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致敬每一位冬奧參與者優秀作文700字(通用5篇)

作文 閱讀(2.7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致敬每一位冬奧參與者優秀作文7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致敬每一位冬奧參與者優秀作文700字(通用5篇)

致敬每一位冬奧參與者優秀作文700字1

巴赫由衷欽佩運動員們在過去16天中的出色表現。他強調,奧運會團結的力量,比那些試圖分離大家的力量更加強大,運動員們給和平提供了一個機會。

“你們每個人都力爭取得最佳成績,但也希望競爭對手取得最佳成績,併為他們加油。我們為此深受感動。你們不僅彼此尊重,還相互支援。即使你們的國家因衝突而對立,你們也彼此擁抱。”

“你們克服了這些分歧,證明了無論我們有怎樣的面容,無論我們來自何方,無論我們的信仰,在這個奧林匹克大家庭裡,我們人人平等。”

巴赫表示,將與所有因疫情而無法實現奧運夢想的運動員,分享這份奧林匹克精神。他呼籲國際社會,為全世界每個人提供平等的疫苗接種機會。在他看來,要最終戰勝這次疫情,必須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以及更團結。

巴赫指出,奧林匹克精神之所以如此閃耀,得益於中國人民搭建了出色且安全的奧運舞臺。

他表示,本屆冬奧會奧運村獨具匠心,場館令人歎為觀止,組織工作非凡卓越。志願者們的友好善意,會永駐他心中。

“我們要向北京冬奧組委、中國政府部門以及所有合作伙伴和朋友致以最誠摯的謝意。我謹代表全球最優秀的冰雪運動員們,向你們表示感謝:謝謝你們,中國朋友!”

“我們之所以能有如此難忘的經歷,都要歸功於熱情好客的東道主——全體中國人民!目前,中國已有3億多人蔘與冰雪運動。中國冰雪運動員取得了巨大成功,確立了冬奧會帶來的積極影響。”

巴赫表示,“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歡迎中國成為冰雪大國。最後他宣佈,北京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

致敬每一位冬奧參與者優秀作文700字2

伴隨著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送別》的曲調,365位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的普通人手捧柳枝,匯聚在場地中央“折柳寄情”,以中國人特有的浪漫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依依惜別。十幾天的精彩,見證了人類群星閃耀,點燃了無數激情夢想。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評價道,“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再次書寫了奧林匹克歷史嶄新的一頁。這場冰雪體育盛會不僅搭建了體育健兒光榮與夢想的舞臺,更促進了各國民眾相知相交,凝聚起“更團結”的力量。

北京冬奧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自2015年7月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以來,中國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重困難,確保了北京冬奧會如期順利舉辦,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名運動員在奧運五環的召喚下匯聚一起,同場競技、美美與共,共同踐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讓世界共享奧林匹克的光榮與夢想。北京冬奧會已是一屆載入史冊的奧運盛會。

這是一屆中國味十足的冰雪盛會。北京冬奧會恰逢中國春節,“冰雪白”邂逅“中國紅”演繹別樣精彩。從驚豔世界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到受到運動員熱捧的傳統中醫診療;從演繹中華之美的“冰絲帶”“雪如意”,到活潑可愛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北京冬奧會用中國元素巧妙重新整理了世界的審美,展現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與此同時,從細緻安排的賽事組織到“分鐘級、百米級”的氣象預報,從冬奧村裡豐富的美食到細緻入微的'防疫舉措,中國全力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冬奧健兒提供舒心、溫暖和便捷的服務,生動體現著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與熱情好客。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見證了中國與冬奧的“冰雪奇緣”,也向世界呈現了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這是一屆團結合作的冰雪盛會。奧運會是運動員的主場、全人類的盛會,承載著人類共同夢想,寄託著和平進步的追求。從“Welcome to China”到“Thank you Beijing”,從中外運動員的相互激勵到多國選手賽後互送禮物,從各國網友的點贊致敬到志願者的寄語祝福……北京冬奧會期間,不斷上演團結友愛的故事,為身處疫情寒冬的各國人民帶來了溫暖與希望,讓奧林匹克精神更加熠熠生輝。通過一段段視訊和文字,這些代表人類團結友誼的溫暖故事,也傳送到世界各個角落,搭建起更多相知相交橋樑,讓世界各國如同朵朵小雪花共同構建成一朵大雪花,緊密團結在一起。

致敬每一位冬奧參與者優秀作文700字3

每一個工作者辛苦付出保障精彩賽事,今夜是回饋他們的感恩時刻。

21歲的清華大學本科生孫澤宇,手提一盞燈籠,站在他熟悉的舞臺——“鳥巢”中央,被祝福和掌聲簇擁。他和其他五位志願者一起,作為一萬八千多名冬奧志願者的代表,在現場收到了滿滿謝意。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創了“向志願者致敬”這一環節,從此成為奧運會閉幕式傳統。而今這一幕再現“鳥巢”,跨越的是流轉光陰,永恆的是嚴寒無法侵襲的溫暖和口罩難以阻隔的微笑。

孫澤宇是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標兵志願者,他在開幕式上的一聲“Welcome to China(歡迎來到中國)”,讓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回憶起來忍不住熱淚盈眶。18歲的莫德將“中國人的友愛與好客”記在心裡。

同樣站在臺上的燕山大學本科生張鴻博,過去十幾天在崇禮的寒風中,堅守賽道入口處的崗位,無數次重複證件檢查流程。雖然工作條件艱苦,但她從未抱怨。“冬奧志願者的工作很有魅力,在幫助他人的同時,還能學到很多知識。”她十分珍惜這一難得的經歷,認為有機會入選志願者非常幸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的微笑成為世界難忘的記憶;2022年,這些“藍色身影”依然是“雙奧之城”最好的名片。體育競賽、場館管理、語言服務、新聞執行等41個業務領域,無處不見志願者忙碌的身影。螢幕上,一幀幀笑臉,定格了冬奧會上一張張自信、從容的青春特寫。

環節最後,志願者們一同點亮手中的燈籠。剎那間,觀眾席泛起朵朵紅色愛心,整個場館化為愛的海洋。

愛的交換,深情似水。

點亮自己,溫暖世界。今夜,世界把愛回贈你們!

致敬每一位冬奧參與者優秀作文700字4

隨著國家體育場奧運火炬的漸漸熄滅,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在人們的不捨目光中正式落下帷幕。17天前,北京冬奧會在“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和“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圖景中徐徐展開。昨晚,人們會聚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題下,向北京冬奧會告別,也向參與了這場體育盛會的每一個個體告別,並表達期待與善意。

在這17天裡,我們看到了一位位老將的優雅謝幕,也見證了一個個冰雪新星的崛起。他們在給普通觀眾帶來激情與尖叫的同時,也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何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在這17天裡,冬奧健兒和他們身後的保障人員,共同組成了北京冬奧會的完整圖景,也為全世界的人們呈現了一場精彩、卓越的冰雪盛會。現在,這場萬眾矚目的體育盛事的帷幕已緩緩落下,此時此刻,要向所有人道一聲“辛苦了”。

以奧林匹克之名,致敬和感謝每一位“參與者”。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才讓北京冬奧會變得獨一無二。也因此,不僅要感謝那些全力以赴的運動員,也應該感謝每個認真參與其中的人,感謝每個關注這場體育盛事的人。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也感謝他們所展現出的開闊胸襟和氣度。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因為有了每個人的支援與助威,北京冬奧會才得以呈現得如此成功。

賽場之內,運動員、教練、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志願者們會聚在一起,共同為世界奉上了一場場值得歡呼的比賽。

賽場之外,普通民眾被一幕幕細節所打動:他們為四赴冬奧終奪冠的齊廣璞感到欣慰,對“一人代表一國”的海地選手理查森·維亞諾肅然起敬,為8次參加冬奧會的49歲老將、德國選手克勞迪婭·佩希施泰因送上熱烈的掌聲,更為阿什莉·考德威爾與徐夢桃的擁抱而熱淚盈眶……他們,也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支援和保障著冬奧會的順利進行。

致敬每一位冬奧參與者優秀作文700字5

就在北京冬奧會閉幕的前幾天,不少冬奧會的“參與者”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他們的經歷。從運動員到志願者,從每一位服務冬奧會的工作人員到每一位普通國民,人們手持各種冰雪元素,並沉浸其中,回味著這場體育盛事給這個國家、給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人民帶來的喜悅與感動、勇氣和力量。而當人們回味以及為那些美好的瞬間喝彩之時,也在思索這些美好為自身所帶來的一些細微變化。

以志願者為例,從選拔到培訓,從正式服務賽事到冬奧結束,一幕幕動人的場景打動著每一個人。而當他們終於完成保障任務、攜手從滑雪大跳臺上肆意地滑下之時,我們能感受到冰雪運動帶給他們的雀躍,以及完成賽事保障工作後的“如釋重負”。

他們在冬奧賽場內默默付出的同時,也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氛圍中收穫了友誼,這是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人們團結在“五環旗”下,為奧林匹克運動所消弭的偏見而喝彩,也期待著一個“團結友愛、公平競爭、相互理解”的世界。

當然,我們也要感謝那些為冬奧會運動員們畫上一幅畫的小朋友們。他們用自己纖細的筆尖,描繪出了一幅幅看似稚嫩、實則動人的場景,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帶去了一份最為真摯的友誼,傳遞著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向世人展現了一個朝氣蓬勃的中國樣貌。

在這場安全、綠色、簡約的冬奧會中,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與全世界冰雪健兒的全力以赴相得益彰。誠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言,“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的中國人民給我們的溫暖、能量、好客與支援。”相信這也是每一位參加北京冬奧會冰雪健兒的感受。

冬奧會完美閉幕,我們感謝每個參與其中的人員,感謝每一位普通國民。感謝他們的密切配合,也感謝他們的喝彩與歡呼。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給予了這個國家更大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