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愛與害作文2篇

作文 閱讀(7.65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與害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與害作文2篇

愛與害作文1

唐代大詩人羅隱曾寫過:“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即使因為國家而肝膽塗地,也不為子孫謀家財。古人這種超然的胸襟對待子女問題,而後人不可吸取一點經驗嗎?當今中國,有多少孩子在溫床中、呵護中長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所謂經歷過挫折、坎坷、荊棘、磨難,這種所謂的愛好像已經如瘟疫般在中國是家庭教育中根深蒂固,這種所謂的愛好像只有中國才有。愛與溺愛,一字之差。所謂愛,是指可以控制、實現這種愛,是一種理性的、感性的。而你愛呢,只不過是一種傾注全部情感的愛罷了,沒有意義,反而不會讓孩子體會到家的溫暖,會更加讓他厭惡家、討厭家,會讓他覺得,父母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為他鋪設一跳青雲達到是理所應當的。

溺愛的形成是在不經意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多數家庭便是獨生子女,如此以來,父母給他們最優越的生活,一些80後年輕人,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父母,這樣,獨生子女的光環籠罩著他們,孤僻,霸道,自以為是,目中無人,有哪個“被愛”的孩子不是這樣的呢?社會是多員化的,如果不能在今後踏上社會,依舊這樣,如何適應社會,如何改變社會?中國的教育方式是獨一無二的。孩子生在蜜罐,張在蜜罐,長大後,溺愛的'枷鎖縛束著、圈套著,孩子生活也只有這一小部分。

中西方的教育差異,真可謂是天壤之別,在中國,五六歲的孩子還要爺爺奶奶喂,還不肯吃,而西方呢?幼兒園三、四歲的小朋友,無論做什麼,全部自己做。中國孩子的衣服家長洗,美國孩子的衣服自己洗;中國孩子的作業家長替做,美國孩子的作業,自己全部完成……這樣的例子,難道不足以說明問題嗎?如今中國的教育方式依然沒有變,這樣下去,祖國的棟樑怎麼能撐起未來的天?這樣的孩子難成大器。孩子倒了,不去扶;孩子哭了,不去哄,不要讓孩子走上社會是,經不起社會競爭的折磨。

愛與害作文2

一個孩子如何成為有用之才,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其實,一個孩子的成才關健往往在於家長、老師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通過鄭板橋教子的故事,我們可以清醒地看到:教兒英過嬌,當使其自立自強。

前些日子,在報紙上讀到一則“虎不搏羊”的新聞。久居籠中的老虎,面對放在眼前的一隻活生生的羔羊,競性然發愣,這不禁使人仔然。但仔細想想,老虎日常飢則食來,渴則水至,又禹知困恢時需自己動手呢?

籠中之虎,固使人惜之。然而,世上還有類似的更使人惜之者,即父母之寵兒。

現代家庭獨生於女多,加之生活水平提高,嬌慣子女遂成為風氣。十幾歲的孩子已能夠購物買萊、洗衣造歡了,可有些父母仍一任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其懶惰之體。結果,該會的學不會了,這又怎能獨立成長呢?

“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這是柳宗元寫的寓言(種樹郭案駝傳)中種樹人說的一句話。有些人種樹“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拄往事與願違,適得其反。

種樹如此,育人亦然。

有的家長教子有方。如被後世單為“亞聖”的孟子的母親,為把兒子培養成一個吃苦襯勞、學識淵博的有用人才,曾經“三遷擇鄰”“斷機教子”,最終使孟子學有所成,自立自強。

有的家長看到別人的孩子有出息時,總是埋怨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沒出息,一遇到困難就趴下了。可他們有沒有扣心自問過:當孩子還小時,是否讓孩子過多地熱衷於享受而忽視了他們生活、學習上的獨立自主呢?是否能及時疏導他們靠自舟去行事,以培養其自立自強的能力呢?試問如此子女,貪享受、缺能力、少實踐,怎堪當國家、社會和家庭之厚望呢?

作為一個中學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身上挑著的擔子有多麼沉重。假如我們一味地依賴父母,不知自立,我們的生存能力就將喪失;假如我們沉迷於做惰,不知力行,我們的奔沐和精神就會俊化,最後只能自食其果。面葉風雲變幻的大千世界,我們只有自立自強、奮鬥不已,才會真正讀懂鄭板橋教於“自己的事自己幹”的自力更生之道,才能完成祖國交給我們的重任,成為一個立足於世界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