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精選家鄉美食作文600字三篇

作文 閱讀(2.46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美食作文600字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家鄉美食作文600字三篇

家鄉美食作文600字 篇1

逢年過節的時候,客家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釀豆腐這一道傳統的菜式。在我的家鄉卻有一個不知是真是假的說法:每個孩子都要釀過豆腐才算長大。

天微微泛著白,層層青山慢慢被漆上顏色,在我們家的天井裡,已經有人開始忙碌了。剛剛磨好的豆腐被抬了進來,大姑仔細地切著每一塊白嫩的豆腐,豆腐在晨曦下閃著溫潤的光彩,放在砧板上微微顫動著,這樣的豆腐,一看就知道是正宗的客家豆腐。

早上吃完早餐,大家便開始忙碌。家裡一片熱鬧,婦人們剁豆腐餡的聲音,灶裡柴火燒得噼啪作響的聲音,孩子們玩鬧的聲音,交織成一片淳樸的,只屬於農家人的交響樂。待到豆腐餡剁好之後,才是主角的出場。餡裡放著粉色的.豬肉、棕色的蘑菇、綠色的青菜,光是餡看上去就會讓人食指大動。

接下來就是填餡了。小孩子們一擁而上,每個人都手持一雙筷子,跟著自己的媽媽學著“釀”豆腐。這也是一項需要細心、耐心的工作。握住豆腐的時候,需要用虎口輕輕地捏住,力度要恰到好處,既不能讓豆腐滑落也不能掐碎豆腐。眼看著我捏碎了一塊又一塊豆腐,周圍的大人們不由得打起趣來,“你看你弄碎了這麼多豆腐,萬一我們晚上吃不飽怎麼辦?”我賭氣似的撅起了嘴,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塊完整的豆腐,用筷子戳了一個小洞,輕輕地把餡料塞了進去。“哇,你看看,雖然肉有點少,但是總算是一塊完整的豆腐了,到時候料最少的肯定就是你的豆腐啦!”大家不由得笑了起來。

最後將釀好的豆腐先煎至金黃,再回鍋燜煮,這道客家釀豆腐就大功告成了。吃起來外焦裡嫩,味道十分濃郁。

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很短,卻很溫馨。釀過了豆腐,在表面上意味著你的廚藝技能是有水準的,但在深層意義上卻能讓你知道,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讓你自由、幸福的時刻。因為這種時刻也最能體現對家鄉的懷念和牽掛,無論你走多遠,你都還是客家人。

所以釀過了豆腐,體會到這種和家人團聚的幸福、自由,你才算長大。

家鄉美食作文600字 篇2

過年了,大家一定會嚐到各種各樣的傳統美食,當然,也一定少不了我國南方傳統的過年美食——年糕。

大年初四時,我和奶奶、爸爸一起做年糕。首先,要準備好材料:白糖、糯米、大米、茶油和芝麻。準備好了材料,就可以開始製作了。第一步,將白糖、糯米和大米按7:8:2的比例備好;第二步,將糯米和大米在水中浸泡十分鐘後濾出磨粉;第三步,取適量白糖炒出糖色,加水及餘下白糖煮成糖水備用;第四步,將糯米粉和糖水攪拌均勻,入鍋蒸煮一個小時;第五步,出鍋冷卻後取出並抹上茶油,撒上芝麻。到此,年糕就算做好了,我們做的年糕可好吃了。奶奶說,要製作出好吃的年糕,還要注意以下事項:一、白糖比例要準確,多了太甜,少了年糕不好儲存;二、選用的米一定要當季新鮮產品,否則做出的年糕韌性不好,吃著會粘牙;三、茶油要抹得適量,芝麻要撒得均勻,有助於年糕的看相。

聽爸爸說,爺爺奶奶做的年糕在老家可有名了,對於我們家也有著特殊的意義。爺爺奶奶年輕時,和他們的四個孩子住在鄉下,在爸爸上五年級的時候,為了孩子們的發展,毅然決定舉家搬往縣城。他們到了縣城以後,其實並不知道拿什麼來養家餬口,他們多次上市場觀察,尋找出路,而那時也正值年末,縣食品公司也在市場上開始賣年糕了,他們突然發覺自己可以做出比他們更好吃也更好看的年糕,於是決定一試。不曾想很快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後來隨著大姑姑的加入,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 ,不斷開發新產品,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糕點師。爺爺奶奶就是靠著這樣的手藝和努力,把年糕做出了名聲,並把他們的.孩子撫養長大。

聽完爸爸的講述,我也陷入了沉思:爺爺奶奶當年為了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而努力,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也做出了大成就,我希望我能繼承這樣優秀的“基因”,做最好的自己。

家鄉美食作文600字 篇3

“腳踏一爐火,手捧一撻粿,除了皇帝就是我。”——題記

唱著績溪民謠,吃著人間美味,是最快樂的。我的家鄉——安徽績溪,這個美麗的地方,有一種流傳千古的美食,那就是“撻粿”。

撻粿,是績溪的特色小吃。每一條大街小巷,都有它的蹤跡。我的奶奶,就會做撻粿。她最擅長做的是韭菜粿。奶奶先挑最新鮮的韭菜,冼淨後切成小段;然後,打幾個雞蛋,攪拌均勻後放入鍋中,煎至金黃,出鍋切碎;再把精心挑選好的筍子、豆乾都切成小方塊;最後,尊貴的“肉先生”可不一樣。它不僅要切成方塊,還要剁成肉末,加些鹽和好。看到這裡,我已經垂涎三尺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脆中帶軟的.撻粿了。連餡料都這麼豐富多彩,做好後,一定無比美味。

接下來,奶奶將早已準備好的麵糰揪下一小塊,擀成薄皮,再把餡一層一層地放上去。先放一層肉末,接著堆一層雞蛋,再把豆乾粒和筍粒灑上去,然後是韭菜們蜂擁而上,最後澆上一些菜油。奶奶又嫻熟地先把麵皮的一個角拉起來,再一點一點地把一週都包起來,拓成一個包子形。最後用擀麵杖將其壓扁,就可以放入鍋裡煎了。在煎粿的時候,也需要放一些油到鍋裡,不停地翻粿,讓粿的美味與油的鮮美融合到一起,堪稱絕配!

剛出鍋的撻粿,散發出濃濃的清香。撲鼻而來的寒風中摻雜著撻粿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又扁又圓的撻粿靜靜地放在盤子裡,而我們卻可以感受到,那陣陣熱煙帶著香味飄浮在空氣中,讓我情不自禁地咬下一口。那微糊的麵皮、飽滿溫熱的韭菜餡,讓人“愛不釋口”。

這一個個美味的撻粿令我喜愛,令我難忘,但更令我難忘的是勤勞的奶奶對我們的愛,撻粿裡飽含著滿滿的親情!我愛家鄉績溪!我愛小吃撻粿!我更愛我勤勞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