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責任與擔當作文彙編4篇

作文 閱讀(7.68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責任與擔當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責任與擔當作文彙編4篇

責任與擔當作文 篇1

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扮演許多角色。在家裡,你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家長;在學校裡,你可能是一位學生,也可能是一位老師;在社會上,你可能是一位明星,也可能是環衛工人……但無論你扮演什麼角色,在人生這場戲中,你都有屬於自己的責任。

一位演員,重要的不是他能做什麼,而是他知道自己的責任,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並投入自己的身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中國,一個傳承了五千年、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自古以來便將責任、擔當列入民族傳統美德中。在當今時代,不少人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們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麼,更不論擔當起自己的責任了。由於父母們的過分溺愛,在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呵護下成長,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家中的一切都應該圍繞著他們轉。正是由於這種心理的存在,如今的中學生責任感不強,擔當意識差,不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的責任。

現在的我們已經不小了,可以為父母分擔一些事情了。在家裡,可以做做家務,照顧家中的老人、年幼弟弟妹妹。在父母們忙碌過後,給他們洗洗腳、錘錘背。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助他們做一些事情了,我想他們會很高興的。這樣,既鍛鍊了自己,培養了自己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又可以讓父母們休息一下,何樂而不為?

在學校裡,我們應努力學習好每一科,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擔負起自己在學學校裡的責任。到最後你可以問心無愧的對自己說:“我已經盡了全力了,不會後悔了。”

在社會上,我們應該盡到作為一箇中國公民的責任。不講粗話,過馬路不闖紅燈,行為舉止有禮貌,為國家的文明建設貢獻出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力。

當我們走在街頭小巷,坐在電視前,總會聽到人們談論著一個個的感人故事。趙文龍,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十幾歲的花樣年華,本應該與同齡人一樣玩耍、享受著父母的關愛的時候,而他已經用自己幼小的肩膀,承擔起許多中年人都望而卻步的責任。他用他那幼小的肩膀為患病的母親撐起一片天,在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下,他沒有倒下去,反而更加堅強,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我們和包文龍處於一樣的年齡階段,它擔負起了許多成年人都望而卻步的責任,而我們又為何無法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呢?相比於包文龍來說那微不足道的事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從小便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沒有責任感和擔當意識,躲避自己的責任,這對我們的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這種請況,從零做起,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那是你會為自己的改變感到高興。

擔當是一種態度、一種責任,也是一種行為,面對家庭、社會、民族、國家賦予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諉、不迷失、坦蕩蕩,這是我們應具備的素質。同時,也只有勇於承擔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質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在成長的途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責任與擔當作文 篇2

先生梁啟超曾說“人生須知盡責任的苦處,才知盡責任的樂趣”。無論前行道路上是荊棘重重還是艱難險阻,責任與擔當永遠是砥礪我們奮勇前行的精神支柱。

就在今年11月份,我們去了金色農谷研學旅行。其中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團隊浮橋,至今讓我刻骨銘心,彷彿一閉上眼,那個畫面就能浮現在我眼前。那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活動,為什麼說它危險呢?看看活動規則,你便了然於心。一組分兩縱隊面對面分兩排站著,中間隔一米距離,兩人扛一塊木板,挑戰者從上面爬過,而每塊木板與地面高度超過一米二,稍有不慎,那摔下來就會有受傷的危險。

活動即將開始,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激動伴隨著緊張,活動開始了。教官一再叮囑:注意安全,不要慌張。團隊“領頭羊”首當其衝,只見她小心翼翼爬上來,當她的手撐到木板上的時候,我心裡頓時感受到一份責任,好比她和我就是命運共同體,我必須保證她的安全。當她整個身體都爬到木板上的時候,此時我們託舉著的不僅是一份沉甸甸的重量,更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我們肩扛的'不僅是一塊木板,而是通向安全的生命之橋,一股對生命的敬畏和責任油然而生。

很快就輪到我了,此時我心亂如麻,躡手躡腳的爬著,手裡攥了一把冷汗。但當我看到對面同學漲紅了臉,竭盡全力為我鼓勁而喊啞了嗓子時,當我看到同學們在用堅定的眼神看著我時,我感覺有股莫名的安全感包裹著我。是啊,他們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力量,我應該相信他們!於是我一鼓作氣就爬了上去。當我爬過每一個同學時,看他們把眉頭皺了起來,抿著嘴脣,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淌下,我知道他們已經撐不住了。他們已經託舉過許多鮮活的生命,這份責任和擔當難以言表。因為在他們內心深處清楚明白著,一旦他們鬆懈了,我就可能有受傷的危險。看到同學們鼓勵的目光和信任的眼神,我頓生責任之感,今後我會更愛這個集體,無私的為班級和同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流星劃過天際,責任心在黑暗中閃爍。這次挑戰,不僅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更讓我學會了什麼是責任與擔當……

責任與擔當作文 篇3

新生代,未必就不懂責任與付出,即使是“00後”,也開始在社會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場全民戰“疫”中,年輕人用自己的行動撕掉了許多固化的標籤,讓大家看到了新時代新青年的勇氣與擔當。

疫情暴發時,騎行300公里返崗的女醫生甘如意;封城之際,武漢街頭的義務送藥人吳悠;隔離點裡,做護士的.女大學生志願者……

這些冒著風險給他人送去溫暖的“逆行者”,都是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廣東省第一個承諾捐獻血漿的康復者小陳,是位19歲的在讀大學生;“千里走單騎”從國外運回五箱口罩的趙珺延,是個只有15歲的少年……

這些“00後”在疫情中成長,在磨礪中脫掉了稚氣,代之以勇氣。

還有數不清的“90後”醫護人員、警察、志願者……在疫情中衝在第一線,成了巨浪中的中流砥柱,戰“疫”時的社會中堅。

為了不耽誤網課學習,到屋頂蹭訊號的寒門學霸全傑通,同樣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不囿於一時的境遇,堅定地迎著風向前,怎樣的艱難險阻不能逾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奮鬥。

事實證明,當考驗來臨時,今天的年輕人不是躲在庇護傘下的“旁觀者”,而是敢於挺身而出的“當事人”。

我們都應當以甘如意、吳悠他們為榜樣,心中匯聚陽光,腳下積蓄力量,在關鍵時刻,能為別人撐起一片天空,在將來的某一天,能夠扛起社會前行。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肩負起使命,活出燦爛的青春,祖國的未來必然是一片光明!

責任與擔當作文 篇4

“到了,到了,下車嘍!”還沒等車子停下,就聽見車上的人兒興奮地喊著,我循著那聲音向車窗外望去,只見大大的石頭上刻著“大雁島”三個字。

教練給我們下達了最高指令:靜悄悄,並推舉隊長、副隊長,起隊名,定隊訓,想隊歌。

“誰來做隊長?”“我來做吧。我覺得我有能力擔任這個隊的隊長,我可以勝任。”這時,安靜的人群中響起了一個鏗鏘有力的女聲。沒錯,那個女生就是我,我自告奮勇說了這樣一句話。最後我全票通過。

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跨越斷橋。斷橋高近10米,兩塊橋板的間距為80公分。作為第三隊的隊長,我認為我應該為我隊的隊員起帶頭作用,所以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從教練的手中接過了安全帽和繫好安全帶,爬上了斷橋。可上去以後,我就後悔了,那實在是太高了,我都不敢動了。我硬著頭皮繼續向前走。我在心裡默唸著:1、2、3,隨即我便跨了過去。但當我往回跨的'時候危險卻發生了,就在我的腳接觸到橋板的那一剎那,身體一傾,我掉了下來。幸好有教練拉著安全繩,我才得以安全著陸。

我們迎來了最後一次挑戰——穿越電網。經過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就還剩下兩個隊員。但無論如何我們也弄不過來那倆隊員。後來,教練說“可以藉助在場所有人的力量”。我立刻明白了教練的意思,想到了正在觀看的叔叔們,並指給二隊隊長看。經過我們幾個隊長地商量,所有人站成兩排,並且由我們幾個帶頭從而打動叔叔。他們幫助我們完成了訓練。

在這一天,我學到了許多:人與人之間應該信任,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有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