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推薦】心生作文彙總六篇

作文 閱讀(2.44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生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心生作文彙總六篇

心生作文 篇1

智慧是一種心鏡,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心若有慧,則宛若長空旭日終至至靈之境。

民國課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綠原上看花的那隻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獨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說,人生的意義不是吃飯這麼簡單,還應有更高的追求。

誠然,智慧對人類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拋開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華物質遮住雙眼的人,才是有資格稱做智慧的人。

再進一步講,擁有大智的人,不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

我曾驚歎於朱耷的《墨魚圖》。那隻翻著白眼的魚訴說了怎樣的智慧心語?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這位明朝遺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間……

如果說朱耷的智慧是一種氣象,那麼,莊子“超乎象外,得其環中”的智慧便是一種至鏡。超脫於生命本相的空靈之境,乃是禪與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鏡止水嘆澄心,霽月光風以待人,便禪一般地詮釋了朱耷的氣象和莊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萬物,故能在圓寂之前,嘆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通往智慧的空靈之境,是沒有捷徑的,需要全身心地領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時,可學一學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於大自然中,領略融身於天地之間、放眼於銀妝世界的寥廊與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場鍛鍊,智慧便是那最終的昇華。修一顆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於生命無悔,於本心無愧。

心生作文 篇2

天藍、雲白、風吹草舞,湖面上波光粼粼。

初次來校無疑是入學考試。學長學姐們帶我們去考場。我望著這龐大的校園內心波濤起伏,多美的校園,可是過一會兒迎接我們的便是死之般的考試。我的內心十分緊張,全身每一個地方都警惕起來,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的心中是分緊張、期待,而身上則是全家人的責任,我怎能有心情欣賞美景,我低頭不語跟著學姐去考場,這條路對我來說很長很長……我不斷的問:“怎麼還沒到?這學校也太大了吧!”“不要緊張,快到了。”同樣的答覆我聽了好幾遍,一棵又一棵樹從我身邊過去,一隻又一隻鳥飛走,我記得當時還過了一條河,不,是湖。總之,對於當時緊張的我,這路太長了……一切都是未知。

後來我如願以償考上了那所學校。每天,和我的學長學姐和同學們一樣奔波於學習之中。漸漸熟悉了新校園後,我終於明白了學姐的話:“其實校園不大。”每天三點一線,教學樓,食堂,宿舍。現在我也常走那條通往考試考場的路,但我覺得它很短,很短。不是和朋友談著天,嬉笑著快速走過這條路,就是一個人抱著書,欣賞著藍天白雲、小草以及湖面,面帶著淺淺的微笑,默默的蹦跳著穿過這條小徑,一切都帶著熟悉的味道。

同一條路帶給我們的是不同的感受,境由心生,心境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非凡。

天空還是如此藍雲,雲還是如此白,草依舊迎風而舞,湖面也是那麼美,但這一切中多了幾分熟悉。

這條路,是長、是短,取決於我的心境。

心生作文 篇3

轉眼間,大大小小的事都隨時光飄散消失,但總有些什麼,讓你充滿敬意。

很小的時候,我隨同家人來到天安門廣場。從下車開始,我就發現一個人在臺階上站著。表情極其莊嚴,身體也像僵了似的。那時不懂事,就習慣性地問媽媽:“他是誰?為什麼一動不動?”媽媽解釋道:“那是解放軍,是人民的守護者,為了我們,他們甘願付出一切。”我也沒太在意。

到了中午,火辣的太陽晒著人們,街道上的人們開始買起了冰棍冷飲。這是我又發現了他:汗珠一滴一滴往下掉,身體依然挺立,衣服褲子包括鞋子也全溼了。“這麼熱,他還不歇會兒?”我心中不禁一慢慢明白媽媽的話了,他們守護國旗,守護天安門廣場,守護我們的安全,甘願付出一切,這麼熱的天氣,怎麼能打敗他們呢?我不禁對解放軍心生敬意。

傍晚,下雨了。我打開了傘,街上的行人也都打開了雨傘,披了雨衣,連國旗也緩慢降下來了。通常,大人們早已下班;但解放軍不然,仍然只帶個帽子繼續站著。酷暑中要站崗,下雨也要站崗,只要祖國和人民有需要,大概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哪怕是嚴寒酷暑,哪怕是槍林彈雨也在所不辭。這就是解放軍,他們讓我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晚上,我夢到了那位解放軍叔叔。他仍舊是那嚴肅的面龐,仍舊是那挺拔的站姿,仍舊是那堅毅的表情。

從此,每次乘車路過天安門廣場,我都會特意看一看站崗的解放軍,因為他們在我心中有至高無上的位置,他們,讓我從心中生出無限敬意。

心生作文 篇4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這原是作家宗璞所寫《紫藤蘿瀑布》文末含蘊的描述。我讀她、品她已經是不下十遍,卻仍感到美的那般……

我在提起宗璞及她的作品時,朋友問我紫藤蘿究竟是什麼。是呀!這種美的實質,我大抵也不很清楚還有這樣的一件值得人讚美的完好的東西還生存在這個令人窒息的空間裡。只是莫名的衝動我想到了我要去看看那美麗的“瀑布”。

……

不久前的某一刻,我確信我真的是見到了那情那景,遠近是一片淺紫色的美不勝收的正如少女的舞裙,讓我陶醉其中。於是我也舞起來,也開始歡歌……

這生命美的綻放呀!也許只有在這裡才會沖走我心中總也如野草般的悲傷。也許,這裡是我惟一的寄託。

這時我已蕩在了花潮的中心,那是多麼地令人興奮。突然眨眼是一片野草,那濃得嗆人的春氣混著泥土味正撲鼻。我拼命地掙扎著想要逃脫這個我認為是本不屬於我的世界。我認為自己就一直這麼地走,會走出去的。

然而卻似乎有人告訴我,紫藤蘿於我,於我的心中早已不存在了,我所屬於的是野草,是野草永遠的孩子。我差不多是哭了,很無助。

這氣味兒,這十多年來讓我痛惡的氣味兒,在我總算又見到紫藤蘿的時候,像沙漠幻綠洲那樣,讓我再一次懸摔了下來。我……我實在是渴望離開,嚮往我的紫藤蘿可有人說在我心中,她走了,走得很急。因而我便很急地追,然而野草似乎宣告著世界已屬於它了。

我終究還是呆在這十多年來生養我的醜惡的土地上。我知道,其實不只有我,每個人的紫藤蘿幾乎都被掩埋了。

至少我加快了的腳步無濟於事,總也走不出這一片野蠻的蔥綠。

可是,這蔥鬱的一片,也許預示著紫藤蘿的重生?

心生作文 篇5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想到友愛幫助,就想到雷鋒,想到雷鋒,耳邊就不禁縈繞著這首歌謠。學習雷鋒,學習雷鋒的什麼?學習雷鋒——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說容易也容易,說困難也困難。

容易嗎?自然容易。每年感動中國,感動浙江人物等等活動經常有耳聞。“縱死終令汗竹香”的林俊德;“孝更絕倫足可矜”的陳斌強;“何處春江無月明”的何玥……他們為家人,為朋友,為百姓,為國家,勤勤懇懇地服務,兢兢業業地付出。難道不能證明他們是個有道德的人嗎? 困難嗎?當然也困難。否則怎會出現:佛山兩歲女童連遭兩車碾壓,十多名路人見死不救;深圳老人小區內跌倒,20分鐘無人攙扶而不幸慘死;黑龍江一嬰兒被棄鬧市4天,可卻因無人管而活活凍死……這些人一個個見死不救,難道說他們是個有道德的人嗎? 雖然剛才所說的“無道德之人”很有可能是怕被人冤枉無辜受累,而有所顧慮,如前幾年的“丁丁事件”。可是,如果每個人都是有道德之人,又怎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我們是新世紀的接班人,祖國的未來靠我們,祖國的文明靠我們。其實道德與否在我們身邊也隨處可見。大可說到汶川大地震的捐款,小嘛,自可以說到馬路上的文明現象。道德文明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照顧恩師幾十年不離不棄,而有的人卻連最基本的尊重父母都做不到?與聰明有關嗎?與相貌有關嗎?與年齡有關嗎?不,這些與“是否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毫不相干。

有關的,無非是人類的良知,人類那顆跳動著的鮮活的心!念由心生,如果你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麼自然做得到。可如果你只想做個隨心所欲,不受道德約束的人,別人再多的勸告又有何用? 我覺得,道德由心生,道德就在我們每個人的一念之間。而雷鋒之所以被人傳誦,無非在於他有一顆無時無刻為人民著想的心和可貴的道德品質,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令人稱讚的行為。

心生作文 篇6

林語堂先生曾說:“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

想起途中老師所推薦的蘇軾的《定風波》,許是有先見之明,希望我們為蘇軾的那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所染,且拋去所有不快,所有煩悶,好好領略這閩南風光。

在江南久居的越人,不曾知這方閩南之地冬日的與眾不同。不同於江南人們在這暮冬蟄居一室,與暖氣為伴,這兒卻宛如初夏,陽光正好,穿過樹隙,帶著奪目的絢麗,似是最繁華的煙火。空氣中瀰漫的是檸檬葉的香氣。確實是一個宜人之地。但由於糾結選課,鬱郁之氣結於胸腹,對這份初夏的溫柔便興致缺缺。

林語堂紀念館是一個很讓人靜心的地方,不必按捺心中的不愉悅,煩悶自會被洗滌。坐落於一片香蕉林海,與江浙滬相異的是:這兒少了幾分遊客的喧囂,多了幾分寧靜與從容,大抵任何喧響都是對比般溫情最殘忍的打擾。紀念館很小,不過一間二層小樓。但就是這方寸之地,卻讓人輕鬆,讓人愉悅。紀念館講述了林語堂的家庭、他的學歷、他的作品,流露著他的柔情、他的淵博、他的幽默風趣。我其實並不瞭解林語堂,但在這方寸的格局中,我萌生了應該多多認識他的衝動,以及不曾對他有過深入瞭解的後悔,即使我曾讀過《蘇東坡傳》,即使我知道來漳州定會參觀他的紀念館。我總覺得他的文宇過於平實甚至有些平淡,沒有什麼晦澀難懂的哲思之句,不如秋陽般的《黃州突圍》,語言亦不似同代的魯迅那樣尖銳辛辣,帶著濃濃嘲諷。作為越人,偏愛魯迅無可厚非,因為語言的親切感,因為俚語。但平淡之言加諸於林語堂,實屬無稽之談。

林語堂的文字深刻之處,不在於難懂的字句,而在於背後的深意。他定義蘇東坡是標誌,代表了文人的愉悅,看似好懂,卻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一塊刻石上,我找到了《京華煙雲》中的一句話:“別輕易認輸,別總對自己說沒有辦法,人生中許多事,只有經歷過,疼過,才能真懂。”很簡單,很直白,卻猝然擊中了我的心,我一直憂心選純文會學不好歷史,但既然喜歡,為什麼不去試一試。

在眺望臺上遠眺,陽光漸漸柔和下來。風拂過香蕉樹葉,溫柔地輕輕搖晃寬大的葉子。

回想起紀念館最後寫的,林語堂在閩南長大,他有好奇,便用目光在樹幹上摸索;他反感人爭搶,覺得是在高山上看螞蟻。直白而幽默,帶著孩童般的打趣。

或許只有閩南此地才能養出這樣直白而幽默的人才。在閩南久居,亦會沾染此般年少的氣息,養出年輕的心境。

林先生的那句:“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其實,欣賞的美景,亦是心的風景,而風景的淨化,亦是心的蛻變。越人遊閩,心境改變於雲深不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