。蠟燭只能用“熄滅”兩字,不是嗎?到了傍晚,我們會說“天色暗了”,而不是“天色已晚”。想想也是,色彩怎麼能用早晚來形容呢?“圍巾”二字,我們說的`是“頸帕”,意為“頸邊的手帕”。不得不說,家鄉話是很形象的。我們還會把“天亮了”說成“天光了”,“天光”二字總讓我情不自禁地吟起“天光雲影共徘徊”。說“不搭理某人”,家鄉話是“不齒某人”,取今漢語已不常用的“齒”字動詞意義:談說,重視。而古語就比較常見,如“齒及”,“齒牙餘論”。

“無關緊要的話”翻譯成家鄉話是“零碎話”,“男人女人”的家鄉話是“男客女客”(雖然這個用家鄉說不太好聽,但寫出來倒是覺得客客氣氣的)·················(各位兄弟姐妹,還有哪些你們想到了就給我評論裡添上啊,我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了呀!)

跟來自江蘇的幾位大學好友聊起各自的家鄉話,江蘇話更是古韻悠長。她們把英俊男孩兒稱作“體面小官人”,怪不得白娘子和小青都叫許仙“官人”呢!男孩子一聽女孩子叫自己官人,估計骨頭都酥了吧~說“飯吃得真舒服真不錯”,她們的版本是“吃得真寫意”。

家鄉話,叮叮咚咚的,日日夜夜敲在遠方遊子的心上。想家的時候,便說家鄉話。一說起家鄉話,便感覺回到了家,立刻與北方劃清了界限。在人生地不熟的遠方,用家鄉話築起屬於自己的城。在自己的城裡,嬉笑怒罵,放任自流,放蕩不羈。我喜歡祁東話的腔調,些許痞氣,直來直往,卻也有南方方言的共同特點,但她又絕不像吳儂軟語,連吵架時語氣都硬不起來;也不像聒噪粗魯的西安言。人都說:一女孩兒看著斯斯文文,漂漂亮亮的,一說西安話,立馬掉價!

祁東話千迴百轉,時而溫柔似水,時而熱烈如火。我深沉地愛著我的家鄉,我的家鄉話,我的家鄉人。

以家鄉為題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通俗有趣的習俗,其中我最喜歡觀看舞龍和舞獅了。

舞龍舞獅的人身穿金色衣服,上面繡著金龍的圖案。通常領頭人會穿著與其他人不同的衣服,比如紅色的衣服,而這金色與紅色的巧妙搭配則給這支隊伍新增了一份過年的喜慶與歡快的氛圍。在我們的家鄉每到新年七年級就會有龍隊每家每戶的串門“劃彩”。聽說在不同環境的人家有不同的“劃彩”的方式呢。雖然我搞不懂這是為什麼,但是聽字面意思華彩應該就是討彩頭、喜慶的意思吧。當他們要來到哪一家時那家就要放鞭炮迎接它。然後,他們會在客廳裡把龍盤成一個圓形。領頭人會拿著龍珠划著彩,帶龍身的人就跟著吆喝!而他們要離開時你家也要放鞭炮送它,而且還要給他們紅包、香菸什麼的。

最有趣的,如果兩隊(條)龍碰到了一起,那村民們就作興要他們舞龍啦。當然舞龍就得找一塊很寬大場地,村民們要準備許多的鞭炮了。這不,你瞧!舞龍已經開始啦。這兩條龍足足有十米長,身上的鱗片金光閃閃,漆黑髮亮的眼睛眨呀眨,那龍頭碩大而散發著威嚴,長長的龍鬚隨風飄動著,目光如炬。他們不停地表演著各種精彩的動作,蛟龍出海,穿插前行,龍遊四海,騰飛雲霄,真有種不是真龍勝似真龍的感覺,大有一種風流瀟灑氣概。

“咚!咚咚!咚咚咚!”隨著密集的.鑼鼓聲和鞭炮聲,表演也越來越精彩了。時而雙龍戲珠,時而雙龍盤金柱。場面越來越熱鬧啦!在他們表演盤龍時,人們會點上鞭炮往龍身上扔,“檢測”那些舞龍的人技藝高不高超。如果鞭炮炸到了他們,那他們的表演就還欠佳;如果根本就炸不到他們的話,那就說明他們的技藝十分的高超啦。我也不會閒著,從爸爸手上拿了一掛鞭炮用香菸火點著往龍身上扔去,有沒有炸到他們我就不知道,但我自己是捂著耳朵躲一邊去了。

舞龍會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那一天他們會找到一條清清的又流動水的小河,把龍衣和各種道具都取下來燒了。寓意為在青青的小河邊,送龍上“青”天。這時全村的村民都會在那裡跪拜,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就這樣,年算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