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我和我的父親寫人作文

作文 閱讀(2.7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親寫人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和我的父親寫人作文

我和老爸之間的稱呼已經變過很多次了。小的時候我叫他“爸爸”,五六年級簡化為“爸”,上了國中便趕時髦喚作“老爸”或“老爹”了。至於“父親”一詞,我僅在填表時用過。我稱他為老爸,並沒有刻意突出他慢慢變老的這一事實,但在他聽來,似乎總以為是在暗示他的“老”,進而有些淡淡的惆悵與憂傷。老爸對我的稱呼是視情況而定的。高興時喚我“小子”,此乃愛稱;發簡訊時多用“兒子”,此為書面用語;至於我的名字,一般他只會在生氣時直呼。

從小到大,跟老爸獨處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一是因為他忙,二是因為跟著老媽可以坐車,而跟著他是會被要求走路的。說到走路,這是老爸的習慣,也是他的最愛,更是我從小到大所深惡痛絕的事情。他走路是有異於常人的,不論是速度還是路程。從北大到我們家,其間近十公里,他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走完,並且全程面不更色。老爸的這一技能,來源於其兒時的'經歷,這也是他所津津樂道的——他的家鄉,甘肅隴東漆家山的故事。當孩童時期的我懶得走路時,老爸便會講起同是孩童時期的他曾揹著幾十斤柴草翻山越嶺的故事;當身為學生的我不努力學習時,便會聽到當年他冒著寒風暴雪去求學的故事;當走在路上閒談的時候,又會聽到他去生產隊田裡偷玉米等一系列“英雄事蹟”……

在老爸小時候的諸多逸聞趣事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在中國的傳統理念中,招待親朋好友,是要拿出家中最好的。一是照顧人情,二是掙些面子,在那吃穿短缺的窮苦村子也不例外。那一日家中來了個親戚,論輩分是奶奶的舅舅,我老爸的舅爺。奶奶忙從櫃子裡掏出家中僅存的一些白麵,給我那未曾謀面的舅太爺做了三大碗熱騰騰的白麵條,當時看得老爸口水直流。奶奶怕臉上掛不住,便索性將老爸哄出大門,並將門閂上。按規矩,串門來的長輩是要給孩子留下一碗解饞的,可惜我那舅太爺大抵是餓極了,或者是好久沒吃白麵麵條了,全然忘記了“規矩”,將那三碗麵全吃了個精光。不開眼的舅太爺吃飽喝足後,告辭離去,等候多時的老爸便急忙衝進屋子,找尋那碗讓他憧憬許久的、香噴噴的白麵拉條子。可當他看到灶臺上的碗全是空的時,深受打擊,旋即坐在地上對著奶奶哭號起來:“你那個舅舅走到半路上就撐死啦!他就吃得撐死啦!嗚嗚……就撐死啦!……”剛剛走出院子的舅太爺自然是聽了個真切,他老人家臉上的表情,我想一想也是醉了。

老爸的下場自不用說,被奶奶摁在地上揍了個結實。小時候聽這個故事時笑得很開心,原因自然是那句“撐死了”和最後的一頓胖揍。如今想來,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不正是我們之間最大的隔閡嗎?他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受盡了飢苦,所以即便生活在這熙攘繁華的大都市,也會自覺地、分外地節約;而我從小生在豐衣足食的環境,自然不懂得一碗白麵條何以如此誘人,以至於經常會做出一些讓老爸無法容忍的事情來。這種因為時代和經歷造成的隔閡怕是在每個家庭中都有所展露的吧。

不過這層隔閡著實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我的老爸很愛我,我也很愛我的老爸,我們都在為了對方而做出各自的改變。從這個角度說來,我們是合格的父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