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精華】古詩的作文集合8篇

作文 閱讀(2.72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的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古詩的作文集合8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一縷春風飄然而過,才發現春天已悄然來到。

——題記

帶著心中期盼和喜悅翻開書,從沁人心脾的書香中感悟和體驗醉人的書韻,去尋找那詩中的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初春時節,春雨如細絲般,淅瀝瀝的下著,把小草喚醒。小草才剛剛從泥土裡鑽出來,好像還打著哈欠,遠看像薄薄一層綠紗鋪在大地上,似有似無,若隱若現。

不久,東風也趕來湊熱鬧。它的來到,可樂壞了那些天真爛漫的孩子。“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孩子歡樂的笑聲隨著風飄蕩,將春的聲音傳播給萬物。遠處,幾棵古柳佇立在河岸上,“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柳芽將舒未舒,越發青嫩可愛。柳樹下“沙暖睡鴛鴦”,溫和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河岸,暖洋洋地照在大地萬物上,流水潺潺,滑過每一塊沙石,奏響春天的讚歌。“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幾隻羽毛豐滿的鴨在水上嬉鬧,洗刷那沉寂了一冬的灰塵。

這樣美好的春光怎能少了“鶯歌燕舞”的陪襯呢?看那邊“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鳥兒們都在忙著築新巢,繁育下一代。而在陽光的催促下,“亂花漸欲迷人眼”,各種花兒次第開放,奼紫嫣紅,看得人眼花繚亂。如此美好的春色,高高的院牆又豈能關得住呢?那戶人家不就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嗎?郊外的農田,人影漸漸多了起來,那是農民耕作的忙碌身影,人們在這個希望的季節,播下希望的種子,等待、期盼著種子萌發……

品味過詩中的春,我的心彷彿走出了陰冷的冬天,心中的希望也如小草般破土而出。面對勃勃生機,心情怎能不激動?心裡又怎能沒有對春的感悟和啟迪呢!

一縷春風拂過,才發現春天已悄然到來,而我的希望和信心也悄悄燃起,你們是否也跟我一樣呢?

古詩的作文 篇2

古詩文,是文化歷史長河中留存至今的經典,是與古人的智慧交融的最佳途徑。像我這種在外國人薈萃的學校就讀的學生,每天聽慣了開口閉口的洋涇浜,在見多了金髮碧眼的外國老師,翻多了厚厚的洋課本,吸足了濃烈的洋墨水後,最為想念的,正是中國人的傳統經典,那潛存在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宛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樣的故土眺望。

還記得一年前的秋雨時節,我來到了學悅這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視窗前。那時的我對中國古詩文的理解只侷限於文章重點詞句的記憶和背誦,考試結束後,多半又還給了老師,美其名曰好借好還剛開始上學悅的課,我頂著頭皮,強忍著反感,對那些生硬拗口的古文一知半解。但在學悅老師們的精心解讀下,我漸漸悟出了古詩文的奧祕,彷彿穿越回到那個時代,用心感受曹劌的取信於民和燭之武的能言善辯。當然除了那些鮮活的歷史人物救國家於水火、力挽狂瀾的歷史外,也不乏領略古人的輕鬆幽默,如《文言文一點通》選取阮咸未能免俗而將短褲晒在太陽下以炫窮來對抗炫富的故事,總讓我在疲憊之餘開心一笑。

文以抒懷,在古詩文中我感受到陶淵明那採菊東南下的閒適精神,敬佩蘇東坡屢遭被貶卻曠達超脫的氣概。東坡先生在黃州,歌大江東去,浪淘盡,亦不忘作黃州好豬肉,富者不解吃,貧者不解煮;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把貶謫當成甜蜜,甚至要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儋州,他被三不禁令所限,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還痴念他年誰做地輿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文以載道,古詩文中凝結著中國歷史文化之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之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事之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治學之道等一些無法用今日語言簡短表達出的深刻道理。而我則像日日醉心徜徉於長安城西市的文化商人,從這個視窗將中國傳統經典的貨物輸送進來,又將它與瞬息開放的視窗飄入的西洋文化和先進知識有機地融合,立志做一個有文化底蘊中西文化的傳播者。

古詩文是眺望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視窗,從這個視窗能眺望過去,提升我們內心的境界,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從某種意義上講,古詩文更像心中的燈塔,時刻提醒就算周遭環境再浮躁再複雜,常存慎獨之心,不忘初心,堅守那份善良和溫暖,這樣才能讓我們飛得更高更遠!

古詩的作文 篇3

在人的成長曆程中,總會有一些值得你珍藏的回憶,每當乘上時光的摩天輪,便可在閃爍著點點星光的深藍色夜空中,小心翼翼地取下屬於自己的那些年,沉醉其中。

那是在國小高年級的時候,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體會中華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特地在每週的班會課上舉辦古詩文背誦擂臺賽,背得長、背得流利並有感情者便得高分。

在第一場比賽中,同學們大多數都只背了五言、七言的絕句。只有一位同學一鳴驚人,流利地背出了《滕王閣序》,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那麼的氣勢磅礴,頓時雷鳴般的掌聲不絕於耳。爭強好勝的我們自然不甘落後,希望下次自己也能在他人驚詫和敬佩的目光下,洋洋灑灑地背出某篇鉅作。

於是,原本充斥著嘈雜的喊叫聲的課間開始被一句句抑揚頓挫的高吟所代替。班級的某個角落,校園的石桌椅旁,總會聚集著拿著《古文觀止》、《高中生必背古詩文》且嘴裡唸唸有詞的我們班的同學。操場上,如果你看見了一個自言自語、搖頭晃腦的“瘋子”,那定是我們班的某位背詩高手,走近聽聽,他必定是在念《長恨歌》或是《琵琶行》。

在某個靜寂無聲的午休,忽然會聽到類似於“漢皇重色思傾國”的句子從某位同學口中蹦出,然後就是大合唱似地全班齊誦,響徹雲霄。慢慢地,聲音漸漸輕了下來,但還是會有那麼三四位同學在他人崇拜的目光下微笑著把古詩文進行到底。

接下來的班會課上,比賽就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精彩了。看著同學們輕輕鬆鬆地攻克了一篇又一篇佳作名篇,老師喜不勝色,讚不絕口。我在班會課上背誦《出師表》、《夢遊天姥吟留別》而贏得的掌聲至今也歷歷在耳。每次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總是有太多遺憾,意猶未盡,等著下週吧……

那些年,我們的心中總是裝著因為又背下了一篇經典之作而帶來的喜悅與成就。

那些年,我們總是為絕妙的古詩文所感動著。我們驚歎於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與自信;我們感動於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我們也為辛棄疾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憂傷而惆悵,更敬佩杜甫的”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民情懷。

那些年,古詩文就如天上的啟明星指引著我們。取得成績時,我們會高誦“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使自己不斷向前;遇到困難,我們也會吟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來激勵自己。

我相信在多年以後,我們定還會想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

古詩的作文 篇4

中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中華文化中的詩中雨,更是令人動容。

“呼啦!呼啦!”每當我聽到窗外這些歡快地在雷與電的交相輝映中飛奔的雨滴怒號的時候,腦海裡總是會響起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每當我看見那陰沉的天灑下如豆粒般可愛的渾圓的雨珠時,心中總是會浮出蘇顯祖的《風雨歸舟圖》。

雨啊,你早已融入歷史,浸沒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絲密密地斜織著,我獨倚窗前,看著窗外朦朧的世界,漸漸地,雨大了,屋簷上的水珠接連不斷地落下,形成一道水簾,雖沒有花果山水簾洞的氣勢磅礴,卻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勢。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雨踏著輕快的步伐,和著叮叮咚咚的音樂,偷偷地落到田野裡,落到草地上,落到花叢中。春風和著細雨,與楊柳一陣耳語,楊柳就抽出了嫩芽;輕輕撫著小草嫩嫩的髮梢,小草就輕輕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綠得那麼羞澀;輕吻過花兒的臉,花兒的臉就紅了。這一夜,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這一切都是那麼寂靜,那麼無聲地喚醒了沉睡的生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簷下都還拴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也看不見。但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頭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春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趕走了寒冷而凜冽的冬風,春雨攜來了無窮的生機,無盡的綠,但卻又是那麼容易令人忽視。

春雨就好似泰戈爾說過的話:“天空不留下飛鳥的痕跡,但它已飛過”。

古詩的作文 篇5

第一篇:古詩中的春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文化成就極高,而詩詞更是這座文化藝術寶庫中耀眼的明珠。古詩詞中,寫春天的,數不勝數。

“詩仙”李白有一詩曰“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洪樓覺春好。”李白生活在唐朝的“開元盛世”,哪兒的春天自然是美麗的,就連春的到來,那麼無聲無息的。在大詩人筆下,又是那麼生動活潑,讓人感覺春天就像一壺美酒,初嘗美酒,就被迷醉了。

朱熹是有名的老夫子,而也曾在著名的《春日》中讚頌過美好春色“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可見,春是人人都喜愛,都熱衷於讚美的。

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更熱衷於田園春光。他在《鷓鴣天代人賦》寫道“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這不但表達了他高尚的情操,也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活靈活現的鄉村春天。

最讓人睹春思鄉,莫過於丘遲了,他當年一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徹底在精神上征服了造反的陳伯之,他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鑽進詩詞裡,還可以找到很多很多關於春的詩句。真可謂一座奼紫嫣紅的百花園,即便是園裡的一株小草,也能使人回味無窮。

然而,現在我們卻只能在它們身上捕捉些春的影子。現在的城市,可還有半點春的影子?見到一株含苞欲放的花朵,便要歡喜一陣子。可還找到“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景象?那些黑煙,垃圾,工業汙染對花草的侵佔,對春的侵蝕,我們卻只能束手無策。

這些美好的詩詞,本來是來描繪出美好的春景的。如今,卻成為我們尋找春天的途徑。可悲!可嘆!

第二篇:古詩中的春

小時候,爺爺是教師,總是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誦古詩。見爺爺讀詩時,很奇怪,總會邊讀詩邊搖頭,聲音還頓挫抑揚。我問爺爺為什麼,爺爺大笑起來,還說:“邊讀詩邊搖頭,這才能讀出詩的韻味。”那時的我還不知道詩的韻味是什麼,只是一知半解地點點頭。

還記得我讀的第一首也是會背誦的第一首唐詩是《春曉》。我想,第一次和《春曉》做朋友,一定是始於春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我問爺爺“聞啼鳥”是什麼意思,爺爺說,聞就是聽,當你每天清晨起床時,不是時常會聽見鳥叫聲嗎?這就是“聞啼鳥”。哦,懂了。

我就這樣一首首讀了下來,讀了很多描寫春天的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哦,這句詩我懂得。一團團野火在燃燒野草,但怎樣也燒不完還留根,當一陣陣春風吹起,野草又重生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兩句我也懂得,我不喜歡這樣的景象,國家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滿城,荒木滿街。讀到:“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眼前就出現了一幅清淡的墨水圖,詩人最後一句還用了疑問的句式,又讓我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可看出詩人王安石是多麼思念家園啊!

朱熹有一首《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漸漸地,我讀詩讀出了韻味,增長了不少知識。

春,在我的詩歌旅途中,一路相隨。它佔據了我所學的詩歌中的重要地位,給我無窮的啟發和感受,使我讀出詩的韻味。

第三篇:古詩中的春

轉眼間,嚴冬已逝,春姑娘悄悄地降臨人間,帶給人間溫暖、詩意。春天,在我的眼裡是美好的季節,是充滿詩意的季節。她意味著生機勃勃的開始。自古以來,很多詩人也喜愛春天,歌頌春天。走進他們營造的這奼紫嫣紅的古詩百花園裡,隨意採擷幾朵散發著詩意的芬芳的詠春詩,慢慢品讀,細細感受,不知不覺間陶醉其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是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看啊,綠竹蕭疏,掩映著幾樹桃花,樹上的桃花競相開放,一眼望去,如一片粉色的汪洋。一江凌波盪漾的`春水,一群鴨子首先感到了暖意,爭先恐後地跑到江水上,歡暢地遊著。串串”嘎嘎嘎“的歡叫聲在江的上空迴盪。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在那清澈的湖水邊,有幾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在專心地梳妝。那一頭碧綠的秀髮,修長地垂在胸前,清風盪漾,那一頭秀髮隨風飄揚。那便是佇立在河邊的楊柳。春風這位髮型師技術多麼精湛啊!那細細的柳葉,那曼長披拂的柳條,都是經過他的精心設計和裁剪的。他給大地裁製出了一朵朵鮮紅嫩綠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裝,帶來了勃勃生機。詩人藉助柳樹歌頌春天,詩中洋溢著詩人對早春的喜愛和讚美。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詩人到朋友家裡做客,遠遠的就看到了朋友家的小園,一條綠色的小路彎彎著隱沒在那道柴門後,初春的小草剛發嫩芽。抬眼望去,杏樹的枝頭,群花雀躍,你一朵我一堆的爭著鬧著,有的害羞,有的歡悅,也也有慵懶的半開半閉的,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香氣從門縫裡往外飄著,我不敢驚動這些春天的小精靈。

漫步古詩百花園,徜徉在詩的海洋裡。嗅著手中那幾朵散發著清香的詠春詩朵。彷彿已和春天有了親密的約定!

古詩的作文 篇6

古詩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物,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我最喜歡的詩人是王昌齡。他的詩體現了古時候戊守邊關將士的悽慘,以及對他們的同情。而我最喜歡的詩——《出塞》就是寫邊關將士的。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在前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是寫明月還是秦朝的明月,邊關還是秦漢時的邊關。明月寄託了親人思念以及希望他早日旗開得勝,早日歸來,與親人團圓,但久去征戰的戰士還未歸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有李廣、汗青這樣的猛將就不會讓敵人的鐵騎踏過陰山南下入侵了。這裡說明唐朝無猛將,也反應了當時皇帝的無能。王昌齡為有這樣的皇帝而感到無奈。

王昌齡的這首詩讓我心懷感觸,讓我知道了如果自己的國家不強大的話,就會被外來的敵人入侵,如果自己的國家強大的話,敵人又怎敢入侵呢?所以我讀了這首詩,讓書本告訴了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發奮圖強、為國家爭光。

古詩的作文 篇7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剪不斷,理還亂”這些平日中游走在我們生活中名詩名句,又有幾個人能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品味那古詩古詞中沉積千年的韻味美,和詩人那別樣的心境?

  古詩中的愁。

離愁別緒像像是詩人的寵兒一般,當然離別的詩也是古詩中最常見的題材像《登幽州之臺歌》中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好像穿越了時空和詩人陳子昂一起站在幽州之臺上面對這祖國遼闊的山河抒發出那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

  古詩中的“鋼”。

當然古詩也不僅僅是以悲傷為主旋律,還有在當時難得可貴的錚錚鐵骨。“人生自古誰無私?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人文天祥被俘在獄中寫下了如此豪邁的“投降書”詩人這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在過去那隨波逐流的社會上可謂獨樹一幟。

  古詩中的閒。

有豪邁,也會有平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終南別業》中的名句,這句話也深深的刻畫出了詩人那悠閒自得,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一般的心境。古詩中的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說出這句詩想到的一定是老師,但這首詩的本意卻是詠歎愛情的,詩人他把這濃郁的離別之恨這纏綿的相思之苦描寫的淋漓盡致。

古詩也是有靈魂的,有的鬱鬱寡歡,有的豪情壯志,有的含情脈脈,這古詩中的愁與歡,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古詩的作文 篇8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駱賓王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牚拔清波。可如今,早已沒了詩中的那綠水,那清波。

有一次,我們一家出去遊玩。聽媽媽說,那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有清澈的水,水中有快樂的魚兒,有時還能見到幾隻鴨子,我非常期待去那裡玩。一到那裡,我便迫不及待地下車去看媽媽說的那條美麗的河。可是,當我來到那條河的旁邊,我看到只有混濁不清的河水和那麼兩條如小姆指般大小的小魚。媽媽難過地說:看來是因為有許多遊客往河裡扔垃圾造成的啊!爸爸輕輕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用手指指了一下右邊,我看向右邊,我看到了一個大約五六歲的小男孩把玩具的包裝袋扔進了河裡,我生氣地握緊了拳頭。

今天,我看見了一幅漫畫。漫畫中,一個小女孩正在背誦駱賓王的《詠鵝》,可是當她背到第三句時,已經背不下去了。為什麼?為什麼她背不下去呢?因為她身前的河水,她身前的河水是被染黑的汙水,因為大白鵝是遊在了漆黑的汙水中!

曾經的綠水,曾經的清波早已不在了,取代而之的是什麼?是被染黑的汙水。而造成這一切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人類!是我們口口聲聲說著要愛護自然,愛護我們的家,是我們口口聲聲說著保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是我們口口聲聲說著愛護自然,人人有責。可是,毀了這一切是誰?不正是我們人類嗎?

曾經的我們無法改變自然,可現在我們可以,我們有能力去保護自然,愛護自然,讓我們為了自然而做出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