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讀書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

作文 閱讀(2.4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

讀書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

仰望蒼穹,浩瀚的宇宙中無數的星球,塵埃匯聚著,它們就是宇宙的內涵,就是宇宙的精華。我們每一個個體如同宇宙一樣,我們也有內涵,那是我們閱讀所得到的。

天空深邃悠遠,是因為它有飄逸的雲兒和飛翔的小鳥;大海廣闊無邊,是因為它有跳動的浪花和暢遊的魚兒;草原蔥綠美麗,是因為它有茁壯的小草和馳騁的駿馬;我快樂穿梭於天地,是因為我有“悅讀”的行囊。

悅讀是什麼?其實就是快樂輕鬆地閱讀。以前的人們總是拿書本仔細地品味,探索書中的奧祕。而如今的我們,快餐式的閱讀方法,雖不能體會其中的真諦,卻也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快樂和享受。可是在淺閱讀中,我們也失去了許多。

於是,我開始背上悅讀的行囊,體會閱讀所帶來的幸福滋味。採擷一本唐詩宋詞,尋覓一處安靜的地方,輕輕地誦讀著,笑容綻放於臉上。我體會到了陶潛“採菊東籬下”的悠然;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曠達;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錚錚鐵骨。在一次次的沉吟中,我陶醉著……

要想體會到這種幸福的滋味,我們必須選擇有內涵的書籍,細細地品味,深深地汲取其中的精華,我們不僅獲得了享受,而且還得到了詩文、華美樂章的薰陶。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擁有了快生活,很少有時間去品味閱讀所帶來的快樂。淺閱讀滿足了我們,在閒暇時,攜一本雜誌,泡一杯濃茶,簡單輕鬆地讀一篇文章,細細地回味。於是,在快節奏生活中,我們也得到了閱讀的樂趣。正因為淺閱讀,我們也失去了深閱讀所帶給我們的感動與慰藉。

背上悅讀的行囊,我穿梭於深閱讀和淺閱讀中。在深閱讀中,我體會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和詩詞的美妙,那種感覺如魚得水,快樂自在。在淺閱讀中,我擁有了短暫的享受,也品味到了一份感動和快樂。

閱讀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使我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也讓我們得到了更多,背上悅讀的行囊,穿梭於書的海洋中,徜徉於幸福快樂中。

讀書大學聯考滿分作文2

吾愛讀書,吾有其理。

人與書的關係,就像莊稼與泥土的關係。如果沒有肥沃的土地,莊稼將生長在哪裡?而秋後的豐收又從何而來?書就是人的泥土,人的靈魂就是泥土上的莊稼。靈魂是需要生長的,要想自己有一個有品位的靈魂、崇高的靈魂、偉大的靈魂,那就必須把書當成它的泥土。

人與書的關係,就像飛鳥與翅膀的關係。如果沒有羽毛豐滿的翅膀,藍天就不屬於鳥兒,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就只能是一個幻夢。如果你想像鳥兒一樣,可以在追逐流雲中享受歡樂,可以站在高高的樹巔向高空引吭,那麼,你就得把書當成自己的翅膀,在閱讀中讓自己的羽毛豐滿起來,然後,志立高遠,展翅高飛。

人與書的關係,也如琴與弦。雖然世上有梧桐這樣的制琴佳木,雖然世上有伯牙這樣好的琴師,如果琴張而無弦,誰能聽到高山流水般美妙的樂曲?如果你正是一把用上好佳木製成的好琴,請多讀書吧,在自己的心靈上安上也是上好的琴絃。於是,美妙的樂曲就會從你的心靈中流瀉出來。

還需要更多愛讀書的理解嗎?

人如果不愛讀書,生命就會無處生根,靈魂就找不到歸宿,猶如農夫,空把一筐種子播撒在貧瘠的土地,看似一生奔波忙碌,卻總是看不到好的'收成;人如果不愛讀書,生命就會找不到方向,猶如一個越洋的航海者,手裡沒有一隻羅盤,就會丟失目標,迷失在汪洋裡…。

愛讀書的人,心胸比天空還寬闊;愛讀書的人,心靈比白雪還純淨;愛讀書的人,情感比泰山還厚重;愛讀書的人,思想的腳步無拘無束,理想的天空無邊無際。

愛讀書的人,靈魂的後院會有一個美麗的後花園,那裡四季如春,奇花異草,佳木成蔭,繁花似錦,果實飄香……當我們累了網了的時候,退到這裡來,暫且遠離紅塵,可以聽小說家講故事,可以聽詩人朗誦,也可以聽散文家訴說衷情……在這裡,每一朵鮮花都可以是一首詩,每一個果實都可以有故事,每一杯泥土,都可以醞釀出一個美麗的童話……生活很煩雜,靈魂很勞累。愛讀書的人,就會給自己營造出這樣一個心靈花園,放縱心靈,迴歸原始。

讀書,將是我一生的最愛,沒有之一。希望我以上的陳述,也將成為更多人愛讀書的理由。

讀書大學聯考滿分作文3

穿越名人讀書的歷史,我的思緒穿行在書林瀚海間……

韓駒——唯書有真樂

韓駒,宋朝著名詩人。他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曾在一首詩中說:“欲樂誑凡夫,須臾皆變壞。唯書有真樂,意味久猶在。”詩的說法雖然有些武斷,但作者對讀書的樂趣溢於言表,鮮明的對比,說明真樂唯有讀書。多讀書、多思考,慢慢地體會“意味久猶在”的真樂吧。

宋濂——借閱抄書

宋濂,明朝著名的學者。小時候家境貧寒無錢買書,酷愛讀書的他就到處向別人借書,回來後自己常常把書抄在紙上,不管颳風下雨、酷暑嚴寒,他都堅持這樣做。據說,即使硯臺裡的水已結成冰,手指都凍僵了,他還是忘我地抄寫不停。這種刻苦執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魯迅——讀書排遣

魯迅自日本留學歸國後,曾長久陷入精神的苦悶之中,於是用讀書來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書,讀佛經,慢慢地,使自己學識逐漸豐厚起來,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華羅庚——讀書就猜

華羅庚,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讀書有一個習慣:當他拿到一本書時,並不馬上從頭到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兒,然後閉目靜思,當書中的意思與自己的猜想一致時就不再讀這本書了。這樣讀書既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又培養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寧——批註讀書

列寧,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他酷愛讀書,在讀書時常常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容豐富的評語、註釋和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標出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不動筆墨不讀書”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恩格斯——重視原著

恩格斯認為讀書應該讀原著,這樣可以瞭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其基本原理,進而瞭解這一理論的全貌。讀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論的最基本的途徑之一。

名人與讀書,讀書與名人,這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聯絡,名人的讀書方法或讀書感言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多讀書,多體味名人的讀書經歷或睿語,自然會提升我們的人格品位。讓我們走進歷史,穿越用書構築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們汲取養料的不竭之源!

讀書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

百年前海寧王先生有讀書三境,而今日吾輩讀書亦有三部,一曰讀書佳文或曰腹中的“有字之書”,正如古人所語“行萬里路”而“讀萬卷書;二曰包容人情世故、偽善互動的“無字之書”,古云“啼笑具不敢,方知做人難”;三曰省悟人何以為人的“心靈之書”,追溯本原,屬“道可道,非常道”的最高境界。

讀好這三部書,人生圓滿而無憾,東坡精曉詩書,其文獨步天下,投身官場,形跡天涯,融儒道佛三家於一體,臨終“勉強想便錯了”,一語似是識盡了人生;李叔同少習考據,青年看破紅塵,一襲袈裟亦留下富有哲思的語錄。吾輩固然不可為子瞻第二,弘一第二,然而此人物的閱歷精神,可深為習究、模仿。

此三本書亦決然不同於王國維的讀書三境。有字、無字、心靈,不僅循序漸進,而且環環相扣,甚至迴圈往復。不消說我們從《顏氏家訓》《傳習錄》中知曉社交之禮儀、為人之謙敬,或許還領略人生之須臾與永恆之道德的之美;亦不消說從社會大浪裡體悟的本原精神,更促進對有字之書的瞭解,如西人米蘭·昆得拉所言,人照上確有字元,只不知其語法罷了。而清夜捫心,精神與理想,幻滅與虛榮裡翻閱“心靈之書”的同時,理解更深。因此這三部書不僅是讀書人的書,亦是芸芸眾生尋求生命意義的奇書。

同時,這三者密不可分。不讀有字之書,則不知禮儀,不識知論,不曉技術,是無異於市井之屠夫,山野之草民;不讀無字之書,則會清高自傲,不可一世,譬如東漢禰衡,北美羅德曼之流,頭腦發熱,不能善終;不讀心靈之書,則流於世俗,渾噩不知,吾們當中多數沉溺虛擬世間者當為共鑑。

由是觀之,讀此三部實為大義。而社會上出了問題,也可以判斷是哪一部出了問題。前日曼徹斯特的一聲爆炸,我們不能不懷疑是其人性淪喪,未識心靈之書之緣故;未來我輩踏上社會,則不免多方掣肘,難言是已閱無字之書。書與書之間的衡量、比較、共進,不乏從現實利益出發,然而此中精義仍是要吾儕以人為本,以人類共同之精神為參照,同時以史為鑑,察人可以知己,觀宇宙可知人心。

該作者之三書理論實為精妙,頗具博採眾長之特性。然吾人知之而不取之,則獨有精妙,無得裨益。因之天下之大,以三部書為始。“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均是夢”,便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