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實用的春節的介紹作文合集五篇

作文 閱讀(2.92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介紹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春節的介紹作文合集五篇

春節的介紹作文 篇1

春節時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熱鬧的日子了。

俗話說:“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雖是在濮陽過年,但是我們很快樂

“二十三 ,祭灶官”是因為傳說二十三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彙報人間情況的日子,要買來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後能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只說好,不說壞。

“二十四,掃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間已經有幾個月沒有打掃了,得快點打掃乾淨利落才行,快點行動吧。

過了二十四,大人們都忙了起來,就連我們小孩子也忙了起來,大人們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燉肉肉,貼花花、蒸饅頭……我們小孩子就去買鞭炮、放鞭炮 。有的時候還幫幫大人在家裡裝飾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來了,更使人們激動人心了,除夕,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熱熱鬧鬧,充滿了愛地氣息,大人們把早就準備好了地地年夜飯端出來,門外地鞭炮聲聲響震耳欲聾。吃完飯,好看地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始了,這一夜,每家每戶地燈都亮著,都還沒有睡,鐘錶一分一秒地走動著,12點了,響起了一聲聲地鞭炮聲……大年七年級,大家早早地就起了床,吃完飯,就去串門了,“噔噔噔”

家裡又來了一位客人,一進門,就互相說:“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們就回家了……過了這幾天,春節也就過完了,學生們就應該上學了,我們也該忙碌地生活了!

春節的介紹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春節有好多事可以做,出去玩呀、掙壓歲錢、吃團圓飯、穿新衣、貼對聯、放鞭炮、放煙花、守歲……我最喜歡的事就是放煙花了。

去年過年的時候,我與爸爸一起在樓下放鞭炮,我很高興。地上已經有很多別人放過的爆竹,我們先在地上擺放了一串爆竹,爸爸問我:“您敢不敢放鞭炮呀?”我說:“我有點害怕,不敢放”。爸爸就拿著打火機點燃了爆竹上面的引線,然後趕緊躲開了,爆竹就開始噼裡啪啦地響了起來,只見火花四射,一會兒工夫就結束了。

然後我們就放我最喜歡的煙花了,首先放的摔炮,最初我連摔炮都不敢拿,看到爸爸放的'時候特別簡單,將摔炮用力往地上一摔,摔炮就響了,我就慢慢地試著玩,玩第一個的時候,用力不大,摔炮摔在地上沒有響,第二次我就加大了力度,響了,我終於戰勝了自己,成功了,我興奮地一蹦三尺高。然後我們就玩在地上旋轉的煙花,點燃以後就在地上原地像陀螺一樣旋轉,接著我們又放了一種能升上天空的煙花,還放了能噴出後變成降落傘的煙花,這時突然聽到遠處一聲巨響,我順著聲音的方向看去,看到一個巨大的五顏六色的禮花,漂亮極了,我都有點目瞪口呆了。

我感覺放鞭炮特別高興,我希望明年春節還能繼續放鞭炮。

春節的介紹作文 篇3

過年了,到處都喜氣洋洋的,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商店更是忙碌,每天都有很多人買年貨。

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桌子美味佳餚,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放鞭炮。隨著噼噼叭叭的響聲,紅紅火火的鞭炮為我們帶來了節日快樂的.氣氛。我們還看了春節晚會,春晚上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表演,比如小品、歌舞、雜技等等,十分精彩。

七年級,我和媽媽一同去泉城廣場參加《濟南首屆民俗文化藝術節》。廣場上人山人海,一派熱鬧場面,有精彩的文藝表演、甜甜的纏蜜、栩栩如生的捏麵人、生動有趣的糖畫、山東的民俗小吃和琳琅滿目的圖書等。我最喜歡捏麵人了,手藝高超的師傅,一捏、一揉、一搓,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動物就產生了,真神奇啊!

在古代,“年”是一個大怪物,但是我認為“年”是一個吉 祥、快樂的好日子,我希望每天都像過年一樣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

春節的介紹作文 篇4

今天是新春佳節,農曆大年七年級。早晨,太陽漸漸升起,陽光碟機散了薄霧,天空瓦藍瓦藍的。

我和爸爸、媽媽出門去玩,我們一出門,就看到街上非常熱鬧,空氣裡盪漾著炮竹的硝煙味,人們都穿上節日的'新裝,個個喜氣洋洋。對於我們孩子來說,新年更高興了。我手上拿著紅豔豔,黃澄澄,綠盈盈的氣球,笑個不停。

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古彭廣場。節日的古彭廣場人山人海,張燈結綵,披紅掛綠,到處都漂浮著一串串彩色的氣球和條幅;鑼鼓聲一陣緊似一陣,人們舞著長龍,扭著秧歌,真是一片歡樂的海洋,我們都沉浸在這節日的歡慶氣氛之中。

春節的介紹作文 篇5

春節傳說之三: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啦“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啦。

算準啦“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啦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啦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啦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