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端午節作文(彙編11篇)

作文 閱讀(4.2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作文(彙編11篇)

端午節作文1

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在這天人們又會做些什麼嗎?接下來就由我給你們一一介紹吧!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說端午節是紀念古代的屈原,他不屈服於別的國家就跳河而死,死了他的屍體沒有漂浮上來,人們就把粽子丟在河中給魚蝦們吃,它們吃了就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屈原的屍體才能漂浮上來。

所以在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去爬山。演變至今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要吃“五黃”,那就是黃魚、黃瓜、蛋黃、鹹鴨等。粽子是由糯米浸泡後,粽葉捲成圓狀把米裝進去,再把粽葉捆好。捆的時候一定要捆緊一些,不然煮的時候要煮散。還有一種就是用瘦肉切成小塊和花豆豆與糯米混合在一起。這種粽子吃的時候就不用放糖了,只有單糯米的才放糖。

賽龍舟指臨水的地方才舉行,是划船比賽,船的頭還是龍頭,人們用盡全身力氣去划船比賽。我們這兒是山區,沒有龍舟比賽。

去年端午我們到很遠的地方爬山,那天我們起得很早,把東西都準備好了就出發。我們開始慢慢地走,走了一會兒我們就找個地方休息,休息一會兒我們就加快速度走,要到達目的地時,我們更是加快速度,到了,看見地上全是大米泡兒(一種草本植物的果實),我走過去摘了一顆放在嘴裡,真的好甜啊!有好香,我就蹲在地上吃了起來,一會兒姐姐用一個盒子把大米泡兒放進去說:“我們摘一些回去吃”。我邊摘邊吃忙的不亦樂乎,沒有回答姐姐。姐姐敲著我的頭笑我是一個小饞貓,吃好多都吃不夠。我們邊摘邊吃一邊看風景遊玩。太陽逐漸西沉,姐姐已摘滿一盒子,我們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聽說吃粽子是紀念屈原的,賽龍舟也是,而爬山能把百病留在山上,以後就不易生病。五月初五即叫端午節,又叫重五節,流行於漢、壯、布衣、土家等民族。

我很喜歡過端午節,屈原鎮偉大。如果沒有他我們已不能過端午節了,每年的端午節我都很開心。

端午節作文2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因為古代楚國被滅掉後,楚國大詩人屈原因為國家被滅,在該日抱石跳淚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誌,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所以才會有端午節,端午節通常有插艾葉,賽龍舟,佩香囊,吃粽子的習俗。我在每個端午節,都會插艾葉,佩香囊,吃粽子,但我唯獨沒有看過賽龍舟,在這個端午節,我去看了賽龍舟。

到了那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龍舟招景的河面,首先聽到的是鑼鼓喧天的鑼鼓聲,其次聞到的是得飄十里的龍船餅的味道,真是讓人心清氣爽啊!一條條來回遊動的龍船彷彿就是天上的天龍在現,現江就是一條天上的銀河分支,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天上的事銀河上,龍船就是一條條飛龍,令人應接不暇。我還發現了劃龍船的人沒有一個是穿著鞋子的,問當地的人才知道,穿鞋子划龍舟,是一種不尊重屈原,不尊重龍船和端午節的表現。據我瞭解,賽龍舟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淚羅江畔,年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抬著龍頭,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尊。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高爾夫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名日“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在賽龍舟時,有一條黑色的“小龍”劃得特別快,彷彿是真龍在現,它一出來,一下子就把其它幾條“龍”遠遠地甩在了後面,沒有一條“龍”的速度能比它快!

快樂又美好的一個上午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但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次端午節,因為這次端午節我去看了人生中第一次划龍舟。

端午節作文3

兩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而今,這一天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每年的端午節,家鄉人都要包粽子,今年我硬要媽媽教我包,想親自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

我家鄉用竽葉包粽子,首先要把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糯米做餡,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餡,再放上幾顆紅棗,包出稜角。最後把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媽媽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馬蘭葉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就趕緊改,最後經過驗收,合格了。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

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因而特別難忘。

端午節作文4

這天,陽光明媚,是出去旅遊的好日子。瞧,媽媽急匆匆地給小剛繫上紅、黃、藍、白、黑幾種顏色的絲線,拉著他去看龍舟比賽。

龍舟賽場上熱血沸騰,這裡一個人戴著香囊,那裡一個女孩頭上畫了一個“王”字,還有人和小剛一樣,也戴了五顏六色的絲線。只見湖面上人們奮力地划龍舟,勇爭第一,一邊劃,一邊往河裡投粽子……

小剛好奇地問媽媽:“今天啥日子?這麼熱鬧,還要帶我來看龍舟比賽。”

“這麼大了,過了那麼多節日,也不長長記性,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嗔怪道。

小剛可糊塗了:“端午節戴這五色絲幹嘛?為什麼又要看龍舟比賽呢?”小剛生下來就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面對小剛一連串的問題,媽媽耐心作答:“端午節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習俗,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下端午節。賽龍舟是因為屈原是投涅羅江而死,人們賽龍舟,把包好的粽子投入江河,讓魚蝦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媽媽停了停,鄭重地說,“兒童要戴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帶系在身上,這絲帶叫長命縷。各家門上要插上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舟花來辟邪、驅蟲。”

小剛做了個OK的動作,又問:“那戴香囊,畫王字是什麼意思?”媽媽樂呵呵地對小剛說:“我小時候也戴過香囊,在頭上畫過王字,這是為了辟邪。到生你的時候,媽媽才知道,戴香囊是有科學依據的,一般端午蚊蟲開始多起來,香囊是由中藥做的,可以驅蚊呢!”這時小剛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小剛興奮地說:“中國不愧是中國,有那麼多好玩的、有意思的傳統節日,身為中國人,我真自豪呀!”媽媽也眉飛色舞:“讓我們過個歡樂的端午吧!”

端午節作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重大節日。屈原見國家走向滅亡了,不想被敵人無俘虜,所以跳河自盡。後來人們為了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就往河裡丟竹筒飯,後來,又成了粽子;為了把魚趕走不讓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人們賽龍舟,一代又一代傳了下來。每到端午節,人們家家戶戶就會包粽子,賽龍舟來過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還會讓孩子洗艾澡,是為了去溼氣,不讓孩子們容易生病。

端午節一大早,我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一下樓,原來是姥姥在蒸粽子。我和哥哥偷了五個,然後就去“賽龍舟”了。

一到海邊,早已有選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體驗了一場“龍舟”賽。首先每個人先找來一個泡沫艇,然後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後拿一根船槳,接著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槳來掌握方向,以此類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夥伴們去賽“龍舟”了。三、二、一,開始!我和哥哥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三兩下就打敗了他們,然後我們去領獎時,發現,獎品竟然是粽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鍋艾葉水,讓我和哥哥洗澡洗頭。艾葉水倒出來,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後就跳進桶裡泡澡了。泡澡起來,我感覺渾身舒暢,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文化,更多的是對我們有益的習俗呢。

晚上,媽媽叫我給大家背誦有關端午節的詩歌,我大聲背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作文6

我的家鄉在江蘇南通,這是一個富饒的魚米之鄉,而端午節,是我們家過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每逢節日,我們家裡都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在端午節的前兩個星期,我的外婆就開始包粽子了,有肉粽子、赤豆粽子、紅棗粽子、蟹黃粽子等,因為我最喜歡吃白米粽子,所以外婆包了很多白米粽子。每當我在端午前夕到外婆家時,都能看到外婆包粽子的身影,外婆用她靈巧的手,包出了一個個有稜有角的粽子。等到了端午節那天,外婆總是拿出熱騰騰的白米粽子給我,讓我吃得滿嘴清香、念念不忘。

端午節那天,最重要的就是看賽龍舟了!那一天,原本寧靜平和的濠河變得人聲鼎沸,岸邊擠滿了人,我和媽媽也趕到了濠河邊,一睹龍舟的風采。傳說賽龍舟這個習俗是因為屈原投江而來的,所以人們一直銘記著他。

上午九點,龍舟大賽正式開始!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鼓聲震耳欲聾,所有的龍舟選手一齊用力划槳,頓時,水花四濺,喊聲此起彼伏,岸上的人也十分激動,紛紛大聲吼道:“加油!加油!”沒過多久,一支龍舟隊就以到達終點,岸上的人歡呼著,划龍舟的選手也用力拍打著水面,來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來了!來了!我期盼的江蘇隊終於來了!他們劃的是1000米的長度。裁判哨聲一響,江蘇隊就像一支利箭衝向終點,水面像剛剛被刀劃了一下,傷口難以癒合。幾十秒後,江蘇隊就大幅度領先其他選手,我激動得吶喊著,嗓子早已變得沙啞。最後,江蘇隊一舉奪魁,奪下了冠軍,我為他們引以為豪!

端午,早已不是一種節日,一種習俗,其實啊,端午的這種精神早已深入我的心中。就像那熱氣騰騰剛出來的粽子一樣,那種撲鼻的香氣,早早便沁入心田,縈繞在口耳之間,代代相承了。

端午節作文7

時間逝去了,尚餘文字,文字毀了,依然殘留著灰燼。而灰燼隨風飄散,還剩下什麼?大概是印象中端午的味道。

題記

記憶中的端午節是美好的,每年的夏花絢麗的季節,外婆總是會給我縫製一個香包。雖不及市場上賣的'好看,但我依舊會小心翼翼地把它收好,十多年的端午節,每次看到它,我都會想起外婆的好。端午的味道,親情的味道。

今年的端午節,與往年不同,因為我們就要會考了,語文老師別出心裁,為了讓我們沾沾喜慶。他給我們班每個人都買了粽子。希望我們高粽(中),金榜題名。老師學問淵博,有是講課會涉及到歷史。當他講到近代史的發展時候他的表情就會變得凝重。因為近代是黑色的,黑黑的天空,黑黑的雲,人人都有一種大禍臨頭的感覺。近代是動盪的,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有人喝著葡萄酒開著盛大的舞會,有人露宿街頭,含淚寫下賣身契。兩種人,互相鄙視;兩種生活,鮮明對比。老師就是這樣講的,他不希望這樣的悲劇重演,於是他在端午那天給我們每個人買粽子吃他希望我們能努力學習,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他的眼神,充滿期待。端午的味道,濃濃的期待。

端午節,是中國人的節日,但如今的中國人,並不是特別的看重。反而越來越注重外來節日。他們認為那是時尚,是潮流。我在這裡鄭重地告訴那些人:“你們錯了。”

作為一名中國人,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被我們就這樣漸漸淡忘了嗎?當你喝著洋葡萄酒,過著聖誕節,看美國大片,練習韓國跆拳道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中國節日的不復存在。醒醒吧,中國人,過自己的節日,體會這份情感吧!

端午的味道,漸漸地不復存在。

越千年,觀世事紛紜滄海橫流;論古今,看豪情壯志滄桑大地;有所思,唱江山如畫志在千里。新時代的主宰者,披荊斬棘,椅天杖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們要在端午的節日裡塗抹上最厚重的色彩,體會端午的味道!重溫端午的美好。

端午節作文8

20xx多年前,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含恨投江而去。20xx多年後的今天,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成了端午節。

今天,姨媽說要教我學手藝——包粽子。我一聽,心想:包粽子可是大人們乾的吧,我一個小孩子怎麼會做這種“大事”呢?當時,姨媽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似的,對我說:“其實,包粽子也不難。”說罷,就把我拉進了廚房。

來到廚房,餐桌上姨媽早已準備好的包粽子的東西應有盡有:粽葉、江米、紅棗、芝麻、花生。當我看到這些包粽子的材料後,粽子的獨特香味彷彿又飄到我的鼻孔裡。包粽子的好奇心讓我迫不及急待地對姨媽直嚷嚷:“姨媽,快教我吧!"

姨媽走過來,對我說:“首先拿一片粽葉,在偏近葉柄的一端將其葉面朝裡捲成漏斗形,並捏住鬥口重疊處,折嚴鬥尖,以防漏米。再填少許江米,接著放1—2個紅棗及其它。然後再填適量江米,並將手把粽餡按實,並且與鬥口平齊。最後,將上端粽葉折回來蓋住粽餡兒,用食指和拇指把鬥口兩側向內壓緊呈三角形,再將粽葉的尾部用力包裹好粽體不留縫隙,同時把棕體攥在手中,用繩子把粽體捆住並打結。”

我按照姨媽的方法,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跟著包了一個。看上去與姨媽包的粽子差不多,但是仍然有少許米粒往下漏。當時看著自己的“傑作”我真有點兒不知所措。看到我不好意思的樣子,姨媽急忙鼓勵我道:“不錯,真的不錯,比我第一次學包的好多了。無論幹什麼都有第一次嘛!”聽完姨媽的話,我內心踏實了許多。

有生以來,在端午節裡我能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真開心啊!

端午節作文9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期而至,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啦!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做香袋、喝雄黃酒……我漸漸長大了,懂得越來越多。我知道了屈原的故事,這樣一個忠貞愛國的詩人,在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那麼,今年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仰慕和追思。

那就動手包粽子吧!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姥姥準備做粽子的材料。姥姥笑眯眯地說:“準備好了,瞧,在那裡呢!”我跑到廚房一看:“啊!泡了一晚上的紅小豆,雪白的江米,醃製好的肉塊兒,碧綠的粽子葉,暗紅色蜜棗……我好像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姥姥先把粽子葉放在開水裡煮了大約五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裡撈出來,放到冷水裡冷卻。姥姥從冷水中撈出兩片葉子,將它們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後對摺成漏斗形,左手托住卷好的粽子葉,右手拿勺倒入三分之一的米。在姥姥指導下,我在“餡”裡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後,右手抓起粽子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粽子葉的底部。聽姥姥說這麼做是為了讓粽子的“漏斗”裝得更多些。咦!包粽子,還有這麼多“學問”啊!

最後,我和姥姥用多餘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實,在粽子上系一個蝴蝶結。哈哈,大功告成啦!

過了一會兒,將包好的粽子全都倒進了鍋裡,蓋上鍋蓋,大火燒十分鐘後,高壓鍋發出“噝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開始飄動著粽子的香味兒,真讓人垂涎欲滴啊!一個小時後,一個個充滿清香的粽子新鮮出爐了!我一邊品嚐著粽,一邊想著老百姓用這個形式來祭奠屈原的故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賽龍舟的盛況,掛艾草的風俗,讓端午節變得熱鬧而生動起來。我想,端午節,我們吃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食糧——滋養我們的心靈,啟迪我們的智慧。

端午節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這一天,每家每戶的門上都會懸掛艾草,用來驅除蚊蟲,人們還會戴彩繩來辟邪……當然,這一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包粽子了。

去年端午節的清晨,外婆把前一天浸泡好的糯米和粽葉拿了出來。哇,雪白的糯米浸泡以後變得胖胖的,真可愛!粽葉綠油油的,閃閃發亮,兩頭尖尖的,中間寬寬的,摸上去很光滑。

一切準備就緒,我問外婆:“外婆,我也可以包粽子嗎?”“可以。”外婆爽快地答道,還手把手地教我。

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先把粽葉折成三角狀,就像冰淇淋蛋筒一樣。然後往“蛋筒”裡放一層糯米,接著放一點餡兒,再蓋一層糯米。哎呀,不好,米漏出來了!我趕緊裹了一層粽葉。誰知,下面的洞剛堵住,左邊的米又漏了。我只好再裹一層粽葉,這下終於不漏了。

可是,繩子綁上去時,又有麻煩了。因為繩子一點都不聽話,我想綁在中間,它偏偏滑到下面去了。我折騰了半天才包好一個粽子。這時,外婆已經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外婆笑著說:“要等你包完,估計天都黑了!”我吐了吐舌頭,做了個鬼臉。

接著,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裡煮了40分鐘。時間一到,我趕緊開啟鍋蓋,夾出一個粽子剝開,“啊嗚”咬了一口。咦,怎麼米是硬的?外婆著急地說:“還沒熟呢!”完了,浪費了一個粽子。

外婆蓋好鍋蓋又悶了兩個小時,我想,這次一定熟了。外婆剛掀開鍋蓋,我就聞到了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一個粽子,吃了一口。嗯,真好吃!這就是對我辛苦包粽子最好的獎賞。

我一邊吃粽子,外婆一邊告訴我:“當年,在五月初五這天,楚國的忠臣屈原被迫跳下了汨羅江。老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用樹葉把飯糰包起來,扔進汨羅江給魚蝦吃。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現在,你還會覺得端午節是一個普通的節日嗎?不,端午節還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

端午節作文11

每個端午節我們都會歡聚一堂,一起吃粽子,包粽子。

這個端午我們又來到了外婆家,是為了看外婆,又是為了嚐到“世上最好吃的粽子 ”一 外婆包的粽子。

我們來時外婆還在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悄悄的走到了外婆身後“哇”的叫了一聲,外婆卻若無其事的轉了過來,臉上是那樣的慈祥:“誠誠,你回來了,我可想你了!”說著,我便撲進了她的懷抱,她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住了。

之後,我們就開始了包粽子,外婆將準備好的材料放到一邊,那黃色的像草一樣的東西立刻吸引了我,我指著問:“外婆,這是什麼東西呀?”“是馬蓮草,到時候用來捆粽子”那外婆細心的講解到。外婆將“傳家祕方”熟練的包進了粽子裡,又將粽子包成了三角形,香氣頓時充滿了整個廚房,之間外婆又熟練的將粽葉包住了粽子,又將馬連草將粽子捆了起來,於是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外婆又飛快的包起來,見外婆包,我也包了起來,我小心翼翼的左捏右捏,好不容易才包好一個,這時,外婆已經包完了。

我們將粽葉擺在鍋底,將粽子擺入鍋中,再在上面壓一個盤子,外婆才開小火煮了起來,就這樣乾巴巴的等了30分鐘,外婆才把火關了,我以為煮好了,就去揭鍋蓋,外婆制止:“水蒸氣會把你燙傷的,還要等一兩個小時!”

我也不想閒著,就和爸爸媽媽講起了故事,“誰知道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我知道,為了紀念屈原,5月5日,屈原因亡國之痛投江,人們為了不讓屈原身體受到損傷,紛紛用竹筒裝米投江,從屈原跳江開始,吃粽子就成了我們的習俗。”不知不覺,粽子煮好了。

外婆連忙把粽子端上來,我連忙咬了一口又香又糯的粽子“世上最好吃的粽子果然名不虛傳!”

我最喜歡蘸著白糖的白粽子,不僅僅因為它清香可口,更因為嚼著它,一種甜蜜幸福感油然而生。