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小吃作文600字合集六篇

作文 閱讀(5.44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吃作文600字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小吃作文600字合集六篇

小吃作文600字 篇1

我的故鄉在水鄉張家港,這裡特產豐富,有長江三鮮、鳳凰豆腐乾、雙山草雞蛋等等,無不聲名遠揚。但只有蟛蜞豆腐讓我情有獨鍾,這道菜我百吃不厭。

有一天,一到外婆家,我便一眼看到了廚房水桶裡的蟛蜞,一隻只蟛蜞挨挨擠擠的,兩個大鉗子已被掐去,剩下的蟛蜞腳毛黑乎乎,毛茸茸。正看著,外婆已嘮叨開了:“快,我們開始做吧。”

外婆話音未落,我已捉起一隻蟛蜞,誰知小傢伙一點也不聽話,居然還攻擊我,幸虧它的鉗子已被外公剪掉,不然我的手指就遭殃了。學著外婆那樣,我小心翼翼地抓住蟛蜞殼背,清理了十幾只蟛蜞,剝去背殼的蟛蜞光禿禿的,難看極了。

我們把蟛蜞放進籃子裡,外婆倒上水,我篩動籃子,來回幾下,蟛蜞身上的蟹黃和泥垢就洗乾淨了。我把所有的蟛蜞一股腦兒倒在石臼裡,外婆又指導我:“用棒錘底部搗爛蟛蜞就行了。”接過沉甸甸的棒錘,我開始搗起來,不到幾分鐘,蟛蜞就變成了糊糊。外婆用紗布做成的袋子包起蟛蜞糊糊便開始擠肉汁,只見外婆一用力,又濃又稠的汁液就流了下來,黛青色的汁液很快就有了半盆,做蟛蜞豆腐的材料終於準備好了。

外婆開啟爐灶,先往鍋裡倒上一些油,撒上半勺鹽,放進幾片姜,倒上些水做成鹹湯,煮開了,才把蟛蜞肉汁倒了進去。片刻工夫,我發現蟛蜞肉汁開始慢慢膨脹,宛如朵朵盛開的睡蓮飄浮在熱騰騰的水面上。這時,外婆撒上一把碧綠的韭菜葉,蟛蜞的鮮香夾雜著韭菜的清香撲面襲來,引得我垂涎三尺。蟛蜞豆腐做好了,外婆拿起湯勺把蟛蜞豆腐盛進碗裡。我拿起勺子,塞了滿滿一大口,頓時,韭菜的清香甘甜和蟛蜞的鮮美,讓我每個毛孔都活躍起來,貪婪地吮吸著這人間美味。

我細細地品嚐,那細嫩爽口、入口即化的蟛蜞豆腐,居然還帶有點久違的外婆做的飯菜香味。難怪離鄉多年的家鄉人一回到江南水鄉,從不忘點這一道美味的`家常小吃——蟛蜞豆腐呢!

小吃作文600字 篇2

碾轉是我們中原古老的風味小吃,是一種能根植於人們內心深處的美食。第一次吃碾轉,我就被它獨特的風味吸引住了。

小麥即將成熟,無聊的我在麥田邊掐麥穗玩,忽聽得大人們在說什麼吃碾轉。我想:碾轉是什麼東西?食品?還是什麼?我去問爸爸:“爸爸,碾轉是什麼?”爸爸說:“碾轉是一種美食。”我一聽便賴著爸爸給我做碾轉,爸爸實在受不了我的糾纏便答應了。

只見爸爸割了些泛黃的青麥將它們連麥穗煮熟,又用搓衣板搓下麥粒,再用簸箕簸乾淨麥糠,把剩下的麥仁兒倒進石碾裡,將碾子一圈一圈推動,一根根小青蟲似的碾轉就鑽出來了。爸爸告訴我這就是碾轉名字的由來。因為麥子已經煮熟了,可以直接吃。如果加上蒜末、辣椒、香油做成冷盤就更有風味了。爸爸還告訴我可以做成碾轉湯,也可以炒雞蛋吃。我聽得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抓一把塞進嘴裡,味道嘛,那就一個字:“絕!”

“這麼好吃的碾轉是誰發明的呢?爸爸給我講講吧。”

“是我們的老祖先發明的。”爸爸說,“碾轉最初可不是用來嚐鮮的。古時候一些年份遭遇災害而導致糧食減產,下一年新麥還沒熟,許多家庭已經餓殍遍野。這時候剛灌漿的小麥就成了老百姓的救命糧食,他們把這些青麥割回家用火烤熟之後,直接吃進肚裡。”“哦,沒有想到這樣的美食是用來應付饑荒的。”原來一年只有幾天可以吃,後來做法和吃法經過改進,成了風味小吃。再後來碾轉名氣越來越大,以至於多個朝代的皇帝都會專門找人進宮做碾轉。碾轉在中原大地已傳承了千年。

據說“碾轉”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希望讓它再傳承千年。

小吃作文600字 篇3

我得家鄉——清江——坐落於溫州樂清,它是一個美麗富饒得沿海小鎮。我們家鄉得特色小吃像天上得星星,數不勝數。不過,要說最有名得,還是三鮮面。

據說,三鮮面原來只有三種配料:白蝦,蛤蜊,牡蠣。後來根據客人對口味得要求,商家又在原來得三鮮面里加上其他一些輔料或一些特色海鮮,但是,三鮮面這個名字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噢,對了,悄悄告訴你,只有我們清江得三鮮面才是正宗得!

我記得有一家三鮮麵館坐落在公園對面得小店附近。有些人,本是專程來買東西得,可經過麵館,每每聞到麵館裡飄出得三鮮面特有得香氣,總忍不住進去大吃一頓。還有些遠方得客人,也專門趕過來吃咱們清江得三鮮面。去得多了,無論是誰都會發現,麵館不小得店面每次都是“人滿為患”,兩名店主忙得不亦樂乎。可見大家對三鮮面得喜愛。

三鮮面不僅受人喜愛,做法也比較奇特。

首先準備:姜1小塊,雞蛋1個,小黃魚1條,蟶子,白蝦,鰻幹,蛤蜊,牡蠣,蔥,小青菜以及其他必要得配料。第一步要做姜蛋。把姜洗淨,去皮,切片,一半切末,一半留著備用;雞蛋攪勻加入薑末,再攪勻,擱在一旁。鍋裡放少許油,小火,煎姜蛋,煎好了拿出來備用。第二步,在鍋裡放油,加薑片,燒6成熱,放小黃魚,接著是鰻幹,煎得顏色有點黃了就放蟶子,姜蛋,老酒,糖。直接加水,再放入白蝦和適量鹽,水開了放麵食,水再次開時加適量味精,放牡蠣,蔥葉,小青菜就可以出鍋了。一口下去,第一個感覺是燙,然後就嚐到了鮮,一口面進肚,就馬上想再來一口,哪管什麼“燙”!

呵呵,動心了吧?我們小鎮永遠歡迎你得到來!

小吃作文600字 篇4

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東的煎餅,河南的面,這是人人皆知的。人們常說:“只要帶上腿和眼,就能走遍祖國好河山,可要想走遍河南,一定不能少了嘴。”可想而知,河南的小吃是多麼的吸引人。我們河南人都特別愛吃麵,一日三餐必有面食。其中我們最喜歡的羊肉燴麵,便是我們家鄉最美味的一道小吃。

來到鄭州,走進飯館,點上一份燴麵,不消片刻,一碗熱氣騰騰的燴麵便會捧上,頃刻間香氣四溢,但你可千萬不要被面前的巨大陶瓷花碗嚇到,因為我們河南人都熱情好客,唯恐客人吃不飽,盛的燴麵可是分量十足的。

鄭州燴麵不僅味道鮮美,賣相也特別棒,正可謂是色香味俱全。你看,碗中湯汁濃白味鮮,燴麵瑩潤如百合片,大塊滋味濃厚的羊肉堆在中間,碗周漂浮著翠綠的香菜和嫩蔥,青翠欲滴。用筷子輕挑一下,面滑筋韌,那些躲在湯下的豆腐絲,粉條和白嫩嫩的鵪鶉蛋紛紛冒出了頭。這麼豐富的食材,閃著誘人的光,真令人垂涎三尺。

燴麵有滋補燴麵,三鮮燴麵,羊肉燴麵等好多種類。但不管哪種燴麵,它的精華全都在於面坯和高湯。和麵坯是很有講究的,面太軟則不夠筋道,太硬則影響口感,而且麵粉必須是選自我們河南本地的優質麵粉。在麵粉中加入鹽、鹼和雞蛋反覆揉搓並醒面,最後刷上食用油才能製成筋軟光滑的面坯。當然要想吃上色香味俱全的燴麵,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湯汁也是非常重要的。上乘的湯汁要用山羊肉和羊骨頭加上各種參、芪、當歸等中藥慢慢熬製而成。這樣熬成的高湯既去掉了羊肉的羶氣,又消減了羊肉的火氣。把湯汁澆在煮好的麵條上,鮮香細細的滲透到了面裡,才燴製出一碗兼具葷、素、湯、面的美味小吃——燴麵。

燴麵不僅好吃,看師傅下面也是一種享受。薄而光的面片在師傅手中上下翻飛,既像飛舞的玉帶,又似穿雲鑽霧的游龍,讓人目不暇接,眨眼功夫便成了細又長的麵條飛入沸騰的湯鍋中,看著就很過癮,而等到吃燴麵時的鮮香味更讓人回味無窮。歡迎你們來品嚐我們鄭州的美味小吃——燴麵。

小吃作文600字 篇5

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中國小吃因為悠久的歷史已經很完美,而北京又是帝王之都,小吃色形味俱全。談起老北京小吃,不得不提起那京城十三絕。

“豆麵糕、糖耳朵、麵茶、撒子麻花、薩琪瑪、糖卷果、薑絲排叉、艾窩窩、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奶油炸糕。”只要是老北京人,肯定知道這些,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

豆麵糕——一個陌生的名字,可說起他的別名,俗名一定不陌生——“驢打滾”。這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清真小吃。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香、粘、甜,有著濃郁的黃豆粉味。吃進嘴裡先是微微的一種苦,但很淡,咀嚼後,甜開始蔓延,但也不膩,真是人間極品。賣這些的都吆喚著:“豆麵糕來,要糖錢!”或“滾糖的驢打滾啦!”在廟會上經營這些的多為回民,只用一輛手推車,車上的銅活擦得鋥光瓦亮,藉此引人的眼光,以招攬生意。

艾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到春節,小店都要上這個品種,這是要賣到夏末秋後的。做艾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了,先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這些也是事先炒好的。這種東西也可以冷食。做完後色著雪白,形狀似球,質地粘軟,口味香甜。不僅老北京人喜歡吃,就連進京的外地人也常常品嚐這種小吃。

糖耳朵,別名蜜麻花。前人曾說:“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可見蜜麻花有一段歷史。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糖耳朵的好壞我們看起來可難了。

好的糖耳朵,顏色必須棕黃油亮,質地鬆軟。這裡的放鹼更是一項技術活,放多了會酸,放少了又會差。糖耳朵要炸的透,吃蜜要均勻,鬆軟綿潤才正宗。

怎樣,口水流出來了吧,這三絕還是冰山一角。如果你還想了解,那口水可就流不盡了。只要你一吃,便知道這些小吃有多絕了。

小吃作文600字 篇6

說到家鄉的小吃,最讓我垂涎三尺的還是那圓圓的、扁扁的麥鼓頭。

記得那時候,媽媽和奶奶揉粉剁餡,做大麥鼓頭,我就在旁邊幫忙,做小麥鼓頭。那一個個硬幣大的小麥鼓頭,一口一個,也能品出菜癟的香味。

漸漸的,那硬幣大的麥鼓頭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變越大了。每逢媽媽做麥鼓頭,我也摻和著一塊兒做。奶奶將韌白細膩的小麥粉和少許的糯米粉揉成一團,媽媽則忙著炒餡,那剁得細細的菜癟碎、臘肉丁和炊皮,在鍋裡翻來覆去,雖然顏色並不好看,聞著卻十分噴香誘人。

先將一塊麥粉搓成球形,再做成一口小碗狀,就可以往裡面夾餡了,用羹勺盛一些菜癟來裝滿“小碗”,然後封住口子,再揉一揉,用木滾棰將它卷得圓圓的、薄薄的,就可以放在平底鍋上烤了。要是稍有不慎卷破了粉團,還可以用筷子蘸一些預備好的粉漿塗在上面。

當鍋燒熱了以後,媽媽就會把火候調小,免得熬糊了麥鼓頭。當軟軟的麥鼓頭變得微黃髮硬,臉上冒出一個個黑色的“雀斑”時,再稍烤一會兒就可以出鍋了。若是它像只大青蛙似的鼓起圓溜溜的肚皮,就說明你做麥鼓頭做到家了。

鍋裡飄來一陣陣香味,媽媽揭開鍋蓋,只見我做的麥鼓頭像只大皮球似的躺在鍋中,眼看就要炸開了,媽媽忙關了火,取出了麥鼓頭。再瞧瞧另一隻鍋裡的麥鼓頭——天哪,一股難聞的焦味竄了出來。放在蒸簾上一看,麥鼓頭已經焦得不成樣了。奶奶笑話道:“怎麼跟包公的臉一樣黑呀!”我插口道:“這是媽媽做的,嘻嘻,還是我的手藝好!”

麥鼓頭做好了,媽媽又泡了些菜湯,我抓了幾個麥鼓頭送去給鄰居們嚐嚐,甭提有多開心了。

寧溪的麥鼓頭,不僅家鄉人對它情有獨鍾,許多外地人也都喜歡帶幾個回去嚐嚐鮮,總讓他們讚不絕口、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